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典芭蕾教学发展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它有着自己的一套科学与规范的训练体系。基于芭蕾教学体系的规范性以及对人体各方面基本能力训练的有效性,芭蕾舞教学训练方法目前在我国被很多院校广泛使用,作为舞蹈基本功训练教学内容。本文将从芭蕾教学训练方法的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三方面来分析它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芭蕾教学训练方法;课堂教学;系统性;规范性
在文艺复兴时期诞生的芭蕾艺术,本属于一种贵族文化。然而经过五百年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的提高,芭蕾艺术在世界各地普及。芭蕾舞教学作为美育的一个门类,以其自身的艺术综合能力和对学生的吸引力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学习芭蕾艺术,首先就是参与到芭蕾基础训练课程中去。基础的芭蕾训练不仅能够培养人的气质,拉长人的身体线条,规范人的站立姿势,更重要的是它对训练学生的基本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决定着舞蹈演员和学生的基本技术素养。
一.芭蕾教学训练方法的系统性
系统性是芭蕾教学法的一个显著的特点。芭蕾教学训练方法不仅在教学内容上有着详细的划分与归类,而且在教学训练中,一直遵循着循序渐进的方法和原则。
(一)系统性使学生宏观的掌握教学内容
芭蕾基础训练自身就有着系统性的教学要求,那么相应地也对教材内容的层次做出了规定。芭蕾教学法中,对各种性质的动作有着明确的划分,对训练的形式有着明确的划分,对一堂课的内容也有着明确的划分。这些都是根据阶段性、层次性的规定以及由简到难、由浅到深的原则进行的划分。通过对每一种分类以及各分类之间的联系的把握,学生最终可以建立起一种宏观的对芭蕾集训课程内容整体的把握。例如,把杆训练内容有很多,battement tendu、demi plie、battemnet frappe等等,如果让学生这么去记训练的内容,那么他们的思绪会很混乱。芭蕾舞教学法将把杆训练的内容分为battement、plie、rond de jambe三类,再将各个动作分别归进这三类,这样学生就可以先把握住整体分类,再根据每个分类将把杆训练内容牢记。
(二)系统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循序渐进
芭蕾教学法的循序渐进,使教学过程由易到难,学生从最基本的单一动作起,随着能力的增长接受更难更复杂的动作。在芭蕾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一定的人体训练规律是古典芭蕾舞蹈基础训练的基本原则,在组合训练过程中不仅要突出训练的目的,而且还应将训练的逻辑性考虑到教学大纲中去。对于芭蕾舞的初学者来说,古典芭蕾的规范性是舞蹈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此外,古典芭蕾基本功训练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目标都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因为教师在教学准备时是按照学生能力、学生问题和教学大纲要求来设定教学目标的,并且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课程接受程度与教学效果又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设定,因此二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魅力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而学生的积极主动、自觉学习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
二.芭蕾教学训练方法的规范性
芭蕾舞自欧洲起源并走向全世界至今,已经逐步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六个流派,即意大利学派、法兰西学派、俄罗斯学派、丹麦学派、英国学派和美国学派。据此可以看出,芭蕾和其他舞种艺术一样,都会经历起源、发展、创新并形成分支流派、风格迥异的阶段。这是人类文明发展、民间艺术相互会合交融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必须承认的是,任何流派与风格的芭蕾舞,都不得不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统一训练体系进行教学。
(一)标准化的芭蕾舞蹈训练动作体系
开、绷、直、立的四大原则被认为是古典芭蕾舞蹈的训练标准,因为这也是芭蕾舞训练体系中审美艺术的要求。在芭蕾舞训练中,“开”的原则就是指以人体脊椎为中心,以最大展开限度的人的上下肢为半径,实现肢体各部分的统一的高度的外开,展现出舞蹈动作的幅度。“绷”指的是上下肢体的各个关节都处于紧绷的状态。“直”主要是指表演者的后背、双腿都必须拉直,这不仅是芭蕾舞蹈表演的审美要求之一,还是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和平衡。而“立”则是建立在开、绷、直的审美要求基础之上的,其明显的特征是头部、躯干、四肢的直立均呈现出整体性,并且给观众感觉是头部向上提升、双脚并拢直立,并且使整个身体处于向下蹬地的状态,这种艺术感觉只有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长期训练才能展现出来的。
(二)动作训练的规范性及其优势性
