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政治课研究性学习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tmd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开设,给学生提供了广泛学习、拓宽知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探索创新的机会,从而提高和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政治课 研究性学习 掌握方法 提高能力
  在教育部颁发的高中课程计划中指出:“研究性学习要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现就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谈几点看法:
  一、扮演角色,提高研究能力
  1.转变观念,将研究性学习落到实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是课程文化的一场革命,是学生学习方式上的重大变革,教师的教学观也应发生改变。当今教师的教学单纯追求知识传递,即如何将知识输入学生的头脑中,以求得高效率的产出,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主动去获得知识的能力,教师们应积极行动起来,转变观念,对自己熟悉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审视,建立新的教学观,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教育的发展。
  2.提高教师综合能力,搞好研究性学习课。学生在选择指导教师时,更愿意选择经验丰富、指导能力强的教师。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受益,教师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本人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和研究能力,对课题的设置到收集数据、资料并对其分析都要十分熟悉,能指导学生写课题报告或小论文。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往往是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还要学习本学科以外的知识,增加知识面,才能把这一课程真正开设好。
  二、设置课题,激发探究欲望
  研究性学习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巨大的热情,设置的课题学生们一看就能引发兴趣,很愿意去一试身手。但趣味并不是只追求好玩,而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主动地去做。同时课题内容的难度要符合学生所处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能够去完成,这样学生愿意去参加并乐意研究。课题设置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增强政治课的鲜活性。政治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这是政治课相对于其他学科最大的优势和亮点。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又是学生们最熟悉、最有亲身体会的,因此要尽量选择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为课题,使学生倍感亲切。
  2.与课本中的重难点相联系,加强理论的针对性。书本上枯燥的概念和理论要放在社会生活中,使之具体化,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并掌握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来解决问题,做到理论联系,使劲拓宽思维。
  3.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增强政治课的实效性。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从学生能力、年龄特点出发,精心选择适合学生、能够参加并乐意参加的实践活动,保证学生全身心投入。
  三、实践体验,掌握研究方法
  在确定研究课题后,学生便进入了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研究的方式视课题的内容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1.社会调查研究。社会调查是指针对某一具体问题或课题,通过对企业、学校、家庭等广泛的社会调查,在相关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和观点并写出调查报告的研究过程。为培养学生初步的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能力,提高学生们运用政治课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开展以经济学、哲学理论为指导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
  2.专题讨论研究。可将研究性课题设定为讨论的题目,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小组或全班讨论交流;并将多种不同观点或论点引导组织学生相互辩论,并做出总结,使其成为研究性成果。
  四、开展研究,促进全面发展
  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通过教与学的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上。把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机结合是很有价值的。1.有助于培养学生辨别、分析、处理社会信息的能力。2.有助于学生学会沟通和合作的技能。3.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形成富有活力的知识结构。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5.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吸收知识、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是学生能力发展的不同层次,这种不同层次的能力构成了学生能力的整体结构。
  “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开设,给学生提供了广泛学习、拓宽知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探索创新的机会,从而提高和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广大学生基本能运用思想政治课上学习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基本观点和科学发展观去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践问题,提高思想认识,从而落实思想政治课教学知识、能力、觉悟相统一的原则,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我们的学生在解答题目时经常会出现一些如爸爸今年15岁、二(1)班学生有61.5人、铅笔长20米、冬冬身高175米诸如此类明显的错误,就是一天没学过数学的人也不致于犯,而我们的学生怎么就会这么糊涂?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这些孩子没有良好的数感。  新课标教材十分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体会数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起始阶段的一年级,更是应强调培养学生的数感。那么,如何用好教材,在数学学习的起始
期刊
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作为一名有十余年教龄的老教师,我越来越感觉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才是有效课堂,学生才会越学越爱学,老师才会越教越轻松。在探索高效课堂的几年实践后,笔者认为,老师应该想尽办法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那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是重要环节之一,需要教师多多用心。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充分
期刊
摘 要:在新一轮教学改革背景下,“杜郎口模式”、“洋思模式”、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连云港市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等高效课堂模式脱颖而出,异彩纷呈。这些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多年的教育思考与实践,逐步概括、归纳、提炼出来的成功模式,对于构建新的高效课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高效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 “兵”教“兵”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能在高效课堂教
期刊
心理学说,智力因素通常是指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而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它对人的认识过程起着直接制约的作用。  现行的数学教学大纲中,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已经提到了相当重要的高度。从事数学教学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
期刊
摘 要:本文重点突出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步骤和方法,主要从朗读训练没有找准“着眼点”、朗读情感未激发、缺乏必要的朗读技巧指导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朗读教学 阅读指导 朗读训练 方法步骤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还是不尽人意,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的朗读却收效甚微,学生读得盲目,读得无味,读得“有
期刊
据调查了解,当前的中学语文已成为大部分学生最厌烦的一门学科。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一些教师上课不善于创设教育情境、创新教育形式,教法陈旧、呆板,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致使语文课堂索然无味,学生上课恹恹欲睡,听者寥寥。那么,该怎样通过创新教育形式,为语文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让我们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摸索和探讨,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巧用知识做载体  语文教学的创
期刊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必然带来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巨大变革,在众多新型教学方法中,语文课堂的探究性学习方法符合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本文则对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方法、意义作了一些探索性的阐述。  关键词:探究性 语文 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期刊
摘 要:本文旨在指出物质主义教育的狭隘,凸显当代教育改革的迷茫,提出教育研究者只有跳出心智思辨有限范围的束缚,开启超然的视野,才能引领教育健康有序地前行,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物质主义教育 当代教育改革 心智思辨。  我国当代教育是建立在物质主义基础上的教育,传播的仅是物质的知识,它包括现代科学技术及伦理道德两个方面。在这里将伦理道德定义为物质的知识,是因为伦理道德是人类心意、智
期刊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是新时期的要求。同时素质教育新形势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大大增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评价的标准是:教育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用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多样性与充分性的统一。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语文课 教学评价  “什么样的语文课是好课?”目前,课程论专家、教材论专家、教育专家眼中的标准并不一致。在20世纪90年代对语文有工具论与人文论之争,进入21世纪逐步归结到课堂“以人的发展”为最高标准的口径上,在“综合”的旗帜下,许多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