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宏德:学校应该在家校联盟中居于主导地位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gbdwc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宏德,中国教育学会家校合作研究专家,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中国教师》: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两者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但现在我们为什么提出要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联盟”,形成教育合力?
  姜宏德:家庭和学校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两个最主要的场所,家长和教师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两支最重要的教育力量。家校“联盟”的宗旨在于,通过家校双方的联系、沟通与配合,实现两种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和两支教育力量的优化组合,以实现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发展的目标。家校“联盟”的价值与意义在于:
  第一,它是儿童全面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研究表明,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单靠一个方面的力量已无力撑起一个完美无缺的教育空间。家校联盟,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就能产生1 1≥2的教育功效,儿童受益最大。相反,如果家校不和,各行其是,沟通不畅,甚至纠纷不断,就会产生1-1≥0的负面效应,最大的受害者是儿童。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因此,家校联盟,形成教育合力,首先是儿童发展的需要。
  第二,它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必然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治教、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家校联盟,建立新型家校关系,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民主与科学发展的时代潮流。一方面,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对象——学生的监护人,是学校教育的利益相关方,有权了解学校的办学情况,有权参与相关的教育活动并实施有效的民主监督。另一方面,家长以社区居民的身份参与学校教育,有助于将家长的专业优势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引入学校,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的育人格局,这对促进学校发展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第三,它是提高家长教育素质和育儿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家校联盟是一种双向互动,一方面需要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另一方面又需要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家长通过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参加学校举办的家长学校,不断学习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更新家庭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和问题,这对提高家长自身的教育素养和育儿能力,提高家校合作水平,形成教育合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教师》:参与家校联盟的主体有哪些,他们各自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发挥的作用有哪些?
  姜宏德:在家校联盟中,家长和教师皆为主体,他们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作为家长,在家校联盟中主要通过扮演三种角色来发挥作用:一是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的角色来发挥作用。家长应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者,同时又是家庭教育科学知识与方法的学习者。二是作为志愿者的角色发挥作用。家长本着自愿的原则为学校提供志愿服务,在校本课程开发、学生安全、校外活动、图书与餐饮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三是作为决策参与者的角色发挥作用。家长通过参与学校管理与决策,包括决策的形成、执行与监督,在涉及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方面产生影响,将有助于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进程。
  作为学校领导和教师,在家校联盟中主要扮演组织者的角色,发挥着主导的作用。一方面他们要尊重家长、信任家长、依靠家长,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和利用家长的资源优势,以促进学校的发展;另一方面,学校作为组织指导家庭教育的主阵地,有责任、有优势、有条件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养和育儿能力,使家长和教师同心协力,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中国教师》:教师是家长与学校沟通的重要桥梁,尤其是班主任,那么,您认为班主任应当采取哪些方式促进家校联盟?
  姜宏德:学校是组织指导家庭教育的主阵地,班主任则是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主力军。班主任是学生德育和日常管理的主要实施者,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最为密切,最易赢得家长的信赖,在家校沟通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班主任应当发挥这一优势,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建立联系,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形成相互尊重、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
  为了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水平,班主任还要加强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理论,尽快使自己成为家庭教育指导的行家里手。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要从了解学生家庭做起,了解影响学生发展的家庭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化水平。
  《中国教师》:家校联盟是家校沟通与合作的重要的协同教育模式,那么,站在学校的视角,您认为搞好家校联盟,学校应该怎么做?
