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创之国
2009年,以色列经济增长正在加速之际,大量风险资本进入该国寻找科技投资机会,这时,一本讲述以色列经济奇迹的新书先后登上了美国和以色列的畅销书单榜首。据说作者丹·塞纳(Dan Senor)和索尔·辛格(Saul Singer)在为新书取名时,几乎没有产生任何分歧,而是不约而同想到了“初创之国”。他们都觉得,如果一定要给以色列这个国家的经济贴个标签,没有比这四个字更合适的了。这是第一次有人这样定性以色列。
过去几十年,无数竞争者梦想着复制硅谷的辉煌,梦想着用革命性的技术一次次改变世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现在看来,最有希望达成目标的正是以色列。
在权威调研公司初创基因组(Startup Genome)每年推出的全球科技生态圈排行榜上,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近年来已经稳坐亚军,无论是科技氛围还是出产率都仅次于硅谷。大大小小的科技企业不断酝酿或输出着新技术成果。很多全球领先高科技企业在这里建立了分支机构,其中最著名的是谷歌园区和技术中心。最新的一家则是苹果公司,它收购了以色列闪存公司Anobit,并在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海法设立了研发中心。
近几年中,让苹果手机摆脱电线的无线充电技术、30秒内完成100%充电的超级充电器、谷歌斥资近10亿美元收购的全球最大社交导航应用位智(Waze)、实现“用眼神翻页”的三星手机眼球追踪技术等重量级成果,都来自以色列公司。
到今年5月,已有60多家以色列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存在感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企业。而按照人均计算,以色列的科技初创企业数量更是高居全球第一。据不完全统计,人口仅为800万的以色列国内目前有约5000家初创公司,涉及领域横跨IT、软件、医疗、生物技术和清洁能源。2013年,650家以色列初创企业吸引到了22亿美元投资,吸引力超过整个欧洲。
危机就是动力
说到以色列初创企业,Wix是一个很好的样本。这家成立只有7年的公司为用户提供免费和低成本的网站制作解决方案。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即便是没有任何网页制作知识的用户也能通过Wix平台做出漂亮又专业的网页。它的总部位于特拉维夫,俯瞰着美丽的地中海沙滩,分部也从美国的纽约一路开到立陶宛的维尔纽斯。根据美国《商业内幕》去年评选的“以色列十大最有前途初创公司”榜单,Wix排名第二,仅次于位智。
以色列国土面积不足1.5万平方公里。Wix这样的公司为什么会诞生在以色列这样可以称为弹丸之地的小国呢?
Wix联合创始人兼CEO阿维沙·亚伯拉罕米(Avishai Abrahami)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以色列拥有非常高技能的劳动人口,尤其是在软件行业。“以色列人均工程师数量世界第一,在编程、产品、营销方面的人才总数也仅次于硅谷。而且初创企业在招揽人才的时候,也不必担心有Facebook和谷歌这样的业内巨头来抢人。” 此外,领先的信息技术、强大的大学教育、资金充足的研发中心、良好的配套服务也是以色列科技创新产业爆发的重要推力。
不过,即便有着上述种种优势,以色列在很多人眼中仍然算不得创业的好地方。的确,该国沙漠面积占国土的67%,人口密度是中国的三倍多,人均水资源不足中国的七分之一,与邻国的关系也带来额外的经营风险。
但这种困境反而给了以色列不得不以科技立国的理由。因为土地干旱,所以他们以水源和农业科技见长。因为石油资源稀少,所以他们想尽办法寻找替代能源。因为被关系不太友好的邻居环伺,所以军事科技尤为先进,特别是在通讯方面创造出了非常高利润的副产品;以色列人在义务兵役期间建立起来的情谊也为日后平民生活中的密切人际网打下基础。因为是移民国家,20世纪90年代来自美洲的大量移民大大充实了国家的智囊库,也为以色列人赋予了热爱冒险的性格。
“我们的生存环境确实危机四伏,创立一家新企业的风险与之相比根本微不足道。没什么了不起的,把风险抛之脑后就是了。”风险投资人乔纳森·梅德维德(Jonathan Medved)说。这种满不在乎、恬然自若的态度在以色列创业界的年轻人中尤为明显。他们相信,在以色列,一切皆有可能。
