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理性视阈下新农村建设的探索

来源 :科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cbw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农民是有理性的,而且农民的理性选择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变迁的,经由“生存理性”选择到“经济理性”选择再到当代的“生态理性”选择。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目标,必须有与之匹配的“生态理性”选择。本文尝试从生态理性的必要性出发,来探索新农村建设中促成农民拥有生态理性的可行之路。
  [关键词] 生态理性 新农村建设 途径
  
  农民从狭义上来说是专指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广义上来说,我国农民不仅仅是专指农业劳动者,还包括从中分化出来的农民工、雇佣工人、农村管理者,甚至是私营企业主等一切拥有农村户口的公民,本文探讨的对象是指后者即广义上的农民。农民的理性就是在为了实现其自身的利益(不管是只为了生存,还是寻求进一步的发展),趋利避害,寻求利益最大化而具有的特殊品质和特殊行为。而农民生态理性则是指在生产力以及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农民把自我需要的实现与美好生态环境的构建有机统一,在天人合一的境界中,追求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在农民众多理性选择中,生态理性选择的促成,无疑是建设新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1]宏伟蓝图的思想基础。
  一、農民拥有生态理性的必要性
  农民生态理性的出现,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而且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亦有其必要性。一方面,从社会历史观的角度来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他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2](P32~33)生产力不断发展,致使社会经济基础不断变化,并引起上层建筑的不断变化,这样农民观念中的理性选择也随之变化和更新。在生产力水平低下时,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成困难,故而大多数农民自发的选择了追求生存的简单理性,他们对自身行为的判断一概服从于满足生存的基本需求。而随着生存条件的不断改善,一些农民开始从贫困中解放出来,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这种变化催生了农民的经济理性选择。“什么收益最大就搞什么,怎么搞赚钱就怎样搞,七种八样九行当轮着转。”[3](P197~198)然而经济理性并没有使农民真正跳出小农意识的局限,在经济理性的鼓动下,保守心理、封闭思想、功利观念等传统价值观,不仅没有被抑制,反而被进一步激活。而这种理性的支配,将阻碍我国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因而,从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塑造与可持续相适应的价值观念,以实现农民的自我价值,必然使农民的理性选择转型到更高的生态理性,以便从社会全面和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理解自身行为的方向、目的和意义。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是赋予农民的历史责任,而可持续发展亦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农村的科学发展是建立在拥有生态理性的高素质新型农民的基础上的。新农村建设具体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农民理性选择的合理化。只有农民生态理性的萌发和培植,才能成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而生态理性也是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的应有之义,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特别要统筹城乡之间的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必然要求农民抛弃狭隘的片面经济理性,致力于追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树立生态理性,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实现自我的价值追求。
  二、农民生态理性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
  1、有利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实现农民的优质生活
  农民生态理性固然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的培植才能发育成熟,然而,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下,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所以生态理性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是不可否认的。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依托生产发展,来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这归根结底在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劳动者,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态理性赋予农民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使他们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科学的思维能力,从被动参与转向主动竞争,从盲目发展转向科学和谐发展。因此具有生态理性的高素质劳动者,无疑给新农村生产发展提供无穷的动力。可见,生态理性是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富裕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撑。
  2、有利于乡风文明,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新农村建设所提倡的乡风文明,其本质就是要求农民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把物质文明与精神追求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机统一。生态理性作为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及未来方向思辨而来的发展理念,农民生态理性的拥有本身就体现出追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生态理性塑造农民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升当代农民的文化素质,它把农民从愚昧、狭隘的小农意识中解脱出来,赋予农村健康、良好的文化氛围,摆脱了消极、落后的封建式文化生活,使农村文化与现代化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优质的文化品质,实现了农民“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4](P44)。
  3、有利于村容整洁,优化农民的生存环境
  面对农村的居住环境、农民不良的生活习惯、极端狭隘的小农意识、乡镇企业带来的工业污染,整理和美化村容环境已是新农村建设中急需完成的工作。优美的生产和居住环境,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有利于净化农民的心灵,陶冶情操,感悟生活。农民生态理性的选择,意味着农民把自身的居住环境看成是安身立命的基本场所,关注生态,关注环境,关注生命,从追求美好的生态环境出发,塑造理性的生态人格,从而追求生存环境的优化。
  4、有利于管理民主,实现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的提高
