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比较借鉴国外产教合作经验,分析大学科技园及政府产业园区的特征,依托“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果,从教学产业园概念界定、功能定位、创新点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高职院校产教合作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产教合作;高职教育;教学产业园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033-03
产教合作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办好高职的必由之路。但我国推行的是学校主导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其立法也是针对如何规范学校办学模式,对于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约束基本未涉及。我们发现,无论是从学校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实施和组织教学评价等教学行为,还是技术研发等社会服务,组织实施之初校企双方均有明确要求,但具体落实时都会因缺乏持续性的机制保障,最终难以达成理想的实效。实践证明,尽管学校不断探索高职教育技术创新并不断调整学校内部政策,试图保证校企合作持续进行,但影响不大。针对种种困境,笔者从产教合作的视角提出建设“教学产业园”,对其概念界定、功能定位、发展方式进行研究,旨在探索一条创新产教合作的路径。目前,国内尚无教学产业园建设的相关研究记录,高职教学产业园建设可为高职产教合作方式的创新建立一个可借鉴的参照模式。
国外产教合作模式的比较借鉴
(一)国外主要的产教合作模式比较
德国“双元制”、新加坡教学工厂、英国“三明治”、美国合作教育等国外职业教育模式,虽具体做法各不相同,但仍呈现如下特征:
企业主导下的产教合作 德国“双元制”模式坚持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的原则,它同时有企业和学校两个培训主体,受训者同时具备企业学徒和职校学生双重身份,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交叉进行,校企双方共同担负人才培养任务,国家出台法律保证其实施。日本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模式的特点是企业办学,在企业技能培训与学院教学时间的分配上明显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而且学校教学多半是利用工余时间,其特点是重视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推行知识成果创新、产权保护、产权应用和人才开发战略的产、学、官协作体制。
企业和学校融合的产教合作 英国“三明治”模式是采用工读交替的产教结合模式,即全日制课程学习与工商业训练相结合,在教学中加入工作训练。美国职业教育是学校与工商企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开展合作教育,学生、教育机构和雇主间是一种伙伴关系,参与方有自己特定的责任。俄罗斯教学生产联合体模式鼓励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双方签署合作协议,企业成为学校的生产实习基地。
学校主导下的产教合作 新加坡教学工厂以学校为本位,将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综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完善和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过程;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是教学工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环节。
(二)国外产教合作经验的借鉴
由于国情不同,国外职业教育产教合作模式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学习借鉴时应取其精华,根据我国高职教育的自身特点和区域条件适当地加以吸收借鉴。
保障条件 德国立法保障、日本企业办学等的产教合作有着极大的国家政策和企业资源优势,美国合作伙伴关系、英国“三明治”、俄罗斯教学生产联合体等的产教合作,学校与企业双方的契约关系是重要的实施保障。以学校为本位,将实际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的新加坡教学工厂,发挥了产教合作中学校的主体作用。以学校模式为特征的我国高职教育,现阶段虽努力与行业企业深化合作,但无法从根本上破除产教合作的真正障碍。我们可考虑吸取上述国家产教合作的经验,以学校为主体创设一种新的产教合作平台,建设教学产业园,寻求政策、企业资源、企业环境上的突破。
教学模式 德国“双元制”教学安排叠加式(即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相继进行)、一体化模式(即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平行进行)和交叉型模式(即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交叉进行)。英国“三明治”模式在教学工作中加入工作训练,在时间安排上以学年或以月为单位交替,学生实习期间领取企业报酬。俄罗斯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一半,对学生生产出合格产品的给予50%的劳动报酬,为学生提供“学生工位”,支付生产学习的工具费和学习材料费。日本企业模式的课程和教学时间分配明显以企业技能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而且学校的教学多半是利用工余时间,且十分重视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我们在建设教学产业园时,应充分吸收上述模式的优点,建立适合教学产业园发展的教学模式。
产教合作创新的校内外环境
(一)校外环境
教学产业园的文字表述易使读者与大学科技园、政府产业园区等产生一些联系,同时也带来一些疑惑。它们之间在功能上存在一定的联系,又有着本质的不同。
大学科技园 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依托,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他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推动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提供支撑平台和服务的机构。大学科技园的一般功能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产学研合作的示范基地、高校师生创业的实践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基地;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高校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开展创业实践,培育高层次的技术、经营和管理人才。通过与地方共建技术平台和试验基地,面向产业需求开展技术研发与应用转化,为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域经济提供支撑。
政府产业园区 它是在一定地理区域内若干企业的空间聚集形式,具有如下特征:开发较大面积的土地;大面积的土地上有多个建筑物、工厂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和娱乐设施;对常驻公司、土地利用率和建筑物类型实施限制;详细的区域规划对园区环境规定了执行标准和限制条件;为履行合同与协议、控制与适应公司进入园区、制定园区长期发展政策与计划等提供必要的管理条件。政府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产业园区能够有效地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 (二)校内实践基础
