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它对发展中国家的作用是益弊兼备的,发展中国家应该把握好分寸,注重趋利避害,充分运用机会寻求发展。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经济发展 影响 对策
经济全球化是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和资本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世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又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使新的科技成果在全世界更快地传播,让世界各国人民都有可能享受生产发展的成果。
1.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实质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对于其定义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学术界现在都还没有一致认可的限定。我们认为,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应该从生产力运动和发展的角度出发,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指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配置、重组的过程,是生产、投资、金融、贸易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竞争和制约的趋势。同时也带来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的全球化,成了我们所处时代的基本趋势和基本特征。
经济全球化的具体特征表现为:
1.1 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
当今世界各国除个别国家外都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而努力,经济全球化是以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为基础的,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已成为不同制度和不同层次国家的共同体制,真正形成了世界性的无所不包的统一的世界市场,从而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制度性基础。
1.2 贸易的全球化
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的关注程度日益加速,贸易结构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各国经济都朝着开放的方向发展,这将意味着人类社会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纪,国际贸易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地位越来越重要,
1.3 生产的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首先,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和地区已遍及全球,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已由过去单一的垂直型分工发展为垂直型、水平型和混合型多种分工形式并存的新格局。国际分工的形态也呈现出多样化,其次,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发展。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迅速扩大,成为贸易之外联系世界各国经济的另一重要纽带。
1.4 金融全球化和经济信息化
當人类社会步入二十一世纪,金融全球化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标志,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命脉,没有金融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就无从谈起。金融全球化潮流促使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扩张,跨国交易品种与规模持续扩大,金融创新不断涌现,国际金融资本的效能大为增强,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出极为重要的作用。
2.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1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利用外资的机遇,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机遇。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众多技术领域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缩短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甚至在一些技术应用方面能够与世界同步,在很大程度上以经济全球化以及相关的科技全球化为背景。经济全球化将使科技人才的全球性科技交流得以加强。经济全球化能有效地促进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
2.1.2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拓展海外市场,增加就业的机遇。一方面,进入我国的跨国公司所生产的产品是全球性的,为世界范围的消费者所认同,有助于我国“借船出海”,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能够影响和刺激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其尽快走出国门并形成基于全球经营实绩的真正竞争力。
2.1.3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世界先进管理并实现管理创新的机遇。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管理从理论到实践都相对滞后,甚至比技术的差距更大。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人才流、资本流、信息流、知识流和物流的涌动过程,我国能够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并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管理新年。事实上进入我国的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方面已给我们很多启迪和借鉴。
2.1.4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经济全球化使我国更快地纳入世界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经济竞争力。一方面,我国必须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更新;另一方面,我国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知识服务业。从策略上讲,在经济便于化浪潮中接受发达国家技术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不失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的一种现实选择。
2.2经济全球化工使我国面临严峻的挑战:
2.2.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产生消极影响.作为现代化启动晚的发展中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给我们很大的压力。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人才流、资本流、信息流、知识流和物流,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科技、金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和强势,使我国可能面临经济依赖性和技术殖民地的风险,对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2.2.2 经济全球化会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产生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将迫使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接受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其中不乏部分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产业项目。尽管这种转移使我国的产业结构得到一定的调整,但会对产业结构的真正优化产生负面效应,尤其是可能加剧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使资本紧缺更为严重,也无助于我国高新年技术产业及知识服务业的发展。
2.2.3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均衡性产生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异步性规律,可能会加剧我国经济的不平衡。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但同时表现出各地发展的明显不平衡,尤其是贫富差距问题日渐凸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人才流、资本流、信息流、知识流和物流,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无疑会加剧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3. 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于工业化和体制转轨过程中,从总体上讲,我国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不可否认,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高效率的经济平冶,并带来了奖金、现代管理经验和技术,对我国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1 强化国家的利益民族意识教育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及民族的创新能力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差距。在面向未来的国际竞争中,面对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并势必席卷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我国必须加强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以及知难而进的顽强斗志,积极创造竞争优势。使我国最丰富的人力资源得到真正的开发。真正激发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创造潜能,使创新成为唯心进步的灵魂,成为我国兴旺发达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3.2 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全球化,无论经济全球化进行到何等程度,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必然存在,国家之间的竞争也无可避免。当今的竞争已经处于一种动态多变的状态中,在基础科技可以迅速扩散、交通和传播成本降低的情表下,单单将生产活动迁移到廉价地区已经不能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要维持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地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3.3 保持金融领域的独立性慎重对待金融自由化
