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应突出“六新”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x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新世纪,阅读教学要真正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必须呼唤“读的回归”,以读为本。那么新世纪的阅读教学如何全面深入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笔者认为,阅读教学首先应突出“新”。
  一、新观念
  首先,语文教师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要从封闭沉闷的繁琐分析中走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教学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向各传媒、电子网络延伸,使之与社会发展、知识巨增相适应。
  其次,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要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
  二、新视角
  所谓视角,就是学生看待事物、处理问题的角度、立足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摆脱单一的惯性视角的束缚,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创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视角境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以求殊途同归。如《称象》一文,教者可以启发学生运用不同视角想一想:假设自己也在场,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办法呢?“如果我在场,我就就地取材,河边有泥沙,就用泥沙代替石头,把泥沙挑上船,比搬石头方便得多。”“与其挑泥沙,不如舀水,因为船是停泊在水边,舀水进舱最方便。”“我看用人最方便,因为人听话,要求大家上船就上船,要求大家下船就下船,动作很快,这样量吃水线,既不费力,又可节时。”……通过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学生想的办法确实比曹冲的办法实用得多,更富有创造性。
  三、新思维
  读有所疑,方能读有所思;读有所思,方能读有所得。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质疑,敢于向教材、教师挑战,标新立异,而且还要善于抓住课文中那些富有创意的地方对学生进行积极思维训练,变单一定向的僵化思维为逆向或多向的活跃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观察、认识事物,创造性地发现、想像事物的未知领域,想像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趋向……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教完《詹天佑》后,教者提议全体学生给“京张铁路”试起个名字,这个名字要能很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同学们立即展开了发散思维,“雪耻路”、“扬威路”、“爱国路”、“争气路”……五花八门的路名,不正说明了文章的中心已内化到了每个学生心中了吗?这些鲜活的教学方式,必然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之乐与创新之乐。
  四、新方法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积极参与阅读实践才能实现,教师的作用只是启迪、引导、点拨,因此阅读教学必须重视读法的指导。读法很多,教师不仅要吸收传统读法或他人读法的精华,如传统的笔读法、朗读法、演读法、魏书生先生的“四遍八步读书法”、钱梦龙先生的“三主四式教读法”等等,还要多动脑筋,创造出各种学生容易接受、行之有效的新读法,如感知领悟熏陶法、再造想像品赏法、创设情境感染法等。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可采用配哀乐读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无限哀思。
  五、新体驗
  情感是文章的生命。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无论是写还是读,都离不开一个“情”字。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课文中蕴涵的丰富情感往往难以引起其应有的“反应”,读起课文,大都是悲不见颤音、喜不见笑意。因此,引导学生深切体会蕴涵于语言文字中的思想感情,须充分挖掘和运用课文的情感因素,以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读成为沟通学生与作者或文中人物心灵的桥梁。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叙述“美丽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一段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师可先介绍写作背景和课文上的插图,引导学生了解小女孩“挨欺、挨打、挨冻、挨饿”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样,以悟情为目的组织读,能够以读诱情、以情促读。
  六、新评价
  教学评价是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措施。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没能把读的教学纳入评价范畴;现在,读作为语言训练最基本的内容,理应摆到应有的位置上。读的评价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及时评价。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提出读的要求,结合学生完成的情况及时予以肯定或鼓励。及时评价可以是教师直接评价,也可以由学生自评、互评。
  2.延时评价。在正常情况下,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中,不要过早地作出终结性的评价,而要多引导、多鼓励,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像、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以获得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
  3.定时评价。把朗读列入期中、期末和单元检测之中,成为考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评价的科学性,教师应根据大纲对各年级提出的朗读要求,制定出具体的评价标准。
  “六新”的突出,有利于优化阅读教学的过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阅读教学中素质教育全面深入的实施,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记叙文写作中,写好细节,会让作文锦上添花、别具一格,让作文散发出熠熠光辉。如何在记叙文写作时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呢?一、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节描写;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细节描写。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 人物 细节描写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枝一叶总关情。”“窥一斑而知全豹。”“细节决定成败。”细节的重要作用尽在其中。一滴露珠可以折射整个太阳的光辉,一个细节可以显现整篇作文的特
期刊
摘 要:物理实验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发现知识过程的活动。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探究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题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体、以学生的素质提高为目标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自主 操作 创新思维 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物理实验作为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它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主要地位,灵活地运用知识并促成知识的迁
期刊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
期刊
中国历来就有“字如其人”的说法,体现了中国人对书写的重视。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素质,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是学生自身之需,是基础教育之需,是社会发展之需。  然而,现今的高中学生在书写上却出现了普遍的不规范现象,书写不规范的学生几乎占三成,主要存在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结构,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将现代教育技术内容整合到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去,把信息技术基础能力的培养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整合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进行整合,能使阅读教学经济、高效地实现;能为写作
期刊
摘 要: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其形式多种多样,风格迥然各异,内容博大精深。学经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特别是小学教育过程中经典诗文的诵读等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文化素养,以及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都很有益。  关键词:小学 经典诗文 诵读 实践 探索  一、目的意义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经典文化更是灿若星河。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古典诗词内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学龄前儿童的音乐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掌握一项音乐技能越来越成为学生普遍而基本的素质。我们学校音乐课所面对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怎样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收获与满足,是当前音乐老师面对的重要话题。  关键词:音乐课 学生 差异 教学质量  音乐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对学生健全人格、陶冶性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国民特别
期刊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特别是素质教育阶段创新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是创设一定的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为此,作为中学化学教师的我在教学活动中一直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
期刊
摘 要: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由于受普通教育学科体系课程教学方式的影响,许多中职学校在教学中仍沿袭传统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虽有实训环节的教学,但仍偏重于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传授,理论和实践有所脱节。而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参与体验理论与实践经验融合渗透的过程,从而实现了知行合一、理实并举。理实一体化教学适用于多类学科,我校电子专业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课程的教学也实施应用了多年,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将教学方法和
期刊
摘 要:网络是时代的产物,强烈的时代感和刺激感吸引着一代代学生,并随风潜入、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网络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必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在这样的形势下,教师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网络,了解和引导它,兴利除弊,因势利导,使之成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促进者。本文就对网络的认识、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及如何利用网络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浅谈了自己的看法。  關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