  囿于农民政治参与水平的低下,农民很难进入农村政治生活,特别是很难进入农村核心事务的参与之中。而且其政治参与行为多半是在外界因素左右下被动参与,普遍缺乏主体参与意识。农民生态理性的焕发,必然要求农民高度关注事关农村发展大计的政治决策,激发农民政治参与热情,在维护自身权利中,实现自我在政治生活中的价值。生态理性把农民从与国家运行的割裂中解脱出来,突出农民历史创作者的地位,以及他们对社会政治运行、政治稳定起到的关键作用,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中国稳定不稳定首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5](P65)农民生态理性的发挥有效地维护了我国基层社会的稳定。所以农民生态理性加速了农村民主化进程,促使农民积极投入到农村政治管理活动中,寻求自身利益的获得,从而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管理民主,切实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
  三、促成农民生态理性的途径
  (一)经济建设
  农村经济的发展关乎于我国发展之大计,“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6](P77)农民生态理性的形成依赖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建设不仅有助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而且还可以塑造农民生态理性所应具有的竞争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市场意识,打造现代化的新型农民。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从而最终促使农民生态理性的形成。首先,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变革原来传统守旧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农村经济也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市场经济也能为农村经济提供良好、有效的发展环境,使农村经济不断壮大,不断发展。其次,科学发展农村经济。改革开放使农民积累了很多的致富道路,然而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产生的地区差异,又是当前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面临突破的瓶颈,所以党和国家要平衡发展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改革开放的成果使全体农民共同享有,推动经济落后地区的崛起和发展。要平衡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科学有序的转移好剩余劳动力的配置,促进城乡之间的合理发展。再次,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我们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的保护,我们不仅仅能致富,而且我们还能创造出美丽的家园,做到经济与生态的统一,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后,农村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民生态理性的促成就是要让农民在生活富裕,生存环境优美的状态下,就是要让农民无后顾之忧。那么政府在其中要发挥它无可替代的作用。如在农村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确保农村经济的正常、良好、有序发展。再有,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障机制,促成农民生态理性的稳定性。
  (二)人才建设
  农村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人才,农村人才对新农村建设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具有生态理性的农民,正是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农民人才,它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推进农村政治民主化进程,改善农村生存环境,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并带动广大农民生态理性的形成。农村人才的建设:一方面是对农村人才的引进。农村人才的引进,能够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这就要求党和国家要鼓励毕业大学生要到农村基层去工作,运用当代大学生具有的科学意识、生态人格、和谐发展意识,给予农民科学的发展理念和理性的生态伦理,来感化农民;同时农村人才也为农民树立了生态理性的典范,在潜移默化中使农民生态理性萌发和形成。基于此,政府要给予大学生良好的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使农村人才能够安心的留在农村,为农村事业做贡献。另一方面,农村人才的自我培养和更新,提高农民的自我素质,打造新型的时代农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7]农民生态理性最终还是要依赖于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教育,使农民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我素质,提高生态道德素质,形成生态理性。
  (三)政治建设
  生态理性的促成必须要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而且更需要拥有政治理性的农民。在政治建设中,一方面加强农村基层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培养具有科學发展理念的管理者,更好的保障农民的政治权利,使关乎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真正进入农民的议事日程,达到政府与农民的良性运行,促进与农民之间的双向互动。政府还要拓宽农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多倾听农民的心声,准确表达农民的意志,实现农民的整体利益诉求。肯定农民的历史地位,保障农民的公平、正义。另一方面则是农民自身提高政治参与水平,实现自身的政治权利,从而促成生态理性的形成。农民政治参与水平的提高首先体现在人民代表的选举上,面对农民对选举意识的淡薄,政府和农村人才要加强对农民政治参与的宣传和教育,使农民积极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才能使农民真正具有政治理性,选举出好的人民代表来。同时也使农民积极、善于表达自己的意愿,与政府进行双向沟通。
  (四)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就是加强农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精神内涵,使农村文化自由、丰富和发展。农民的生态理性只有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才可锻造出来,因此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第一,建立适应现代化的农村文化体系。我们把农村文化也要跟市场经济接轨,将可持续发展文化、生态文化、和谐发展文化引进农村,丰富农村文化的活动形式,赋予农民现代化的气息,塑造农民生态理性形成的外部文化环境。第二,创新农村文化,增强农村文化活力。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只有农村文化的创新和繁荣,才能增进农村文化活力,使农民寓劳于乐,心灵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愉快,塑造出农民生态理性形成的文化发展特质。第三,对于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中的不可泯灭的一部分,特别是我国农业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优秀思想的发挥,致力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天、地、人三者统一的和谐境界,使农民的生态理性在这传统文化中萌发,塑造出农民生态理性形成的文化自然本质。所以只有农村文化的建设,才有利于农民生态理性的萌发,培育出讲文明、有觉悟的新型农民。
  综上所述,农民生态理性是顺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符合社会历史规律的。在党和国家、农村人才以及农民自身的共同努力下,农民的生态理性是要迟早促成的,而随着农民生态理性的促成,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也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 十六届五中全会报告[N].人民日报,200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M].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费孝通:《九访江村》[M].载《志在富民》,2004.
