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98年至今,黄伟文带领下的广西科桂公司已经走过近10个年头,销量规模早已过亿,人员队伍也达到800多人,代理品牌也从单一的不知名品牌“N自由”,到手握“馥珮”、“现代”、“花王”、“狮王”、“丁家宜”、“上海庄臣”等30多个日化品牌。
科桂的代理品牌中,绝大多数都是二线品牌,甚至不知名品牌,鲜见一线品牌。这是为何?
三级市场存在巨大机会
在黄伟文看来,南宁或广西市场,有着典型的三级市场特征。
1.市场总量不小,单体消费能力有限。整个广西市场的市场容量还是很可观的,但分散到每一个城市,甚至每一个消费者,其消费能力却很有限,甚至不到一级城市的四分之一。对消费者而言,价廉物美的需求大于对品牌的需求。这种消费格局正好是一些二线品牌的绝好机会。
2.终端数量巨大,规模不一,形态各异。三级市场以中小终端为主,数量庞大。在广西市场的终端数量就数以万计,如果由厂家自己操刀,开发维护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在三级市场,将市场推广、开发的绝大部分工作交给代理商来做,反而更为经济有效。这种终端格局是经销商生存和发展的绝好机会。
3.现代终端与传统终端杂陈,考验经销商的终端运作能力。在南宁市区、柳州市区等中心市场,现代终端作用日益突出;而下面的县乡市场,却仍然以传统终端为主。没有运作现代终端的能力,就没有未来;没有运作县乡市场的分销能力和管理能力,就没有足够的覆盖率。这是推广型经销商崛起的绝好机会。
1998年之前,黄伟文是一家化妆品企业的西南区经理。在他看来,经销商的生存基础就是推广能力,而非单纯的物流能力或资金能力。单纯的金钱优势是最靠不住的,如果只有现款进货和配送能力,终有一天厂家会抛弃你。因为你能做的事情,其他有钱的经销商谁不会做?“你必须建立起你自己独一无二的能力。”
学习型组织
在厂家做营销时,黄伟文主做商超。创业之后,他更视终端运作能力为公司的根本。由于熟悉商超运作,广西科桂的发展与其他经销商不一样——先从商超终端起步,做起来后才反过去做流通批发。“现在想起来,唯一能记得住的就是当时非常艰辛。只有三个人,谈判、铺货、陈列、回款全都要亲自去做。”忆及创业之初,黄伟文说道。
慢慢的,科桂的人员和销售都有了一定规模。但让黄伟文颇为费神的是,自己的终端运作经验和能力怎样才能复制到团队中去?
答案是一定要建立起学习型的组织。为打造成为学习型组织,黄伟文没少下功夫。
1.招对人。能力不行、经验不够,都可以原谅,但关键是你的学习能力,你的开发潜质,是否够勤奋,是否有潜力,有没有上进心。
2.一边做一边学,先进带后进,老人带新人。一个学习型公司,一定是善于将成功经验复制传播的。广西科桂有定期的销售内训,优秀的促销员往往会提升为主管,而他们会在销售内训会上传授自己的促销经验。有对还会开展终端实战培训,让促销员观场观摩学习。
3.阅读专业的营销杂志,如10年来坚持订阅《销售与市场》杂志;参加一些专业的培训课程,如一些上游一家提供的培训机会。
4.外出学习。广西市场相对于发达地区,信息要滞后三到五年。因此,外出学习、交流所获得的经验,正好应用到广西市场,就显得事半功倍。而且很多发达地区的现代终端的运营经验,也正是本地终端所需要的。可以说,广西许多本地超市的发展和进步,是科桂公司在后面推动的。
这种基于共同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供零关系,才是真正牢固的合作关系。科桂几乎在所有广西地区商超系统里,都是核心供应商。它为商超带来毫不逊色于一线品牌的巨大销量,而商超通过与科桂的合作,迅速提升了自身的运营和管理能力。
“卖不动的品牌,我能卖得动;卖得动的品牌,我能卖得更好!”强大的终端掌控能力和销售能力,正是黄伟文赖以生存的根基。
二线品牌“杀手”
有了强大的终端运作能力,黄伟文喜欢运作二线品牌,“没有办法,要想有强大的终端销售能力,人工成本、终端费用都肯定非常高。”直接运作终端注定是一种高成本的运作方式,所以黄伟文与厂家的合作模式一般都是“厂家低价供货,市场上的其他事情都是我来做”。
科桂公司有员工800多名,绝大部分是终端促销员。黄伟文将整个广西市场分为18个片区,基本上一个地级市一个片区,大的地方有好几个片区,如南宁分为四个片区。平均每个片区配备3名业务管理人员,几十名促销员。人员是根据网点数量、销量规模来配备的,网点多,则配备的人员多,如配备最多的一个商场,促销员就有20多名。