  姜宏德:在家校联盟中,学校处于主导地位。为了搞好家校合作,学校应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树立家校合作教育的新理念。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一直处于一个封闭的办学体系之中,缺少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这种封闭式的办学体系,在家校之间设置了一道无形的屏障,势必制约学校对家长的接纳以及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影响家校合作的进程。部分学校将家校联盟视为“份外”之事,强调“工作忙、顾不上”,担心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会“添乱”,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这种认识上的偏见,不仅会影响家校交流与合作,还是导致家校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实中,部分学校不思家校合作,“求稳怕乱”,其结果却往往是“越怕出乱越出乱”:家校矛盾纠纷不断,校长、教师身缠其中,难以解脱,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工作。因此,搞好家校联盟,学校需要摆脱封闭式办学体制与理念的束缚,树立家校合作教育的新理念。   其次,提高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层次。家校联盟成功与否,家长参与的层次是标志。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基础层面的参与。家长以参观者和学习者的角色参与学校事务,如家长会、开放日、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家校联系(包括书面、电话、网络、个别约见与访问)等。二是联合层面的参与。家长作为志愿者的角色为学校提供服务,帮助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学生开展工作。三是决策层面的参与。这是家长作为管理者的角色参与学校决策的一种深层次的合作,需要责任担当,对参与决策的家长在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要求很高。实践证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层次的扩大和提升,将有助于充分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促进家校合作的健康发展。
  再次,加强家校联盟的组织制度建设。家校联盟需要组织制度方面的保障。我认为,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是家校联盟这驾马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早在1998年,全国妇联、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家长学校工作指导意见(试行)》对家长学校的性质、任务、工作对象作了明确界定,并规定“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2011年,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家长学校建设提出了“有挂牌标识、有师资队伍、有固定场所、有教学计划、有活动开展、有教学效果”的规范化建设目标。目前在全国52万所中职和中小学幼儿园中,仅有约33万所建立了家长学校,仍有约36.5%的学校的家长学校属于空白。而且在已挂牌的家长学校中,也大多未达到规范化家长学校的建设目标。不难看出,家长学校建设任重而道远。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教育部于2012年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家长委员会是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家校合作的纽带与桥梁,应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家长委员会工作机制,主要包括:学校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以保障家长委员会有效参与管理;科学的评价机制,以保障家长委员会实施有效监督;开放教育教学活动,以保障家长委员会成员的有效参与;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畅通沟通渠道,确保家长委员会依法、规范、有序、有效地工作。然而,现状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幼儿园的家长委员会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极不平衡,许多学校尚未建立家长委员会组织。从已成立家长委员会的学校来看,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全面履行应有职能的学校数量为数不多,家长委员会建设亟待加强。
  《中国教师》:您认为是否有比较典型、做得比较好的家校联盟学校?可供其他学校借鉴的做法有哪些?
  姜宏德:山东省济南市舜耕小学在家校联盟方面做好家长委员会建设的经验就很值得借鉴。2011年春,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现场调研,充分肯定了该校的经验。我受中国教育学会的委托也现场考察该校。
  该校于2009年2月成立家长委员会(又称舜友联合会)。它是以学生家长为主,由社区有关领导、社会各界热衷于教育事业的相关人士组成的非营利性组织。它代表全体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支持和监督学校做好教育工作,是学校联系广大学生家长的桥梁和纽带,在“家校沟通、支持学校教育、组织开展家庭教育”等方面发挥职能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发展。该校重视家校联盟,把家长委员会建设列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校长亲自抓,班主任老师尽心尽力,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一,健全组织机构。学校在家长自愿的基础上,自下而上地推选出由各年级家长代表、班主任代表、社区代表组成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家委会组织,在各个级部和班级也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分会,形成了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体系。学校经民主考核,选择有爱心、有教育理想、有奉献精神和管理能力的家长担任会长。
  第二,完善制度建设。学校组织家长委员会建章立制,先后制定了《舜友联合会章程》、《爸爸俱乐部章程》、《家长护卫队章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家长委员会下设的财务部、组织培训部、宣传部、联络(协调)部、安全部、活动策划部等机构也分别制定了各自的工作制度,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工作,层层落实职责,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第三,规范运行机制。家长委员会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规范的章程约束,有明确的职能分工,有严格的例会制度,有科学的激励机制,职责划分明确,工作程序清晰,促进了家委会的规范化发展。
  第四,科学民主决策。家长委员会坚持集体协商的原则,重大决策须经家长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家长委员会通过每月例会等形式听取广大家长意见,通过家长委员会博客、QQ群等网络工具公开家长委员会工作,设立监督电话和来访邮箱,接受广大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第五,有效监督评价。家委会通过常委会议和代表大会,定期收集、反馈家长的意见建议。每学期家长都要对教师的师德、业务能力以及家校沟通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分值占教师考核总权重的30%。学校在各项活动中都将家长评价作为一项指标。尊重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评价权,使家长的监督评价为学校教育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中国教师》:作为家校联盟的重要形式之一,请您介绍一下家长委员会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进行家校联盟操作的?
