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2月的一天,电视上正在播放诺贝尔颁奖典礼,屠呦呦上台宣读获奖感言,满口“宁波普通话”,立刻引起了吕薇的注意,那口音像极了自己的祖父,原来,这位奶奶辈的卓越科学家居然和自己是老乡!崇敬和自豪感油然而生。自此,吕薇开始格外关注屠呦呦,有一天,她看到杨澜采访屠呦呦的视频,其中两个镜头让她难忘。一是杨澜问屠呦呦:“您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却还不是院士。”屠呦呦回答:“我要是总想着这些,就没时间做科研了。”二是采访结束时,杨澜向屠呦呦致谢,屠呦呦却开玩笑地说:“我得感谢你呀,我都没给你钱,你还来宣传我!”低调、睿智、幽默的屠呦呦,從此成为吕薇心中的女神。
梦想是给有准备的人
2017年初的一天,吕薇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宁波演艺集团总经理邹建红打来的,他告诉吕薇,自己正在克服一切困难,创作一部关于屠呦呦的歌剧,想请吕薇主演,但是资金很困难……邹建红话没说完,就被吕薇打断了:“屠呦呦教授是我的偶像,如果能演她,我简直太幸运、太幸福了,其他条件我都不在乎,我就希望能早日把这部剧搬上舞台!”放下电话,吕薇感觉自己像做梦一样,她激动地得在家里蹦跳旋转,恨不能立刻就去排练场。不知为什么,她觉得,自己一直在等这一天的到来。
歌剧《呦呦鹿鸣》的导演廖向红和吕薇是老相识。早在十年前,吕薇还是海政文工团一名独唱演员的时候两人就合作过。当时团里要排一部原创音乐剧《赤道雨》,由廖向红执导。吕薇被安排在B组,这就意味着她大部分时间都只能在排练场,看着导演给A组的演员排戏。但是吕薇不在乎,她太喜欢演戏了,排练期间,她几乎一天不落地泡在排练场,看导演排戏,默记着调度,想象着如果自己演,该怎样完成。临近正式演出的时候,A组演员因为有其他重要任务没法参加了,吕薇接到通知要顶上去,不到十天的时间,吕薇就把整部剧拿下了。回想起当年,吕薇说,其实一开始也没想到后来能上,仅仅因为喜欢,就愿意花时间琢磨,感觉特过瘾。也正是因为有了那次的“救场”,让廖向红记住了这个用功的女孩。如今,确定吕薇出演屠呦呦,廖向红当然是举双手赞成并全力支持。
很久以后,吕薇才知道,为了确认自己是不是能演屠呦呦,还被编剧王勇、郭雪在剧场跟踪暗访过。2016年,吕薇主演了陈蔚导演的话剧《世界就在我眼前》。这部作品最初定位是音乐话剧,吕薇出演非常合适。但就在戏剧坐排已经完成,演出时间日益迫近的时候,音乐却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写好。于是陈蔚决定,不做音乐话剧,就做话剧。这个消息让吕薇心里有些嘀咕,没有音乐了,导演还会用我吗?一天排练的时候,吕薇怯怯地问陈蔚:“导儿,如果是话剧还要我演嘛?”陈蔚回答很干脆:“当然!”吕薇说:“那您对我这个南方人的普通话就那么信任吗?”陈蔚说:“你都演过《锦绣过云楼》了,那里面也有很多台词嘛,你的戏绝对没有问题,台词我分分钟就给你抠好了!”
陈蔚是吕薇近年来合作比较多的导演,在音乐剧《锦绣过云楼》《血色湘江》、跨界融合舞台剧《远望海天》等作品中,吕薇都是女主角,很多人问陈蔚:“为什么你的戏女主都是吕薇啊?”陈蔚笑着说:“好用啊!”看似轻描淡写的回答,却是陈蔚对吕薇极大的信任和肯定。
陈蔚没有看错吕薇,事实证明,吕薇不仅歌唱得好,戏同样演得好。从没演过话剧的吕薇,首次触“话”,不仅让导演满意,让近距离观看演出的观众满意,还让两位偷偷溜进剧场“考察”她的王勇和郭雪满意,王勇和郭雪正是看了吕薇演的话剧之后,达成共识:“把‘屠呦呦’交给吕薇,没问题!”