庞大的业务队伍,高昂的人力成本和终端费用成本,要求科桂的绝大部分产品都要有相当高的毛利空间,不然“连公司运转都成问题,更别说赚钱了”。当然也会有部分低毛利产品,承担的功能不一样,同时所占销售比例也比较低。
但科桂不会一直只做二线品牌,黄伟文认为,二线品牌“杀手”是一个动态形态,并非就一定要排斥大品牌。 “今年调整完后,我们也准备接一些大品牌来做。”
“做大品牌是不怎么赚钱,但可以让我们的人变得更专业。未来的市场竞争,可能是终端的竞争,网络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专业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你有更多的专业人才,你就可能持续发展,否则你规模再大,也迟早要掉下来”。
黄伟文的生意经
1.关于多元化。
广西是中国典型的三类市场,它在每一个领域的市场容量都不是很大,人口数量就那么点,经济水平也不怎么样。因此,必须要多元化。不多元化,利润、规模都不够,你连人都养不活,还谈什么发展?所以,你看我又做日化,又做电池,还跑去做百货精品,都是被逼的。但重心都是一样的,主要放在百货和超市等现代零售终端上。
2.关于管理。
七八百人我怎么管理?我一个人当然管不过来。对高层,我给他们股权,他们的身份和我一样都是股东,有了几个、十几个“我”,管理就轻松多了;对中层,我用年薪制,给他们安全感,还要告诉他们未来在哪里,前景是什么,让他们觉得有奔头。
“源生堂”是我们的一个连锁新项目,刚开始亏了一年,后来情况好些,但还是迟迟不赚钱。我一发狠,干脆把“经理负责制”改成“项目承包制”,一下就赚钱了。从这里我摸索出一点,对员工什么激励,都不如把他的利益和工作直接捆在一起,而且要没有上限。
3.关于终端。
很多经销商是靠关系来做生意,我们也讲关系,但关系在我们生意中的重要性很低,我们靠数据做生意。你和我合作,能不能赚钱,能赚多少钱,都有数据说话。没有什么能比数据更有说服力。超市老板最喜欢和这样的供应商合作。
4.关于市场策略。
每个超市的需求不太一样。同一个促销季,这个超市可能需要惊爆价,另一个超市可能做买赠更好。我们不会对整个广西市场做一个大一统政策,这样会有很多不适应。我们追求性价比最高的投入,追求多样化的合作模式。我有一个费用底线,底线之内的我都可以给,可以按照你要的方式来给,但超过底线我是不能给的。
科桂的代理品牌中,绝大多数都是二线品牌,甚至不知名品牌,鲜见一线品牌。这是为何?
三级市场存在巨大机会
在黄伟文看来,南宁或广西市场,有着典型的三级市场特征。
1.市场总量不小,单体消费能力有限。整个广西市场的市场容量还是很可观的,但分散到每一个城市,甚至每一个消费者,其消费能力却很有限,甚至不到一级城市的四分之一。对消费者而言,价廉物美的需求大于对品牌的需求。这种消费格局正好是一些二线品牌的绝好机会。
2.终端数量巨大,规模不一,形态各异。三级市场以中小终端为主,数量庞大。在广西市场的终端数量就数以万计,如果由厂家自己操刀,开发维护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在三级市场,将市场推广、开发的绝大部分工作交给代理商来做,反而更为经济有效。这种终端格局是经销商生存和发展的绝好机会。
3.现代终端与传统终端杂陈,考验经销商的终端运作能力。在南宁市区、柳州市区等中心市场,现代终端作用日益突出;而下面的县乡市场,却仍然以传统终端为主。没有运作现代终端的能力,就没有未来;没有运作县乡市场的分销能力和管理能力,就没有足够的覆盖率。这是推广型经销商崛起的绝好机会。
1998年之前,黄伟文是一家化妆品企业的西南区经理。在他看来,经销商的生存基础就是推广能力,而非单纯的物流能力或资金能力。单纯的金钱优势是最靠不住的,如果只有现款进货和配送能力,终有一天厂家会抛弃你。因为你能做的事情,其他有钱的经销商谁不会做?“你必须建立起你自己独一无二的能力。”
学习型组织
在厂家做营销时,黄伟文主做商超。创业之后,他更视终端运作能力为公司的根本。由于熟悉商超运作,广西科桂的发展与其他经销商不一样——先从商超终端起步,做起来后才反过去做流通批发。“现在想起来,唯一能记得住的就是当时非常艰辛。只有三个人,谈判、铺货、陈列、回款全都要亲自去做。”忆及创业之初,黄伟文说道。
慢慢的,科桂的人员和销售都有了一定规模。但让黄伟文颇为费神的是,自己的终端运作经验和能力怎样才能复制到团队中去?