人人都是企业家
如果说年轻一代对未来的信念让以色列拥有了比肩硅谷的信心,那它无处不在的创意精神和初创氛围则造就了一种额外的推动力。
在这里,创业似乎比任何地方都要简单,似乎每个人都在与自己的亲戚、校友或是同事一起研究创业,人人都可能成为初创企业家。很多人甚至一边开发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新技术,一边同时创办多家公司。
已经移居美国的IT人多隆·坎培尔(Doron Kempel)可以很好地解释这种充满生命力的创业精神。坎培尔是多家科技公司的创始人,曾以2亿美元的价格将他的第一家公司卖给IBM。但在此之前,他还曾是一名军人,负责带领一支小分队,执行以色列突击队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任务——刺杀萨达姆。虽然后来任务失败,他的军人生涯也随之终结,但幸运的是,创业和创新精神依然留在他的血液中。
坎培尔的经历虽然有些极端,却绝非偶然。由于以色列实行义务兵役制,无数年轻人都是军队先进科技的受益者。位于以色列军事重镇贝尔谢巴的本·古里安大学(Ben Gurion University)就聚集了很多来自全国精英部队的学生,他们在军中就接受过良好的科学训练。学校的机器人实验室正在测试一种安装在船的龙骨上、能将后视图像传送到手机上的机器人。实验室导师阿米尔·夏皮罗(Amir Shapiro)本人也表示,服义务兵役期间他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他既能设计装甲车,也能充当机械工程师。据他介绍,在以色列,军队是机器人研究的主要赞助者。这种军队与科技研发的紧密联系与互动,成为以色列创意产业爆发的重要推力。 除了人人都有一副创业胆, 以色列的企业氛围也相当特别,与亚洲企业尤其不同。曾经在Wix实习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留学生Colin亲身体验过这种强烈的差异感。她说,在亚洲文化里,员工往往非常敬畏上级权威,以至于在说话前习惯自我检查,并且不会问太多问题。以色列的企业文化则更加开放、更加扁平,工作气氛总是非常有趣、活跃和随意。每个人都观点鲜明且丝毫不惧于表达。“我的以色列同事有时直接到有点粗暴。”Colin说。
Colin的另一个感受是以色列人超强的执行力,当他们有了想法时,就会设法尽快执行。他们也从不把失败当做放弃创业的理由。相反,一次失败的创业经历会更加强烈地促使他们思考“下一个大动作”。
小企业的远大前程
活跃的初创氛围特别善于酝酿有趣的小创意。如今已经走出国门、在全球年轻人中走红的穿衣社交网站Wishi、帮助旅行者寻找当地开放式家庭烹饪的Eatwith都是从那些令人惊喜的小想法成长而来。但是,创业初期用几万美元产出某种产品模型很容易,最难的是把小公司转化为大型企业。即使是在以色列,新兴公司要发展成熟也不是易事。
以色列吸引的风险资本均值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然而初创资金还是不够分,大量嗷嗷待哺的新兴技术公司处于“求关注”状态。在特拉维夫举行的数码生活设计会每年都会收到几百份参会申请,但最后能参加的只有通过抽签选出的30家幸运公司。这类快速宣传活动在当地非常普遍,却依然无法满足初创企业需求。投资人尤西·瓦迪(Yossi Vardi)说自己每天都能收到3至8份洽谈意向书,但近20年来他也只投资了75家公司。对于这种僧多粥少的情况,他只能建议:年轻人想要让世界听到他的声音,就要大声说出来。
初创企业要顺利“长大”,不仅要把规模做大,还要能抵抗大公司的甜蜜诱惑。只不过,是用心血换取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收购金,还是为了不确定的未来独自坚守,前者的吸引力不可谓不大。以色列的初创企业也有着被大公司收购的传统。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选择自己上市。Wix去年11月在纳斯达克成功IPO,融资金额达1.75亿美元,估值7.5亿美元,是自2007年以来融资规模最大的以色列公司。连同近一年来其他一些本土公司的IPO,足以显示以色列初创企业已经不再满足于被收购,而是更倾向于打造自己的全球品牌。
