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研究制定有关政策的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基层群众的意见,要经过反复论证,慎重决策。”
11月15日,争论数年之久的延迟退休政策终于有了定论。当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然而数年来,民间针对延迟退休的反对声音一直很大。
早在2008年1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就曾表示,有关部门正在酝酿,等待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方式,每三年延迟1岁,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在2030年前,职工退休年龄将延迟到65岁。
随后人民网发起投票“有报道称退休年龄酝酿延迟至65岁,您怎么看?”,两天内逾12万网民参与投票,其中62.2%的网友投反对票,30.3%的网友表示赞成。
2012年6月5日,人社部官员就社会保险关系转续等问题集中回复网友时明确表示,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人社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
当天,人民网再次发起投票:“人社部拟适时建议弹性延迟领养老金年龄,咋看?”
一天内,共有11478人次参与调查。其中74.5%的网友表示反对;12.4%的网友表示支持;10.7%的网友表示中立,“是否延长应据自愿”。
尽管近年来延迟退休的关注度很高,但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在延迟退休方面有所探索的试点却鲜为人知。上海市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试点试行三年多来,参与者寡,且引起的争议和关注度都比较小,政策颁布实施较为平稳。
上海这个唯一试点为全国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哪些经验和教训?
12月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接受了《民生周刊》记者专访,就上海试点情况及其对全国政策制定的借鉴意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民:上海试点开展已有三年多时间,如何评价其试点效果?
金维刚:上海市从2010年10月1日起开始试行企业各类人才柔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政策。从三年来的试点情况看,总体运行比较平稳,在开发利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各类专业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由于这项政策主要适用于企业所需要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并采取用人单位与个人之间平等协商的方式,妥善处理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因此能够被各方接受,通常不会引起纠纷,对当地就业形势的影响也不明显,没有引发社会矛盾。
民:上海市人社局原新闻发言人鲍淡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海市不规范的返聘对柔性试点的参与人数造成了很大的反向冲击,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金维刚:退休人员返聘是一种常见现象。对于用人单位而言,采取“退休后返聘”的方式来留用本单位确实需要的即将退休的专业技术人才或其他人员,与协议延迟申领养老金年龄的方式相比,所需支付的人工成本较低。协议延迟申领养老金年龄,需要用人单位继续为延迟领取养老金的留用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和工伤保险费,且协议延退人员工资通常仍享受原工资待遇;返聘人员工资则没有固定标准和算法,收入水平由双方协商,往往可能低于原先的总收入,也有少数人可能与原有水平一样。因此,协议延迟申领养老金显然会增加用人单位的负担。
民:我国的企业返聘行为目前是否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金维刚:目前,在“退休后返聘”方面确实存在不够规范的现象。退休人员被用人单位返聘,双方之间属于劳务关系,不属于劳动法和人事管理法规的调整范围,只适用于民法。这需要国家通过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予以必要的规范,依法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国家目前还没有对这类劳务关系制定规范性的政策。
民:上海试点施行三年多以来,全国并无其他省市出台类似政策,其原因是什么?
金维刚:我国退休制度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各地政府无权决定延迟退休年龄。上海市在这方面进行探索时,只采用“柔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提法和方式,而不能称为“延迟退休年龄”,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不仅如此,上海实行“柔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政策的适用范围较小,实际纳入的人数也很少,所起的作用也很有限。因此,其他地方对上海的探索还处于观望状态。
民:上海试点实施情况对全国延迟退休政策的研究制定,提供了哪些经验?
金维刚:上海在柔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对于我国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不同需求和切身利益,并引入协商机制;二是有关政策需要具有适当的弹性,不宜搞“一刀切”;三是在研究制定有关政策的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基层群众的意见,经过反复论证,慎重决策;四是如果制定的有关政策合理、周密、稳妥,也能够顺利实施并保持平稳运行。
11月15日,争论数年之久的延迟退休政策终于有了定论。当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然而数年来,民间针对延迟退休的反对声音一直很大。
早在2008年1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就曾表示,有关部门正在酝酿,等待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方式,每三年延迟1岁,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在2030年前,职工退休年龄将延迟到65岁。
随后人民网发起投票“有报道称退休年龄酝酿延迟至65岁,您怎么看?”,两天内逾12万网民参与投票,其中62.2%的网友投反对票,30.3%的网友表示赞成。
2012年6月5日,人社部官员就社会保险关系转续等问题集中回复网友时明确表示,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人社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
当天,人民网再次发起投票:“人社部拟适时建议弹性延迟领养老金年龄,咋看?”
一天内,共有11478人次参与调查。其中74.5%的网友表示反对;12.4%的网友表示支持;10.7%的网友表示中立,“是否延长应据自愿”。
尽管近年来延迟退休的关注度很高,但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在延迟退休方面有所探索的试点却鲜为人知。上海市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试点试行三年多来,参与者寡,且引起的争议和关注度都比较小,政策颁布实施较为平稳。
上海这个唯一试点为全国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哪些经验和教训?
12月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接受了《民生周刊》记者专访,就上海试点情况及其对全国政策制定的借鉴意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民:上海试点开展已有三年多时间,如何评价其试点效果?
金维刚:上海市从2010年10月1日起开始试行企业各类人才柔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政策。从三年来的试点情况看,总体运行比较平稳,在开发利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各类专业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由于这项政策主要适用于企业所需要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并采取用人单位与个人之间平等协商的方式,妥善处理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因此能够被各方接受,通常不会引起纠纷,对当地就业形势的影响也不明显,没有引发社会矛盾。
民:上海市人社局原新闻发言人鲍淡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海市不规范的返聘对柔性试点的参与人数造成了很大的反向冲击,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金维刚:退休人员返聘是一种常见现象。对于用人单位而言,采取“退休后返聘”的方式来留用本单位确实需要的即将退休的专业技术人才或其他人员,与协议延迟申领养老金年龄的方式相比,所需支付的人工成本较低。协议延迟申领养老金年龄,需要用人单位继续为延迟领取养老金的留用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和工伤保险费,且协议延退人员工资通常仍享受原工资待遇;返聘人员工资则没有固定标准和算法,收入水平由双方协商,往往可能低于原先的总收入,也有少数人可能与原有水平一样。因此,协议延迟申领养老金显然会增加用人单位的负担。
民:我国的企业返聘行为目前是否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金维刚:目前,在“退休后返聘”方面确实存在不够规范的现象。退休人员被用人单位返聘,双方之间属于劳务关系,不属于劳动法和人事管理法规的调整范围,只适用于民法。这需要国家通过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予以必要的规范,依法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国家目前还没有对这类劳务关系制定规范性的政策。
民:上海试点施行三年多以来,全国并无其他省市出台类似政策,其原因是什么?
金维刚:我国退休制度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各地政府无权决定延迟退休年龄。上海市在这方面进行探索时,只采用“柔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提法和方式,而不能称为“延迟退休年龄”,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不仅如此,上海实行“柔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政策的适用范围较小,实际纳入的人数也很少,所起的作用也很有限。因此,其他地方对上海的探索还处于观望状态。
民:上海试点实施情况对全国延迟退休政策的研究制定,提供了哪些经验?
金维刚:上海在柔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对于我国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不同需求和切身利益,并引入协商机制;二是有关政策需要具有适当的弹性,不宜搞“一刀切”;三是在研究制定有关政策的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基层群众的意见,经过反复论证,慎重决策;四是如果制定的有关政策合理、周密、稳妥,也能够顺利实施并保持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