  [4]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6]《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李立嘉(1989—)男,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2008级本科生。
其他文献
[摘要] 宁波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要实现旅游产业新跨越,一个关键的前提条件是加快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和实现旅游人才资源的快速积累。但目前,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严重匮乏已成为宁波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使旅游人力开发跟上迅速发展的旅游业的客观需求,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关键词] 宁波 旅游人才 调查分析    一、宁波旅游人才资源现状分析  1、宁波饭店业人才资源现状  宁波市现有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立为中国-东盟的教育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欧美发达国家和东盟某些先进国家的职业教育走在了世界前列并形成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值得中国尤其是广西认真学习和借鉴。如何利用这些宝贵的经验促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的发展了成为广西各职业院校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 发达国家 东盟 中国 广西 职业教育 合作    
[摘要]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及心理量表测量法,对400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27.47%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在SCL-90各个因子上都明显地高于同龄人;其中男生的突出症状是强迫,女生的突出症状是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抑郁;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程度存在差异,表现在差异因子水平不同。通过合理膳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有显著的调节与改
[摘要] 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分析论证,可以看出德国古典哲学中既充满了理性主义的因素,也有非理性主义的因素。  [关键词] 德国古典哲学 理性 非理性    无论是古希腊哲学,还是近代或现代西方哲学,都充满了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分歧和碰撞,因此可以说整个西方哲学史就是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对立统一的历史。本文拟就西方哲学史上德国古典哲学中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作一简要的分析和说明。  十九世纪的德
[摘要] 马洛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大学才子”中最著名的一位。诗人乔治·皮尔把他尊为“缪斯女神的宠儿”,莎士比亚和本·琼生也称颂他为一流的剧作家。马洛最有名的作品是《浮士德博士》,其主题围绕着权利和知识展开。本文集中关注剧本中福柯权利-知识理论下的权利-知识不平衡性、权利-知识的生产过程以及追求权利-知识的结果以揭示浮士德博士的堕落。  [关键词] 克里斯托弗·马洛 《浮士德博士》 权利-知识
[摘要]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护理队伍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在培养中职护理人力资源方面的作用,对于提高农村基层护理服务水平,促进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职护理教育 新农村建设 研究    2009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世界杯中的融资业的成因、特点以及经济效益情况,探讨世界各国对体育融资的发展模式,对比目前我国体育融资的不足落后。面对已严重地影响了我国体育产业甚至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问题,提出促进我国体育融资业发展启示和对策。  [关键词] 世界杯 彩票 体育产业 体育融资 海南国际旅游岛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financing i
[Abstrac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all human beings’ life.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no one can live all by himself and have no relation with others, whether he is a Ch
[摘要] 水权是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和水资源市场建设的关键。渔业权是保护渔业生产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依据。本文作者从水权、水资源使用权的转让、渔业权的获得等方面分析了渔业权取得的途径,渔业权的法律地位,渔业权在渔业生产中的作用。呼吁渔业生产者,在进行渔业生产时,应首先取得渔业权,以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  [关键词] 水权 渔业权 地位 作用    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一个全
[摘要] 我国当前的税收管理机构是按“征、管、查”的职能和属地化管理方式设置的,由于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协调以及专业化分类,加剧了税务部门和纳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直接导致了税收流失问题。本文根据我国的现实状况,同时结合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专业化管理的基本思路,对建立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作用和实现专业化管理的途径进行论述,为增强税收征管能力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税收专业化 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