充分运用“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成果,有利于教学产业园的内涵把握和准确定位。“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是我院依托太仓独特的“中国德企之乡”产业背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而形成的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是指针对某一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计划、确定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开发教材,整合并充分利用校企双方软硬件资源,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组织教学。“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已在机电、模具、电子、化工等工科类专业取得初步成果,商贸类专业目前也在探索“定岗双元”模式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初步解决了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问题。
教学产业园建设构想
(一)概念界定
产教合作是指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并按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来设计教学计划和课程。它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及其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
依据产教合作的内涵和要求,高职教学产业园的概念初步表述为“以教学单位为主体,遵循高职教学规律,通过建立模拟性、生产性企业,确定管理者、生产者岗位,实施教学,是基础性、公共性、标准化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平台。”其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实践指导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实现以产促学、以产促教、以产促管,提升与优化教产合作方式,最终达成以产养教的良性运行机制,探索与研究“政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合作各方的积极性,努力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二)功能定位
教学产业园总体的功能定位是:学习、教学、实训、实践、生产、研发、服务七位一体,创设立体化的育人环境,构建整体性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企业管理与教学管理“合二而一”的机制。具体有以下几个层面的特点:(1)学生层面。加大培养“张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碎片化”的人才培养转向“整体性”的人才成长轨道,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教师层面。从教师单一的“教学角色”转向“学习的促进者、专业技术的引领者、生产服务的先行者和终身学习的示范者”。(3)学校层面。探索创新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机制,从学校单纯的“行政化管理”转向企业管理与教学管理“合二而一”的管理机制。(4)课程与教学层面。加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课程教材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匹配性,实现学校、企业、行业、研究机构以及政府共同参与和论证机制,建立专业发展预警机制,避免教育浪费和低层次重复建设。(5)评价层面。完善学业质量评价制度和教师发展效能计划,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释放学生多元发展正能量,激励教师成才。(6)国际合作层面。深化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拓展合作领域,突破跨越式发展瓶颈。
(三)几点创新
建设理念创新 充分发挥政产学研合作办学体制的优势,积极联合政产学研四方创新力量,有效整合创新资源,以协同创新的理念建设教学产业园;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和专业群建设需要,合理制定建设发展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建设进程及建设效果,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建设环境创新 在硬件建设层面,教学产业园应当为专业群发展提供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通讯、配套的生产服务设施等。按照专业群发展规划,突破教学工厂、厂中校、校中厂建设理念,专业建设对接产业链发展,改造建设理实一体教学、综合性技能实训到岗位实战训练联动的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利用教学产业园的优势条件及准入标准引进生产性企业,鼓励教学团队创办模拟性企业。为弥补资源的局限性适当拓展物理空间,异地联建与专业群发展相匹配的企业。在软件建设方面,需要教学产业园管理机构制定相关技术标准、搭建良好的信息服务平台、营造教学产业园文化,打破各创新主体间的阻隔,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合作,提高教学产业园的创新活力和创新效率。
管理模式创新 借助企业ISO管理认证体系等管理技术标准,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内涵要求,构建满足专业教学、企业生产和研发培训需要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创新构建学校、院系、教学团队为框架的三级组织、两级管理的管理模式,构建教学产业园成本核算制度,从而创新教学产业园的管理体系。
结语
产教合作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实施途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高职院校要对产教合作进行更理性、更科学的探索,教学产业园建设能否解决现阶段高职教育办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实问题,需要我们以更开拓的精神、更务实的态度不断思考、积极实践,做到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同市场需求有效对接,真正把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陶潜毅,孙中义.中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28):87-89.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戴勇.高职教育中产教结合的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11-15.
[4]田芳.高职教育产教合作探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7-29.
