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位大区经理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受困于业绩增长的大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大区经理定位不当,已成为束缚企业销量增长的重要原因。
  
  模糊的传统角色
  
  定位之一:总部的“传声筒”
  当然,没有一个企业会愚蠢到用“传声筒”这个概念表达对大区经理的定位,但很多企业实际上就是这样做的。“上情下达,下情上达”,领导让怎么干就怎么干,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便是他们对大区经理的要求。大区经理没有人权、财权、事权,既管不住业务员的“帽子” (职务任免),也管不住业务员的“票子”(收入)。
  在营销的集权时代,决策权、指挥权集中于总部, “传声筒”能很好地保证营销的“政令畅通”。但这种集权通常是建立在营销没有区域差异化、一个产品打天下的基础上。这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定位之二:总部的督察员
  有些企业的状态是:决策权在总部,现场指挥权在基层经理(市级经理或省级经理),大区经理既不参加决策,又不参与现场管理,没有问题处置权。他在管理上“有名无权”,实际上是个“市场督察”,专门发现问题、挑毛病。这个光杆司令每天的工作是挨片巡视市场,基层经理既向大区经理汇报,也向总部直接汇报。
  这种定位原因有二:一是总部在制定营销策略时的基本单元是省,而不是大区;二是营销管理的层次过多(总部一大区经理一省级经理一办事处一业务员五级),而中国企业的管理渗透力通常只有一级半,导致总部指挥失灵,政令不通,需要大区经理这个“总部的眼睛和耳朵”。
  
  定位三:与总部博弈的封疆大吏
  如果总部定位大区为“费用中心”并且将管理重心下移至大区,大区经理就成为封疆大吏。封疆大吏本应该代表总部行使职权,怎么会沦为与总部讨价还价博弈的对手呢?
  那是因为大区只是费用中心,而总部是利润中心。利润中心既考核销量又考核利润,做营销时一定有“投入产出”概念。大区只是费用中心,通常只考核销量,往往争取到更大的费用,就能完成更大的销量。于是,大区经理反过来与总部博弈就见怪不怪了。这是体系决定的,无关大区经理的境界和水平。
  
  定位四:企业的“大业务员”
  在中小型企业,这种现象经常出现。他们的人员总体素质较差,大区经理有“指导他们干还不如亲自干”的感慨,于是业务员便成不了独立工作人员,而是大区经理的“助手”。
  
  角色困境
  
  渠道扁平化正在使大区经理成为一个“不可能的职务”
  
  发轫于1997年的渠道扁平化,使市场重心从省级下沉至目前以县级为主。原来“省级一批一市级二批一县级三批”,变成“县级一批一乡镇二批”的扁平化渠道模式,而厂家的营销管理层级却从“总部一省级分公司(或办事处)一业务员”,逐步演变成“总部一大区经理一省级经理一市级办事处一县(区)业务员”。
  也就是说,渠道的扁平化过程使营销管理的层级变得更多。渠道扁平化固然使业务员更接近终端和消费者,却使总部更加远离一线销售队伍。我们将此称为“扁平化陷阱”:如果减少管理层次,则管理幅度太大,总部无法有效管理;如果扩大管理层次,则管理的渗透力不足,出现指挥失灵。
  大区经理正是在渠道扁平化过程中出现的。他们既无法亲自指挥一线业务员,又无法参与决策。一线出了问题,总部首先怪罪他们;业务员的报告如果不被批准,同样会责怪大区经理无能。因此,大区经理成为一个“不可能的职务”,无论怎样干,都很难让各方满意。
  
  营销区域化使大区经理左右为难
  目前,营销的区域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没有区域化的产品和区域化的营销策略,销量增长极其困难。甚至可以说,对有些行业而言,区域化产品是未来销量增长的主要源泉。
  但多数企业并没有区域化的营销策略, “大一统”的营销策略仍然是多数营销老总的主导思维。大区经理不过是分片管理的角色,在总部的“大一统”思维与一线人员的区域化之间,大区经理左右为难。
  
