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强调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打造全新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世纪人才。小学语文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起点,其教学内容设置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着教育终极目标的实现。目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教学中重视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在兴趣支配下主动学习已成为各学科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本篇文章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入手,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重点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意义;培养
创新性人才是21世纪最为紧缺的一项资源,所以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我们都在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对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其实就是加强其对人文知识的学习,使其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并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打破定向思维,寻求其他可行的解决办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这一点来看,教师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善于提出问题,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创新气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的帮助。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学校教育是知识传播和应用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向社会输送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教育制度经过多次完善与改革,最终决定提倡全民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即创新教育。创新是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未来人才需要具备的一项核心素质,必须从小加以培养,扎实创新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如下两点意义。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
小学语文教学是认知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最初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由于学生年龄普遍偏小,其生理和心理发育尚不成熟,所以对外界事物存在着极为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我們要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探索规律,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和学前教育一样,都属于启蒙、认知教育,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大多是一些基础性知识,用来奠定和巩固日后的学习,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小学语文教学也是一样,也需要学生对基础性的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我们所提倡的创新教育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并不矛盾。小学语文教学实行创新教育是建立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之上的,也就是说,创新教育既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又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敢于表达,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对于指导学生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打好基础。
二、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在教学中引入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以教材为纲,惟权威是命,惟标准是遵,使课堂教学变为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模仿、操练和获得标准答案为目的,课堂教学沉闷、枯燥、单调,教和学都是为了考试,忽视学生个体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机械化。因此,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让学习成为学生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教学过程成为“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再是获得结果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精神。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多义性,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所面对的是不知道结果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感触创新,形成创新意识。
2、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首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心理特征、认知水平等,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改变,从而让学生在对教材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从而让学生对部分知识或者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兴趣,并且通过教师的激励和鼓动,让学生对其教学知识进行一定的认知,进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而且在提出问题时,也不要忘记用激励的方法,鼓励学生去进行创新研究,让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无形地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开放,还加强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此外,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要有新颖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内容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课外的一些内容进行很好的了解。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将课堂学习和实际生活相互连接起来,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需要反复尝试,深入探究。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其内因的作用,获得一定的知识,初步养成乐于学习的习惯和创新的精神,这样在运用中不至于一味地操练和模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练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因此,教师要精心筛选和设计练习内容,并注意适度的深化,才能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创造、创新的目的。
4、在总结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总结评价时,要突出做好学生有创新表现的总结评价,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对“创新”的实现者要恰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用鼓励性的语言,或热烈的掌声,或赞许的目光,使学生充分品尝获得成功的快乐。同时,还要根据“创新”的不同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另一方面要及时给予画龙点睛般的指点,帮助他们达到成功的彼岸。
小学生心中的创新之火并不是势高万丈的火焰,一旦熄灭可能毁掉学生的一生。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采取多种措施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习惯,使学生坚定创造必定能成功的信念,形成爱学习、爱创新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马瑛.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 2010(07)
[2] 王素红. 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及途径[J]. 才智. 2010(10)
[3] 王梅.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谈[J]. 文学教育(中). 2010(0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意义;培养
创新性人才是21世纪最为紧缺的一项资源,所以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我们都在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对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其实就是加强其对人文知识的学习,使其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并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打破定向思维,寻求其他可行的解决办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这一点来看,教师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善于提出问题,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创新气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的帮助。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学校教育是知识传播和应用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向社会输送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教育制度经过多次完善与改革,最终决定提倡全民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即创新教育。创新是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未来人才需要具备的一项核心素质,必须从小加以培养,扎实创新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如下两点意义。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
小学语文教学是认知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最初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由于学生年龄普遍偏小,其生理和心理发育尚不成熟,所以对外界事物存在着极为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我們要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探索规律,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和学前教育一样,都属于启蒙、认知教育,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大多是一些基础性知识,用来奠定和巩固日后的学习,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小学语文教学也是一样,也需要学生对基础性的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我们所提倡的创新教育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并不矛盾。小学语文教学实行创新教育是建立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之上的,也就是说,创新教育既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又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敢于表达,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对于指导学生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打好基础。
二、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在教学中引入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以教材为纲,惟权威是命,惟标准是遵,使课堂教学变为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模仿、操练和获得标准答案为目的,课堂教学沉闷、枯燥、单调,教和学都是为了考试,忽视学生个体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机械化。因此,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让学习成为学生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教学过程成为“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再是获得结果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精神。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多义性,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所面对的是不知道结果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感触创新,形成创新意识。
2、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首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心理特征、认知水平等,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改变,从而让学生在对教材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从而让学生对部分知识或者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兴趣,并且通过教师的激励和鼓动,让学生对其教学知识进行一定的认知,进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而且在提出问题时,也不要忘记用激励的方法,鼓励学生去进行创新研究,让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无形地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开放,还加强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此外,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要有新颖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内容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课外的一些内容进行很好的了解。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将课堂学习和实际生活相互连接起来,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需要反复尝试,深入探究。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其内因的作用,获得一定的知识,初步养成乐于学习的习惯和创新的精神,这样在运用中不至于一味地操练和模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练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因此,教师要精心筛选和设计练习内容,并注意适度的深化,才能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创造、创新的目的。
4、在总结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总结评价时,要突出做好学生有创新表现的总结评价,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对“创新”的实现者要恰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用鼓励性的语言,或热烈的掌声,或赞许的目光,使学生充分品尝获得成功的快乐。同时,还要根据“创新”的不同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另一方面要及时给予画龙点睛般的指点,帮助他们达到成功的彼岸。
小学生心中的创新之火并不是势高万丈的火焰,一旦熄灭可能毁掉学生的一生。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采取多种措施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习惯,使学生坚定创造必定能成功的信念,形成爱学习、爱创新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马瑛.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 2010(07)
[2] 王素红. 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及途径[J]. 才智. 2010(10)
[3] 王梅.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谈[J]. 文学教育(中).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