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综合越来越得到各高校重视,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也开始趋向多元化发展,高校及社会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意识的要求逐渐加大,这就要求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改善。导航、制导与控制作为国家重点学科,要带头适应和体现出时代发展的要求,重建跨学科导师团队,实施以实现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为目标的教育。以跨学科导师团队为主体建立研究生融入科研团队的基本能力监控体系,将整个团队的导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跨学科 导师团队 研究生培养
【基金项目】受资助项目:2016年校级教学改革项目,《跨学科科研中基于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十三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数据科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0-0243-02
一、引言
1.推行跨学科导师团队模式的背景和意义
1.1跨学科导师团队模式的背景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更是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培养从事控制理论及导航技术研究、航空领域内各种技术研究、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开发与设计的专门人才。以自动控制专业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为例,该学科是以数学、力学、控制理论、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统科学、计算机技术、传感与测量技术、建模与仿真技术等学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主要通过导航、制导、控制及仿真,研究航空、航天、航海、陆行各类运载体运动的姿态与轨迹,是国防武器系统和民用运输系统的重要核心技术之一。
现代科学技术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综合越来越得到各高校重视,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也开始趋向多元化发展,高校及社会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意识的要求逐渐加大,这就要求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需要改善。例如光纤陀螺惯性导航领域研究生,在对陀螺仪进行标定时,为了确定惯性器件主要性能参数,需要建立输入输出关系的数学模型,并设计标定实验方案,辨识各个误差系数,这就需要极强的数学计算及逻辑编程能力。每个研究生导师的知识领域往往比较专一,再加上国内高校研究生招生的数量逐年递增,这就对单导师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目前国内单导师研究生培养模式仍占主导的地位,而这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研究生培养需求。
1.2跨学科导师团队模式的意义
导航、制导与控制作为国家重点学科,要带头适应和体现出时代发展的要求,重建跨学科导师团队和实施跨学科人才以实现导航、制导与控制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教育。重新组合培养研究生的导师团队,导师团队应由学识相互补充且相互关联的一名导师团队组長和若干名辅助导师组成的导师组成。各导师承担相应的责任,实现培养高质量研究生。
跨学科科研中基于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利于提高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知识广度,有利于提高团队内各导师成员的学术水平,团队的受益者包括每一位导师及学生。各导师在和相关学科、专业、方向的其他导师切磋、交流的过程中扩大了彼此之间的学术知识面,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团队内导师通过与具有更丰富培养研究生经验的导师合作交流,可以快速的掌握指导研究生的经验,并且经验丰富的导师可以起到对其他辅助导师以及学生的“传、帮、带、导”作用,快速组成培养模式结构合理的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的导师团队。
2.跨学科导师团队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势
(1)形成学科之间的协同效应
教育界、学术界关于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并不少见,不过在新时期下,开展以跨学科基于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究更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跨学科导师团队研究生培养模式改善了影响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部分因素。在对研究生的培养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准确抓住实践中的主要矛盾并解决矛盾,易于形成学科之间的协同效应。
(2)方便导师之间进行学术交流
在跨学科导师团队培养模式的研究中,从本职工作出发,导师之间相互沟通交流,注意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改变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具体方向提供参考。同时可以积累工作经验,为“跨学科科研中基于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的构建与运行提供素材。
(3)提高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
建立“指导高效、能力创新、团队协作”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适合现代教育事业的培养观念,取消旧模式下不必要的部分培养观念。例如如打破只注重考核研究生学术品质的申请考核制度、强调为学术献身的价值观、专项专攻学习方法等等,由导师团队有效地指导实践工作,了解研究生对科研方向的兴趣所在,进入系统的团队培养模式。
二、推行跨学科导师团队模式的方案
1.跨学科导师团队模式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1跨学科导师团队模式的研究内容
实行跨学科科研优化基于导师团队培养研究生的模式,需以不同学科但知识领域相互关联的导师组成团队,并以该团队为主体进行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分配及导师间相互协作等工作,建立健全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研究生进入团队的科研质量监控体系。在导航领域组建跨学科导师团队实行在学科带头人领导下的团队导师责任制,并不是削弱导师的作用,而是导师之间的优势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相互补充、促进。以导师团队为单位,内部开展导师及学生的奖助工作、科研实践评比、毕业生的就業经验交谈会等环节,执行统一管理的标准,有效保证研究生的正常科研学习生活,激发该学科研究生的科研兴趣,充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对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需要主体导师的负责,其他导师团队合作,解决如何团队协作是问题的关键。其难点在于如何结合该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特点,把握跨学科培养优势,学术互补,教学相长,不明白这个道理就是教学没有入门。 1.2跨学科导师团队模式的改进措施
(1)健全导师团队的挑选制度
类似导航、制导与控制这种工科学科,其专业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的指导贯穿研究生整个学习阶段,导师的合理指导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导师团队建设首先是建立一套严格的挑选制度。
(2)明确导师团队的责任机制