  重新定位
  
  大区经理的角色困境是结构性的,无关乎他们的能力与素质。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从重新定义大区经理的职能入手。
  中国的市场范围极其广阔,省与省之间的差异,或许比欧洲国与国之间的差异还要大。每个区域市场都不尽相同,“大一统”策略的时代已经过去。大区经理要把区域市场当作区域事业部来经营。
  因此,大区经理职能的新定位是:准区域事业部总经理。
  这意味着,大区不再仅仅是一个管理单位,还是一个经营单元;不再仅仅是一个费用中心,而是模拟事业部经营的利润中心;大区经理不再仅仅是传声筒,而是有一定权力的决策者;他不再是一个光杆司令,手下应有多人组成的管理团队。
  具体来说,大区经理要新增下列职能:
  
  1.主导区域化新产品的开发。
  以前,产品研发是总部的职能,大区经理充其量只不过是“提供产品研发的线索”而已。站在总部角度开发新产品,思维模式很容易变成“新品一定要卖向全中国”。而没有区域化产品,大区经理往往抱怨总部。
  大区经理从销售管理者变成营销管理者,承担区域化新品开发的职能,是解决目前总部统管产品开发缺乏销售力的有效办法之一。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建立由大区经理管理的独立新品研发机构,只不过他们与研发机构的联系更紧密了。因为新品研发通常要经历“概念形成”和“技术成型”两个阶段,前者是大区经理的职能,后者则是技术研发部门的事。
  
  2.按销量和“模拟利润”双重指标考核大区经理。
  以往,利润指标都压在总经理和销售老总身上,无法分解到各级营销管理者身上,造成大区经理“争费用”。
  现在,按模拟利润考核,大区经理就有了“投入产出”概念,在争费用时就会考虑利润问题。这是解决大区经理与总部博弈的有效办法。
  当然,既然是准事业部体系,就意味着大区仍然只是模拟利润核算,还不是独立核算的法人单位。
  
  3.销售策略以大区为单元制定。
  既然统一的政策经常无效,大区经理就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政策,或者把公司的统一政策进行二次“包装”。
  
  4.在已经实现了“地产地销”的区域,大区则成为产供销和人财物一条龙管理的真正事业部。
  在有些企业,总部已经变成标准的制定者,不再参加区域营销的日常管理工作,管理和决策职能已经极其弱化。这就实现了营销的真正区域事业部制。
  