  姜宏德:以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为例。上海地区中小学幼儿园的家长委员会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家长委员会和家校联合会。家长委员会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职能。
  第一,参与学校管理。这是当前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家校合作中充分发挥家长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大成功探索,其中包括学校重大事项公布前的家长听证制、家长作为“助理校长”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等,这一职能的发挥在上海市已成为家长委员会的一项基本职能。譬如,普陀区新杨中学家委会已成为学校许多重要决策的“高参”,学校的“家长听证制”持续多年来,让家长真正感受到了“学校教育也是‘我’的事情”,不仅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管理咨询,而且对学校的各种要求真正做到了“家长知情在先、参谋在先、携手在先”。   第二,参与教育改革。上海市中小学校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长参与学生评价。即学校邀请家长以一个教育评价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各种评价活动中来,对学生的德育活动、学业考试等进行评价。譬如,卢湾区师专附小自“二期课改”以来,坚持探索“家长参与学生考试”的教育改革行动,家长自愿向学校报名,参与对学生期末学业考试的评价,不仅激活了小学生的考试形式,而且让广大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学习和考试,得到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同。二是家长参与课程改革。家长群体拥有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学校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的良好助手和合作伙伴。多年来,长宁区新虹桥小学不断探索“妈妈讲师团”制,充分发挥“妈妈讲师团”在学校德育课程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和功能,得到了历届学生的喜欢,成为学校办学特色的品牌项目。地处浦东新区的上海实验学校等一批中小学校充分整合和利用家长的各种专业资源,运用到学校的“小课程”建设与推进之中,几年来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丰富了学校课程,激活了课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是家长听课制。这是一项开展多年、得到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普遍认同并坚持进行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的一个制度,只是各区、校(园)提出的形式和名称有所不同。譬如采用最多的是“学校教育活动家长开放日”、“家委会成员听课制”等,家长不仅深入教室、深入课堂,而且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各自的认识和建议。
  第三,参与组织学生实践活动。即学校充分发挥家长的“社会角色职能”和家长拥有的各种教育资源,家长与教师合作,共同设计活动、调用资源、组织落实等,拓展学校的素质教育和学生的社会实践。譬如,宝山区贺王幼儿园充分利用家长的社会资源,在高境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整合社区教育力量,提出“让幼儿生活社区成为和谐的社会化课堂”的市级研究课题,探索家长、社区在幼儿社会化进程中的教育合作,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果。
  第四,提供教育志愿者服务。家长志愿者在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中正越来越受到家长的认同和重视,“参与教育、共同担当”的“家长观”正在年轻一代的家长心中逐步确立,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家委会的统一组织协调下,深入到学校日常的多个岗位,同时将教育有计划地延伸到了校外,逐步走向“校内外教育无盲区”。譬如,浦东新区崂山西路小学家委会根据学校门前路窄车多,学生上学和放学时段校门前车流量大、学生安全问题,自发安排家长承担“门前义务交警”,主动承担起每天2次的校门前疏通车流、保障学生安全的工作,得到广大家长和社区的一致称赞。
  第五,参与家庭教育指导。长期以来,学校一直艰辛地“独立”承担着家庭教育的指导职能。近几年来,这种现状在上海市许多中小学中得到逐步的改变,多元化的家长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正成为上海市中小学家校合作的一个新的生长点。譬如,静安区多所学校都探索建立不同类型的“家长沙龙”,定期或不定期地针对青少年儿童发展中的敏感问题,家长、教师共同讨论问题,研究对策,加强交流,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国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国学校在构建家校联盟、充分发挥家长资源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
  姜宏德:家长是极具潜力的教育资源,学校吸纳家长参与课程开发与教学工作,无异于直接增加了教育资源。然而,毋庸讳言,家长参与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而言,既是有力的支持,同时也是极大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以教师观念及角色的转变为例,教师从单独工作到与家长作为教学助手结成伙伴关系,在工作方式、内容等方面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对久已习惯于独立工作的教师来说是一个新课题,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与家长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家长参与层次的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变得更加透明,完全在家长的监督之下,无疑要求学校更加虚心地倾听家长的呼声,进一步加大办学的开放性。
  《中国教师》:您对我国家校联盟发展有哪些寄语?
