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变”之水 生命之源

来源 :新课程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q769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分析
  《我是什么》是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十三单元——“风和水”中的一篇记叙性的说明文。通过对本单元前面的诗歌《风》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一些自然现象产生了初步的兴趣,愿意进一步去学习和探究。
  《我是什么》用拟人的写法、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围绕“变”字展开描写。文中始終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去想,把知识性、科学性融于趣味性之中,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文中生动的描写,准确的用词,特别适合学生积累。
  本课设计围绕“我会变”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我会变成什么?我是怎样变的?”抓住文本进行阅读,紧扣“变”字组织教学,并结合生活经验在语境中学习词语。在学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的同时,对有关的科学知识进行适度了解,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若干识字方法,积累了一定数量的部首,对形声字有了一定的了解,运用这些方法记住字形对于他们来说不会很困难。
  此外,他们基本能够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但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词句进行有意识的积累,读出恰当的语气。
  此年龄段的学生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对于课文内容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由于受到儿童认知水平的限制,文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可能会成为学习的“瓶颈”。
  三、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读11个生字,认识新部首“雨字头”“两点水”,正确、规范书写“穿、雪、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3.感知水样子的变化、姿态的变化、性格的变化,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增强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读11个生字,认识新部首“雨字头”“两点水”,正确、规范书写“穿、雪、升”。
  教学难点:感知水样子的变化、姿态的变化、性格的变化,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增强环保意识。
  五、教学过程
  (一)字谜导人,全文置疑
  (课前活动猜字谜)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新的课文,齐读课题《我是什么》。这篇课文给我们出了一个长长的谜语,文中的“我”特别善于变化,同学们在上课之前预习了课文,知道文中的“我”是谁吗?(水)既然谜底已经解开,你对这篇课文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我”会变成什么,为什么会变?)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此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段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
  2.重点指导,归类识字
  (1)碰到暴躁
  一层坏事
  (2)升认读,组词。词意:由下向上移动,那么由上向下移动可以用哪个词?降,落,掉。
  (3)字理识字:披红袍,穿衣服,出示穿的演变过程。
  穿,金文(穴,洞)+(牙,上下交错的臼齿),造字本义:用牙咬通。篆文扁承续金文字形。
  附文言版《说文解字》:穿,通也。从牙在穴中。
  把衣服套在身上就是穿。教师指导写“穿”。
  (4)认读“三点”水旁的字:淹没。
  多音字组词。
  课文中还有很多带有“三点水”旁的字,快来读一读:池塘飘浮江河海洋滚来滚去
  小结:大部分“三点水”旁的字都和水有关。
  (5)认识“两点水”旁。
  小老师带读:冲毁冷空气冰晶凉爽。
  师范读:冷冰凉
  小结:大部分“两点水”旁的字都和气候寒冷有关,我们再来读词。
  (6)出示“雨字头”,与“雨”字比较异同。
  师补充资料:
  雨,早期甲骨文,代表天空的指事符号一下面加“水”,表示从云层降下水滴。
  小结:雨表示从云层降下来水,当温度不同时,雨就会以不同的形式降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雹子、雪、露珠、霜。看来大部分雨字头的字都和气候有关。
  出示:雹子、雪、露珠、霜,集体认读形声字。
  教师指导写“雪”。
  (7)分类复习。
  三点水:江河池塘淹没。
  两点水:冰晶冲毁凉爽。
  雨字头:雹子露珠雪霜。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低段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在“读正确”上多花时间。特别是对生字的字音、易错字要重点加以指导。本课生字较多,课堂上可以不平均用力,要有所侧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累,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识字、合作学习等途径,准确识记生字。课文中“雨字头”、“三点水”旁、“两点水”旁的字出现很多,可以运用归类识字的策略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使识字教学更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更有针对性。
  (三)品读课文,解答疑问
  1.学习1~3自然段
  (1)文中的字宝宝们变来变去,文中的“我”也会变,齐读中心句:“我会变”。“我”会变成什么?