我相信观众才相信
歌剧《呦呦鹿鸣》正式建组。导演廖向红把几本和屠呦呦事迹有关的书籍带给吕薇,剧组先后去中医研究院、屠呦呦旧居等采风,其间还与屠呦呦的女婿、大姑姐以及学生和朋友进行了采访交流。屠呦呦的形象在吕薇心目中就更加清晰了。平时不忙的时候,吕薇最喜欢的消遣就是读书。说起读书的习惯,还要源于小时候对艺术的热爱。
吕薇生于艺术之家,从小耳濡目染,基因当中自带唱歌跳舞的天赋。但是父母却不希望她也走上演艺之路。上学后,吕薇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组织能力强,胳膊上总是挂着几道红杠杠,名副其实的品学兼优。然而,吕薇内心还是按捺不住对艺术的渴望,终于,她背着父母偷偷报名参加了舞蹈队。纸终究包不住火,父母发现后要求吕薇退出舞蹈队,安心学习,吕薇的倔劲儿上来了,说什么都不肯,最后竟然以“绝食”威胁父母,父母终于没有拗过女儿,吕薇胜利了。那时候,热爱舞蹈的吕薇特别崇拜邓肯,一本邓肯传记被她翻到旧。从此,阅读人物传记也成了吕薇的习惯。吕薇觉得,在一本本人物传记中,她体验到的是不同的人各自充满戏剧性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吕薇也会把这些人物和自己将要塑造的屠呦呦对标,比如居里夫人、比如杨绛、比如林徽因等等,她认为这些杰出女性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特质,那就是对事业、对理想义无反顾的执着。屠呦呦一生致力于青蒿素的研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在科研上她是一个“高手”,但生活中却很“低能”,比如她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甚至不怎么会带孩子。而正是这样的心无旁骛,才让她登上了诺贝尔领奖台,为民造福,为国争光!
吕薇在舞台上塑造过很多人物,每个人物的性格、身份都不同。吕薇一直记着父母教导自己的话:“艺多不压身!”因此她平时特别注重学百家之长。没事的时候,吕薇会去看各种剧,比如昆曲、越剧、京剧、河北梆子、话剧等等,从不同的艺术门类当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每次拿到一个剧本,她都会把剧本反复咀嚼吃透,她说,剧本是戏剧的文学基础,对于塑造人物至关重要。排练场上,吕薇是很“乖”的演员,她会在把自己的想法与导演充分沟通之后,不折不扣地按照导演的要求完成表演。
吕薇塑造过很多人物,年龄、性格、年代、身份各不相同。吕薇从来不是一个本色演员,她的舞台形象与生活中的自己总是拉开距离的。每当要塑造一个人物的时候,吕薇给自己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忘掉自己,成为人物”!为了艺术的真实,吕薇更不会考虑自己的舞台形象是不是够美,而是一切服从戏剧的要求,一切服从人物的要求,即使扮老、扮丑都毫不介意。吕薇说,这主要是受妈妈的影响。小时候,妈妈演《梁山伯与祝英台》,要连续演上百场,每次演出的时候都会哭得稀里哗啦,爸爸心疼地劝妈妈:“你这样哭几个月,身体怎么吃得消,这是演戏呀,都是假的。”妈妈却说:“我自己都觉得是假的,又怎么感动观众呢?”妈妈这句话,深深刻在吕薇的心里:“因为我相信,所以观众才相信啊。”
吕薇认真仔细研究屠呦呦,她发现一直埋头在实验室的科学家,身形都不会很挺拔。吕薇在剧中饰演的屠呦呦,从少年一直演到中年,在屠呦呦人生不同阶段,吕薇都会在人物形态上有不同的塑造。特别是在中年时期,屠呦呦科研任务繁重,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也让她的身体受到了严重损害,所以在舞台上,吕薇都会微微含胸,并且佝偻一点背,但是这样的姿态在舞台上就显得不够挺拔。有一次在杭州演出完,一位老师对吕薇说:“你不能为了真实就不顾自己的形象吧,在舞台上還是要挺拔一点才好看。”吕薇知道老师是为自己好,但她也知道,真实的形象才是有力量的。
对艺术严对自己狠
军营生活的20年,养成了吕薇特别认真严谨的做事风格。当年,吕薇已经是学校的一名老师,因为参加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得业余组民族唱法二等奖,随即就被海政文工团特招调干入伍。在部队期间,吕薇无数次下海防、走边疆,为部队官兵演出,接受了一次次精神的洗礼。部队的生活,让吕薇时刻把业务训练、业务学习放在首位,因为她要为那些守卫祖国的战士们带去最好的艺术。
对于一名歌剧演员来说,塑造人物,不仅要形神兼备,更要唱演俱佳。在《呦呦鹿鸣》的创作过程中,吕薇总是将自己对于人物、对于音乐的表现,及时与作曲家孟卫东交流。在吕薇心目中,孟卫东是一位真正的“大腕”,所以一开始有想法还不敢跟孟卫东讲。几次接触之后,吕薇深深感受到孟卫东是一位温暖的长者,是一位热爱并尊重艺术的作曲家。孟卫东有一句名言特别打动吕薇:“我的创作,要让东家(委约方)满意,演员爱唱,观众爱听。”所以,孟卫东经常会和吕薇交流,询问她演唱的时候有没有觉得哪里不合适,这让吕薇特别感动。有一次,吕薇演唱一段咏叹调,到了高音部分,总是在G和A之间飘着,感觉影响发挥,就问孟卫东是不是可以降调,孟卫东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在演唱“以身试药”那首咏叹调的时候,有一段重复的歌词,音乐也没有变化,吕薇感觉缺少戏剧性,唱起来不过瘾,便又求助于孟卫东,提出是不是可以转调。第二天吕薇起床后打开电脑,发现凌晨三点多的时候,孟卫东已经把改好的谱子发到了邮箱……吕薇说:“孟老师让我特别感动,一点架子都没有,对作品认真,对演员负责,遇到这样的作曲家,是我的幸运!”