  角色转换的过度
  
  中国的老总或多或少都有“集权情结”,无论是区域事业部还是准区域事业部,权力一下放,就有“失控”的担心。
  这种担心无疑是有道理的。一直扮演着执行角色的大区经理突然有了决策权,会不会滥用权力?他们具备真正的决策能力吗?
  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是否应该重新定位大区经理的角色”。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做到角色转换的平稳过渡”。在实际运作中,很容易因为对第二个问题的担心,而连带否定了第一个问题。
  平稳过渡的最有效手段就是“试点”,通过局部区域的试点,探索全面铺开的经验教训。试点应该从条件成熟度、人员素质两方面考虑。
其他文献
专业化或者多元化,都不是目的,而是方法。多元化还是专业化,只要符合企业生存发展的要求,就是对的。  [编者按]  几乎每一个亿元级的经销商都面临这样一个选择:后面该怎么做?几年高速发展之后,公司进入了平台期,原有市场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份额和利润要想再增加一个点也非常困难。是继续在原有领域花精力做精做细?还是放开眼量,大胆进军其它领域?  在“第四届中国经销商大会”上,著名营销专家、 《销售与市场
期刊
[编者按]  本文主体部分来自白礼仕先生在2007年中国零售商大会上的演讲记录,他是香港玩具“反”斗城区域销售及采购总经理,也是专业店管理的资深专家。他对玩具“反”斗城运营模式的完整介绍,使我们得以体会这家全球最大玩具店连锁的专业和用心。  在当今的美国,玩具“反”斗城已经将玩具零售额第一的宝座让给了综合超市连锁沃尔玛,并且经历了一场资本变迁,但作为专业店业态的经典成功案例之一,它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期刊
从1998年至今,黄伟文带领下的广西科桂公司已经走过近10个年头,销量规模早已过亿,人员队伍也达到800多人,代理品牌也从单一的不知名品牌“N自由”,到手握“馥珮”、“现代”、“花王”、“狮王”、“丁家宜”、“上海庄臣”等30多个日化品牌。  科桂的代理品牌中,绝大多数都是二线品牌,甚至不知名品牌,鲜见一线品牌。这是为何?    三级市场存在巨大机会    在黄伟文看来,南宁或广西市场,有着典型的
期刊
新品很难集采,因为量少;而如果价格促销能使其迅速上量,就能很肯定地判断:有必要集采了。  有这样一家T企业,一共70多家店;和多数零售商一样,这些店面大小不一。看看它的存货单,一共有18000个单品;看看它最大的一家店,有12000个单品。  让我们查一查这些店中的共性商品有多少(即各店都有的单品)?随便挑了两个店,一个店是7000多个单品,一个店是4000多个单品,共性商品只有几百个;把70家店
期刊
如果90%的生意都是靠贿赂获得,那么部分费用被业务员中饱私囊的几率就是100%了。没办法,你做生意的路子都见不得光,那么利润被业务员用见不得光的方式拿走也在情理之中。  营销腐败问题是经销商公司的老大难问题。如果说大额款项还可以通过划账方式来规避风险,那么业务系统的虚报谎支,让几乎90%的经销商都无可奈何。像《销售与市场》渠道版第8期文章中提到,一位经销商对业务员的虚报谎支实在没有办法了,最后居然
期刊
当应聘人员通过笔试后,接下来的面试,才是考验主管经验与火候的时候。判定EQ(情商)不能像IQ(智商)测试那样可以通过工具进行。EQ属于个人的人格特质,面试官必须仔细观察应聘者的言谈举止应对,面对事件的反应态度,才能洞察应征者真正的特质。  EQ是个人在长期生活环境中所累积的价值观。EQ的可塑性大,可以藉由外在环境的影响而改变,但是要大幅调整或转换,却必须耗费相当大的时间和心力。就好像一个长期睡到中
期刊
执行力不只是下属的问题。他们有效执行某项工作是需要基础与条件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你的管理。  这两年,执行力一直是热门话题,有关执行力的书也是大卖特卖。然而很多管理者忽视了一个基本的问题,那就是员工有效执行某项工作是需要基础与条件的——任务是否明确,目标是否明确,时间是否规定,方法是否清晰,信息渠道是否畅通,事前事中的沟通与交流是否充分,相关的人财物等资源是否匹配,分工是否恰当,是否进行了授权。
期刊
成也“副业”    冰石啤酒(化名)是中西部地区的无名小厂。它在一无品牌二无资金的情况下,选择高档产品切入市场,竟然在两年时间内成长为当地崛起的一支啤酒新贵。放在当初,营销总监李云(化名)对这个成绩想也不敢想。  当时,这支高档产品,既没有品牌影响力,无法获得区域寡头经销商的青睐,又没有足够的金钱硬砸市场、买店面。而且,广告打出去之后,啤酒经销商无人问津。产品要打入城市市场,而且是打入眼光高的中高
期刊
营销人都知道,经销商月末大规模进货压库,厂家月末大规模紧张出货的现象,仿佛天经地义。  一般来说,完不成任务,经销商短期压力并不大,因为他的库存能力总是有限的。如果他满足了厂家的最低库存要求,厂家对他无限制压货就过分了。  但对厂家在市场一线的营销人员而言,完不成任务,就面临着收入减少、乌纱帽不保的问题。也就是说,短期来讲,厂家的业务员面临的压力与诱惑均大过经销商。因此,他们在月末要与经销商(大户
期刊
市场上每天都充斥着无数的品牌活动,其中不乏创意绝妙者,但又有多少被消费者知道并关注了呢?投入不少,收获不多,这确实让人苦恼不已。问题在哪儿?  无论做什么品牌活动,有两个问题必须回答:做什么?怎么做?“做什么”是为了统一你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怎么做”是为了强化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强度。前者的关键在于清晰而独特,后者的关键在于执行和传播。  啤酒品牌活动主题日趋同质化,无非借着啤酒节、美食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