对于芭蕾舞蹈表演者来说,坚持规范化、标准化的基本功训练,其实在艺术表演、文艺生涯等方面都是呈现出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芭蕾基础训练体系本身就是一套建立在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和艺术规则基础之上的舞蹈训练体系,其规范性、标准化、一致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良好训练习惯的养成,对身体形态、动作美感、身体保护、伤病预防等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是从舞蹈训练角度而言,舞蹈技能技巧的训练,最终是为提高舞者专业水平、舞蹈感染力,实现艺术传达等目的服务的,因此,应坚持基础教学训练的规范性。
三.芭蕾教学训练方法的科学性
芭蕾教学法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稳定性训练。稳定性训练是芭蕾舞蹈技能训练的基础,也是古典芭蕾舞蹈中的基本知识。本文所说指的稳定性主要包括动作平衡能力、重心掌控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无论是动作、技巧、旋转、跳跃等每一个肢体形态都必须展现出稳定,因此,只有通过长期、反复进行技术技巧训练才能较好地掌握舞蹈动作的稳定性。比如,古典芭蕾基本功训练中的重心站位训练,就是稳定性训练的重要内容和衡量标准。这是区别于其他舞种训练体系的显著特征。二是舞蹈作品二度创作。这是建立在舞蹈表演稳定性基础之上的。因为只有当舞者找到了自己的身体重心,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舞蹈作品的二度创作,即动作比划、感情投入、表情交合、技术技巧展示等等艺术表演。
综上所述,芭蕾教学训练方法集科学、系统、完整、规范、严谨于一身,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的古典舞教学训练体系就是借鉴了芭蕾教学训练体系,并根据中国的特点与风格,加以发展、变化、完善而形成的。芭蕾教学法对于舞蹈学者和演员的基本能力的形成、身体素质的提高、形体曲线的完善、技术素质的增强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对舞者最终达到的完美的舞台表演能力起着奠基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永明.芭蕾舞及教学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2]钱莉娜.芭蕾基础教学的技巧和方法——中专芭蕾基本功训练课教学实践有感.剧影月报,2009年06期.
[3]孟广城.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训练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4]贺元.舞蹈基本功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哥海.2008年06期.
【关键词】芭蕾教学训练方法;课堂教学;系统性;规范性
在文艺复兴时期诞生的芭蕾艺术,本属于一种贵族文化。然而经过五百年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的提高,芭蕾艺术在世界各地普及。芭蕾舞教学作为美育的一个门类,以其自身的艺术综合能力和对学生的吸引力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学习芭蕾艺术,首先就是参与到芭蕾基础训练课程中去。基础的芭蕾训练不仅能够培养人的气质,拉长人的身体线条,规范人的站立姿势,更重要的是它对训练学生的基本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决定着舞蹈演员和学生的基本技术素养。
一.芭蕾教学训练方法的系统性
系统性是芭蕾教学法的一个显著的特点。芭蕾教学训练方法不仅在教学内容上有着详细的划分与归类,而且在教学训练中,一直遵循着循序渐进的方法和原则。
(一)系统性使学生宏观的掌握教学内容
芭蕾基础训练自身就有着系统性的教学要求,那么相应地也对教材内容的层次做出了规定。芭蕾教学法中,对各种性质的动作有着明确的划分,对训练的形式有着明确的划分,对一堂课的内容也有着明确的划分。这些都是根据阶段性、层次性的规定以及由简到难、由浅到深的原则进行的划分。通过对每一种分类以及各分类之间的联系的把握,学生最终可以建立起一种宏观的对芭蕾集训课程内容整体的把握。例如,把杆训练内容有很多,battement tendu、demi plie、battemnet frappe等等,如果让学生这么去记训练的内容,那么他们的思绪会很混乱。芭蕾舞教学法将把杆训练的内容分为battement、plie、rond de jambe三类,再将各个动作分别归进这三类,这样学生就可以先把握住整体分类,再根据每个分类将把杆训练内容牢记。
(二)系统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循序渐进