  姜宏德:家校联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搞好家校联盟,和谐的家校关系是基础,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核心,家长委员会建设是桥梁,健全完善合作机制是保障,实现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是目标。
  (责任编辑:孙建辉)
其他文献
哀伤是指任何人在失去所爱或所依附之对象(主要指亲人)时所面临的境况,这种境况既是一个状态,也是一个过程,它包含了悲伤与哀悼两部分[1]。悲伤主要指一个人在面对损失或失丧时出现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反应,心理反应主要体现在情感和认知方面。哀悼主要指一个人在面对损失或失丧时,因身心的反应而带来的外在社交和行为方面的表现。  英国精神医生约翰·鲍比的依附理论认为:人在早期生命发展中需要安全与保障,于是便对少数
学校理念是学校意识形态的总和,是学校的品牌之魂、立校之本,是学校长远发展的内核和原动力。我校在传承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丰富学校理念的内涵,以“海文化”为特色,以“海精灵”为灵魂,以“海纳百川,争创一流”为学校精神,以团队精神、高效教学、宽容态度、规范行为为内涵,逐步形成具有浓厚文化底蕴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海埠小学“海文化”特色。  一、聚焦课堂——打造高效模式  1.优化课堂,高效模式
素质教育是当代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深化的标志,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同时,素质教育应以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为依托,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开展属于自己学校的特色课程。学校课程特色化建设以北京市教委相关工作要求为指导方向,在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以开展课程开发与实施为基础,以教师队伍发展为重点,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最终目的。  2015年,依托北京市教委体卫科“北京市高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
白晔,北京市苹果园中学心理教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硕士,中学一级教师。北京市石景山区心理学科骨干教师、优秀心理教师、师德标兵、十佳青年教师、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先进工作者等。  《中国教师》:白老师您好!首先想请您谈一下苹果园中学具体是如何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  白晔:2007年我们参与了“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研究”课题后,逐步确定了自己的特色,决定从课程角度系统地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张鹤,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数学教研员,北京市特级教师。海淀区名师工作站中学数学导师组组长,承担海淀区优秀教师的培养工作。2008年被授予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二等奖)。  课堂教学中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教学状态:教师为了引入课题,向学生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为了配合教师的教学,学生也努力地思考着并给出他们的解释或回答。还有一种常常能看到的教学现象,就是学生们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一些操作性的
奖励意味着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契约”:要想得到奖励,你就必须按照要求去做,即“做此才能得彼”。通过契约,所要达到的并不仅仅是完成一个目标,更是一种心灵的塑造。我们要追问的是,这种“契约”是否真的有效?换言之,奖励真的可以取代批评或惩罚吗?奖励的本质、标准及其教育功能究竟是什么?从教育社会学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追问能够让我们获得一些新的理解。  一、奖励的本质——师生之间一种控制与服从的关系 
宋萑,哲学博士,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教师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理论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教师》:宋教授,您好!请问,校本教研在概念以及实施方面与学科教研组活动有何本质区别?  宋萑:校本教研与传统的学科教研组之间不能说有本质的区别,它们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就目前来说,学科教研组活动是在学校学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各科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养成。作为一个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怎样渗透德育理念?以下是笔者的三点想法,愿与大家分享。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第一职责应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第二是教学生如何思考,第三才是传授具体知识。教师的言谈举止学生都在细心观察,有意无意
多年的教科研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克服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两张皮”的现象,让教育科研融入教师日常的教育生活,教育科研才能成为教师发展的优质燃料,使得教师的成长走上幸福的快车道。  一所好学校,首先必须有一批好的教师。我们于2010年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2011年成功申报“根植于明道文化的教师发展学校实践研究”省级立项课题。依托这一平台,我们强化“三贴”服务,即以贴心服务帮助教师学会关心,帮助教师学
近年来,“自我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已在教育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并逐渐成为教育的重心。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除正面引导、垂范外,也离不开“自我教育”手段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最终达到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的目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的德育都负有重要的责任,但作为与学生关系更为密切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