吕薇是一个对艺术严对自己狠的人。用《呦呦鹿鸣》剧组同仁的话说,吕薇就是个戏疯子,不管排练场还是舞台上,只要一上去,她就会完全释放,全情投入。2021年7月4日,歌剧《呦呦鹿鸣》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礼剧目在宁波再次复演。演出后,孟卫东对吕薇说:“快结束的时候,感觉你有些疲劳了,以后排练的时候还是要收着点声。”吕薇知道孟老师是为自己好,而且这一次吕薇确实是太疲劳了,因为“七一”之前她一直在进行《伟大征程》晚会的排练演出,结束即马不停蹄赶到宁波。但是排练放声是吕薇一直以来的习惯和坚持,她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肌肉是有记忆的,如果排练的时候总不放声,最后在舞台上也不可能有最好的表现,表演是实践性的工作,必须要有足够的实践积累,才能达到一定的标准。
“薇”是一种中草药,吕薇饰演的屠呦呦是一位中医药学的科学家,冥冥之中,似乎一切都是注定的。饰演屠呦呦,是吕薇与屠呦呦的一次灵魂对话,《呦呦鹿鸣》已经演了无数场,但是屠呦呦本人从来没有看过,吕薇也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偶像,但是吕薇并不遗憾,她知道这样才是真实的屠呦呦。诺贝尔奖对屠呦呦来说不过是对一项科研成果的肯定,这项成果也是众人之力的功劳,她不觉得自己个人有多么伟大,所以屠呦呦对所有的光环赞誉都能淡然处之,一如她的朴素、谦逊和低调。吕薇觉得,不靠外在的包装来提升自己,这样的人才是最美的,也是最值得歌颂的!
梦想是给有准备的人
2017年初的一天,吕薇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宁波演艺集团总经理邹建红打来的,他告诉吕薇,自己正在克服一切困难,创作一部关于屠呦呦的歌剧,想请吕薇主演,但是资金很困难……邹建红话没说完,就被吕薇打断了:“屠呦呦教授是我的偶像,如果能演她,我简直太幸运、太幸福了,其他条件我都不在乎,我就希望能早日把这部剧搬上舞台!”放下电话,吕薇感觉自己像做梦一样,她激动地得在家里蹦跳旋转,恨不能立刻就去排练场。不知为什么,她觉得,自己一直在等这一天的到来。
歌剧《呦呦鹿鸣》的导演廖向红和吕薇是老相识。早在十年前,吕薇还是海政文工团一名独唱演员的时候两人就合作过。当时团里要排一部原创音乐剧《赤道雨》,由廖向红执导。吕薇被安排在B组,这就意味着她大部分时间都只能在排练场,看着导演给A组的演员排戏。但是吕薇不在乎,她太喜欢演戏了,排练期间,她几乎一天不落地泡在排练场,看导演排戏,默记着调度,想象着如果自己演,该怎样完成。临近正式演出的时候,A组演员因为有其他重要任务没法参加了,吕薇接到通知要顶上去,不到十天的时间,吕薇就把整部剧拿下了。回想起当年,吕薇说,其实一开始也没想到后来能上,仅仅因为喜欢,就愿意花时间琢磨,感觉特过瘾。也正是因为有了那次的“救场”,让廖向红记住了这个用功的女孩。如今,确定吕薇出演屠呦呦,廖向红当然是举双手赞成并全力支持。
很久以后,吕薇才知道,为了确认自己是不是能演屠呦呦,还被编剧王勇、郭雪在剧场跟踪暗访过。2016年,吕薇主演了陈蔚导演的话剧《世界就在我眼前》。这部作品最初定位是音乐话剧,吕薇出演非常合适。但就在戏剧坐排已经完成,演出时间日益迫近的时候,音乐却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写好。于是陈蔚决定,不做音乐话剧,就做话剧。这个消息让吕薇心里有些嘀咕,没有音乐了,导演还会用我吗?一天排练的时候,吕薇怯怯地问陈蔚:“导儿,如果是话剧还要我演嘛?”陈蔚回答很干脆:“当然!”吕薇说:“那您对我这个南方人的普通话就那么信任吗?”陈蔚说:“你都演过《锦绣过云楼》了,那里面也有很多台词嘛,你的戏绝对没有问题,台词我分分钟就给你抠好了!”