芭蕾教学法的循序渐进,使教学过程由易到难,学生从最基本的单一动作起,随着能力的增长接受更难更复杂的动作。在芭蕾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一定的人体训练规律是古典芭蕾舞蹈基础训练的基本原则,在组合训练过程中不仅要突出训练的目的,而且还应将训练的逻辑性考虑到教学大纲中去。对于芭蕾舞的初学者来说,古典芭蕾的规范性是舞蹈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此外,古典芭蕾基本功训练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目标都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因为教师在教学准备时是按照学生能力、学生问题和教学大纲要求来设定教学目标的,并且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课程接受程度与教学效果又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设定,因此二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魅力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而学生的积极主动、自觉学习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
二.芭蕾教学训练方法的规范性
芭蕾舞自欧洲起源并走向全世界至今,已经逐步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六个流派,即意大利学派、法兰西学派、俄罗斯学派、丹麦学派、英国学派和美国学派。据此可以看出,芭蕾和其他舞种艺术一样,都会经历起源、发展、创新并形成分支流派、风格迥异的阶段。这是人类文明发展、民间艺术相互会合交融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必须承认的是,任何流派与风格的芭蕾舞,都不得不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统一训练体系进行教学。
(一)标准化的芭蕾舞蹈训练动作体系
开、绷、直、立的四大原则被认为是古典芭蕾舞蹈的训练标准,因为这也是芭蕾舞训练体系中审美艺术的要求。在芭蕾舞训练中,“开”的原则就是指以人体脊椎为中心,以最大展开限度的人的上下肢为半径,实现肢体各部分的统一的高度的外开,展现出舞蹈动作的幅度。“绷”指的是上下肢体的各个关节都处于紧绷的状态。“直”主要是指表演者的后背、双腿都必须拉直,这不仅是芭蕾舞蹈表演的审美要求之一,还是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和平衡。而“立”则是建立在开、绷、直的审美要求基础之上的,其明显的特征是头部、躯干、四肢的直立均呈现出整体性,并且给观众感觉是头部向上提升、双脚并拢直立,并且使整个身体处于向下蹬地的状态,这种艺术感觉只有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长期训练才能展现出来的。
(二)动作训练的规范性及其优势性
对于芭蕾舞蹈表演者来说,坚持规范化、标准化的基本功训练,其实在艺术表演、文艺生涯等方面都是呈现出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芭蕾基础训练体系本身就是一套建立在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和艺术规则基础之上的舞蹈训练体系,其规范性、标准化、一致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良好训练习惯的养成,对身体形态、动作美感、身体保护、伤病预防等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是从舞蹈训练角度而言,舞蹈技能技巧的训练,最终是为提高舞者专业水平、舞蹈感染力,实现艺术传达等目的服务的,因此,应坚持基础教学训练的规范性。
三.芭蕾教学训练方法的科学性
芭蕾教学法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稳定性训练。稳定性训练是芭蕾舞蹈技能训练的基础,也是古典芭蕾舞蹈中的基本知识。本文所说指的稳定性主要包括动作平衡能力、重心掌控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无论是动作、技巧、旋转、跳跃等每一个肢体形态都必须展现出稳定,因此,只有通过长期、反复进行技术技巧训练才能较好地掌握舞蹈动作的稳定性。比如,古典芭蕾基本功训练中的重心站位训练,就是稳定性训练的重要内容和衡量标准。这是区别于其他舞种训练体系的显著特征。二是舞蹈作品二度创作。这是建立在舞蹈表演稳定性基础之上的。因为只有当舞者找到了自己的身体重心,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舞蹈作品的二度创作,即动作比划、感情投入、表情交合、技术技巧展示等等艺术表演。
综上所述,芭蕾教学训练方法集科学、系统、完整、规范、严谨于一身,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的古典舞教学训练体系就是借鉴了芭蕾教学训练体系,并根据中国的特点与风格,加以发展、变化、完善而形成的。芭蕾教学法对于舞蹈学者和演员的基本能力的形成、身体素质的提高、形体曲线的完善、技术素质的增强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对舞者最终达到的完美的舞台表演能力起着奠基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永明.芭蕾舞及教学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2]钱莉娜.芭蕾基础教学的技巧和方法——中专芭蕾基本功训练课教学实践有感.剧影月报,2009年06期.
[3]孟广城.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训练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4]贺元.舞蹈基本功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哥海.2008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