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黄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iche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先点了,我给个好评。”边下车,我边从左侧裤袋掏出手机。司机姓陈,也就四十多岁吧,慈眉善目的,有着让人放心舒缓的脸。在这样的深夜,加上司机爽朗的话语,足以让我连续点上五个星。
  就在我低头给滴滴司机点好评时,似乎腿脚上有什么东西在缠绕,又似乎是轻轻在拍打。我一惊,深更半夜的,不会是遇上蛇了吧?惊悚中急忙低头看脚下。就着昏黄的路灯光,一团黄绒缠绕着我的双脚。“阿黄?肯定是阿黄!”一阵惊喜如清风掠过湖面涌上我的胸口。我忽又纳闷:“我离家已是近两个月,这样的深夜,下车地点距离我家还有近百米的路程,难道阿黄有特异功能?”
  “阿黄”是我居住小区一只流浪的小母狗。前年春节后,常有一只全身长着纯净黄色细毛的小母狗,在小区东嗅嗅西嗅嗅,其身前身后跳跃着欢跑着三四只小狗。这些小狗有的全身也是黄绒绒的,也有浑身纯白色的,有一只倒是黑中有白额白项圈的。我好纳闷:一身全黄的“母亲”,怎生出有黄有白、有黑又有黑白相间的“儿女”?
  起始,这些“母子”队伍经过我家门前,也就张望一下就顾自走开。
  有次午餐刚结束,老婆正要把一小盘排骨头倒进垃圾桶。我忙制止了她。那群小狗正好经过后门,骨头是它们的至爱,为何不赏给它们呢?
  “汪汪”,我不知道如何称呼这些小狗,也就学一声它们的叫声。带头的母狗貌似停下了脚步,扭转头,竖着双耳,望向我。
  四只小狗也一下子安静了,驻足张望,黑眼珠在黄眼底里打着转。
  我忙将小盘中的排骨倾倒在墙根地面,用右手指点着示意:你们不必小心谨慎,快来尝尝排骨啊!
  四只小狗昂着头,看看我,瞅瞅肉骨头,没敢移步。也许是母狗窥出我本无恶意,来自于骨头的丝丝缕缕香气,也鼓励了它作为母亲的胆量。黄绒绒的母狗望望我,缓缓地迈出双腿试着靠近墙根。
  我忙收回手,往后退一步,整个身体缩进房内。养过狗的人都知道,小狗喜欢缠人,喜欢与人逗玩,草地上,小河边,人与狗玩耍的画面,温馨和谐,其乐融融。在熟人的世界里,小狗表现得贪玩、任性和骄气十足。一旦到了陌生的场所,小狗对环境尤其是对人保持着十分谨慎,百分警惕,稍有风吹草动,它们撒腿就跑,“走为上计”,就像是古人专门为狗量身打造的成语。记得上小学一二年级时的一个早上,背着小书包走到一户人家门前,冷不丁蹿出一条高大的黑狗,吓得我赶紧转身就跑。别说小孩,就是大人,哪能跑得过高大的狗?在黑狗就要追上我的瞬间,我的脚底一滑,一个趔趄扑倒在泥地上。这时,神奇的一幕出现了:黑狗突然返身飞快地跑回去了。这只黑狗已让好几个同学鬼哭狼嚎,我是险些成为被咬的“幸运者”了,突然的摔倒,让我逃过了一劫。后来,母亲告诉我,狗如果追你,你不要跑,越跑,狗越是不放过你。你要快速蹲下身子,装着捡石头的样子。狗以为你拿石头打它,逃命的,就是凶狗了。那天晚上下了小雨,因路面湿滑而摔倒,黑狗以为我捡石头而转身逃之夭夭了。之后,假装捡石头,让我一次又一次击退了恶狗的进攻,真是屡试不爽。
  话说回来,看我缩进了房内,这群小狗放松了警惕,都走到墙根下叼起肉骨头,咔嚓咔嚓咬起来了。而那只母狗并没有与四只小狗争抢。它低着头,时不时用前腿拨弄一下剩余的排骨。一小堆骨头很快就被四只小狗分享了,母狗自始至终没有吃一个骨头。
  有了首次,这群小狗似乎读懂了我的善意。小区里遇上我,不再是往一边散去,小母狗还瞅着我摇摇尾巴。几次肉骨头吃过,小母狗已经完全不把我当外人看了,每次见到我,除了殷勤地摆动尾巴,还贴近我脚下蹭我裤管,用红红的舌头舔我鞋面。有时,我蹲下身子,摸摸它头上细细的、柔柔的毛发,它就干脆就地躺倒,一翻身,四脚朝天。有人说,狗狗躺倒翻身,那是因为信任你,才与你卖萌撒娇,想让你搔痒。狗狗的腹部是最脆弱的,一旦向你坦露,就像两个闺蜜,彼此坦诚,互不设防。
  但那几只小狗,分明还不把我当熟人。见了我,它们会摇摇尾巴,幅度和频率却是礼节性的。有几次,我想靠近它们逗玩一下,它们早提防着转过头,扭着身子跳开了。一段时间后,小母狗见我在家里,也敢试探着走进我家门,而那些小狗就没有这个胆量了,它们停在门口,挤挨着,张望着。这种情景,颇有点像小时候到别人家做客,大人不招呼,是断不会上桌吃饭一样的。以前,大人经常教育孩子,做客一定得有礼貌和懂规矩。
  狗通人性,小母狗护子情深,小狗狗知礼守规,不觉让我唏嘘。在狗狗的世界里,俨然是人类生活的翻版。不久,我就又见证了小狗狗们对“孕妈”的悉心呵护、知情达礼之场景。那天,看到它们来到我家门前,忙将一小盘特意留存的骨头也倒在墙根下。出乎意料的,小狗狗们并没有跳起来去争抢,它们只是小步走过去,低下头,看着,望着。我奇怪,是不是它们吃饱喝足了?或者,难道它们看到骨头上肉不多,不喜欢?
