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微导引 托掌上观达身“天”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pa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露,为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一般是从每年的10月7日前后开始,到10月22日前后结束。古人说,寒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意思是说寒露时期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都快要凝结成霜了。
  “寒露”节气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随着气候逐渐转冷,世间万物,包括我们人类自身的“阳气”也开始逐渐收敛,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和维持体内外环境的平衡。除了预防寒邪的侵袭,同时加强促进自身阳气的收敛与保养,是这个时节导引与养生的重点。
  在古代养生著作《万寿仙书》记载这个时节的导引术是托掌观天式。《素问 六元正纪大论》:“五之气,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这个节气自然界“肃杀”之势更深。“托掌观天”指的是两掌向上托举,同时抬头、目视苍穹,可以导引体内气血上达与人身之“天”,进而化为“甘露”润泽身心。进而与天地之气的节奏相符合。
  托掌观天式
  寒露时节,经常习练导引术可以振奋人体的阳气,更好地适应气候的变化。
  1、采用盘坐式,两手自然覆按于两膝,正身端坐,呼吸均匀,思想安静,全身放松。1
  2、两掌在胸前合掌,目视两手中指指尖,略停。2
  3、接上式,将两手中指、食指及无名指、大指及小指依次向两侧打开,掌心虚空,掌根相接,掌指放松,犹如莲花绽放一般。3
  4、接上式,掌根分开,两掌分别向左右上方托举,两臂慢慢伸展,随之头颈后仰,目视上方,略停。4
  5、接上式,两掌在头顶上方合掌,同时下颏内收、百会上顶、头颈还原,目视前方。5
  6、接上式,屈肘收臂,两掌慢慢回落至胸前。6
  7、接上式,两掌再分指、托举,合掌、收回,重复练习3次。
  8、接上式,两掌分开,两臂向左右45°侧伸,至与肩相平,掌心向下,目视前方。7
  9、接上式,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下落还原,两手覆按两膝,目视前下方,呼吸自然,全身放松。8
  寒露养生
  饮食方面:应根据个人的具体境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为宜。
  起居方面:合理安排日常起居生活,对身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
  精神调养方面:寒露时节,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易发生伤感、忧郁等不稳定情绪。因此,宜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向上的心情。
  扫描二维码,收看其他10月微导引
  霜降微导引 两手攀足强腰腿
其他文献
夏日,火辣辣的太阳毫不留情地炙烤着大地,所有的生命都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地挨着这难熬的时光。在这燥热气候的影响下,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或多或少有些烦躁。这时候,没有什么比入口的一丝清凉更能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惬意。因此,凉爽的甜品在炎炎夏日中无疑成为人们的宠儿。   夏季,可选择开胃醒脾又生津止渴的甜品,不仅促进消化、清热止渴,也可以在夏季里增加一丝清凉。   不过,夏季食用的甜品多半是冰凉的,所以切忌贪
冬天天气寒冷,一家人或三四个知己,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大快朵颐,真是件开心的事情。有些患者,如高血压、高血脂、痛风、胃病患者,看着别人吃得热闹,自己也眼馋。其实,火锅也并非他们的绝对禁忌,只要吃得恰当,偶尔 “凑凑热闹”也并非不可。    高血压患者  注意一:避免冷热刺激  吃火锅难免口干,很多人喜欢边吃火锅,边喝冷饮,觉得这样吃很过瘾。殊不知,这“冰与火”的考验让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备受压力。热汤造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泪道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调查发现,中年以后泪道疾病多发,中老年人泪道病的患病率高达75%~80%。泪道病该如何正确治疗?总体而言,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正确认识泪道病  泪器在结构上可分为泪液分泌部和泪液排出部。泪液的排出部,称为泪道。泪道疾病是眼科最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泪道炎症、外伤、异物、肿瘤、寄生虫和先天异常等,尤以慢性泪囊炎、泪道堵塞最为常见
生活实例  在骨科康复门诊,我曾接诊一位来自甘肃的15岁小女孩,她胫骨骨折手术后,术后因不懂得如何活动膝关节,导致关节粘连,腿伸不直也弯不起,不能站立、不能走路。为了治疗,她被迫休学,在当地某康复中心接受了长达7个月的“非人性”掰腿治疗。白天治疗时小女孩痛得直哭,妈妈看着女儿受罪眼泪涟涟,回到家母女俩抱在一起哭。本是花季少女,7个月的“折磨”使小女孩儿的体重减轻了13千克,瘦弱的体形让人目不忍睹。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徐红#副主任医师  我老伴十年前患了视神经萎缩,看过很多大医院的眼科专家,都说这是世界难题,没有好的办法。听人介绍去过某市神经科总院、某国研中医门诊部,都说自己有特效疗法,结果钱财花费无数,没见一点效果。最近又听人说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有特效,不知道是否又是一场骗局。  针灸治视神经萎缩是骗局吗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副主任医师 徐 红  tips什么是视神经萎缩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为每年6~8/10万人,其中60%以上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在获得医疗救治前,10%~15%的患者死亡;起病后30天的死亡率为46%,即半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会死亡。  认识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是由于动脉血管壁肌层存在先天缺陷,血流对血管壁长期冲击导致管壁扩张、向外突起呈球形。动脉瘤从形成到破裂前,医学上称之为“未破裂动脉瘤”(UIA
专家简介  王玉  兰州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所长,教授,营养与食品卫生、卫生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营养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葱、姜、蒜是日常饮食中最常见的调味品和佐料,不仅能使菜肴增香提味、去腥化腻,而且自身还有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保健功能,兼具“厨房三宝”“保健圣品”的美誉。且让我们看看“小兵”葱、姜
《家庭真验方》丛书由《大众医学》杂志编写,目前出版有《小药方大健康》《小药方 大功效》两册。两书共收集了600多则由专家们亲笔撰写的验方,包括单方、简方、茶疗方和食疗方,作者跨度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包括两院院士沈自尹、陈可冀等权威专家300余人,涵盖中医临床、养生保健等各领域。  2013年8月上海书展上,编辑部邀请到主要作者之一,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达美君,与现场读者分享书中众多实用有趣的验方
生活实例  王阿姨今年50岁,平时上班比较忙,难得坐下来休息喝水,工作环境也较湿热。去年9月份开始,王阿姨常常出现腰痛,有时候走路多了之后,还有暗红色的血尿。到附近一家医院检查,做了B超和X光,诊断是右肾多发性结石并积水。王阿姨听人讲,某某医院有“体外碎石”,交两千块钱可以“包打”,不限次数直到结石打完……王阿姨满怀希望来到那家医院,开始了“体外碎石”。2个月里,王阿姨一共做了6次碎石,陆续排出了
本刊2014年2月“中国健康老人”专题中署名为“李小鹰”的《共唱一首短歌——坚持“四有”健康长寿》一文,编辑在加工中部分引用了本刊顾问马有度教授“养生四有”的指导思想,却未注明原出处。由此给读者造成误解,给两位专家带来麻烦,在此郑重道歉。  “养生四有”是马教授在多年中医科普工作中的深刻感悟,本期将作专文介绍。因杂志篇幅有限,文章仍然只能作部分呈现,且难以体现马教授最大的科普特色——趣味横生。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