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标环境下,先观课后议课,即从观摩到研讨,已经成为教研常态了。教研是任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而我总是不断地去尝试教学,去摸索自己从未尝试过的领域。最近的一天上午,科组开展教研活动,我又有机会上了一次观摩研讨课,又一次有了尝试课程改革与探究教学问题的成长。
课前,我认真备课,从教具、学具的准备,到教案、学案的设计,都作了具体的安排。整个课程的设计,我严格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安排了如下的教学环节:温习旧知—看图提问—自主尝试—合作探究—汇报反馈—巩固练习—拓展延伸—课堂小结。这样,环环相扣,主次分明,易于操作。上次教研活动,科组长组织了集体备课,老师们给我提出了一些建议,为我上好这节观摩研讨课提供了参考。
那天上午,我从教34年头一回上了一节数学观摩课——科组研讨课,自己心知肚明这节课上的不够好,让科组的老师们失望了!其实,这节课的预设目标我心中有数,只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一些细节,而生成目标又没有引导学生落实到位。不过,虽然在教法的实践中较为生疏,但是在教具的展示中的有效性,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在教学中,我大胆尝试,删繁就简,取主舍次,把课前集体备课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整合或者删除。比如,整合大问题: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个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又比如,删除小环节:课之始讲一讲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课之中比较整数与分数的加减法有什么不同;等等。这样做,就可以节省时间,把重点讲解透彻,把难点加以突破,既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也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这节课,通过探究和解决吃西瓜的几个问题,最终使学生掌握分母不大于10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不管这节课上的好与不好,我都要与各位同行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小学三年级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往往容易分散,于是我注意运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交换规律组织与实施教学。在复习旧课(温习旧知)之后,我首先说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很重要,我们要探究关于分数的新问题,然后板书课题——吃西瓜。接着,我明知故问:同学们想不想吃西瓜呢?……既然你们都想吃西瓜,那我們就先来探究关于吃西瓜的问题吧!这样引导,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然后,在教学中,我偶尔说一句简洁有趣的话,引起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偶尔又提示或强调一下什么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偶尔又表扬或鼓励一下一些学生,又引起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如此循环,相互交替,使学生在整堂课的学习与探究中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学习状态,其学习的过程自然就会轻松愉快,其学习的效果自然就会显而易见了。
课后,科组长组织了集体议课,大家对这节课进行了研讨。首先,我简单地说了备课的设想,并对这节课作了自我评价。然后,老师们展开了议课,科组长鼓励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议课时,我生怕老师们太客气不作具体分析指导,幸好大家都很热情而又认真地给我指点迷津,相当客观而又透彻地作了分析指导,对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说得很中肯,使我豁然之开朗,受益之匪浅啊!
至于重要的议题,大家还进行了商榷与研讨。有的老师从正面议课,认为这节课的中心环节层次感较强,先后解决了三个问题,并不是平均用力,而是突出了重点,教学效果颇佳。此外,导入新课的设计较典型,颇有新意。有的老师从反面议课,认为课中的重要环节,应引导学生分步观察与思考,并回归板书逐步理解。在挑战难题(拓展延伸)时,应启发学生先看一看、说一说,再列式计算。有的老师从正反两面议课,认为执教者对教学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这节课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只不过,如果充分利用教具、学具在教学中展示,其教学效果会更好。总之,大家展开了充分的研讨,相互探究教学问题,相互切磋教学技艺,相互交流教学经验……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次成长的机会,也是一顿营养的快餐,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
在这里,特别感谢科组的老师们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支持与鼓励、关爱与提醒!有不少同事或朋友说,我这么大岁数的人还站在讲台上观摩研讨课,实属不易啊!这一点,我认可,并且颇有同感。
课前,我认真备课,从教具、学具的准备,到教案、学案的设计,都作了具体的安排。整个课程的设计,我严格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安排了如下的教学环节:温习旧知—看图提问—自主尝试—合作探究—汇报反馈—巩固练习—拓展延伸—课堂小结。这样,环环相扣,主次分明,易于操作。上次教研活动,科组长组织了集体备课,老师们给我提出了一些建议,为我上好这节观摩研讨课提供了参考。
那天上午,我从教34年头一回上了一节数学观摩课——科组研讨课,自己心知肚明这节课上的不够好,让科组的老师们失望了!其实,这节课的预设目标我心中有数,只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一些细节,而生成目标又没有引导学生落实到位。不过,虽然在教法的实践中较为生疏,但是在教具的展示中的有效性,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在教学中,我大胆尝试,删繁就简,取主舍次,把课前集体备课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整合或者删除。比如,整合大问题: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个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又比如,删除小环节:课之始讲一讲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课之中比较整数与分数的加减法有什么不同;等等。这样做,就可以节省时间,把重点讲解透彻,把难点加以突破,既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也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这节课,通过探究和解决吃西瓜的几个问题,最终使学生掌握分母不大于10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不管这节课上的好与不好,我都要与各位同行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小学三年级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往往容易分散,于是我注意运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交换规律组织与实施教学。在复习旧课(温习旧知)之后,我首先说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很重要,我们要探究关于分数的新问题,然后板书课题——吃西瓜。接着,我明知故问:同学们想不想吃西瓜呢?……既然你们都想吃西瓜,那我們就先来探究关于吃西瓜的问题吧!这样引导,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然后,在教学中,我偶尔说一句简洁有趣的话,引起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偶尔又提示或强调一下什么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偶尔又表扬或鼓励一下一些学生,又引起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如此循环,相互交替,使学生在整堂课的学习与探究中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学习状态,其学习的过程自然就会轻松愉快,其学习的效果自然就会显而易见了。
课后,科组长组织了集体议课,大家对这节课进行了研讨。首先,我简单地说了备课的设想,并对这节课作了自我评价。然后,老师们展开了议课,科组长鼓励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议课时,我生怕老师们太客气不作具体分析指导,幸好大家都很热情而又认真地给我指点迷津,相当客观而又透彻地作了分析指导,对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说得很中肯,使我豁然之开朗,受益之匪浅啊!
至于重要的议题,大家还进行了商榷与研讨。有的老师从正面议课,认为这节课的中心环节层次感较强,先后解决了三个问题,并不是平均用力,而是突出了重点,教学效果颇佳。此外,导入新课的设计较典型,颇有新意。有的老师从反面议课,认为课中的重要环节,应引导学生分步观察与思考,并回归板书逐步理解。在挑战难题(拓展延伸)时,应启发学生先看一看、说一说,再列式计算。有的老师从正反两面议课,认为执教者对教学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这节课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只不过,如果充分利用教具、学具在教学中展示,其教学效果会更好。总之,大家展开了充分的研讨,相互探究教学问题,相互切磋教学技艺,相互交流教学经验……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次成长的机会,也是一顿营养的快餐,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
在这里,特别感谢科组的老师们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支持与鼓励、关爱与提醒!有不少同事或朋友说,我这么大岁数的人还站在讲台上观摩研讨课,实属不易啊!这一点,我认可,并且颇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