  事实却让我有点瞠目:它们的母亲正低着头,咂着嘴巴,独自在品尝骨头的美味。我非常不解地将这一情景告诉老婆,她看了看狗狗们,不屑地说:“你没见那母狗身体变大变圆吗?它怀孕了!”
  哈哈哈,我忍不住大声笑了起来。原来,它们也懂得,为了后世子孙的繁衍生息,“孕妈”是需要特别优待的!护子情深,优待孕妈,这不正是温馨良善的人类世界在狗狗身上的真实写照吗?
  2020 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广丰创建文明城市也突然间颠覆了狗狗的生存空间。一天上午,居住的小区似乎少了什么。一样的平整水泥路面,一样的茵茵绿化带,一样的郁茂小树,环顾四周,又似乎不缺少什么。之后两天,这种情绪还是萦绕我心头。又过一日,黄昏在小区散步时,突然感到脚上似有阻碍,忙低头查看,却是那只后来我称它为阿黄的小母狗在我脚下晃动着,乱撞着。小母狗身边的四只小狗呢?我急切地左顾右盼,除了阿黄,并没有活蹦乱跳的小狗狗们。小狗狗哪里去了呢?阿黄摇摇尾巴,蹭蹭我裤管,却不能回答我的疑问。但我忽地解开了多日来萦绕心头的疑惑:小区里少了小狗狗们欢蹦乱跳的身影啊!
  后来,前排住户已是93 岁高龄的俞老校长告诉我,城管看到流浪的小狗,就要抓走。那几只小狗都被城管队员用抄网捞走了。这只小母狗机灵,我亲眼看到城管队员一抄网扑上去,把它捞在了网兜里,但小母狗一翻身就从网兜里跳了出来,一溜烟跑得无影无踪。几个城管队员只好开着面包车走了。
  原来如此,难怪这几天小区显得安静而空旷。小狗狗们被网走了,阿黄肯定也吓得躲藏在某个安全的地方。这几天可能没有城管的小面包车来回开动,阿黄才又试探着回小区巡游了。我想,死里逃生的阿黄会一直记得那惊心动魄的性命攸关瞬间吧?
  慢慢地,阿黃又习惯了在小区行走。而我,也总是收集好肉骨头、鸡骨头,在阿黄经常出现的地方呼叫“阿黄、阿黄”。一天,阿黄像是算准了时间,午餐后我正要将收集在盘中的鸡骨头端出去找阿黄,阿黄已是摇晃着尾巴等候在门口。我将鸡骨头扒拉在墙边。阿黄嗅嗅,却没有意料中的叼起骨头,而是一纵身抬起前腿搭在我的膝盖处,伸出舌头,摇头晃脑,双眼望着我。我赶忙抖一下腿,又用脚蹭一下阿黄的脖子。阿黄就地一滚,四脚朝天仰卧着。我不觉会意一笑:阿黄并非不喜欢鸡骨头,而是先向我表达亲近和谢意。在与我一番逗玩后,阿黄才叼起鸡骨头,走到一边,慢慢地嚼起来。
  人们常说那种见了美食狼吞虎咽的人吃相难看,阿黄这只无师自通的小狗,却懂得应先行礼道谢,然后矜持地维护着自己优雅的吃相。也许,这是我们人类也难以想象的。
  更让我难以想象的,我这次时隔近两月之久深夜到达小区,一下车就有阿黄热情迎接的身影,让我颇感万物皆有灵,息息皆相通!