2009年,以色列经济增长正在加速之际,大量风险资本进入该国寻找科技投资机会,这时,一本讲述以色列经济奇迹的新书先后登上了美国和以色列的畅销书单榜首。据说作者丹·塞纳(Dan Senor)和索尔·辛格(Saul Singer)在为新书取名时,几乎没有产生任何分歧,而是不约而同想到了“初创之国”。他们都觉得,如果一定要给以色列这个国家的经济贴个标签,没有比这四个字更合适的了。这是第一次有人这样定性以色列。
过去几十年,无数竞争者梦想着复制硅谷的辉煌,梦想着用革命性的技术一次次改变世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现在看来,最有希望达成目标的正是以色列。
在权威调研公司初创基因组(Startup Genome)每年推出的全球科技生态圈排行榜上,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近年来已经稳坐亚军,无论是科技氛围还是出产率都仅次于硅谷。大大小小的科技企业不断酝酿或输出着新技术成果。很多全球领先高科技企业在这里建立了分支机构,其中最著名的是谷歌园区和技术中心。最新的一家则是苹果公司,它收购了以色列闪存公司Anobit,并在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海法设立了研发中心。
近几年中,让苹果手机摆脱电线的无线充电技术、30秒内完成100%充电的超级充电器、谷歌斥资近10亿美元收购的全球最大社交导航应用位智(Waze)、实现“用眼神翻页”的三星手机眼球追踪技术等重量级成果,都来自以色列公司。
到今年5月,已有60多家以色列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存在感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企业。而按照人均计算,以色列的科技初创企业数量更是高居全球第一。据不完全统计,人口仅为800万的以色列国内目前有约5000家初创公司,涉及领域横跨IT、软件、医疗、生物技术和清洁能源。2013年,650家以色列初创企业吸引到了22亿美元投资,吸引力超过整个欧洲。
危机就是动力
说到以色列初创企业,Wix是一个很好的样本。这家成立只有7年的公司为用户提供免费和低成本的网站制作解决方案。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即便是没有任何网页制作知识的用户也能通过Wix平台做出漂亮又专业的网页。它的总部位于特拉维夫,俯瞰着美丽的地中海沙滩,分部也从美国的纽约一路开到立陶宛的维尔纽斯。根据美国《商业内幕》去年评选的“以色列十大最有前途初创公司”榜单,Wix排名第二,仅次于位智。
以色列国土面积不足1.5万平方公里。Wix这样的公司为什么会诞生在以色列这样可以称为弹丸之地的小国呢?
Wix联合创始人兼CEO阿维沙·亚伯拉罕米(Avishai Abrahami)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以色列拥有非常高技能的劳动人口,尤其是在软件行业。“以色列人均工程师数量世界第一,在编程、产品、营销方面的人才总数也仅次于硅谷。而且初创企业在招揽人才的时候,也不必担心有Facebook和谷歌这样的业内巨头来抢人。” 此外,领先的信息技术、强大的大学教育、资金充足的研发中心、良好的配套服务也是以色列科技创新产业爆发的重要推力。
不过,即便有着上述种种优势,以色列在很多人眼中仍然算不得创业的好地方。的确,该国沙漠面积占国土的67%,人口密度是中国的三倍多,人均水资源不足中国的七分之一,与邻国的关系也带来额外的经营风险。
但这种困境反而给了以色列不得不以科技立国的理由。因为土地干旱,所以他们以水源和农业科技见长。因为石油资源稀少,所以他们想尽办法寻找替代能源。因为被关系不太友好的邻居环伺,所以军事科技尤为先进,特别是在通讯方面创造出了非常高利润的副产品;以色列人在义务兵役期间建立起来的情谊也为日后平民生活中的密切人际网打下基础。因为是移民国家,20世纪90年代来自美洲的大量移民大大充实了国家的智囊库,也为以色列人赋予了热爱冒险的性格。
“我们的生存环境确实危机四伏,创立一家新企业的风险与之相比根本微不足道。没什么了不起的,把风险抛之脑后就是了。”风险投资人乔纳森·梅德维德(Jonathan Medved)说。这种满不在乎、恬然自若的态度在以色列创业界的年轻人中尤为明显。他们相信,在以色列,一切皆有可能。
