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家李胜林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wolf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的一天,艳阳高照,我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到了水磨沟区温泉东路安平路北一巷22号的“祥云斋工作室”。
  我是一个书画爱好者,总想收藏一些具有升值潜力的字画,结交一些书画名人。一踏进“祥云斋”的门,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淡淡的墨香,一进去,看到四面墙壁上挂满了字画,有山水,有花鸟,还有一些书法作品。从他那真诚的态度和质朴的言语里,我敢肯定他是一个谦逊和蔼的人。
  李胜林现为中国书画名家协会会员、新疆美术家协会会员、新疆春轩书画院高级院士、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书画协会会员。新疆老干部书画协会会员,作品曾在全国大中城市展出并获奖,而且在屡次拍卖会中都有作品拍出,得到有关领导和同行的肯定,也被一些书画爱好者收藏。
  李胜林自幼就喜欢画画、写毛笔字,因为家庭条件所限,没上过正规美院,但却一直勤学苦练,以写生《芥子园》为基础,不但从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国画院长王飞飞的讲座中吸收精华,而且从北宋著名山水画家郭熙所著的《林泉高致》中学到了更多知识,也明白了《芥子园》里的奥迹,这幅作品的构思就是从郭熙讲的“三远”来创作的。李胜林说:“山有三远,自山下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这幅作品是春夏秋冬四条屏,你看,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暗淡。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清,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我的创作是先与古人合,后与古人离,每幅作品都有很强的构思,也是下一幅作品的参照和起点。”这时,我插话说:“有人说您的山水画创作是在以传统画的基础上,将现代审美融入进来,让传统的和现在巧妙地结合起来,您怎么看?”“这种看法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的山水画创作状态。当代人文环境已经完全不同于古代,是一种整体融合交流的浑浊状态,中与西在融合,古与今在碰撞,古代文化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单一的演化模式,而是复合、回旋、交叉的合成潮流,今天的艺术家在文化上开始对传统文化做省察,并与西方艺术文化做比较和研究,所以当代的艺术必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李胜林淡然地说着。
  我站起身来到工作台前,又仔细地看了看那副四条屏,颜色还没有上完,画旁边还有一幅书法作品,看起来像一匹奔腾的马,工作台尽头是一台横放的装裱机器。于是我问:“李老师,您还装裱字画吗?”李胜林笑了一下说:“我以前学过装裱,刚开始就是装裱自己的画,后来同行也把作品拿来让我帮忙,闲暇时也跟他们交流一下绘画的技巧和经验,不图赚钱。每次装裱别人的字画我都比自己的还要细心,尽量让大家满意,同行知道我不赚钱又很辛苦,就主动多给钱。我刚开始是拒绝的,后来耐不住大家的热情,也就算赚了一点辛苦费,这不这幅作品是我独创的‘马到成功’,今年是马年,我想用这幅作品在5月份答谢一下几年来一直支持我的新老朋友,祝他们马到成功、心想事成。”说道这里,我抬眼看了看李胜林,然后郑重的说道:“李老师,您知道我今天来的主要目的吗?前几天头屯河‘桃花节’上,有一幅首创作品‘马到成功’就是您创作的吧?”李胜林嗯了一声。我说:“我朋友那天参加了,告诉我那天从北京、西安等地的新闻媒体及全国各地的书画名家,对您的这幅作品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赞扬,我也想收藏一幅,今天才特意过来的。希望李老师不要吝啬哦!顺便再给我讲一下创作这幅作品的心得和体会吧。”李胜林谦虚地笑了一下说:“这幅作品最初的想法就是想给我的新老朋友送一个礼品,算不上高档,但也是我的一份真诚回馈吧。要说这幅作品我还得从《林泉高致》的笔法、墨法谈起,笔墨要为人使,不可反为笔墨使,用笔有‘尖者、圆者、粗者、细者、如针者、如刷者’。墨法有‘淡墨、浓墨、焦墨、宿墨、退墨、埃墨’,我这幅作品正是借助了‘刷’‘拃’‘擢’‘渲’的技法融入到我的书法中,例如功字的马尾明显是用了刷笔的技法,而马头则是参考古代象形字的写法创作,其中的枯锋用笔突出了马的毛色,马头前倾显示出奔腾之势,墨的浓淡刻画了作品的美感,但必定初次这样融合创作,还望有识之士给予指正。”
  正在这时,听见门外有人喊“李胜林在家吗?”我们循声一看,李胜林忙说:“这不是新疆电视台的小吴吗?”小吴手里还拿了一盘光碟,是上次电视台采访李胜林时录制的,电视播出后,一直忙也没把光碟送来。李胜林给我们介绍认识后,又招呼小吴坐下喝茶。小吴刚喝了一口,又听到有人喊“开饭了”,我们抬头一看,原来是李胜林的女儿不知什么时候把饭菜都做好了,正往桌子上端,我起身要告辞,李胜林忙说:既然赶上了,就吃完午饭再走吧你能欣赏我的作品,我也很高兴。
