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务楼宇社区是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产物。楼宇企业多,白领员工多,社区成员流动性强是商务楼宇社区的三大特点,因此也给商务楼宇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带来新的挑战。笔者有幸在某商务楼宇社区实习,切身参与到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的相关实务中,本文旨在探讨该新型商务楼宇社区探索出的“三务”(社务、政务、党务)服务格局,“四联”(组织联建、会商联调、工作联动、品牌联创)工作机制等社区治理实践探索。笔者也发现在商务楼宇社区治理的过程中,仍存在行政化色彩太重、居民参与意识不足、社会组织规范性尚有不足等问题。对此,笔者提出应充分发挥网络媒介平台帮助建立多元参与合作机制,贴近需求提供服务帮助激发居民的参与意识,并提高社会组织的科学规范制度化三点建议。
商务楼宇社区 社区治理 社区服务
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理论受到了全世界广泛的关注,从世界到国家,从国家到地方达成了对治理认可的共识。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逐渐成为我们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任务。当前,如何提高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的科学化水平,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性命题。基层治理和居民参与是社会治理的关键,目前,我国各大城市率先展开了社区治理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集中于城市传统老旧社区,新型商品房社区和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商务楼宇社区是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产物。楼宇企业多,白领员工多,社区成员流动性强是商务楼宇社区的三大特点,因此也给商务楼宇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带来新的挑战。商务楼宇社区中覆盖了大量的大中小型企业,我国正处于社会和经济的转型期和飞速发展期,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而楼宇经济为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由于商务楼宇社区是现代化的新兴产物,新型社区,所以现有关于商务楼宇社区的社区治理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少之又少,亟需积极探索和实践。
商务楼宇社区治理模式实践
(1)社区概况描述
笔者所在的商务楼宇社区位于中心商务区(CBD)核心区,社区由30余栋商务办公楼宇组成,有各类公司3500多家。2010年,为了更好的迎合社区成员的需求,优化发展环境,在保留原有居委会的部分职能的前提下,建立了集党务、政务、社会事务“三位一体”的商务楼宇服务站。服务站设党务工作部,政务服务部,社会事务部、综合办公室四个机构,并以此为重要载体,为商务楼宇地区的企业和员工提供便捷服务,同时推进该地区党务、政务、社务工作的全面发展,实现商务楼宇社区的自治与共治。该楼宇工作站是在街道工委办事处、街道社会工作委员会和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和商务楼宇党总支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实行站长负责制,统筹安排全站工作。
(2)商务楼宇社区治理模式探索
1.“三务”社区治理格局
该商务楼宇社区服务站成立后,为摸清社区情况,了解企业及员工需求,组织了大规模的走访活动,通过发放情况登记表、需求调查问卷形式,逐户进行了解,对该区域的企业数量、行业性质、从业人员数量、各类需求等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同时通过组织企业负责人座谈会、白领座谈会等形式,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进一步了解了该区域各层面群体的利益诉求、常用交流方式以及活动意愿等内容。
由于商务楼宇社区企业多,社区成员流动性大,非公企业“重经济,轻政治”的思想较为普遍,基于以上社区的现实情况和企业及员工的各类需求,该商务楼宇工作站决定实行“围绕需求提供服务——服务中形成互动——互动中体现引领——引领中实现治理”的工作思路。探索出“党务、政务、社务”三位一体的服务治理格局,以党建为统领,以服务为切入,以体系机制为支撑,发挥功能作用,使党群工作开展在楼宇,公共服务延伸至楼宇,社会事务引进到楼宇。
1)党务建设