  课件出示:快来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在文中找一找,“我”都变成了什么?请用圆圈圈出来。
  学生反馈:贴板书。
  (2)学习第1自然段:太阳一晒。
  ①我是怎样变成“云”的?指名读第1自然段。   (借助图片再一次理解“升”的含义)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气体升到空中飘浮着,这多神奇呀!会是什么样子呢?快来读读这个句子。
  ②出示句子:“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
  ③点出表示颜色和时间的词语:感受颜色的鲜艳和云朵的变化多端。欣赏图片,指导朗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理解)
  看來在不同的时间“我”的颜色是不一样的,“我”的变化多神奇呀。回读“我会变”。
  (3)学习第2自然段。
  ①“雨、雹子、雪”什么样?用横线把描写它们样子的词语画下来。
  ②学生反馈,指名在黑板上分别画出“雨、雹子、雪”。
  ③它们又是怎样从天上降落下来的?在文中圈一圈。(出示:落、打、飘)
  ④词语置换:这几个小动词就像顽皮的小精灵,跟我们玩起了游戏。
  小水珠落下来,
  小硬球打下来,(很有力量,速度快)
  小白花飘下来,行吗?(美,很轻)
  (学生说感悟)用词不单一,语言丰富。
  小结:课文中用词多准确呀!语言富于变化!这几个小动词的位置,可不能乱放呀!
  ⑤教师设置情境,指导朗读。
  ⑥“我”有时候变成雨,有时候变成雹子,有时候又变成了雪花,是谁有这么大的本领?(板书:冷空气)
  文中的“我”就像个魔术师,“我”遇到的温度不一样,样子也不一样,所以作者说——学生回读“我会变”。
  (4)学习第3自然段。
  “我”还会变。
  接读:同样是在早晨,天气凉爽“我”就变成——露珠滚来滚去,(多可爱呀)天气寒冷“我”就变成——霜,就像给小草贴上一层薄薄的冰晶,(多漂亮呀)看来“我”遇冷的程度不一样,样子也不一样。学生回读“我会变”。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没有烦琐的提问,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思,读中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内化。朗读的指导和朗读的评价融为一体,使教学的预设和生成相得益彰。
  结构段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教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第一段抓住表示颜色和时间的词语,感受颜色的鲜艳和云朵的变化多端。初步了解“拟人”这一写作手法。第二段从课文中画出准确地写出了雨、雹子、雪的样子的词语,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词语置换,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精练、准确。最后再回文朗读重点语句,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使学生通过了解水不同形态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设计就实现了字面朗读一生成情感一情感朗读的层次。
  (5)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会变,太阳一晒,水就变成了云在空中飘浮着,遇到冷空气,云又变成雨、雹子、露珠、霜降落到地面,看来温度变,“我”的样子也变。
  板书:样子变
  2.学习第4自然段
  过渡:“我”无处不在,五湖四海都留有“我”的足迹。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地方有水?
  (1)学生反馈,在江河里,水杯里……
  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你有什么感受?
  (2)出示句子。
  (齐读)
  我在池塘里睡觉。
  我在小溪里散步。
  我在江河里奔跑。
  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
  作者的语言多生动呀!
  (3)仿说练习。
  我在( )( )。
  预设:我在小河里跳跃。
  我在天空中旅游。
  回读第4自然段,最后加上学生创造的一句。
  看来“我”的地点变,姿态也变(板书姿态变)。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师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语言和作者的语言进行对比感受拟人句语言的生动,仿说练习又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第5自然段
  (1)小声读第5自然段,思考:“我”不但会变,喜欢变,“我”的性格也是多变的。“我”的性格是怎么变的呢?
  (2)出示“温和”“暴躁”读一读,你发现什么了?这是一对反义词。教师指导朗读。
  (3)你还能找出一对反义词吗?好事——坏事,你能说出一组反义词吗?
  (4)“我”温和时就做好事,暴躁时就做坏事。快到文中找一找,“我”做了哪些好事?又做了哪些坏事?
  好事:发电,灌溉。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害。我们来看一下(出示图片)。
  (5)接读。
  师:有时候我很温和。
  生:我做过好事,发电,灌溉……
  师:有时候我很暴躁。
  生:我也做过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人们想出种种办法,让我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种种”是什么意思?
  对了,是很多种,老师来告诉大家几种:(图片)
  ①植树造林植树造林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以免过多的水流冲毁房屋。
  ②修建水库修建水库可将水装在水库中不让它们淹没庄稼。
  ③南水北调把南方水多的地方的水通往北方缺水的地方。
  ④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能用反义词说句子。小学低段课标指出学生能结合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因此我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找一找“我”做了哪些好事?又做了哪些坏事?最后引导学生思考“种种”的含义是很多种,从而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6)教师小结答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会变成什么呢?指板书,它能变成:云、雨、雹子、雪、霜、露珠。之所以变成云是因为太阳一晒,变成气体升到空中,遇到冷空气,云又变成雨、雹子、露珠、霜降落到地面,它的温度变样子变,地点变姿态变,性格变做事也变。同学们知道“我”为什么会变了吧!
  (四)指导书写,同学互评
  1.谁带大家一起说“升”字的笔顺,说一说怎样写好“升”?这个字中的两笔撇,有什么不同?