陈蔚是吕薇近年来合作比较多的导演,在音乐剧《锦绣过云楼》《血色湘江》、跨界融合舞台剧《远望海天》等作品中,吕薇都是女主角,很多人问陈蔚:“为什么你的戏女主都是吕薇啊?”陈蔚笑着说:“好用啊!”看似轻描淡写的回答,却是陈蔚对吕薇极大的信任和肯定。
陈蔚没有看错吕薇,事实证明,吕薇不仅歌唱得好,戏同样演得好。从没演过话剧的吕薇,首次触“话”,不仅让导演满意,让近距离观看演出的观众满意,还让两位偷偷溜进剧场“考察”她的王勇和郭雪满意,王勇和郭雪正是看了吕薇演的话剧之后,达成共识:“把‘屠呦呦’交给吕薇,没问题!”
我相信观众才相信
歌剧《呦呦鹿鸣》正式建组。导演廖向红把几本和屠呦呦事迹有关的书籍带给吕薇,剧组先后去中医研究院、屠呦呦旧居等采风,其间还与屠呦呦的女婿、大姑姐以及学生和朋友进行了采访交流。屠呦呦的形象在吕薇心目中就更加清晰了。平时不忙的时候,吕薇最喜欢的消遣就是读书。说起读书的习惯,还要源于小时候对艺术的热爱。
吕薇生于艺术之家,从小耳濡目染,基因当中自带唱歌跳舞的天赋。但是父母却不希望她也走上演艺之路。上学后,吕薇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组织能力强,胳膊上总是挂着几道红杠杠,名副其实的品学兼优。然而,吕薇内心还是按捺不住对艺术的渴望,终于,她背着父母偷偷报名参加了舞蹈队。纸终究包不住火,父母发现后要求吕薇退出舞蹈队,安心学习,吕薇的倔劲儿上来了,说什么都不肯,最后竟然以“绝食”威胁父母,父母终于没有拗过女儿,吕薇胜利了。那时候,热爱舞蹈的吕薇特别崇拜邓肯,一本邓肯传记被她翻到旧。从此,阅读人物传记也成了吕薇的习惯。吕薇觉得,在一本本人物传记中,她体验到的是不同的人各自充满戏剧性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吕薇也会把这些人物和自己将要塑造的屠呦呦对标,比如居里夫人、比如杨绛、比如林徽因等等,她认为这些杰出女性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特质,那就是对事业、对理想义无反顾的执着。屠呦呦一生致力于青蒿素的研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在科研上她是一个“高手”,但生活中却很“低能”,比如她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甚至不怎么会带孩子。而正是这样的心无旁骛,才让她登上了诺贝尔领奖台,为民造福,为国争光!
