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入手,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习惯培养;方法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大能力,而读的能力又居于核心的位置。在阅读过程中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是学生学会阅读的四个关键因素。如何训练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入手,具体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 要突出“手到”习惯的培养
所谓手到,一是指阅读过程中,读者要用笔在文章中圈、点、画、注;二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要写读书笔记,以积累词汇,总结阅读经验,评价阅读材料。
我们围绕要养成学生阅读时勤于动手的习惯这个问题进行探究,要对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进行精心的指导、训练和检查。应设计统一的读书卡片,定期发放,定期收回检查。对读书笔记写得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或传阅,或展览,或刊载,以强化学生在阅读时“手到”的意识,把教师的要求转化成学生的自觉行为。
2 要突出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的培养
联系上下文是阅读课文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应在教学中巧妙地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认知作者思路,领会产欣赏作者的思路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方面的穿针引线之功,诱导学生的学路与文章的思路一致,潜心领会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良苦用心,在“粗读”、“细读”、“熟读”和“广读”中披文入情,从而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真情实感。联系上下文阅读,其要领就是刻意关注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抓住微观,把握宏观。养成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不仅是阅读方法的问题,而且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问题。
3 突出“咬文嚼字”习惯的培养
作者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读者则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语言文字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作者要与读者进行心灵交流,就必须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付诸语言文字;读者要与作进进行心灵交流,就必须对语言文字有深入的理解。而让学生学业会“咬文嚼字”,正是训练他们通过品词评句深入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语文教师重视训练学生抓关键词句、重点词句,做到既抓得快、抓得准,又评得对,评得深。
4 突出比较习惯的培养
有比较才通通家鉴别。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培养学生新闻记者中进行比较的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我们应尽可能把以前教学过的文章作个筛选,找出可以比较的文章,从选材、构思、形象刻画、表达方式、语言运用、主题思想等方面诱导学生作印象深刻的比较。当然,由于课时的限制,一篇课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进行比较分析,而是抓一二点最有特色的部分作些比较,或求同,或求异;或聚焦,或辐射;或横向,或纵向,通过这些比较加深对阅读文章的理解。
5 突出想象习惯的培养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文学创造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刘勰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消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呐珠玉之声;眉捷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可以说,作家如果离开了想象,就无文学创作可言。阅读欣赏文学作品,也同样需要有想象的参与。读者想象丰富,不仅可以更充分更深刻的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文章的优美意境,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进行艺术再“创作”,从而进一步丰富文章的内涵,丰满人物形象,深化文章的意境。因此,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想象的习惯,提高学生想象阅读的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绝不能忽视。
6 突出课外阅读的习惯的培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努力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和扩展,从而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注意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如班级建立“图书角”,鼓励学生每天必进阅览室等。课外阅读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思维,积累学生的阅读经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陶冶学业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教学策略上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安排,从养成良好习惯入手扎实努力,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习惯培养;方法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大能力,而读的能力又居于核心的位置。在阅读过程中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是学生学会阅读的四个关键因素。如何训练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入手,具体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 要突出“手到”习惯的培养
所谓手到,一是指阅读过程中,读者要用笔在文章中圈、点、画、注;二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要写读书笔记,以积累词汇,总结阅读经验,评价阅读材料。
我们围绕要养成学生阅读时勤于动手的习惯这个问题进行探究,要对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进行精心的指导、训练和检查。应设计统一的读书卡片,定期发放,定期收回检查。对读书笔记写得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或传阅,或展览,或刊载,以强化学生在阅读时“手到”的意识,把教师的要求转化成学生的自觉行为。
2 要突出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的培养
联系上下文是阅读课文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应在教学中巧妙地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认知作者思路,领会产欣赏作者的思路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方面的穿针引线之功,诱导学生的学路与文章的思路一致,潜心领会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良苦用心,在“粗读”、“细读”、“熟读”和“广读”中披文入情,从而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真情实感。联系上下文阅读,其要领就是刻意关注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抓住微观,把握宏观。养成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不仅是阅读方法的问题,而且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问题。
3 突出“咬文嚼字”习惯的培养
作者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读者则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语言文字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作者要与读者进行心灵交流,就必须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付诸语言文字;读者要与作进进行心灵交流,就必须对语言文字有深入的理解。而让学生学业会“咬文嚼字”,正是训练他们通过品词评句深入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语文教师重视训练学生抓关键词句、重点词句,做到既抓得快、抓得准,又评得对,评得深。
4 突出比较习惯的培养
有比较才通通家鉴别。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培养学生新闻记者中进行比较的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我们应尽可能把以前教学过的文章作个筛选,找出可以比较的文章,从选材、构思、形象刻画、表达方式、语言运用、主题思想等方面诱导学生作印象深刻的比较。当然,由于课时的限制,一篇课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进行比较分析,而是抓一二点最有特色的部分作些比较,或求同,或求异;或聚焦,或辐射;或横向,或纵向,通过这些比较加深对阅读文章的理解。
5 突出想象习惯的培养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文学创造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刘勰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消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呐珠玉之声;眉捷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可以说,作家如果离开了想象,就无文学创作可言。阅读欣赏文学作品,也同样需要有想象的参与。读者想象丰富,不仅可以更充分更深刻的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文章的优美意境,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进行艺术再“创作”,从而进一步丰富文章的内涵,丰满人物形象,深化文章的意境。因此,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想象的习惯,提高学生想象阅读的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绝不能忽视。
6 突出课外阅读的习惯的培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努力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和扩展,从而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注意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如班级建立“图书角”,鼓励学生每天必进阅览室等。课外阅读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思维,积累学生的阅读经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陶冶学业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教学策略上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安排,从养成良好习惯入手扎实努力,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