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加,但由于农村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居住习惯,现状90%以上的农村汇流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自然水体,造成严重的水环境问题。下面就主要对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及其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农村;污水处理;措施
引言
由于我国农村地域范围较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习惯千差万别,致使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水量呈现多样化,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以及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增加了难度。因此,结合不同地区的污水特点,选择适宜的污水处理技术措施,是需要不断实践探索与探讨的过程,也是目前国家和广大社会群体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农村污水的概念
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流域生态环境压力加重,水体受到污染,导致众多湖泊严重富营养化,许多地区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地表水环境的不断恶化严重威胁着人们饮水的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污水治理刻不容缓。
农村污水是指农村地区居民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污水。具体范围包括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两个方面。农村生活污水是指居民生活過程中厕所排放的污水、洗浴、洗衣服和厨房污水等。农村生产污水是指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农村污水的特点是分散,量小,远离群居和大水体,水环境容量小,管理水平低。进行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探索适合农村污水的处理模式,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二、农村污水处理存在的缺陷
1、缺乏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排水规划。最近几年,为了尽量地配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污水处理所存在的缺陷,建设部、环保部以及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技术、规程等文件,但是在农村排水方面却没有统一、合理的规划标准。很多地区的农村排水规划过于简单,存在规划目标不明确、规划范围不合理等缺陷,导致在污水处理上也存在诸多的阻碍,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对于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没有真正地指导。
2、缺少相应的基础配套设施。由于农村受到了经济条件等方面的约束,导致其基础配套设施严重不足,更谈不上污水处理相关的设施,使得农村污水没有经过正规的处理就随意排放,而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也无从谈起。
3、运行管理水平偏低。目前,农村很多污水处理站都是农村群众自行管理,由于人员专业技术的缺乏、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水质检测手段缺乏等情况,导致运行管理水平一直无法提高。部分的确在污水处理上由于管理或者是根本就缺少管理,导致污水处理设施无法正常的运行下去,最后影响到污水处理效果。
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评述
1、土壤渗滤。土壤渗滤是一种人工强化的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它充分利用毛管浸润和土壤渗透作用,使污水在具有良好渗透性的地层中向四周扩散,并通过过滤、沉淀、吸附和生物降解等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常见的土壤渗滤系统有快速渗滤处理系统、慢速渗滤处理系统和地下渗滤系统。其中,快速渗滤系统和慢速渗滤系统只适用于渗水性能良好的土壤,如砂土、壤土砂或砂壤土。鉴于我国农村各地的土壤有很大差别,使其应用受到一定局限,而地下渗滤系统由于过滤土壤为人工配置,可不受地域因素影响,在农村污水处理方面应用前景较广。地下渗滤系统是将污水先通过腐化池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然后通过布水管将污水均匀分布于人工配置的土壤中,由于人工土壤中聚集着大量微生物和各种微型动植物,在这些需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的协同代谢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吸附、降解和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有机氮被分解转化为硝酸盐或氮气,污水得以净化,净化的出水通过底部集水管收集、排放或再利用。土壤地下渗滤工艺整个系统居于地下,无臭味,无噪声,不影响表面景观,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小。但其占地面积大,投资高,水力负荷低,适用于农村土地面积广、经济状况一般的地区。