[5]魏晓锋,盛建军,张敏珠.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机制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
[6]马庆发.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2010[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杨在良)
关键词:产教合作;高职教育;教学产业园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033-03
产教合作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办好高职的必由之路。但我国推行的是学校主导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其立法也是针对如何规范学校办学模式,对于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约束基本未涉及。我们发现,无论是从学校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实施和组织教学评价等教学行为,还是技术研发等社会服务,组织实施之初校企双方均有明确要求,但具体落实时都会因缺乏持续性的机制保障,最终难以达成理想的实效。实践证明,尽管学校不断探索高职教育技术创新并不断调整学校内部政策,试图保证校企合作持续进行,但影响不大。针对种种困境,笔者从产教合作的视角提出建设“教学产业园”,对其概念界定、功能定位、发展方式进行研究,旨在探索一条创新产教合作的路径。目前,国内尚无教学产业园建设的相关研究记录,高职教学产业园建设可为高职产教合作方式的创新建立一个可借鉴的参照模式。
国外产教合作模式的比较借鉴
(一)国外主要的产教合作模式比较
德国“双元制”、新加坡教学工厂、英国“三明治”、美国合作教育等国外职业教育模式,虽具体做法各不相同,但仍呈现如下特征:
企业主导下的产教合作 德国“双元制”模式坚持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的原则,它同时有企业和学校两个培训主体,受训者同时具备企业学徒和职校学生双重身份,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交叉进行,校企双方共同担负人才培养任务,国家出台法律保证其实施。日本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模式的特点是企业办学,在企业技能培训与学院教学时间的分配上明显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而且学校教学多半是利用工余时间,其特点是重视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推行知识成果创新、产权保护、产权应用和人才开发战略的产、学、官协作体制。
企业和学校融合的产教合作 英国“三明治”模式是采用工读交替的产教结合模式,即全日制课程学习与工商业训练相结合,在教学中加入工作训练。美国职业教育是学校与工商企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开展合作教育,学生、教育机构和雇主间是一种伙伴关系,参与方有自己特定的责任。俄罗斯教学生产联合体模式鼓励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双方签署合作协议,企业成为学校的生产实习基地。
学校主导下的产教合作 新加坡教学工厂以学校为本位,将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综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完善和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过程;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是教学工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环节。
(二)国外产教合作经验的借鉴
由于国情不同,国外职业教育产教合作模式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学习借鉴时应取其精华,根据我国高职教育的自身特点和区域条件适当地加以吸收借鉴。
保障条件 德国立法保障、日本企业办学等的产教合作有着极大的国家政策和企业资源优势,美国合作伙伴关系、英国“三明治”、俄罗斯教学生产联合体等的产教合作,学校与企业双方的契约关系是重要的实施保障。以学校为本位,将实际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的新加坡教学工厂,发挥了产教合作中学校的主体作用。以学校模式为特征的我国高职教育,现阶段虽努力与行业企业深化合作,但无法从根本上破除产教合作的真正障碍。我们可考虑吸取上述国家产教合作的经验,以学校为主体创设一种新的产教合作平台,建设教学产业园,寻求政策、企业资源、企业环境上的突破。
教学模式 德国“双元制”教学安排叠加式(即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相继进行)、一体化模式(即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平行进行)和交叉型模式(即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交叉进行)。英国“三明治”模式在教学工作中加入工作训练,在时间安排上以学年或以月为单位交替,学生实习期间领取企业报酬。俄罗斯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一半,对学生生产出合格产品的给予50%的劳动报酬,为学生提供“学生工位”,支付生产学习的工具费和学习材料费。日本企业模式的课程和教学时间分配明显以企业技能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而且学校的教学多半是利用工余时间,且十分重视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我们在建设教学产业园时,应充分吸收上述模式的优点,建立适合教学产业园发展的教学模式。
产教合作创新的校内外环境
(一)校外环境
教学产业园的文字表述易使读者与大学科技园、政府产业园区等产生一些联系,同时也带来一些疑惑。它们之间在功能上存在一定的联系,又有着本质的不同。
大学科技园 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依托,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他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推动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提供支撑平台和服务的机构。大学科技园的一般功能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产学研合作的示范基地、高校师生创业的实践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基地;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高校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开展创业实践,培育高层次的技术、经营和管理人才。通过与地方共建技术平台和试验基地,面向产业需求开展技术研发与应用转化,为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域经济提供支撑。
政府产业园区 它是在一定地理区域内若干企业的空间聚集形式,具有如下特征:开发较大面积的土地;大面积的土地上有多个建筑物、工厂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和娱乐设施;对常驻公司、土地利用率和建筑物类型实施限制;详细的区域规划对园区环境规定了执行标准和限制条件;为履行合同与协议、控制与适应公司进入园区、制定园区长期发展政策与计划等提供必要的管理条件。政府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产业园区能够有效地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 (二)校内实践基础