党务建设主要是积极寻找口袋党员、转接组织关系、开展党员活动,加强楼宇中党组织的组建力度,同时建设党建教育阵地,加强对商务楼宇党员的教育管理,引导和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通社区网上论坛党建交流版块,建立数字化网络平台,通过开展“网上支部会议”、“红色论坛”等活动,实现党员教育管理的网上操作。开通党建服务热线,为企业党员答疑解惑,为有困难的党员、员工排忧解难。
2)政务建设
政务建设主要是围绕证照年审、政策解答、经营环境等企业及员工关注的问题,社区党委集中打造了“公共服务进楼宇”的活动品牌,定期邀请工商、税务、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等部门工作人员通报相关政策;通过建立触摸屏、发放宣传材料介绍经济、综治、計生、就业等工作的办理流程。采取项目预约、现场受理、中介咨询、协调解决等形式,为服务对象提供办理事务的便利条件,满足楼宇企业和员工的相关需求。
3)社务建设
社务建设主要是挖掘、引导和培育各类社会组织,开展以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和志愿服务为重点的活动,开辟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新模式。例如:针对青年白领的读书,社区建立了自助图书馆,满足周边白领、居民的读书需求;针对青年白领精神文化需求,社区开展了各种多样化的特色项目,截至目前,参与人数达两万余人次;针对白领群体的工作生活需求,楼宇服务站悉心打造生活手册,为白领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四联”工作机制
通过党建带领工建、团建、妇建、社建的形式,在支部书记、团员骨干、协会带头人、志愿者积极分子等的领导支持下,建组织、建队伍,以联合开展活动为平台,广泛吸纳群众参与,扩大各类组织影响力,形成了组织联建机制;通过发挥物业联席会、站长会、商会以及信息员网上例会的作用,与企业共同研究,对接需求,沟通热点难点问题,会商解决企业及员工的共性和个性需求,增强商务楼宇的共建氛围,形成了会商联调机制;通过街道层面有效整合,使工商、税务、劳动、公安、交通、信访、司法等多个部门的服务职能延伸到了商务楼宇,一并纳入了服务站窗口为其服务,形成了工作联动机制;通过项目化运作,坚持“一楼一特色”,着力打造“平安楼宇”、“文明楼宇”、“明星志愿者楼宇”等品牌,有效增强商务楼宇的荣誉意识,形成了品牌联创机制。 对商务楼宇社区治理模式的探讨
(1)很难摆脱行政化色彩
虽然街道应时应势而生的建立了商务楼宇社区服务站,依托服务站为载体,主要目的在于为企业和员工提供服务,但实践过程中依然很难摆脱行政化色彩,提供的服务和开展的活动有时难以真正满足企业及员工的需求。从社区治理方式的视角来分析该商务楼宇社区的社区治理现状。在已有的学者研究中,从水平网络的观点而言,居民自发建立或者社区提供社团参与渠道,不仅能够减轻政府介入公共事务的负担,而且可以培养社区自治的能力,亦为建构公民社会的基础,但我国城市社区更多的是垂直型的网络,更多的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那种各种组织之间平等合作、平等参与社区各种事务决策的局面,虽然已有萌芽,但还是相当微弱。该商务楼宇社区虽然培育了各类的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比如“楼委会”,但很难与楼宇服务站处于平等共治的地位,共同参与到社区治理的实务中来,仍然处于领导和被领导的垂直网络结构中。而商务楼宇服务站自身又很难摆脱行政化色彩,需要处理上级街道派发的各种行政任务,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2)居民参与意识不足
商务楼宇社区以服务聚拢企业,在活动中形成互动,进而加强企业社区参与和居民自治,但通过评估开展的各类活动,不难发现,存在活动参与率低,活动知晓率低等居民参与意识不足的问题。近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的综合国力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国富”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但人们感受到的是市场经济陌生人世界中的冷漠无情,价值观开放多元时代里的分歧纷争,社会分化加剧情势下公平正义缺失。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城市化步伐加剧的同时也带来了人情的冷漠,很多的企业和员工的社区参与意识也存在不足。加之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尤其是在CBD工作的青年白领,时间格外紧凑和宝贵,参加社区事务的时间越来越少,很多企业忙于经营管理,无暇参与到社区活动和社区治理当中。
(3)社会组织规范性不足
社会组织可以有效的提升社区凝聚力,是促进楼宇企业及员工互动的重要平台,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和志愿队伍对于商务楼宇社区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观我国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实践,在多元主体合作共治和复合治理的总体原则之下,根据治理对象的类型差异进行分类治理是一个突出特征。这主要表现在对不同社会组织的分类管理和对不同社区的分类治理上。比如,深圳市将社会组织分为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文化体育类、促进就业类和维权类五种类型,对前四种类型的社会组织,尤其是社区民间养老服务机构是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其发展,对维权类组织则重点是规范限制其发展。当前,该商务楼宇社区发展出了一定数量的社会组织和一些义工志愿者团队,但由于管理和分类不明确,其中很多都没有登记注册的,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对社区组织进行分类和规范,切实发挥社会组织对社区治理的积极作用。