  我们四个人一边吃一边聊,这时电视里出现了一幅精美的画面,同时又听到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那甜美的声音:
  “今天向各位观众介绍一位山水画家,李胜林,字雲涛,麦積山人,1963年出生于甘肃渭河之畔的文化之乡,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其画风生动而富有情趣,写实而富有变化,集众家之所长,注重局部完美与整体统一,画作清新典雅,明快温馨,创新立意,变化独特……”
其他文献
大家不要看错,是藏宝,不是宝藏。宝藏是先天存在的,当年楼兰人的生活痕迹到了今天都有宝藏的气息。但藏宝不同,藏宝,就是藏起来的宝藏。楼兰藏宝就是楼兰人还存在的时候自己藏起来的宝藏,这个事情自斯文·赫定发现楼兰以来的100多年间,一直众说纷纭,有些人信誓旦旦地说有,而且纷纷涌入无边黄沙中去找寻,哪怕为此丧命也在所不惜;有些人则嗤之以鼻,觉得前者简直昏了头,哪里有什么楼兰藏宝嘛!  现在,咱们就来分析一
期刊
壬辰龙年4月29日,由“走8户外探险”的三位新疆知名领队“苦咖啡”“胡狼”“我心飞翔008”率队8人,总计11人完成了“古尔图—尼勒克”探路探险活动。  此行是由北向南跨越博罗科努山,以古尔图河和阿尔斯郎沟为穿越线路。此次“古尔图—尼勒克”的穿越探路活动,起点位于古尔图河水电站,由北向南跨越中天山西段的博罗科努山,追溯古尔图河源头、翻越海拔3560的莫松达坂,到达唐布拉草原。一路由北坡的广袤苍凉,
期刊
“5·19中国旅游日”新疆分会场主题活动“自驾环天山,千里黄金线”即日起航。  这是一个环乌鲁木齐、昌吉、吐鲁番实地踩线考察活动,60多名成员来自相关地区旅游局以及旅游企业,对“环东天山千里黄金线”旅游资源进行具体考察与论证,为新疆游人带来一个全面升级的旅游线路,以引爆新疆旅游市场,力争实现今年游客增量的第二次飞跃。
期刊
5月1日上午,博湖县百信休闲广场上,人潮涌动。以“萨吾尔登艺术故乡,博斯腾湖人间天堂”为主题,博湖县第二届萨吾尔登故乡文化艺术节在该县百信休闲公园隆重开幕。该县蒙古族群众穿着节日的盛装参加活动,100余名民间艺人和100名孩童共同弹奏托布秀尔音乐,在民间艺人的带动,广场上的群众一起跳起了萨吾尔登舞蹈,共同庆祝萨吾尔登故乡文化艺术节的开幕。该县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
期刊
6月10日至6月12日,“中国·霍城第四届薰衣草文化旅游节”将在“中国最美田园”解忧公主薰衣草园隆重举行,届时世界各地的中外嘉宾和社会各界人士将共同观摩和体验一场薰衣草全产业文化的芳香盛宴。  本届薰衣草节与往届相比,最大的亮点就是解忧公主薰衣草园推出集视觉、味觉、嗅觉为一体的香草盛宴。整个香草主题盛宴系列活动不仅汇集了饮食、文化、艺术等内容,而且活动形式更加多样、文化概念更具新意、互动模式更创新
期刊
最早听到江布拉克的名字,是从几张摄影照片上。那是一幅幅很奇特的让我完全诧异的场景。我所见过和理解的麦田,都是遍布在广袤而平坦的绿洲之上或者荒原之中,一望无际,辽阔纵深。但照片的麦田,却遍布山顶,依照山的趋势高低起伏、逶迤蜿蜒。成熟麦田的金黄和山间青草的翠绿形成极大地视觉反差,一块块麦田就像被风吹起的黄色绸缎,在山坡和沟壑间追逐流淌、摇曳飘荡。这些照片深刻挫败了我对一些熟知事物的经验判断,但江布拉克
期刊
喀什市8.36平方公里、有居民6.5万户的老城区,其古老、狭窄、曲折、幽深的小巷,随着老城危旧房改造而正在消失,各族居民分批喜迁社区抗震安居而宽敞亮丽的新楼房。当我回到当年曾住过的伯希热克巷时,古老的小巷令我甚为怀念。  记忆中的小巷  1955年8月,我从江西来到喀什,分配在中国百货公司喀什分公司工作。公司的办公地址就设在闻名遐迩的吐麻克巴扎(帽子市场)背后的一条叫伯希艾热克巷内,一座具有西域特
期刊
喀什噶尔,这是个多么古老、神秘而又遥不可及的城市。我虽多次来到喀什,但还未细细地端详过她的容颜,也未揣摩过她那绵长的脉搏。  著名作家张承志曾经说过:“十几年来我多少次写到喀什,近来我似乎觉得紧急,甚至提笔就只想写它,可是写了,出版了,对着苍白的文字,那是苍白的自己啊,我如怔似痴,心中久久漾动着一种此情难表的感觉,而且不管我怎样勤奋学习调动知识,不管我怎么查检历史。唯有对它才使人陷入悲观:即使我满
期刊
薰衣草是一束美丽的生命,纤巧而又典雅地生活在,新疆的伊犁河谷这样昼夜温差大、雨水适量、光合作用强的地区。因为有了这些斑斓和迷乱的植物存在,想让时间在这一刻凝滞,这惊鸿一瞥的蓝紫色,是梦里花开的地方。  寻觅之城 流连忘返  一直没有最完美的旅程,所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想要去远方旅行的情怀,在岁月的流风中走过日月星辰,流水淙淙,走过浮光掠影,穿过人潮汹涌、灯火阑珊,辗转于路上,风从原野拂过,寥寥
期刊
一提起野草莓,我就会下意识地咽一口唾沫。野草莓那酸酸甜甜的味道,就会回荡在我的口舌之间,真切地给我味蕾强烈的刺激,使我禁不住连连咽口水,唤起童年的味道记忆。  遥远的山村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埋藏在天山深处。四面环山,绿水绕村,高高的台地托举着几十户人家,生息在山水的怀抱中。黄山台子,贴切而富有诗意的名字。那些重重叠叠的山脉,似乎没有哪座叫黄山,只是绕村而过的那条河叫黄山河,傍水有个牧业村叫黄山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