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是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主要渠道。但是,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善,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落于窠臼,无法发挥太大的效用。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对教学过程加以优化,争取构建高效的阅读课堂,从而更好地实现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优化;高效
进入高中阶段,语文阅读的难度大大提升,給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困扰。并且相比于其他学科,语文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也很少拿出精力对教学形式进行调整,这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认真分析语文阅读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实况,据此对课前导入、课堂探究以及课后总结这三个主要教学过程进行创新和优化,争取有效构建生动有趣的阅读课堂,最终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一、趣味元素导入,激发学习热情
一般情况下,课下到课上之间需要有一个过渡也就是导入的过程,其作用是让学生收起散漫的心思,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但是高中语文的阅读文本愈加枯燥复杂,很难让学生提起兴致,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对导入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而考虑到高中生的学习生活十分单调乏味,他们渴望有新鲜、有趣的元素来缓和课堂沉闷的氛围,所以教师不妨采取趣味元素导入法。也就是在上课之前适当展现生活、游戏、动画等趣味元素,借此引出课文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走进课堂。
例如:在学习《小狗包弟》一课时,我先在屏幕上展示一些可爱的小狗图片,并向学生提问:“大家最喜欢什么动物?你养过它们吗?你们之间发生了哪些难忘的故事?”在这一生活化问题的催动下,学生的表达欲被激发出来,主动介绍自己家的宠物以及和宠物之间发生的事情。然后我展示一幅巴金的肖像,并做导入式提问:“巴金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一个极富生活情趣的人,他曾经就养过一只小狗。那么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这只小狗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呢?”在生活情境的渲染下,学生可以感受到这篇文章的亲切和生动,进而开始主动阅读课文,为高效阅读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
二、加强任务驱动,实现自主探究
经过多年的学习与实践,高中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积攒了一些学习经验,正处于进一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时期。但是在阅读课堂上,一些教师总是盲目追求课程进度和教学成绩,习惯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随自己,接受知识的灌输,进而影响了学生实际水平的提升。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探究环节,教师不妨加强任务驱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充分锻炼的机会,并深化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以真正打造高质量的阅读课堂。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入到课堂探究的各个环节,我便采取任务驱动法。首先我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然后为学生布置如下任务:
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先是对文章整体进行概括,然后提取文中出现的重要景物,借此描述荷塘月色的风景。而针对第二个问题,学生便合作探讨,先摘选出重要段落和句子,然后分析其中的比喻、通感、融情入景等写作手法。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实现自主探究,以有效锻炼学生分析和鉴赏文章的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注重课后交流,完善学习成果
《道德经》中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就是告诫我们,做事不仅要注重开头,还要以同样的程度重视结尾,这样才能取得圆满的结果。而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课前导入和课堂探究上,那么由于课堂知识密度过大,在一节课结束时,学生很难对所学知识有全面而清晰的了解。并且,在一篇课文学习结束后,学生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课上所学的内容,并进一步探析文章的内涵,了解课文的现实意义。这样才能完善学生的学习成果,使语文课堂取得圆满成功。
例如:在学习《拿来主义》这一课之后,我便和学生一起进行课后的收尾工作。首先我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整理和总结文章中出现的几种主义以及它们的本质和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然后我提问道:“鲁迅先生支持哪种主义?他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你能体会到鲁迅的哪些感情?”并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最后我提出开放性问题:“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实行哪种主义?或者你觉得我们应该拿来什么、送去什么?”借此问题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提升文章的教育价值。通过这一过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要从课前导入、课堂探究以及课后收尾这三个过程出发,对教学策略进行改进和创新。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吕海博.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2):96-97.
[2]钱文娟.浅谈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141.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优化;高效
进入高中阶段,语文阅读的难度大大提升,給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困扰。并且相比于其他学科,语文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也很少拿出精力对教学形式进行调整,这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认真分析语文阅读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实况,据此对课前导入、课堂探究以及课后总结这三个主要教学过程进行创新和优化,争取有效构建生动有趣的阅读课堂,最终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一、趣味元素导入,激发学习热情
一般情况下,课下到课上之间需要有一个过渡也就是导入的过程,其作用是让学生收起散漫的心思,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但是高中语文的阅读文本愈加枯燥复杂,很难让学生提起兴致,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对导入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而考虑到高中生的学习生活十分单调乏味,他们渴望有新鲜、有趣的元素来缓和课堂沉闷的氛围,所以教师不妨采取趣味元素导入法。也就是在上课之前适当展现生活、游戏、动画等趣味元素,借此引出课文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走进课堂。
例如:在学习《小狗包弟》一课时,我先在屏幕上展示一些可爱的小狗图片,并向学生提问:“大家最喜欢什么动物?你养过它们吗?你们之间发生了哪些难忘的故事?”在这一生活化问题的催动下,学生的表达欲被激发出来,主动介绍自己家的宠物以及和宠物之间发生的事情。然后我展示一幅巴金的肖像,并做导入式提问:“巴金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一个极富生活情趣的人,他曾经就养过一只小狗。那么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这只小狗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呢?”在生活情境的渲染下,学生可以感受到这篇文章的亲切和生动,进而开始主动阅读课文,为高效阅读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
二、加强任务驱动,实现自主探究
经过多年的学习与实践,高中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积攒了一些学习经验,正处于进一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时期。但是在阅读课堂上,一些教师总是盲目追求课程进度和教学成绩,习惯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随自己,接受知识的灌输,进而影响了学生实际水平的提升。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探究环节,教师不妨加强任务驱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充分锻炼的机会,并深化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以真正打造高质量的阅读课堂。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入到课堂探究的各个环节,我便采取任务驱动法。首先我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然后为学生布置如下任务:
- 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作者主要是通过哪些景物来描写荷塘与月色的?
- 本文在描写景物时,其语言有什么特色?你能发现其中的写作技巧并进行分析吗?
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先是对文章整体进行概括,然后提取文中出现的重要景物,借此描述荷塘月色的风景。而针对第二个问题,学生便合作探讨,先摘选出重要段落和句子,然后分析其中的比喻、通感、融情入景等写作手法。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实现自主探究,以有效锻炼学生分析和鉴赏文章的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注重课后交流,完善学习成果
《道德经》中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就是告诫我们,做事不仅要注重开头,还要以同样的程度重视结尾,这样才能取得圆满的结果。而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课前导入和课堂探究上,那么由于课堂知识密度过大,在一节课结束时,学生很难对所学知识有全面而清晰的了解。并且,在一篇课文学习结束后,学生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课上所学的内容,并进一步探析文章的内涵,了解课文的现实意义。这样才能完善学生的学习成果,使语文课堂取得圆满成功。
例如:在学习《拿来主义》这一课之后,我便和学生一起进行课后的收尾工作。首先我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整理和总结文章中出现的几种主义以及它们的本质和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然后我提问道:“鲁迅先生支持哪种主义?他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你能体会到鲁迅的哪些感情?”并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最后我提出开放性问题:“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实行哪种主义?或者你觉得我们应该拿来什么、送去什么?”借此问题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提升文章的教育价值。通过这一过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要从课前导入、课堂探究以及课后收尾这三个过程出发,对教学策略进行改进和创新。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吕海博.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2):96-97.
[2]钱文娟.浅谈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