实施每周一次例会的团队例会制度,其中主要包括对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相关文献和工作的汇报。由导师团队组长作为第一责任导师,并确定其他团队辅助导师对学生的培养任务,严格规范团队内所有成员行为。团队组长需要利用自己的学术影响力及团队管理能力,协调好导师与导师之间、导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工作关系,团队各老师应处理好所在团队与高校其他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以取得相关人员的支持和配合,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阶段规划指导。
2.跨学科导师团队模式的保障性措施
跨学科导师团队应该由不同专业领域,但是所掌握知识相近相关的导师组成。并强调以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专业的导师为主体,以相近和相关专业的导师为辅;在学术交流及合作过程中,相互补充和促进,利于提高导师和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性以及研究领域的扩张、研究思路的扩展。并且应构建严格的管理体系,“无规矩不成方圆”。把培养创新型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研究生作为团队工作的核心,突破目前存在该学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再适用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充分发挥跨学科导师团队各组成要素作用。明确团队中各位导师的岗位及所在岗位的权利与义务。团队每位导师应积极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工作,加强导师与导师、导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避免不必要的隔阂,加强研究生培养的目的性及针对性。
三、结语
通过推行惯性导航领域跨学科科研中基于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团队中引进不同知识背景的人才,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往往会产生新的研究领域,有助于拓宽新的研究力一向,成为学科新的生长点。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研究生从团队的各位导师和其他研究生中广泛汲取不同学科的知识,拓宽知识而形成网状的知识结构,从研究方法、思维方式、为人处事等方面收每位导师的精华,博采众长。在导师的研究力一向与研究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融合中有可能产生新的效果,跨学科学科科研往往成为学科的特色与优势所在。
可以预见的是,全社会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视必将不断深化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研究与探索,不断更新培养理念和培养手段,不断推动高等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为此,我们有理由对明天的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的深入与拓展充满期待!
参考文献:
[1]陈春花,杨硬珊. 科研团队领导的行为基础、行为模式及行为过程研究[J]. 软科学,2002,16(4):10-13.
[2]池颖.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3]柳洲,陈士俊. 从学校会聚机制看跨学科科技創新团队建设[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3):165-168.
[4]薛天翔.研究生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陈垚犇.高校科研团队中的师生互动机制初探[D],上海:复旦大学,2011.
[6]王瑞飞,陈劲,李飞宇.关于研究生创新素质和能力的调查[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5):27-29.
[7]李盛兵. 研究生教育模式嬗变[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43.
[8]冯俊,程鑫. 一种可供借鉴的研究生培养模式[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10:39-43.
作者简介:
徐博(1982.07.19-),男,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无人航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光纤陀螺惯性导航系统。
【关键词】跨学科 导师团队 研究生培养
【基金项目】受资助项目:2016年校级教学改革项目,《跨学科科研中基于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十三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数据科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0-0243-02
一、引言
1.推行跨学科导师团队模式的背景和意义
1.1跨学科导师团队模式的背景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更是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培养从事控制理论及导航技术研究、航空领域内各种技术研究、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开发与设计的专门人才。以自动控制专业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为例,该学科是以数学、力学、控制理论、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统科学、计算机技术、传感与测量技术、建模与仿真技术等学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主要通过导航、制导、控制及仿真,研究航空、航天、航海、陆行各类运载体运动的姿态与轨迹,是国防武器系统和民用运输系统的重要核心技术之一。
现代科学技术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综合越来越得到各高校重视,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也开始趋向多元化发展,高校及社会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意识的要求逐渐加大,这就要求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需要改善。例如光纤陀螺惯性导航领域研究生,在对陀螺仪进行标定时,为了确定惯性器件主要性能参数,需要建立输入输出关系的数学模型,并设计标定实验方案,辨识各个误差系数,这就需要极强的数学计算及逻辑编程能力。每个研究生导师的知识领域往往比较专一,再加上国内高校研究生招生的数量逐年递增,这就对单导师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目前国内单导师研究生培养模式仍占主导的地位,而这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研究生培养需求。
1.2跨学科导师团队模式的意义
导航、制导与控制作为国家重点学科,要带头适应和体现出时代发展的要求,重建跨学科导师团队和实施跨学科人才以实现导航、制导与控制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教育。重新组合培养研究生的导师团队,导师团队应由学识相互补充且相互关联的一名导师团队组長和若干名辅助导师组成的导师组成。各导师承担相应的责任,实现培养高质量研究生。
跨学科科研中基于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利于提高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知识广度,有利于提高团队内各导师成员的学术水平,团队的受益者包括每一位导师及学生。各导师在和相关学科、专业、方向的其他导师切磋、交流的过程中扩大了彼此之间的学术知识面,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团队内导师通过与具有更丰富培养研究生经验的导师合作交流,可以快速的掌握指导研究生的经验,并且经验丰富的导师可以起到对其他辅助导师以及学生的“传、帮、带、导”作用,快速组成培养模式结构合理的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的导师团队。
2.跨学科导师团队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势