人人都是企业家
如果说年轻一代对未来的信念让以色列拥有了比肩硅谷的信心,那它无处不在的创意精神和初创氛围则造就了一种额外的推动力。
在这里,创业似乎比任何地方都要简单,似乎每个人都在与自己的亲戚、校友或是同事一起研究创业,人人都可能成为初创企业家。很多人甚至一边开发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新技术,一边同时创办多家公司。
已经移居美国的IT人多隆·坎培尔(Doron Kempel)可以很好地解释这种充满生命力的创业精神。坎培尔是多家科技公司的创始人,曾以2亿美元的价格将他的第一家公司卖给IBM。但在此之前,他还曾是一名军人,负责带领一支小分队,执行以色列突击队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任务——刺杀萨达姆。虽然后来任务失败,他的军人生涯也随之终结,但幸运的是,创业和创新精神依然留在他的血液中。
坎培尔的经历虽然有些极端,却绝非偶然。由于以色列实行义务兵役制,无数年轻人都是军队先进科技的受益者。位于以色列军事重镇贝尔谢巴的本·古里安大学(Ben Gurion University)就聚集了很多来自全国精英部队的学生,他们在军中就接受过良好的科学训练。学校的机器人实验室正在测试一种安装在船的龙骨上、能将后视图像传送到手机上的机器人。实验室导师阿米尔·夏皮罗(Amir Shapiro)本人也表示,服义务兵役期间他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他既能设计装甲车,也能充当机械工程师。据他介绍,在以色列,军队是机器人研究的主要赞助者。这种军队与科技研发的紧密联系与互动,成为以色列创意产业爆发的重要推力。 除了人人都有一副创业胆, 以色列的企业氛围也相当特别,与亚洲企业尤其不同。曾经在Wix实习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留学生Colin亲身体验过这种强烈的差异感。她说,在亚洲文化里,员工往往非常敬畏上级权威,以至于在说话前习惯自我检查,并且不会问太多问题。以色列的企业文化则更加开放、更加扁平,工作气氛总是非常有趣、活跃和随意。每个人都观点鲜明且丝毫不惧于表达。“我的以色列同事有时直接到有点粗暴。”Colin说。
Colin的另一个感受是以色列人超强的执行力,当他们有了想法时,就会设法尽快执行。他们也从不把失败当做放弃创业的理由。相反,一次失败的创业经历会更加强烈地促使他们思考“下一个大动作”。
小企业的远大前程
活跃的初创氛围特别善于酝酿有趣的小创意。如今已经走出国门、在全球年轻人中走红的穿衣社交网站Wishi、帮助旅行者寻找当地开放式家庭烹饪的Eatwith都是从那些令人惊喜的小想法成长而来。但是,创业初期用几万美元产出某种产品模型很容易,最难的是把小公司转化为大型企业。即使是在以色列,新兴公司要发展成熟也不是易事。
以色列吸引的风险资本均值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然而初创资金还是不够分,大量嗷嗷待哺的新兴技术公司处于“求关注”状态。在特拉维夫举行的数码生活设计会每年都会收到几百份参会申请,但最后能参加的只有通过抽签选出的30家幸运公司。这类快速宣传活动在当地非常普遍,却依然无法满足初创企业需求。投资人尤西·瓦迪(Yossi Vardi)说自己每天都能收到3至8份洽谈意向书,但近20年来他也只投资了75家公司。对于这种僧多粥少的情况,他只能建议:年轻人想要让世界听到他的声音,就要大声说出来。
初创企业要顺利“长大”,不仅要把规模做大,还要能抵抗大公司的甜蜜诱惑。只不过,是用心血换取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收购金,还是为了不确定的未来独自坚守,前者的吸引力不可谓不大。以色列的初创企业也有着被大公司收购的传统。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选择自己上市。Wix去年11月在纳斯达克成功IPO,融资金额达1.75亿美元,估值7.5亿美元,是自2007年以来融资规模最大的以色列公司。连同近一年来其他一些本土公司的IPO,足以显示以色列初创企业已经不再满足于被收购,而是更倾向于打造自己的全球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