  每一笔的占位。教师示范写“升”。
  2.同桌互评
  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水喜欢变,善于变。其实水是生命之源。一个人不吃饭可以坚持几十天,没有水一个星期也活不成,所以没有水就没有我们人类,没有水就更没有这美丽的世界。
  (五)作业布置
  1.请你找一些关于水的资料,我们下节课一起来交流。
  2.创作一幅关于“节约用水”的广告画。
  六、板书设计
其他文献
英国历史学家彼德·伯克在《图像证史》一书中力图说明的基本论点是:图像如同文本和口述证词一样,也是历史证据的一种重要形式。[1]“左图右书”也是我国古代治史传统。近年来,画作、地图、历史事件及实物的照片等可视材料在史学研究、历史学习和考试评价中的作用越来越多地受到史家、教师和命题者的重视。以教科书的编纂为例,人教版的三本高中历史必修教科书就使用了多达460张各类插图。这些历史图像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
期刊
摘要 在班级管理中,要倡导学生自治的理念,班主任要学会放手,让学生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由关爱的空间里健康成长.  关键词 学生自治心灵沟通自我管理  众所周知高中班主任的工作很累,每天起早贪黑,还得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班主任做的很多工作也是别人所看不到的,但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能去抱怨,因为这一切的付出,都会有人默默地看着,并牢牢地记在心里,这些人就是我们的学生.  
期刊
摘要 在经历了5年的探索后,人大附中西山学校于2015年在新一届初一年级全面推广实践“1对1”教学模式.本文首先介绍了“1对1”教学实施的必要性和技术保障等相关信息,接下来就笔者在不同课型中实践“1对1”教学进行了说明与分享,最后是笔者对于“1对1”教学的展望和思考.  关键词 “1对1”教学学习配备英语课型高效  全世界都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动,教育也需要一场大革命.其实,改革在教育界从来都不是新鲜
期刊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可见感情是写作的原动力,是丰富文章内容的基础。那么如何才能形象生动且准确地表情达意呢?不妨为情感穿一件外衣。  一、春衣:自然之景  春者,自然万物苏醒之季节;春衣,恰如自然之景。自然之景作为情感的外衣很普遍,也是最重要的一件外衣。自然之景也是最为丰富的,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等均可入文。  把自然之景作为载体引进文章类同古典诗词中的借景抒情,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仅是英语教学基本目标,而且,通过口语表达能力的获得与提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成就感,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中阶段开展英语口语教学非常有必要。本研究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CASIO电子辞典,对学生进行语音、语调和话题训练,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口语测试等方式收集数据,发现CASIO电子辞典的确在高中口语教学中能够起
期刊
[摘要]解读文本发现情寓灯光中,跳出文本寻觅“灯光”之情,寻找焦点确定教学思路,教学后带来的思考——应点燃每个人的心灯。一盏用理想与信念化成的心灯,做心中有“灯”的人,你的生命才会有意义。  [关键词]一咏三叹 以情唤情 点燃心灯  灯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已经司空见惯,谈起灯光似乎谁也不会和情感扯上联系。作为战地记者的王愿坚,却对灯光充满了特殊的感情,写下了《灯光》一文。此文被选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
期刊
[摘要]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G。波利亚曾说过,在数学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在有些情况下,教猜想比教证明更为重要。一个好的数学问题素材,不但能起到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本意,还能进行适当挖掘,借助几何直观,培養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本文以一个正方形覆盖问题为例,展示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猜想,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推理素养。  [关键词]猜想 正方形覆盖 数学推理素养
期刊
目前,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信息技术的普遍推广,中学历史教学几乎出现了无课不课件,无课不材料的局面。我们应该为这种局面的出现点赞,它使过去沉闷的历史课生动活泼起来,充分体现了“教师即课程”的理念。然而,在高兴的同时还应该保持清醒,因为我们看到:有的教学课件,图片靓丽,视频生动,音频动听,可学生课后只记得动人的画面和声音;有的课件选用材料过多,在一堂课的有限时间内,学生只能匆匆浏览材料,对问题思
期刊
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贯穿初中数学的始终,而与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相比这种运算更难以掌握。因此本节课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的关系,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正确书写,准确运算。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九节的内容。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
期刊
[摘要]小学英语学科中的教学与评价密不可分,评价能够对教学形成有效的反馈。为了能科学地、全面地评价小学英语教学过程和小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及学习效果,以英语学科课程综合化实施为突破口,从重庆市巴蜀小学“乐评嘉年华”中的评价语言和评价主体上进行突破,从而培养学生自信交流、多元思维和世界眼光等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程评价 课程综合化 乐评嘉年华  小学阶段是英语教育的启蒙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