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机械基础课程群精品化建设是实施“质量工程”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从教学团队建设,教学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质量工程;机械基础课程群;精品化建设;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课程群精品化建设是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最主要的教学基本建设。课程群建设包括教学团队建设、教材建设、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等。我校是以本科教学为主的“教学型”省属地方高等院校,主要面向地方经济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我们依据人才培养特点制定教学计划,重视课程建设工作,紧紧抓住“质量工程”下精品课程项目建设的大好机遇,积极开展机械基础课程群精品化建设工作,经过不懈地努力与实践,在课程群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加强机械基础教学团队建设,促进课程群精品化建设
作为大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一是要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二是要爱护学生、善待学生;三是要有良好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机械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首先,现代大学要求教师既能精通教学,又能钻研科研,这样才能将课程建设建立在较高的学术水平之上;其次,工科教师能否及时准确地弄清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站在工程领域开展教学,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工科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使我校机械基础课程群的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更趋合理,教学和科研水平整体提高。为了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我们采取整合、培养和引进,即把机械学科基础课多门课教师优化整合为机械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在引进吸收名牌大学的硕士、博士毕业生的同时,做好在职教师培养提高工作。我们在青年教师培养上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
(1)要求青年教师上岗前必须经过岗前教师素质培训且要求助教先跟班听课辅导、反复试讲训练,达到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安排有经验的优秀老教师精心指导至少两年以后才能上讲台。
(3)为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4)坚持进行讲课评议活动,不断帮助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上台阶;坚持开展教学名师、教学能手的示范教学活动,以提高所有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积极开展校际之间学习交流,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参加有关学术会议,如“全国机械基础报告论坛”“全国精品课程培训”等会议,学习名校先进经验。我们也大力倡导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组织教师申报或参与国家级、省级等教学研究及学术研究项目,鼓励教师不断总结教学及学术研究规律,撰写高水平的科研论文。目前教学团队由28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和高级实验师12人,讲师和实验师10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5人,博士2人。近年完成并通过省部级技术鉴定的科研成果5项,制定国家标准1部,获国家专利10余项,科研成果30余项,出版专著3部。先后有3名教师获得校级“教学名师”,5名教师获学校“教学能手”,其中2名青年教师在2009年陕西省图学学会主办的“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中分别荣获特等奖和一等奖。有3名教师分别获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高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2 优化课程群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机械基础课程之间存在相互独立、缺乏协调贯通的问题,我们打破课程组形成课程群,充分发挥课程群体优势。组织教师围绕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开展研讨,对机械基础课程群各课程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研究各门课程的地位与作用;优化课程的教学体系,更新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知识更新量,按认知规律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加强知识结构的逻辑性和科学性。通过编写《工程制图》《工程制图习题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手册》《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等教材,将研究成果固化于教材的编写之中。其中《工程图学》教材获校级优秀教材二等奖;《机械原理手册》《工程力学》《理论力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2)我们将计算机绘图用于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工程计算设计、工程实验模拟等方面,使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在机械基础课程群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
(3)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突出机械学科的核心基础课,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优化,既体现学科优势和特点,又体现学科发展方向。例如,优化和整合了工程图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既发挥了课程群整体优势,又避免了课程内容重复和陈旧,突显新概念、新技术、新工艺。
(4)我们将CAI课件作为教材建设的主要内容。通过购置优秀课件和教师自制课件相结合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
(5)在实践教学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把机械原理、材料力学、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创新设计等课程中的实验优化整合为“机械工程基础实验”,实验项目不但有基本测试实验,还有设计型、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并通过开放实验室,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设计能力。为加强课程设计,制定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及《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选题细则,并在教学活动中构筑机械设计信息化氛围,构建了集方案设计、结构设计和零件设计为一体的课程设计实践性环节体系。机械基础课程群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研究工作经过近2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该教改项目已于2009年底验收结题,已在新培养计划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3 确立现代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现代教学的理念:一是教学的互动性,二是学生的主体性,三是知识的建构性。教学改革趋向为:教学的参与主体由单向性趋向多向性;教学的功能由知识传授趋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教学方法的选择趋向最优化。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方法研讨活动,通过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启迪学生智慧。