吕薇在舞台上塑造过很多人物,每个人物的性格、身份都不同。吕薇一直记着父母教导自己的话:“艺多不压身!”因此她平时特别注重学百家之长。没事的时候,吕薇会去看各种剧,比如昆曲、越剧、京剧、河北梆子、话剧等等,从不同的艺术门类当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每次拿到一个剧本,她都会把剧本反复咀嚼吃透,她说,剧本是戏剧的文学基础,对于塑造人物至关重要。排练场上,吕薇是很“乖”的演员,她会在把自己的想法与导演充分沟通之后,不折不扣地按照导演的要求完成表演。
吕薇塑造过很多人物,年龄、性格、年代、身份各不相同。吕薇从来不是一个本色演员,她的舞台形象与生活中的自己总是拉开距离的。每当要塑造一个人物的时候,吕薇给自己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忘掉自己,成为人物”!为了艺术的真实,吕薇更不会考虑自己的舞台形象是不是够美,而是一切服从戏剧的要求,一切服从人物的要求,即使扮老、扮丑都毫不介意。吕薇说,这主要是受妈妈的影响。小时候,妈妈演《梁山伯与祝英台》,要连续演上百场,每次演出的时候都会哭得稀里哗啦,爸爸心疼地劝妈妈:“你这样哭几个月,身体怎么吃得消,这是演戏呀,都是假的。”妈妈却说:“我自己都觉得是假的,又怎么感动观众呢?”妈妈这句话,深深刻在吕薇的心里:“因为我相信,所以观众才相信啊。”
吕薇认真仔细研究屠呦呦,她发现一直埋头在实验室的科学家,身形都不会很挺拔。吕薇在剧中饰演的屠呦呦,从少年一直演到中年,在屠呦呦人生不同阶段,吕薇都会在人物形态上有不同的塑造。特别是在中年时期,屠呦呦科研任务繁重,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也让她的身体受到了严重损害,所以在舞台上,吕薇都会微微含胸,并且佝偻一点背,但是这样的姿态在舞台上就显得不够挺拔。有一次在杭州演出完,一位老师对吕薇说:“你不能为了真实就不顾自己的形象吧,在舞台上還是要挺拔一点才好看。”吕薇知道老师是为自己好,但她也知道,真实的形象才是有力量的。
对艺术严对自己狠
军营生活的20年,养成了吕薇特别认真严谨的做事风格。当年,吕薇已经是学校的一名老师,因为参加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得业余组民族唱法二等奖,随即就被海政文工团特招调干入伍。在部队期间,吕薇无数次下海防、走边疆,为部队官兵演出,接受了一次次精神的洗礼。部队的生活,让吕薇时刻把业务训练、业务学习放在首位,因为她要为那些守卫祖国的战士们带去最好的艺术。
对于一名歌剧演员来说,塑造人物,不仅要形神兼备,更要唱演俱佳。在《呦呦鹿鸣》的创作过程中,吕薇总是将自己对于人物、对于音乐的表现,及时与作曲家孟卫东交流。在吕薇心目中,孟卫东是一位真正的“大腕”,所以一开始有想法还不敢跟孟卫东讲。几次接触之后,吕薇深深感受到孟卫东是一位温暖的长者,是一位热爱并尊重艺术的作曲家。孟卫东有一句名言特别打动吕薇:“我的创作,要让东家(委约方)满意,演员爱唱,观众爱听。”所以,孟卫东经常会和吕薇交流,询问她演唱的时候有没有觉得哪里不合适,这让吕薇特别感动。有一次,吕薇演唱一段咏叹调,到了高音部分,总是在G和A之间飘着,感觉影响发挥,就问孟卫东是不是可以降调,孟卫东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在演唱“以身试药”那首咏叹调的时候,有一段重复的歌词,音乐也没有变化,吕薇感觉缺少戏剧性,唱起来不过瘾,便又求助于孟卫东,提出是不是可以转调。第二天吕薇起床后打开电脑,发现凌晨三点多的时候,孟卫东已经把改好的谱子发到了邮箱……吕薇说:“孟老师让我特别感动,一点架子都没有,对作品认真,对演员负责,遇到这样的作曲家,是我的幸运!”
吕薇是一个对艺术严对自己狠的人。用《呦呦鹿鸣》剧组同仁的话说,吕薇就是个戏疯子,不管排练场还是舞台上,只要一上去,她就会完全释放,全情投入。2021年7月4日,歌剧《呦呦鹿鸣》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礼剧目在宁波再次复演。演出后,孟卫东对吕薇说:“快结束的时候,感觉你有些疲劳了,以后排练的时候还是要收着点声。”吕薇知道孟老师是为自己好,而且这一次吕薇确实是太疲劳了,因为“七一”之前她一直在进行《伟大征程》晚会的排练演出,结束即马不停蹄赶到宁波。但是排练放声是吕薇一直以来的习惯和坚持,她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肌肉是有记忆的,如果排练的时候总不放声,最后在舞台上也不可能有最好的表现,表演是实践性的工作,必须要有足够的实践积累,才能达到一定的标准。
“薇”是一种中草药,吕薇饰演的屠呦呦是一位中医药学的科学家,冥冥之中,似乎一切都是注定的。饰演屠呦呦,是吕薇与屠呦呦的一次灵魂对话,《呦呦鹿鸣》已经演了无数场,但是屠呦呦本人从来没有看过,吕薇也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偶像,但是吕薇并不遗憾,她知道这样才是真实的屠呦呦。诺贝尔奖对屠呦呦来说不过是对一项科研成果的肯定,这项成果也是众人之力的功劳,她不觉得自己个人有多么伟大,所以屠呦呦对所有的光环赞誉都能淡然处之,一如她的朴素、谦逊和低调。吕薇觉得,不靠外在的包装来提升自己,这样的人才是最美的,也是最值得歌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