充分运用“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成果,有利于教学产业园的内涵把握和准确定位。“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是我院依托太仓独特的“中国德企之乡”产业背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而形成的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是指针对某一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计划、确定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开发教材,整合并充分利用校企双方软硬件资源,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组织教学。“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已在机电、模具、电子、化工等工科类专业取得初步成果,商贸类专业目前也在探索“定岗双元”模式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初步解决了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问题。
教学产业园建设构想
(一)概念界定
产教合作是指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并按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来设计教学计划和课程。它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及其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
依据产教合作的内涵和要求,高职教学产业园的概念初步表述为“以教学单位为主体,遵循高职教学规律,通过建立模拟性、生产性企业,确定管理者、生产者岗位,实施教学,是基础性、公共性、标准化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平台。”其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实践指导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实现以产促学、以产促教、以产促管,提升与优化教产合作方式,最终达成以产养教的良性运行机制,探索与研究“政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合作各方的积极性,努力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二)功能定位
教学产业园总体的功能定位是:学习、教学、实训、实践、生产、研发、服务七位一体,创设立体化的育人环境,构建整体性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企业管理与教学管理“合二而一”的机制。具体有以下几个层面的特点:(1)学生层面。加大培养“张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碎片化”的人才培养转向“整体性”的人才成长轨道,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教师层面。从教师单一的“教学角色”转向“学习的促进者、专业技术的引领者、生产服务的先行者和终身学习的示范者”。(3)学校层面。探索创新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机制,从学校单纯的“行政化管理”转向企业管理与教学管理“合二而一”的管理机制。(4)课程与教学层面。加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课程教材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匹配性,实现学校、企业、行业、研究机构以及政府共同参与和论证机制,建立专业发展预警机制,避免教育浪费和低层次重复建设。(5)评价层面。完善学业质量评价制度和教师发展效能计划,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释放学生多元发展正能量,激励教师成才。(6)国际合作层面。深化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拓展合作领域,突破跨越式发展瓶颈。
(三)几点创新
建设理念创新 充分发挥政产学研合作办学体制的优势,积极联合政产学研四方创新力量,有效整合创新资源,以协同创新的理念建设教学产业园;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和专业群建设需要,合理制定建设发展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建设进程及建设效果,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建设环境创新 在硬件建设层面,教学产业园应当为专业群发展提供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通讯、配套的生产服务设施等。按照专业群发展规划,突破教学工厂、厂中校、校中厂建设理念,专业建设对接产业链发展,改造建设理实一体教学、综合性技能实训到岗位实战训练联动的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利用教学产业园的优势条件及准入标准引进生产性企业,鼓励教学团队创办模拟性企业。为弥补资源的局限性适当拓展物理空间,异地联建与专业群发展相匹配的企业。在软件建设方面,需要教学产业园管理机构制定相关技术标准、搭建良好的信息服务平台、营造教学产业园文化,打破各创新主体间的阻隔,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合作,提高教学产业园的创新活力和创新效率。
管理模式创新 借助企业ISO管理认证体系等管理技术标准,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内涵要求,构建满足专业教学、企业生产和研发培训需要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创新构建学校、院系、教学团队为框架的三级组织、两级管理的管理模式,构建教学产业园成本核算制度,从而创新教学产业园的管理体系。
结语
产教合作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实施途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高职院校要对产教合作进行更理性、更科学的探索,教学产业园建设能否解决现阶段高职教育办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实问题,需要我们以更开拓的精神、更务实的态度不断思考、积极实践,做到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同市场需求有效对接,真正把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陶潜毅,孙中义.中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28):87-89.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戴勇.高职教育中产教结合的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11-15.
[4]田芳.高职教育产教合作探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7-29.
[5]魏晓锋,盛建军,张敏珠.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机制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
[6]马庆发.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2010[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杨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