一是采用问题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二是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我们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不同专业引入工程实例组织教学。如对汽车专业学生讲解材料力学时,教师结合某汽车传动轴强度设计,在传动轴承受载荷相同条件下,要求设计抗扭强度相同时,问为什么选用空心轴比实心轴节省材料?学生通过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利用所学知识就能找到正确答案,感受到成功感和自豪感,得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又如在给机械类专业学生讲授机械设计课时,联系多功能调度绞车、挖掘机等工程实例中的机构创新设计问题,深入浅出地讲解,帮助学生学会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我们鼓励教师使用多种媒体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多样,联系工程实例更加紧密。如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图像更加清晰,动画更加逼真,吸引力更强;我们还加强了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提供丰富的网上资源供学生学习,学生可进行复习、习题演练以及自测等。另外,将工程研究问题放到课程群网站论坛,由学生之间开展讨论进行分析和研究,增进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实践证明:无论是问题教学法,还是案例教学法,均创设与工程实际相近的教学情景,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案例分析,基于每个人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所得到的答案是多样化和富有创造性的。这种教学法使教师由传统的权威者向新型的有感召力的引导者转移,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主动的求学者,师生之间更多地体现为合作与交流的友好关系。在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中,机械基础课程一直是学生满意率最高的课程。
4结束语
近几年来机械基础课程群的精品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成了一支实力较强的机械基础课程群优秀教学团队;机械原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工程图学、材料力学已建成校级精品课程,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已建成校级优秀课程,理论力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已建成校级重点课程。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大课程群精品化进程,使更多的课程建设为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黄达人.教授就是大学 师德最关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8,7:18~20
[2]解念锁.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22(3):121~122
[3]罗三桂.现代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6:11~13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quality project” of quality construction of machinery basic courses
Wang Jin, Zhang Guohai, Wang Baomin, Song Chunming, Jia Jilin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zhong, 723003, China
Abstract: The quality construction of machinery basic cours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quality project”. The article conducts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teaching team, the teaching system and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Key words: quality project; machinery basic courses; the quality construction; teaching quality
关键词:质量工程;机械基础课程群;精品化建设;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课程群精品化建设是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最主要的教学基本建设。课程群建设包括教学团队建设、教材建设、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等。我校是以本科教学为主的“教学型”省属地方高等院校,主要面向地方经济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我们依据人才培养特点制定教学计划,重视课程建设工作,紧紧抓住“质量工程”下精品课程项目建设的大好机遇,积极开展机械基础课程群精品化建设工作,经过不懈地努力与实践,在课程群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加强机械基础教学团队建设,促进课程群精品化建设
作为大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一是要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二是要爱护学生、善待学生;三是要有良好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机械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首先,现代大学要求教师既能精通教学,又能钻研科研,这样才能将课程建设建立在较高的学术水平之上;其次,工科教师能否及时准确地弄清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站在工程领域开展教学,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工科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使我校机械基础课程群的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更趋合理,教学和科研水平整体提高。为了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我们采取整合、培养和引进,即把机械学科基础课多门课教师优化整合为机械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在引进吸收名牌大学的硕士、博士毕业生的同时,做好在职教师培养提高工作。我们在青年教师培养上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
(1)要求青年教师上岗前必须经过岗前教师素质培训且要求助教先跟班听课辅导、反复试讲训练,达到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安排有经验的优秀老教师精心指导至少两年以后才能上讲台。
(3)为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4)坚持进行讲课评议活动,不断帮助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上台阶;坚持开展教学名师、教学能手的示范教学活动,以提高所有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积极开展校际之间学习交流,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参加有关学术会议,如“全国机械基础报告论坛”“全国精品课程培训”等会议,学习名校先进经验。我们也大力倡导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组织教师申报或参与国家级、省级等教学研究及学术研究项目,鼓励教师不断总结教学及学术研究规律,撰写高水平的科研论文。目前教学团队由28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和高级实验师12人,讲师和实验师10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5人,博士2人。近年完成并通过省部级技术鉴定的科研成果5项,制定国家标准1部,获国家专利10余项,科研成果30余项,出版专著3部。先后有3名教师获得校级“教学名师”,5名教师获学校“教学能手”,其中2名青年教师在2009年陕西省图学学会主办的“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中分别荣获特等奖和一等奖。有3名教师分别获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高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2 优化课程群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机械基础课程之间存在相互独立、缺乏协调贯通的问题,我们打破课程组形成课程群,充分发挥课程群体优势。