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习惯 提高阅读能力

来源 :教育前沿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xin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入手,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习惯培养;方法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大能力,而读的能力又居于核心的位置。在阅读过程中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是学生学会阅读的四个关键因素。如何训练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入手,具体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 要突出“手到”习惯的培养
  
  所谓手到,一是指阅读过程中,读者要用笔在文章中圈、点、画、注;二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要写读书笔记,以积累词汇,总结阅读经验,评价阅读材料。
  我们围绕要养成学生阅读时勤于动手的习惯这个问题进行探究,要对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进行精心的指导、训练和检查。应设计统一的读书卡片,定期发放,定期收回检查。对读书笔记写得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或传阅,或展览,或刊载,以强化学生在阅读时“手到”的意识,把教师的要求转化成学生的自觉行为。
  
  2 要突出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的培养
  
  联系上下文是阅读课文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应在教学中巧妙地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认知作者思路,领会产欣赏作者的思路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方面的穿针引线之功,诱导学生的学路与文章的思路一致,潜心领会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良苦用心,在“粗读”、“细读”、“熟读”和“广读”中披文入情,从而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真情实感。联系上下文阅读,其要领就是刻意关注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抓住微观,把握宏观。养成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不仅是阅读方法的问题,而且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问题。
  
  3 突出“咬文嚼字”习惯的培养
  
  作者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读者则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语言文字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作者要与读者进行心灵交流,就必须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付诸语言文字;读者要与作进进行心灵交流,就必须对语言文字有深入的理解。而让学生学业会“咬文嚼字”,正是训练他们通过品词评句深入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语文教师重视训练学生抓关键词句、重点词句,做到既抓得快、抓得准,又评得对,评得深。
  
  4 突出比较习惯的培养
  
  有比较才通通家鉴别。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培养学生新闻记者中进行比较的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我们应尽可能把以前教学过的文章作个筛选,找出可以比较的文章,从选材、构思、形象刻画、表达方式、语言运用、主题思想等方面诱导学生作印象深刻的比较。当然,由于课时的限制,一篇课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进行比较分析,而是抓一二点最有特色的部分作些比较,或求同,或求异;或聚焦,或辐射;或横向,或纵向,通过这些比较加深对阅读文章的理解。
  5 突出想象习惯的培养
  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文学创造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刘勰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消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呐珠玉之声;眉捷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可以说,作家如果离开了想象,就无文学创作可言。阅读欣赏文学作品,也同样需要有想象的参与。读者想象丰富,不仅可以更充分更深刻的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文章的优美意境,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进行艺术再“创作”,从而进一步丰富文章的内涵,丰满人物形象,深化文章的意境。因此,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想象的习惯,提高学生想象阅读的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绝不能忽视。
  
  6 突出课外阅读的习惯的培养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努力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和扩展,从而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注意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如班级建立“图书角”,鼓励学生每天必进阅览室等。课外阅读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思维,积累学生的阅读经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陶冶学业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教学策略上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安排,从养成良好习惯入手扎实努力,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靠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天,教育改革提出要发展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   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视若珍宝,甚至溺爱,尽力给他们提供最优越的生活,而学生受教育的途径又是多渠道的,他们除了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教育外,还与家长、同学、亲戚、朋友接触,电影、电视、
期刊
【摘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怎样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尊重是基石,是基础,是保证。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师生;关系;构建    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的保证,要构建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孩子,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和发展出发,在教学中注重突
期刊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充分认识到农村教育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难点在农村,关键则在教师素质的培养上。 育黎小学坐落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农村地区,也面临着所有农村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的因学历偏低,性别、年龄等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专业素质不高的突出难题。为了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素质,学校在积极支持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的理论培训以外,将工作的侧重点
期刊
21世纪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受新的“读书无用论”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厌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随着年级的升高,在我所教的07级初中生的三个班中,厌学学生的数量随之日益增多。厌学现象已经普遍存在于农村的广大中小学中。厌学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影响到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长此以往发展下去,势必会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进而影响中华民族全体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这种现象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作为一名教育
期刊
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唯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您也许会惊奇地问:“那是什么呢?”我将毫不迟疑的回答您:“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  为了报答老师对我的爱,更为了所有需要爱的孩子。一九九四年我依然地站在“人民教师”的伟大行列,成为一名幼教工作者。  当我第一次站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一切都让我新鲜、好奇。看看这张脸、摸摸那个头
期刊
低年级时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爱说爱做,但对身边的事物不知怎么去观察,怎么去写。为了让他们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做到的有条理地写成一段话,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日记教学巧妙地寓于饶有趣味的活动之中,调动了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也教会了学生写日记的方法。     1 先说后写    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我积极地指导学生进行说的练习,先同桌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期刊
美感、理智感、道德感都是情感的社会性分类。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物理和形成健康人格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物理教学中的美学集中表现于四个方面,即物理学科蕴涵着深刻的美的本质;物理中美的本质被物理学者人化为具有社会功利性的外在审美形式;物理教师在再现这些基本外在形式时还可能进行人化的审美再创造;通过物理教学恰当地设置物理教育情境与氛围,激活学生的“需要”感觉,引发情感,促进学生进行自然的人化,发展学生的
期刊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本文针对如何落实这一要求,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认识;途径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资源开发的根本目的,是改变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
期刊
思想政治课教学面对的是正在成长变化的青少年学生,不是成年人,更不是动物,一定要讲究方法和艺术。    1 要蹲下来看学生,蹲下来和学生一起看世界    我们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站着和学生交流,学生一般就要仰着头来和你说话,这是非常累的,久而久之就会成为畸形。当然,多数的学生是不会这么傻的,他们的做法通常是对你不予理睬,不和你交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你蹲下来,学生就能看到你的眼神,从中他能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求知的向导。英语是一门语言,有很多生词、句型要记。如果教师讲课时平铺直叙,满堂灌,势必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为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通过各种活动和方式促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下面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与做法。    1 听、说    1.1 视听。现代电教媒体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等各种功能于一体,使师生能直接闻其声,见其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