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是教师的“一言堂”。这种教学是封闭的、僵化的,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是教师“灌”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受到压抑,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稍加发挥,不能问为什么,更不许怀疑。显然,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难以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
【关键词】创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素质
我认为,要科学地实施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形成,必须革除上述弊端,要最大限度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 前提是增强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是决定整个课堂教学的指南,对施教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因此,要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发挥教学目标的真正作用,同时又要求教师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了解课标和教材要求教师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要学什么,要学到什么水平,然后确定全面、合理、明确、具体而又便于操作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仅教师要知道,还要让学生知道,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为依据,才能避免教与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样的教学才可能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教学时,把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出示给学生,既有利于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内化学习动机,又有利于学生自我矫正,还有利于教师在了解各类学生掌握目标的认识前提下,调节课堂教学深浅度,实施目标有效控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标明确后,教师再认真去研究实现目标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师和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会明白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所以,制定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乃是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形成的前提。
2. 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唯书”、“唯上”,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他们遇到实际问题不能独立思考,束手无策,这样的人才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作为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要有所发现,要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对于学生“不合常理”的思维要加以指导和鼓励。就拿课堂阅读教学来说,不仅要让学生看到“雪”联想到“冬天”,还要联想到“春天”(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比如。在讲授《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说到愚公精神,我们常说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有像愚公那样子子孙孙搬山不止,这样算不算智呢?就此,可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果真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吗?不妨启发学生联想到,与其搬山,何不搬屋呢?又拿作文教学来说,教师要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设法引导他们在立意选材到语言表棕方面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拓展发散求异思维。如:说到“诚信”这一话题,学生往往都从“诚信不可丢或做人要诚信”这个角度来立意;说到“贫穷”这一话题,学生往往从“战胜贫穷或远离贫穷”这个角度来立意,而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掉过头来谈:“不诚不信不为过”,“贫穷也是一笔财富”这样立意更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只要有理有据,自然就能写出好文章。
3.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创设素质教育氛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是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的。因此,要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善于思考,就必须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使学生瞄准未知点,确定自己的思维方向,展开积极的思维。学生的思维方向确定后,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他们就能抓住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去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在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发展思维的“催化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是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自己动脑筋想问题,探索未知。启发学生动脑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达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目的,创设素质教育氛围。
4. 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是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双边活动来进行的。我们要使学生乐学,就必须努力营造一种师生共享的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要鼓励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自身的语文素养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要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着眼于是否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课堂上要有目的针对性地采用商量口吻与学生交流。教师只有把学生置于平等地位,尊重学生的选择,才能让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情景。其次,课堂上教师要始终保持良好情绪。再者,要营造民主和谐课堂氛围,教师还需一些鼓励语言,如有“你说得真好,连老师都没想到”“你的理解有不同之处,让人耳目一新”、“没关系,你动了脑筋,相信你下次说得更好”等。
构建合作探究学习行为评价机制。构建合作探究行为评价机制,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积极性,指示方向,且可以控制、反馈和调节教学活动和鉴定教学效果,使师生及时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课程标准设计激励性评价机制,要让学生体会成功喜悦。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对探究学习中有不同见解,有创见的学生进行表扬,从而调动评价中的积极因素,激励自觉有意识有目的参与教学活动。
加强语文学法指导。优化语文课堂教学,须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叶圣陶先生的一句名言很有指导意义:教是为了不教。显然这样的“教”就得教到点子上,也就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摸到门径,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境界。加强语文学法指导,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选好例子,搞好演示;其次是抓好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只有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去优化课堂教学,才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才能有效地形成学生的语文素质。
总之,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分析、探究、应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收稿日期:2013-08-10
【关键词】创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素质
我认为,要科学地实施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形成,必须革除上述弊端,要最大限度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 前提是增强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是决定整个课堂教学的指南,对施教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因此,要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发挥教学目标的真正作用,同时又要求教师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了解课标和教材要求教师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要学什么,要学到什么水平,然后确定全面、合理、明确、具体而又便于操作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仅教师要知道,还要让学生知道,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为依据,才能避免教与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样的教学才可能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教学时,把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出示给学生,既有利于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内化学习动机,又有利于学生自我矫正,还有利于教师在了解各类学生掌握目标的认识前提下,调节课堂教学深浅度,实施目标有效控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标明确后,教师再认真去研究实现目标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师和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会明白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所以,制定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乃是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形成的前提。
2. 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唯书”、“唯上”,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他们遇到实际问题不能独立思考,束手无策,这样的人才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作为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要有所发现,要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对于学生“不合常理”的思维要加以指导和鼓励。就拿课堂阅读教学来说,不仅要让学生看到“雪”联想到“冬天”,还要联想到“春天”(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比如。在讲授《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说到愚公精神,我们常说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有像愚公那样子子孙孙搬山不止,这样算不算智呢?就此,可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果真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吗?不妨启发学生联想到,与其搬山,何不搬屋呢?又拿作文教学来说,教师要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设法引导他们在立意选材到语言表棕方面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拓展发散求异思维。如:说到“诚信”这一话题,学生往往都从“诚信不可丢或做人要诚信”这个角度来立意;说到“贫穷”这一话题,学生往往从“战胜贫穷或远离贫穷”这个角度来立意,而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掉过头来谈:“不诚不信不为过”,“贫穷也是一笔财富”这样立意更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只要有理有据,自然就能写出好文章。
3.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创设素质教育氛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是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的。因此,要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善于思考,就必须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使学生瞄准未知点,确定自己的思维方向,展开积极的思维。学生的思维方向确定后,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他们就能抓住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去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在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发展思维的“催化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是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自己动脑筋想问题,探索未知。启发学生动脑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达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目的,创设素质教育氛围。
4. 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是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双边活动来进行的。我们要使学生乐学,就必须努力营造一种师生共享的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要鼓励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自身的语文素养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要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着眼于是否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课堂上要有目的针对性地采用商量口吻与学生交流。教师只有把学生置于平等地位,尊重学生的选择,才能让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情景。其次,课堂上教师要始终保持良好情绪。再者,要营造民主和谐课堂氛围,教师还需一些鼓励语言,如有“你说得真好,连老师都没想到”“你的理解有不同之处,让人耳目一新”、“没关系,你动了脑筋,相信你下次说得更好”等。
构建合作探究学习行为评价机制。构建合作探究行为评价机制,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积极性,指示方向,且可以控制、反馈和调节教学活动和鉴定教学效果,使师生及时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课程标准设计激励性评价机制,要让学生体会成功喜悦。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对探究学习中有不同见解,有创见的学生进行表扬,从而调动评价中的积极因素,激励自觉有意识有目的参与教学活动。
加强语文学法指导。优化语文课堂教学,须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叶圣陶先生的一句名言很有指导意义:教是为了不教。显然这样的“教”就得教到点子上,也就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摸到门径,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境界。加强语文学法指导,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选好例子,搞好演示;其次是抓好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只有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去优化课堂教学,才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才能有效地形成学生的语文素质。
总之,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分析、探究、应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收稿日期:201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