组织教师围绕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开展研讨,对机械基础课程群各课程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研究各门课程的地位与作用;优化课程的教学体系,更新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知识更新量,按认知规律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加强知识结构的逻辑性和科学性。通过编写《工程制图》《工程制图习题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手册》《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等教材,将研究成果固化于教材的编写之中。其中《工程图学》教材获校级优秀教材二等奖;《机械原理手册》《工程力学》《理论力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2)我们将计算机绘图用于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工程计算设计、工程实验模拟等方面,使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在机械基础课程群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
(3)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突出机械学科的核心基础课,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优化,既体现学科优势和特点,又体现学科发展方向。例如,优化和整合了工程图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既发挥了课程群整体优势,又避免了课程内容重复和陈旧,突显新概念、新技术、新工艺。
(4)我们将CAI课件作为教材建设的主要内容。通过购置优秀课件和教师自制课件相结合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
(5)在实践教学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把机械原理、材料力学、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创新设计等课程中的实验优化整合为“机械工程基础实验”,实验项目不但有基本测试实验,还有设计型、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并通过开放实验室,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设计能力。为加强课程设计,制定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及《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选题细则,并在教学活动中构筑机械设计信息化氛围,构建了集方案设计、结构设计和零件设计为一体的课程设计实践性环节体系。机械基础课程群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研究工作经过近2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该教改项目已于2009年底验收结题,已在新培养计划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3 确立现代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现代教学的理念:一是教学的互动性,二是学生的主体性,三是知识的建构性。教学改革趋向为:教学的参与主体由单向性趋向多向性;教学的功能由知识传授趋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教学方法的选择趋向最优化。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方法研讨活动,通过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启迪学生智慧。一是采用问题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二是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我们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不同专业引入工程实例组织教学。如对汽车专业学生讲解材料力学时,教师结合某汽车传动轴强度设计,在传动轴承受载荷相同条件下,要求设计抗扭强度相同时,问为什么选用空心轴比实心轴节省材料?学生通过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利用所学知识就能找到正确答案,感受到成功感和自豪感,得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又如在给机械类专业学生讲授机械设计课时,联系多功能调度绞车、挖掘机等工程实例中的机构创新设计问题,深入浅出地讲解,帮助学生学会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我们鼓励教师使用多种媒体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多样,联系工程实例更加紧密。如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图像更加清晰,动画更加逼真,吸引力更强;我们还加强了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提供丰富的网上资源供学生学习,学生可进行复习、习题演练以及自测等。另外,将工程研究问题放到课程群网站论坛,由学生之间开展讨论进行分析和研究,增进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实践证明:无论是问题教学法,还是案例教学法,均创设与工程实际相近的教学情景,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案例分析,基于每个人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所得到的答案是多样化和富有创造性的。这种教学法使教师由传统的权威者向新型的有感召力的引导者转移,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主动的求学者,师生之间更多地体现为合作与交流的友好关系。在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中,机械基础课程一直是学生满意率最高的课程。
4结束语
近几年来机械基础课程群的精品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成了一支实力较强的机械基础课程群优秀教学团队;机械原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工程图学、材料力学已建成校级精品课程,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已建成校级优秀课程,理论力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已建成校级重点课程。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大课程群精品化进程,使更多的课程建设为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黄达人.教授就是大学 师德最关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8,7:18~20
[2]解念锁.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22(3):121~122
[3]罗三桂.现代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6:11~13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quality project” of quality construction of machinery basic courses
Wang Jin, Zhang Guohai, Wang Baomin, Song Chunming, Jia Jilin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zhong, 723003, China
Abstract: The quality construction of machinery basic cours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quality project”. The article conducts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teaching team, the teaching system and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Key words: quality project; machinery basic courses; the quality construction; teaching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