2、人工湿地。湿地处理系统是将污水投放到土壤经常处于水饱和状态且生长有芦苇、香蒲等耐水植物的沼泽地上,污水沿一定方向流动,在耐水植物和土壤联合作用下,使污水在流动过程中得到净化。一般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天然湿地一般利用天然洼地、芦苇塘等,加以人工修整而成,其经过多年运行发现湿地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为保护环境,避免现存的有限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自然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已不再被倡导使用,目前使用较多的湿地处污水处理系统为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常用的形式有3种:表面流型人工湿地、水平潜流型人工湿地、垂直流型人工湿地。表面流型人工湿地是指水面在固体介质表面,污水从池体进水端水平流向出水端的人工湿地。因其土壤被水体所覆盖,因而与污水的接触面积较大,主要通过植物茎叶的拦截、土壤的吸附过滤和污染物的自然沉降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受气候环境影响较大,在北方地区需考虑冬季冰冻影响,同时,由于存在自由水面,夏季容易孳生蚊蝇,并有臭味。水平潜流型人工湿地是指水面在填料表面以下,污水从池体进水端水平流向出水端的人工湿地。在该系统中,污水在湿地床下部流动,可充分利用植物根系、表层土和填料表面的生物膜等作用,提高污水处理效果,且由于污水在地表下流动,其保温性好,处理效果受气温影响较小,卫生条件较好,是目前国际上研究和应用较多的一种湿地处理系统。垂直流型人工湿地是指污水垂直通过池体中滤料层的人工湿地。污水从湿地表面垂直向下流过填料层,通过填料中的生物降解作用,使得污水得以净化。该系统的硝化能力高于水平潜流型人工湿地,用于处理氨氮含量浓度较高的污水更具有优势。由于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填料床深度一般为潜流人工湿地的2倍左右,且深床结构容易堵塞,造价较高。因此,相比较而言,农村污水处理应用较多的是表面流型人工湿地和水平潜流型人工湿地。
3、沼气净化池
沼气净化池是有机物质在厌氧环境中,在一定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通过多级发酵和多层次净化,使得处理后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其主要的处理单元有预处理系统、厌氧发酵系统、兼氧发酵系统和后处理好氧系统。沼气净化池处理模式,耗能低,可间歇性运行,无需专业人员管理,适用于排水管网不健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
结束语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很多农村在污水处理方面也借用了国外已经成功的污水处理技术,虽然这一些技术对于国内农村处理技术的发展有帮助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它也存在诸多不适用的地方。因此,国内污水处理研究人员也需要考虑到农村实际的特点来探索相适应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如结核自身优势,利用池塘、水渠、荒废地等等,开展生态污水处理新技术,如此,才能够在污水得以处理的同时,推动农村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李仰斌,张国华,谢崇宝.我国农村生活排水现状及处理对策建议[J].中国水利,2008
[2]齐瑶,常杪.小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的适用技术[J].中国给水排水,2008
[3]李海明.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系统与实用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
[4]白晓龙,顾卫兵,杨春和,金胜哲,姚进一,花海蓉,乔启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
【关键词】农村;污水处理;措施
引言
由于我国农村地域范围较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习惯千差万别,致使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水量呈现多样化,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以及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增加了难度。因此,结合不同地区的污水特点,选择适宜的污水处理技术措施,是需要不断实践探索与探讨的过程,也是目前国家和广大社会群体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农村污水的概念
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流域生态环境压力加重,水体受到污染,导致众多湖泊严重富营养化,许多地区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地表水环境的不断恶化严重威胁着人们饮水的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污水治理刻不容缓。
农村污水是指农村地区居民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污水。具体范围包括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两个方面。农村生活污水是指居民生活過程中厕所排放的污水、洗浴、洗衣服和厨房污水等。农村生产污水是指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农村污水的特点是分散,量小,远离群居和大水体,水环境容量小,管理水平低。进行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探索适合农村污水的处理模式,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二、农村污水处理存在的缺陷
1、缺乏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排水规划。最近几年,为了尽量地配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污水处理所存在的缺陷,建设部、环保部以及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技术、规程等文件,但是在农村排水方面却没有统一、合理的规划标准。很多地区的农村排水规划过于简单,存在规划目标不明确、规划范围不合理等缺陷,导致在污水处理上也存在诸多的阻碍,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对于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没有真正地指导。
