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听障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聋校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意义。它是课程改革和实际教学的需要,是聋校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更是提高听障生数学素养的基础。听障生由于语言障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稍显薄弱,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和重视。
[关键词]建构式;教学模式;聋校低年级;解决实际问题;听障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8-0058-02
培养听障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听障生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具有重要意义。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听障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听障生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发展听障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一、乱象:聋校低年级听障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三假”
(一)假认知导致效能低
社会对听障生普遍存在偏见,认为听障生抽象思维能力弱、认知方式与普通人有较大差异,许多聋校教师对听障生学习数学的客观规律也认识不足,使得教学上出现了很大的阻力和困难,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进而导致听障生数学学习效能低下,严重制约了聋校教育的发展。
(二)假方法导致能力差
许多聋校教师只是生搬硬套某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没有从根本上帮助听障生准确地提取有效的解题信息,忽视了对听障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导致听障生解题正确率低、解题能力薄弱,更别谈让不同的听障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假理解导致无潜力
聋校教学不仅要重视对数学知识结构的掌握,而且要关注听障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听障生变被动获取知识为主动,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感悟数学方法和思想。解决问题是数学教育的目的,也是数学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然而,目前聋校教师对听障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只停留在解答题目层次,很少涉及听障生多方面潜能的拓展。
二、自然:回归听障生解决问题的应然之道
解决实际问题是聋校小学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值得聋校教师认真地思考和研究。
(一)审题:有理解才有思考
解决实际问题是由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部分交织而成的。聋校低年级听障生在理解题意上存在很大的困难,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是让听障生理解题意,即审题。
1.读题是前提,让思路清晰
读题是了解题意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
例如,聋校三年级课本中有一道题:鸡有10只,鸭的只数是鸡的2倍,鸡和鸭一共有多少只?我为学生示范的审题过程如下。
已知直接条件:鸡有10只。
未知:鸭有多少只。
间接条件:鸭的只数是鸡的2倍。
要求的问题:鸡和鸭一共有多少只。
题目中哪些数学信息与问题有直接联系,哪些有间接联系,这都需要听障生细心全面的思考。假如审题不过关,说明方法不正确,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结果的同时,还要注重渗透解题方法。
2.画图是手段,让步骤清楚
画图,就是将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用图示表现出来,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简单的线段图能让问题更直观明了。
例如上面的例题,画出线段图进行对比,结果就显而易见了。
线段图能把抽象的东西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能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抽象的概念简单化、具体化,这样,听障生很容易就能看出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从而顺利厘清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3.推敲是关键,让难点突破
推敲,就是仔细琢磨字、词、句,准确理解题目的意思。语言文字是连接各种关系的纽带,有时也是解题的拦路虎。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对问题中的数学术语有正确的理解。如, “倍”的含义、行程问题中的“相向而行”和“相背而行”。如果听障生没能正确理解这些专业术语,就难以建立正确的数量关系。其次,要反复推敲涉及数量关系的关键词,挖掘其背后的数学信息。最后,要求听障生充分挖掘大脑中储存的知识信息,全面分析和思考解题的方法。
(二)解题:有关系就有思路
1. 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抽象问题自然形象化
数量关系是指实际问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只有弄明白数量关系,才能选择恰当的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等式,通过计算进行解答。
例如: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30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已知其中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20千米,另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这道题存在两个数量关系:
(1)两地路程÷相遇时间=两列火车速度之和;
(2)两列火车速度之和-一列火车的速度=另一列火车的速度。
在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聋校教师要特别注意训练听障生找出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分析存在的等量关系,把数量关系从问题中抽取出来。
2.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解题习惯自然养成化
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包括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写答句等,每一步都必须引起教师的重视。例如,上面这道题完整的解题过程如下:
300 ÷ 5
[关键词]建构式;教学模式;聋校低年级;解决实际问题;听障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8-0058-02
培养听障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听障生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具有重要意义。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听障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听障生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发展听障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一、乱象:聋校低年级听障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三假”
(一)假认知导致效能低
社会对听障生普遍存在偏见,认为听障生抽象思维能力弱、认知方式与普通人有较大差异,许多聋校教师对听障生学习数学的客观规律也认识不足,使得教学上出现了很大的阻力和困难,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进而导致听障生数学学习效能低下,严重制约了聋校教育的发展。
(二)假方法导致能力差
许多聋校教师只是生搬硬套某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没有从根本上帮助听障生准确地提取有效的解题信息,忽视了对听障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导致听障生解题正确率低、解题能力薄弱,更别谈让不同的听障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假理解导致无潜力
聋校教学不仅要重视对数学知识结构的掌握,而且要关注听障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听障生变被动获取知识为主动,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感悟数学方法和思想。解决问题是数学教育的目的,也是数学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然而,目前聋校教师对听障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只停留在解答题目层次,很少涉及听障生多方面潜能的拓展。
二、自然:回归听障生解决问题的应然之道
解决实际问题是聋校小学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值得聋校教师认真地思考和研究。
(一)审题:有理解才有思考
解决实际问题是由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部分交织而成的。聋校低年级听障生在理解题意上存在很大的困难,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是让听障生理解题意,即审题。
1.读题是前提,让思路清晰
读题是了解题意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
例如,聋校三年级课本中有一道题:鸡有10只,鸭的只数是鸡的2倍,鸡和鸭一共有多少只?我为学生示范的审题过程如下。
已知直接条件:鸡有10只。
未知:鸭有多少只。
间接条件:鸭的只数是鸡的2倍。
要求的问题:鸡和鸭一共有多少只。
题目中哪些数学信息与问题有直接联系,哪些有间接联系,这都需要听障生细心全面的思考。假如审题不过关,说明方法不正确,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结果的同时,还要注重渗透解题方法。
2.画图是手段,让步骤清楚
画图,就是将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用图示表现出来,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简单的线段图能让问题更直观明了。
例如上面的例题,画出线段图进行对比,结果就显而易见了。
线段图能把抽象的东西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能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抽象的概念简单化、具体化,这样,听障生很容易就能看出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从而顺利厘清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3.推敲是关键,让难点突破
推敲,就是仔细琢磨字、词、句,准确理解题目的意思。语言文字是连接各种关系的纽带,有时也是解题的拦路虎。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对问题中的数学术语有正确的理解。如, “倍”的含义、行程问题中的“相向而行”和“相背而行”。如果听障生没能正确理解这些专业术语,就难以建立正确的数量关系。其次,要反复推敲涉及数量关系的关键词,挖掘其背后的数学信息。最后,要求听障生充分挖掘大脑中储存的知识信息,全面分析和思考解题的方法。
(二)解题:有关系就有思路
1. 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抽象问题自然形象化
数量关系是指实际问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只有弄明白数量关系,才能选择恰当的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等式,通过计算进行解答。
例如: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30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已知其中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20千米,另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这道题存在两个数量关系:
(1)两地路程÷相遇时间=两列火车速度之和;
(2)两列火车速度之和-一列火车的速度=另一列火车的速度。
在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聋校教师要特别注意训练听障生找出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分析存在的等量关系,把数量关系从问题中抽取出来。
2.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解题习惯自然养成化
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包括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写答句等,每一步都必须引起教师的重视。例如,上面这道题完整的解题过程如下:
300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