答案是一定要建立起学习型的组织。为打造成为学习型组织,黄伟文没少下功夫。
1.招对人。能力不行、经验不够,都可以原谅,但关键是你的学习能力,你的开发潜质,是否够勤奋,是否有潜力,有没有上进心。
2.一边做一边学,先进带后进,老人带新人。一个学习型公司,一定是善于将成功经验复制传播的。广西科桂有定期的销售内训,优秀的促销员往往会提升为主管,而他们会在销售内训会上传授自己的促销经验。有对还会开展终端实战培训,让促销员观场观摩学习。
3.阅读专业的营销杂志,如10年来坚持订阅《销售与市场》杂志;参加一些专业的培训课程,如一些上游一家提供的培训机会。
4.外出学习。广西市场相对于发达地区,信息要滞后三到五年。因此,外出学习、交流所获得的经验,正好应用到广西市场,就显得事半功倍。而且很多发达地区的现代终端的运营经验,也正是本地终端所需要的。可以说,广西许多本地超市的发展和进步,是科桂公司在后面推动的。
这种基于共同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供零关系,才是真正牢固的合作关系。科桂几乎在所有广西地区商超系统里,都是核心供应商。它为商超带来毫不逊色于一线品牌的巨大销量,而商超通过与科桂的合作,迅速提升了自身的运营和管理能力。
“卖不动的品牌,我能卖得动;卖得动的品牌,我能卖得更好!”强大的终端掌控能力和销售能力,正是黄伟文赖以生存的根基。
二线品牌“杀手”
有了强大的终端运作能力,黄伟文喜欢运作二线品牌,“没有办法,要想有强大的终端销售能力,人工成本、终端费用都肯定非常高。”直接运作终端注定是一种高成本的运作方式,所以黄伟文与厂家的合作模式一般都是“厂家低价供货,市场上的其他事情都是我来做”。
科桂公司有员工800多名,绝大部分是终端促销员。黄伟文将整个广西市场分为18个片区,基本上一个地级市一个片区,大的地方有好几个片区,如南宁分为四个片区。平均每个片区配备3名业务管理人员,几十名促销员。人员是根据网点数量、销量规模来配备的,网点多,则配备的人员多,如配备最多的一个商场,促销员就有20多名。
庞大的业务队伍,高昂的人力成本和终端费用成本,要求科桂的绝大部分产品都要有相当高的毛利空间,不然“连公司运转都成问题,更别说赚钱了”。当然也会有部分低毛利产品,承担的功能不一样,同时所占销售比例也比较低。
但科桂不会一直只做二线品牌,黄伟文认为,二线品牌“杀手”是一个动态形态,并非就一定要排斥大品牌。 “今年调整完后,我们也准备接一些大品牌来做。”
“做大品牌是不怎么赚钱,但可以让我们的人变得更专业。未来的市场竞争,可能是终端的竞争,网络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专业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你有更多的专业人才,你就可能持续发展,否则你规模再大,也迟早要掉下来”。
黄伟文的生意经
1.关于多元化。
广西是中国典型的三类市场,它在每一个领域的市场容量都不是很大,人口数量就那么点,经济水平也不怎么样。因此,必须要多元化。不多元化,利润、规模都不够,你连人都养不活,还谈什么发展?所以,你看我又做日化,又做电池,还跑去做百货精品,都是被逼的。但重心都是一样的,主要放在百货和超市等现代零售终端上。
2.关于管理。
七八百人我怎么管理?我一个人当然管不过来。对高层,我给他们股权,他们的身份和我一样都是股东,有了几个、十几个“我”,管理就轻松多了;对中层,我用年薪制,给他们安全感,还要告诉他们未来在哪里,前景是什么,让他们觉得有奔头。
“源生堂”是我们的一个连锁新项目,刚开始亏了一年,后来情况好些,但还是迟迟不赚钱。我一发狠,干脆把“经理负责制”改成“项目承包制”,一下就赚钱了。从这里我摸索出一点,对员工什么激励,都不如把他的利益和工作直接捆在一起,而且要没有上限。
3.关于终端。
很多经销商是靠关系来做生意,我们也讲关系,但关系在我们生意中的重要性很低,我们靠数据做生意。你和我合作,能不能赚钱,能赚多少钱,都有数据说话。没有什么能比数据更有说服力。超市老板最喜欢和这样的供应商合作。
4.关于市场策略。
每个超市的需求不太一样。同一个促销季,这个超市可能需要惊爆价,另一个超市可能做买赠更好。我们不会对整个广西市场做一个大一统政策,这样会有很多不适应。我们追求性价比最高的投入,追求多样化的合作模式。我有一个费用底线,底线之内的我都可以给,可以按照你要的方式来给,但超过底线我是不能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