金融全球化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场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调节国际收支,但同时也使得主权为国家金融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削弱。由于金融全球化加深了世界各国在经济领域内的相互依存,各国所执行的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和国际储备的管理营运,都将对其他国家产生较大的影响。
3.4 完善市场信用和道德建设
金融体系是一个国家经济命脉之所系,而信用建设是社会的保证,是决定金融体系是否健康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大量的事实证明,健全的信用体系不但可促进经济在短期内实现扩张和繁荣,也是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石。市场经济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必须以信用和道德为甚至。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我国政府必须加强道德建设、体制建设和结构建设三个方面的信用建设,而这首先将要求政府从制度上先行除“上游”的“信用缺失”,杜绝政府政策的朝令夕改。
3.5 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我国必须以积极、务实和奋进的态度,把握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和信息化给我国带来的难得得机遇。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深刻影响,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人类文明进程以及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态势,已不允许我们再次现机遇失之交臂。我们必须正视挑战,形成共识,整合力量,统一行动,努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生存存亡与未来的重大抉择。
总之,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但目前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清楚地表明,真正的经济全球化只是人们的一个理想,很美好却也很遥远。不管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以及信息和知识的普及所带来的利益多么巨大,我们都必须认识到作为全球化的动力——超级竞争促成了“胜者通吃”的局面。在缺乏公平和公正的背景下,要真正实现经济全球化几乎是不可能的,发展中国家应清醒地估计局势,正确地做出应对的策略,在抓住机遇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应保持自己经济的独立性,并力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参考文献:
[1] 参见黄卫平:《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4)。
[2] 参见高德步等:《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讨论会第十四次会议纪要》,载《经济学动态》,2000(10)。
[3] 参见唐任伍:《“全球一體化”的神话,发展中国家的陷阱》,载《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12)。
[4] 参见刘力:《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的陷阱,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2)。
[5] 参见世界银行:《中国的参与:与全球化经济的一体化》,8~9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6] 参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71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7] 曾志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载《管理世界》,2001(6)。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经济发展 影响 对策
经济全球化是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和资本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世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又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使新的科技成果在全世界更快地传播,让世界各国人民都有可能享受生产发展的成果。
1.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实质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对于其定义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学术界现在都还没有一致认可的限定。我们认为,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应该从生产力运动和发展的角度出发,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指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配置、重组的过程,是生产、投资、金融、贸易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竞争和制约的趋势。同时也带来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的全球化,成了我们所处时代的基本趋势和基本特征。
经济全球化的具体特征表现为:
1.1 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
当今世界各国除个别国家外都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而努力,经济全球化是以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为基础的,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已成为不同制度和不同层次国家的共同体制,真正形成了世界性的无所不包的统一的世界市场,从而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制度性基础。
1.2 贸易的全球化
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的关注程度日益加速,贸易结构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各国经济都朝着开放的方向发展,这将意味着人类社会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纪,国际贸易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地位越来越重要,
1.3 生产的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首先,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和地区已遍及全球,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已由过去单一的垂直型分工发展为垂直型、水平型和混合型多种分工形式并存的新格局。国际分工的形态也呈现出多样化,其次,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发展。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迅速扩大,成为贸易之外联系世界各国经济的另一重要纽带。
1.4 金融全球化和经济信息化
當人类社会步入二十一世纪,金融全球化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标志,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命脉,没有金融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就无从谈起。金融全球化潮流促使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扩张,跨国交易品种与规模持续扩大,金融创新不断涌现,国际金融资本的效能大为增强,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出极为重要的作用。
2.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1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利用外资的机遇,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机遇。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众多技术领域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缩短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甚至在一些技术应用方面能够与世界同步,在很大程度上以经济全球化以及相关的科技全球化为背景。经济全球化将使科技人才的全球性科技交流得以加强。经济全球化能有效地促进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