(4)对商务楼宇社区治理的几点建议
充分发挥网络媒介平台帮助建立多元参与合作机制。基于商务楼宇社区成员大多数为青年白领的特点,应充分发挥和利用网络媒介平台,与时俱进,加强楼宇服务站、物业、企业、楼委会等多方参与合作,并且以网络的便捷性提高社区成员对社区事务的熟知度和参与度。通过电子传媒的方式,既符合企业白领年轻时尚特点,又利于随时随地获得社区信息,可以采取创建微信公众号的形式,可以充分利用微信群来整合不同的社会组织,也可以开发商务楼宇社区的app软件,综合服务,互动,治理为一体,实现商务楼宇社区企业联盟。
贴近需求提供服务帮助激发居民的参与意识。为了提高服务的准确度,真正提高社区参与度,应该建立有效信息搜集传递机制和企业管理平台,建立有效的需求调查机制,切实从企业和企业员工利益出发,贴近需求开展活动。
提高社会组织的科学规范制度化。在发展和培育社会组织的同時,社区应及时按照国家民间组织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街道《社会组织登记备案工作意见》的要求,将所培育的各类社会组织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并且及时进行统计和备案。
结语
目前,社区治理的内容具体到我们国家现阶段,主要就是社区就业、社区社会保障、社区救助、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社区文化、教育、体育、社区安全服务以及社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等多方面内容。具体到商务楼宇社区,因服务对象的不同,社区治理又出现新的内容和目标,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商务楼宇社区中非公企业多,青年白领人才多,可挖掘的社区潜力资源巨大,是实现社区自治和治理的重要有利条件,所以,今后应当特别加以重视挖掘商务楼宇社区资源,提高社区凝聚力,培育社会资本。
作者简介:吴凡(1993-),女,满族,河北省承德市人,硕士,单位:北京工业大学,研究方向:社区社会工作。
[1] 郑杭生,黄家亮.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的新趋势[J].甘肃社会科学,2012(6).
[2] 郑杭生,黄家亮.论我国社区治理的双重困境与创新之维[J].东岳论丛,2012(1).
[3] 夏建中.治理理论的特点与社区治理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2).
商务楼宇社区 社区治理 社区服务
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理论受到了全世界广泛的关注,从世界到国家,从国家到地方达成了对治理认可的共识。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逐渐成为我们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任务。当前,如何提高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的科学化水平,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性命题。基层治理和居民参与是社会治理的关键,目前,我国各大城市率先展开了社区治理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集中于城市传统老旧社区,新型商品房社区和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商务楼宇社区是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产物。楼宇企业多,白领员工多,社区成员流动性强是商务楼宇社区的三大特点,因此也给商务楼宇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带来新的挑战。商务楼宇社区中覆盖了大量的大中小型企业,我国正处于社会和经济的转型期和飞速发展期,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而楼宇经济为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由于商务楼宇社区是现代化的新兴产物,新型社区,所以现有关于商务楼宇社区的社区治理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少之又少,亟需积极探索和实践。
商务楼宇社区治理模式实践
(1)社区概况描述