2、缺少相应的基础配套设施。由于农村受到了经济条件等方面的约束,导致其基础配套设施严重不足,更谈不上污水处理相关的设施,使得农村污水没有经过正规的处理就随意排放,而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也无从谈起。
3、运行管理水平偏低。目前,农村很多污水处理站都是农村群众自行管理,由于人员专业技术的缺乏、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水质检测手段缺乏等情况,导致运行管理水平一直无法提高。部分的确在污水处理上由于管理或者是根本就缺少管理,导致污水处理设施无法正常的运行下去,最后影响到污水处理效果。
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评述
1、土壤渗滤。土壤渗滤是一种人工强化的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它充分利用毛管浸润和土壤渗透作用,使污水在具有良好渗透性的地层中向四周扩散,并通过过滤、沉淀、吸附和生物降解等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常见的土壤渗滤系统有快速渗滤处理系统、慢速渗滤处理系统和地下渗滤系统。其中,快速渗滤系统和慢速渗滤系统只适用于渗水性能良好的土壤,如砂土、壤土砂或砂壤土。鉴于我国农村各地的土壤有很大差别,使其应用受到一定局限,而地下渗滤系统由于过滤土壤为人工配置,可不受地域因素影响,在农村污水处理方面应用前景较广。地下渗滤系统是将污水先通过腐化池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然后通过布水管将污水均匀分布于人工配置的土壤中,由于人工土壤中聚集着大量微生物和各种微型动植物,在这些需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的协同代谢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吸附、降解和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有机氮被分解转化为硝酸盐或氮气,污水得以净化,净化的出水通过底部集水管收集、排放或再利用。土壤地下渗滤工艺整个系统居于地下,无臭味,无噪声,不影响表面景观,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小。但其占地面积大,投资高,水力负荷低,适用于农村土地面积广、经济状况一般的地区。
2、人工湿地。湿地处理系统是将污水投放到土壤经常处于水饱和状态且生长有芦苇、香蒲等耐水植物的沼泽地上,污水沿一定方向流动,在耐水植物和土壤联合作用下,使污水在流动过程中得到净化。一般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天然湿地一般利用天然洼地、芦苇塘等,加以人工修整而成,其经过多年运行发现湿地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为保护环境,避免现存的有限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自然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已不再被倡导使用,目前使用较多的湿地处污水处理系统为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常用的形式有3种:表面流型人工湿地、水平潜流型人工湿地、垂直流型人工湿地。表面流型人工湿地是指水面在固体介质表面,污水从池体进水端水平流向出水端的人工湿地。因其土壤被水体所覆盖,因而与污水的接触面积较大,主要通过植物茎叶的拦截、土壤的吸附过滤和污染物的自然沉降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受气候环境影响较大,在北方地区需考虑冬季冰冻影响,同时,由于存在自由水面,夏季容易孳生蚊蝇,并有臭味。水平潜流型人工湿地是指水面在填料表面以下,污水从池体进水端水平流向出水端的人工湿地。在该系统中,污水在湿地床下部流动,可充分利用植物根系、表层土和填料表面的生物膜等作用,提高污水处理效果,且由于污水在地表下流动,其保温性好,处理效果受气温影响较小,卫生条件较好,是目前国际上研究和应用较多的一种湿地处理系统。垂直流型人工湿地是指污水垂直通过池体中滤料层的人工湿地。污水从湿地表面垂直向下流过填料层,通过填料中的生物降解作用,使得污水得以净化。该系统的硝化能力高于水平潜流型人工湿地,用于处理氨氮含量浓度较高的污水更具有优势。由于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填料床深度一般为潜流人工湿地的2倍左右,且深床结构容易堵塞,造价较高。因此,相比较而言,农村污水处理应用较多的是表面流型人工湿地和水平潜流型人工湿地。
3、沼气净化池
沼气净化池是有机物质在厌氧环境中,在一定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通过多级发酵和多层次净化,使得处理后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其主要的处理单元有预处理系统、厌氧发酵系统、兼氧发酵系统和后处理好氧系统。沼气净化池处理模式,耗能低,可间歇性运行,无需专业人员管理,适用于排水管网不健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
结束语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很多农村在污水处理方面也借用了国外已经成功的污水处理技术,虽然这一些技术对于国内农村处理技术的发展有帮助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它也存在诸多不适用的地方。因此,国内污水处理研究人员也需要考虑到农村实际的特点来探索相适应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如结核自身优势,利用池塘、水渠、荒废地等等,开展生态污水处理新技术,如此,才能够在污水得以处理的同时,推动农村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李仰斌,张国华,谢崇宝.我国农村生活排水现状及处理对策建议[J].中国水利,2008
[2]齐瑶,常杪.小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的适用技术[J].中国给水排水,2008
[3]李海明.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系统与实用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
[4]白晓龙,顾卫兵,杨春和,金胜哲,姚进一,花海蓉,乔启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