2.1.2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拓展海外市场,增加就业的机遇。一方面,进入我国的跨国公司所生产的产品是全球性的,为世界范围的消费者所认同,有助于我国“借船出海”,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能够影响和刺激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其尽快走出国门并形成基于全球经营实绩的真正竞争力。
2.1.3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世界先进管理并实现管理创新的机遇。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管理从理论到实践都相对滞后,甚至比技术的差距更大。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人才流、资本流、信息流、知识流和物流的涌动过程,我国能够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并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管理新年。事实上进入我国的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方面已给我们很多启迪和借鉴。
2.1.4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经济全球化使我国更快地纳入世界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经济竞争力。一方面,我国必须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更新;另一方面,我国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知识服务业。从策略上讲,在经济便于化浪潮中接受发达国家技术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不失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的一种现实选择。
2.2经济全球化工使我国面临严峻的挑战:
2.2.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产生消极影响.作为现代化启动晚的发展中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给我们很大的压力。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人才流、资本流、信息流、知识流和物流,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科技、金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和强势,使我国可能面临经济依赖性和技术殖民地的风险,对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2.2.2 经济全球化会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产生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将迫使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接受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其中不乏部分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产业项目。尽管这种转移使我国的产业结构得到一定的调整,但会对产业结构的真正优化产生负面效应,尤其是可能加剧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使资本紧缺更为严重,也无助于我国高新年技术产业及知识服务业的发展。
2.2.3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均衡性产生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异步性规律,可能会加剧我国经济的不平衡。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但同时表现出各地发展的明显不平衡,尤其是贫富差距问题日渐凸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人才流、资本流、信息流、知识流和物流,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无疑会加剧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3. 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于工业化和体制转轨过程中,从总体上讲,我国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不可否认,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高效率的经济平冶,并带来了奖金、现代管理经验和技术,对我国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1 强化国家的利益民族意识教育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及民族的创新能力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差距。在面向未来的国际竞争中,面对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并势必席卷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我国必须加强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以及知难而进的顽强斗志,积极创造竞争优势。使我国最丰富的人力资源得到真正的开发。真正激发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创造潜能,使创新成为唯心进步的灵魂,成为我国兴旺发达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3.2 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全球化,无论经济全球化进行到何等程度,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必然存在,国家之间的竞争也无可避免。当今的竞争已经处于一种动态多变的状态中,在基础科技可以迅速扩散、交通和传播成本降低的情表下,单单将生产活动迁移到廉价地区已经不能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要维持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地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3.3 保持金融领域的独立性慎重对待金融自由化
金融全球化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场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调节国际收支,但同时也使得主权为国家金融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削弱。由于金融全球化加深了世界各国在经济领域内的相互依存,各国所执行的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和国际储备的管理营运,都将对其他国家产生较大的影响。
3.4 完善市场信用和道德建设
金融体系是一个国家经济命脉之所系,而信用建设是社会的保证,是决定金融体系是否健康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大量的事实证明,健全的信用体系不但可促进经济在短期内实现扩张和繁荣,也是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石。市场经济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必须以信用和道德为甚至。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我国政府必须加强道德建设、体制建设和结构建设三个方面的信用建设,而这首先将要求政府从制度上先行除“上游”的“信用缺失”,杜绝政府政策的朝令夕改。
3.5 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我国必须以积极、务实和奋进的态度,把握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和信息化给我国带来的难得得机遇。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深刻影响,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人类文明进程以及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态势,已不允许我们再次现机遇失之交臂。我们必须正视挑战,形成共识,整合力量,统一行动,努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生存存亡与未来的重大抉择。
总之,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但目前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清楚地表明,真正的经济全球化只是人们的一个理想,很美好却也很遥远。不管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以及信息和知识的普及所带来的利益多么巨大,我们都必须认识到作为全球化的动力——超级竞争促成了“胜者通吃”的局面。在缺乏公平和公正的背景下,要真正实现经济全球化几乎是不可能的,发展中国家应清醒地估计局势,正确地做出应对的策略,在抓住机遇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应保持自己经济的独立性,并力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参考文献:
[1] 参见黄卫平:《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4)。
[2] 参见高德步等:《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讨论会第十四次会议纪要》,载《经济学动态》,2000(10)。
[3] 参见唐任伍:《“全球一體化”的神话,发展中国家的陷阱》,载《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12)。
[4] 参见刘力:《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的陷阱,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2)。
[5] 参见世界银行:《中国的参与:与全球化经济的一体化》,8~9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6] 参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71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7] 曾志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载《管理世界》,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