笔者所在的商务楼宇社区位于中心商务区(CBD)核心区,社区由30余栋商务办公楼宇组成,有各类公司3500多家。2010年,为了更好的迎合社区成员的需求,优化发展环境,在保留原有居委会的部分职能的前提下,建立了集党务、政务、社会事务“三位一体”的商务楼宇服务站。服务站设党务工作部,政务服务部,社会事务部、综合办公室四个机构,并以此为重要载体,为商务楼宇地区的企业和员工提供便捷服务,同时推进该地区党务、政务、社务工作的全面发展,实现商务楼宇社区的自治与共治。该楼宇工作站是在街道工委办事处、街道社会工作委员会和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和商务楼宇党总支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实行站长负责制,统筹安排全站工作。
(2)商务楼宇社区治理模式探索
1.“三务”社区治理格局
该商务楼宇社区服务站成立后,为摸清社区情况,了解企业及员工需求,组织了大规模的走访活动,通过发放情况登记表、需求调查问卷形式,逐户进行了解,对该区域的企业数量、行业性质、从业人员数量、各类需求等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同时通过组织企业负责人座谈会、白领座谈会等形式,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进一步了解了该区域各层面群体的利益诉求、常用交流方式以及活动意愿等内容。
由于商务楼宇社区企业多,社区成员流动性大,非公企业“重经济,轻政治”的思想较为普遍,基于以上社区的现实情况和企业及员工的各类需求,该商务楼宇工作站决定实行“围绕需求提供服务——服务中形成互动——互动中体现引领——引领中实现治理”的工作思路。探索出“党务、政务、社务”三位一体的服务治理格局,以党建为统领,以服务为切入,以体系机制为支撑,发挥功能作用,使党群工作开展在楼宇,公共服务延伸至楼宇,社会事务引进到楼宇。
1)党务建设
党务建设主要是积极寻找口袋党员、转接组织关系、开展党员活动,加强楼宇中党组织的组建力度,同时建设党建教育阵地,加强对商务楼宇党员的教育管理,引导和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通社区网上论坛党建交流版块,建立数字化网络平台,通过开展“网上支部会议”、“红色论坛”等活动,实现党员教育管理的网上操作。开通党建服务热线,为企业党员答疑解惑,为有困难的党员、员工排忧解难。
2)政务建设
政务建设主要是围绕证照年审、政策解答、经营环境等企业及员工关注的问题,社区党委集中打造了“公共服务进楼宇”的活动品牌,定期邀请工商、税务、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等部门工作人员通报相关政策;通过建立触摸屏、发放宣传材料介绍经济、综治、計生、就业等工作的办理流程。采取项目预约、现场受理、中介咨询、协调解决等形式,为服务对象提供办理事务的便利条件,满足楼宇企业和员工的相关需求。
3)社务建设
社务建设主要是挖掘、引导和培育各类社会组织,开展以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和志愿服务为重点的活动,开辟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新模式。例如:针对青年白领的读书,社区建立了自助图书馆,满足周边白领、居民的读书需求;针对青年白领精神文化需求,社区开展了各种多样化的特色项目,截至目前,参与人数达两万余人次;针对白领群体的工作生活需求,楼宇服务站悉心打造生活手册,为白领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四联”工作机制
通过党建带领工建、团建、妇建、社建的形式,在支部书记、团员骨干、协会带头人、志愿者积极分子等的领导支持下,建组织、建队伍,以联合开展活动为平台,广泛吸纳群众参与,扩大各类组织影响力,形成了组织联建机制;通过发挥物业联席会、站长会、商会以及信息员网上例会的作用,与企业共同研究,对接需求,沟通热点难点问题,会商解决企业及员工的共性和个性需求,增强商务楼宇的共建氛围,形成了会商联调机制;通过街道层面有效整合,使工商、税务、劳动、公安、交通、信访、司法等多个部门的服务职能延伸到了商务楼宇,一并纳入了服务站窗口为其服务,形成了工作联动机制;通过项目化运作,坚持“一楼一特色”,着力打造“平安楼宇”、“文明楼宇”、“明星志愿者楼宇”等品牌,有效增强商务楼宇的荣誉意识,形成了品牌联创机制。 对商务楼宇社区治理模式的探讨
(1)很难摆脱行政化色彩
虽然街道应时应势而生的建立了商务楼宇社区服务站,依托服务站为载体,主要目的在于为企业和员工提供服务,但实践过程中依然很难摆脱行政化色彩,提供的服务和开展的活动有时难以真正满足企业及员工的需求。从社区治理方式的视角来分析该商务楼宇社区的社区治理现状。在已有的学者研究中,从水平网络的观点而言,居民自发建立或者社区提供社团参与渠道,不仅能够减轻政府介入公共事务的负担,而且可以培养社区自治的能力,亦为建构公民社会的基础,但我国城市社区更多的是垂直型的网络,更多的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那种各种组织之间平等合作、平等参与社区各种事务决策的局面,虽然已有萌芽,但还是相当微弱。该商务楼宇社区虽然培育了各类的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比如“楼委会”,但很难与楼宇服务站处于平等共治的地位,共同参与到社区治理的实务中来,仍然处于领导和被领导的垂直网络结构中。而商务楼宇服务站自身又很难摆脱行政化色彩,需要处理上级街道派发的各种行政任务,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2)居民参与意识不足