(1)形成学科之间的协同效应
教育界、学术界关于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并不少见,不过在新时期下,开展以跨学科基于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究更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跨学科导师团队研究生培养模式改善了影响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部分因素。在对研究生的培养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准确抓住实践中的主要矛盾并解决矛盾,易于形成学科之间的协同效应。
(2)方便导师之间进行学术交流
在跨学科导师团队培养模式的研究中,从本职工作出发,导师之间相互沟通交流,注意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改变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具体方向提供参考。同时可以积累工作经验,为“跨学科科研中基于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的构建与运行提供素材。
(3)提高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
建立“指导高效、能力创新、团队协作”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适合现代教育事业的培养观念,取消旧模式下不必要的部分培养观念。例如如打破只注重考核研究生学术品质的申请考核制度、强调为学术献身的价值观、专项专攻学习方法等等,由导师团队有效地指导实践工作,了解研究生对科研方向的兴趣所在,进入系统的团队培养模式。
二、推行跨学科导师团队模式的方案
1.跨学科导师团队模式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1跨学科导师团队模式的研究内容
实行跨学科科研优化基于导师团队培养研究生的模式,需以不同学科但知识领域相互关联的导师组成团队,并以该团队为主体进行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分配及导师间相互协作等工作,建立健全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研究生进入团队的科研质量监控体系。在导航领域组建跨学科导师团队实行在学科带头人领导下的团队导师责任制,并不是削弱导师的作用,而是导师之间的优势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相互补充、促进。以导师团队为单位,内部开展导师及学生的奖助工作、科研实践评比、毕业生的就業经验交谈会等环节,执行统一管理的标准,有效保证研究生的正常科研学习生活,激发该学科研究生的科研兴趣,充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对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需要主体导师的负责,其他导师团队合作,解决如何团队协作是问题的关键。其难点在于如何结合该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特点,把握跨学科培养优势,学术互补,教学相长,不明白这个道理就是教学没有入门。 1.2跨学科导师团队模式的改进措施
(1)健全导师团队的挑选制度
类似导航、制导与控制这种工科学科,其专业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的指导贯穿研究生整个学习阶段,导师的合理指导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导师团队建设首先是建立一套严格的挑选制度。
(2)明确导师团队的责任机制
实施每周一次例会的团队例会制度,其中主要包括对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相关文献和工作的汇报。由导师团队组长作为第一责任导师,并确定其他团队辅助导师对学生的培养任务,严格规范团队内所有成员行为。团队组长需要利用自己的学术影响力及团队管理能力,协调好导师与导师之间、导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工作关系,团队各老师应处理好所在团队与高校其他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以取得相关人员的支持和配合,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阶段规划指导。
2.跨学科导师团队模式的保障性措施
跨学科导师团队应该由不同专业领域,但是所掌握知识相近相关的导师组成。并强调以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专业的导师为主体,以相近和相关专业的导师为辅;在学术交流及合作过程中,相互补充和促进,利于提高导师和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性以及研究领域的扩张、研究思路的扩展。并且应构建严格的管理体系,“无规矩不成方圆”。把培养创新型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研究生作为团队工作的核心,突破目前存在该学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再适用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充分发挥跨学科导师团队各组成要素作用。明确团队中各位导师的岗位及所在岗位的权利与义务。团队每位导师应积极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工作,加强导师与导师、导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避免不必要的隔阂,加强研究生培养的目的性及针对性。
三、结语
通过推行惯性导航领域跨学科科研中基于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团队中引进不同知识背景的人才,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往往会产生新的研究领域,有助于拓宽新的研究力一向,成为学科新的生长点。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研究生从团队的各位导师和其他研究生中广泛汲取不同学科的知识,拓宽知识而形成网状的知识结构,从研究方法、思维方式、为人处事等方面收每位导师的精华,博采众长。在导师的研究力一向与研究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融合中有可能产生新的效果,跨学科学科科研往往成为学科的特色与优势所在。
可以预见的是,全社会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视必将不断深化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研究与探索,不断更新培养理念和培养手段,不断推动高等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为此,我们有理由对明天的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的深入与拓展充满期待!
参考文献:
[1]陈春花,杨硬珊. 科研团队领导的行为基础、行为模式及行为过程研究[J]. 软科学,2002,16(4):10-13.
[2]池颖.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3]柳洲,陈士俊. 从学校会聚机制看跨学科科技創新团队建设[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3):165-168.
[4]薛天翔.研究生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陈垚犇.高校科研团队中的师生互动机制初探[D],上海:复旦大学,2011.
[6]王瑞飞,陈劲,李飞宇.关于研究生创新素质和能力的调查[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5):27-29.
[7]李盛兵. 研究生教育模式嬗变[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43.
[8]冯俊,程鑫. 一种可供借鉴的研究生培养模式[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10:39-43.
作者简介:
徐博(1982.07.19-),男,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无人航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光纤陀螺惯性导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