其他文献
腰身不需要太细,能扭动即可;   绸子不需要太红,如火炼即可。   舞着,蹈着,像一望无际的收成或洪流,从秧田里走来,从天地间走来。太阳和月亮,是两面巨大的锣鼓,咚咚,锵锵,声撼三山五岳,律動四海七洲。   每一步都裹着风雨雷电,每一隔都踩着春夏秋冬。   这厢,神龙见头不见尾,狮子一吼震山林;那边,许仙白娘子包青天陈世美与唐僧师徒结伴前行。而以木作脚者脚生何处?以脚作桨者桨欲何往?……一
期刊
一个人的电视剧。   他是男人也是女人,是好人也是坏人,是一个人,也是一群人。   有时是一只鸟、一匹马,有时是一座山、一条河,有时却是一个计策——他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即可救人于有义,杀人于无形。   說古道今是非功过谁与评?   走南闯北善恶忠奸任我书。   哭哭笑笑,爱爱恨恨——这辈子,他总是与自己纠缠不清,貌合神离。   他用声
期刊
散文诗创作是一种典型的心理活动过程,我们在字里行间可以窥见创作者的心境、秉性乃至气质和风格,有的飘逸洒脱,大开大阖,如江河奔涌,有的沉静秀隽,清新质朴,如细流涓涓,各式的形态风貌互相呼应,相互映衬,共同构筑了多元的创作景观。在散文诗世界里,贾文华的诗笔是朴实且细腻、真挚而富有哲思的。在当下的诗歌界,贾文华一直安静地写作,悉心耕耘在散文诗的园地里,从没放弃。   面对花草林木,山河湖海,面对芸芸众
期刊
当2021年的秋天收割了北方,我忽然想起了父亲——那个不用再为了生计而奔波的乡村退休教师。尽管这种联想有些牵强附会,但他的书法与笛声确如一堂原始的艺术课,滋养了我面黄肌瘦的童年。   艺术的魅力究竟有多大,三月不知肉味的人知道,花开淡墨痕的树也知道,但海德格尔那句话他们却没有听见—— 一切艺术的本质都是诗。如何将那些潜在的诗性、理性与个性呈现出来,成为了我创作这组散文诗的初衷。   这是一个善
期刊
“老鹰偷鸡了!”  我们聚在屋里吃午饭的时候,一道褐色的影子从屋顶直扑院子,吓得院子里的鸡四处逃窜,腾起的灰尘满院子飞扬……  母亲第一个反应过来,拖着扫帚冲到院子里挥舞着。等我们老老少少一家人全都冲到院子里的时候,空中隐隐约约传来鸡撕心裂肺的呼救声,呼救声随着那只鹰,掠过树头,朝对岸飞去。母亲把扫帚掷在地上,朝着老鹰飞去的方向捶胸顿足:“该死的贼鹰,你再来偷鸡就整死你!”  等院子里平静下来,母
期刊
殷常青:1969年出生于陕西省眉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理事。1989年开始文学创作,出版有《岁月帖》《春秋记》《沿途》《纸上烟岚》等诗歌、散文、随笔、评论集20余部。曾参加诗刊社第16届青春诗会。先后荣获河北省首届孙犁文学奖、中华铁人文学奖、河北文艺评论奖、河北省第2届“十佳青年作家”、第4届河北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等奖项与称号。  1 ▲ ——石油。这个词语如果被一段岁月轻轻
期刊
当她呱呱降临到赣西小城莲花县琴亭南门村时,全家人别提有多高兴了,她是家中的长女,父亲给她起了个单名“露”。长到一岁多,家人发现她对外界的声音没有任何反应,才知道可能是听力出现了问题。父母带着她四处寻医问药,却无法改变这一现状,小姑娘从此生活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  更为遗憾的是,县城和市区都没有一所聋哑学校,眼看到了学龄,小伙伴们一个个都去离家不到百米远的琴亭小学上学了,李露只能眼睁睁羡慕地看着,自
期刊
那个炎热的午后,先是狂风大作,接着大雨倾盆。  姐姐班级有活动撑着伞早早走了,谁知等到快打预备铃,雨也没有停下来的迹象。我急得直嚷嚷,抱怨姐姐自私霸道。父亲把油布伞拿给我,我嫌笨旧,一把推开,父亲着急忙慌找来一块塑料布让我披上,我哭着大叫:“难看死了,不要!”已經来不及了,我抓起书包冲进雨中。  泪和雨在脸上交汇,怒和怨在心里吼叫,哪里积水越多我越往哪里跑,而且使劲去跺那一凹凹有些混浊的雨水。父亲
期刊
中午时分,有人敲门。  开门看到是老先生,很意外。  很久没有和老先生联系。偶尔能在街上看到他,目光对上了,也就点个头而已。前些时日在大卖场面对面地碰上了,寒暄了几句,感觉他言谈举止迟钝了许多。毕竟,岁月不饶人。  开门请他进来。他扬了扬手里提着的一只黑色塑料袋,就是那种可降解的垃圾袋,说:“给你看一样东西。”我知道,一定是要给我看旧瓷器。老先生是搞考古的,一辈子东奔西跑,和出土文物打交道。前几年
期刊
爷爷有两个妹妹,作为爷爷的孙女,我便有了两个姑奶奶。一个是大姑奶,一个是二姑奶。  新中国成立前,做小生意的曾祖父带着一家人进城时,大姑奶和二姑奶正是谈婚论嫁的年龄。进了城,顺势就嫁给了城里人。大姑奶嫁到了世代经商的陶家,做了太太;二姑奶嫁给一名铁路扳道工,做了小市民。  新中国成立后,陶家没落了,生活日渐拮据。日子过得不顺心,大姑奶常跑回娘家鼻涕一把泪一把地诉苦。  二姑奶却日渐荣光。每次来我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