商务楼宇社区以服务聚拢企业,在活动中形成互动,进而加强企业社区参与和居民自治,但通过评估开展的各类活动,不难发现,存在活动参与率低,活动知晓率低等居民参与意识不足的问题。近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的综合国力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国富”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但人们感受到的是市场经济陌生人世界中的冷漠无情,价值观开放多元时代里的分歧纷争,社会分化加剧情势下公平正义缺失。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城市化步伐加剧的同时也带来了人情的冷漠,很多的企业和员工的社区参与意识也存在不足。加之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尤其是在CBD工作的青年白领,时间格外紧凑和宝贵,参加社区事务的时间越来越少,很多企业忙于经营管理,无暇参与到社区活动和社区治理当中。
(3)社会组织规范性不足
社会组织可以有效的提升社区凝聚力,是促进楼宇企业及员工互动的重要平台,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和志愿队伍对于商务楼宇社区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观我国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实践,在多元主体合作共治和复合治理的总体原则之下,根据治理对象的类型差异进行分类治理是一个突出特征。这主要表现在对不同社会组织的分类管理和对不同社区的分类治理上。比如,深圳市将社会组织分为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文化体育类、促进就业类和维权类五种类型,对前四种类型的社会组织,尤其是社区民间养老服务机构是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其发展,对维权类组织则重点是规范限制其发展。当前,该商务楼宇社区发展出了一定数量的社会组织和一些义工志愿者团队,但由于管理和分类不明确,其中很多都没有登记注册的,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对社区组织进行分类和规范,切实发挥社会组织对社区治理的积极作用。
(4)对商务楼宇社区治理的几点建议
充分发挥网络媒介平台帮助建立多元参与合作机制。基于商务楼宇社区成员大多数为青年白领的特点,应充分发挥和利用网络媒介平台,与时俱进,加强楼宇服务站、物业、企业、楼委会等多方参与合作,并且以网络的便捷性提高社区成员对社区事务的熟知度和参与度。通过电子传媒的方式,既符合企业白领年轻时尚特点,又利于随时随地获得社区信息,可以采取创建微信公众号的形式,可以充分利用微信群来整合不同的社会组织,也可以开发商务楼宇社区的app软件,综合服务,互动,治理为一体,实现商务楼宇社区企业联盟。
贴近需求提供服务帮助激发居民的参与意识。为了提高服务的准确度,真正提高社区参与度,应该建立有效信息搜集传递机制和企业管理平台,建立有效的需求调查机制,切实从企业和企业员工利益出发,贴近需求开展活动。
提高社会组织的科学规范制度化。在发展和培育社会组织的同時,社区应及时按照国家民间组织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街道《社会组织登记备案工作意见》的要求,将所培育的各类社会组织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并且及时进行统计和备案。
结语
目前,社区治理的内容具体到我们国家现阶段,主要就是社区就业、社区社会保障、社区救助、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社区文化、教育、体育、社区安全服务以及社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等多方面内容。具体到商务楼宇社区,因服务对象的不同,社区治理又出现新的内容和目标,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商务楼宇社区中非公企业多,青年白领人才多,可挖掘的社区潜力资源巨大,是实现社区自治和治理的重要有利条件,所以,今后应当特别加以重视挖掘商务楼宇社区资源,提高社区凝聚力,培育社会资本。
作者简介:吴凡(1993-),女,满族,河北省承德市人,硕士,单位:北京工业大学,研究方向:社区社会工作。
[1] 郑杭生,黄家亮.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的新趋势[J].甘肃社会科学,2012(6).
[2] 郑杭生,黄家亮.论我国社区治理的双重困境与创新之维[J].东岳论丛,2012(1).
[3] 夏建中.治理理论的特点与社区治理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