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一场深刻的改革,目的是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从教育思想到教育内容、教学方法都要与时俱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改与以往课改相比,主要突出了“新”字。
首先是教学理念的新,它以一种全新的教学目标来指导高中教学,以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来指引每一位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必须学会用新的思想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它将要完成从教会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的转变,从而建立终身学习的社会机制。
其次,新课改的“新”还在于它的实施方法的“新”,一改以往单一的学科知识教学,转而变成现在的模块教学,将每门学科进行细化,必修选修相结合,大大提高了高中教学的机动灵活性,也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机会,真正关注到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也给当前中国的教育指引了新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对教师的个人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次,新课改的“新”也在于它的评价体制的“新”, 新课改采用学分制和高考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既可防止学生的严重偏科,又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机会。将毕业和升学所需学分进行区分,将高考和学分认定进行区分,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锻炼的机会,又可以给部分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和提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向社会输出更多方面的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新课改的理念和实践之间毕竟还是有区别的,新教材能否正确使用也会对新课改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处理新教材和高中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关系,新教材和新课改理念的关系以及新教材和学生的需要的关系,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如果处理不好这些关系,那将会对新课改的实施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
第一、处理好新教材和高中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关系。新教材和老教材相比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深度不如老教材而广度大大超过;二是难点相对分散而知识点相对集中;三是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四是教育方法的改进(探究性教学的开展)。如果我们还是一味按照老教材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讲解的话,会发现仅化学必修一就涵盖了老教材化学第一册的大部分内容和化学第二册的一部分内容。这些内容按老教材要求要一学年才学完的,也就是要120学时左右,而现在则要安排在36学时学完,时间上是无论如何不够的,所以我们不能以老教材的考试大纲进行教学,而应根据新课改的学习目标进行定位,适当地降低学习要求。对于新教材的难点相对分散固然好,但知识点相对集中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麻烦。比如化学必修一从专题2到专题4都是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内容,学习时间短,容量大,特别是化学方程式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在教学时特别需要注意方法,如教法学法的改进,一些规则的介绍,记忆方法的介绍都是很重要的。这时教师要特别注重课本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以及课堂的生动,防止学生被单调枯燥的化学方程式夺走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上,新教材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很多知识比老教材更新更具体,这就要求教育者自身对这些知识要有一些更深更细的认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更注重自身素质和知识的提高。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上,新教材更注重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如何开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探究,还是一味只是学生的探究,还是教师在学生面前探究,都要视具体的情形和教学内容而定。如一节内容比较新要求比较高的的知识,采用学生探究就不太适合,毕竟他们还缺少必要的知识准备,而相应简单一些的知识则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在探究时不要太过注重表现的形式,而更应注重的是效果;应注重适当的探究,而不必为探究而探究;不必从始至终的探究,毕竟时间和教学条件不一定都允许。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注重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第二、处理好新教材和新课改理念的关系。一本教材不论其新旧,必定有它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只看到优点而看不到缺点,同样也不能只看到缺点而看不到优点。我们不能局限于一套新教材,而应将众多的新教材加以比较甄别,从中吸收提取更贴近于新课改理念的知识和讲授方法,要从新教材着手但不能为其束缚,因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思想不是靠一两本教材就能完全体现的,最关键的还在于施教者本身的素质。新课改之所以新,不在它使用的新教材,而在于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的体现,只有弄清楚这层关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才不会感到处处束手束脚,担心少讲了学生就不会,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自身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关注教材和学生的需要。教材的新和教育观念的新未必就全部是好,还要看它是否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有些知识或学习方法未必符合新教材新课改的思想,但它可能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对学生的发展更有益,这时我们不必因为它不符合新课改的精神而毫不犹豫地加以抛弃,完全可以继续介绍给学生,不必注重形式的新而放弃了表面的旧,从而导致舍本逐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善于使用,为更多的学生的更全面的发展而尽量地发挥教育的智慧和艺术。学生在听到一种安全不同的做法时,他的智力是在接受挑战的,他的思维是在接受碰撞的。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开阔视野。并引发创新的欲望。很显然,观察学生的思维方法、学习过程、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就成为教师在新课堂上必备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什么都在学生之上,什么都懂的传统教师形象。新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都将教师从传统角色中解脱出来。这些方式也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的无形资源。
新课改的思想是中國教育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甚至对学校和家长,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不要因为刚开始时遇到了一些困难就产生退缩思想和畏难情绪,毕竟,任何新生事物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实现自我完善和人为完善。当前,新课改已进入了全面推行阶段,这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同时又为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应不断反思总结,以适应新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改革。
首先是教学理念的新,它以一种全新的教学目标来指导高中教学,以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来指引每一位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必须学会用新的思想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它将要完成从教会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的转变,从而建立终身学习的社会机制。
其次,新课改的“新”还在于它的实施方法的“新”,一改以往单一的学科知识教学,转而变成现在的模块教学,将每门学科进行细化,必修选修相结合,大大提高了高中教学的机动灵活性,也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机会,真正关注到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也给当前中国的教育指引了新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对教师的个人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次,新课改的“新”也在于它的评价体制的“新”, 新课改采用学分制和高考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既可防止学生的严重偏科,又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机会。将毕业和升学所需学分进行区分,将高考和学分认定进行区分,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锻炼的机会,又可以给部分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和提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向社会输出更多方面的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新课改的理念和实践之间毕竟还是有区别的,新教材能否正确使用也会对新课改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处理新教材和高中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关系,新教材和新课改理念的关系以及新教材和学生的需要的关系,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如果处理不好这些关系,那将会对新课改的实施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
第一、处理好新教材和高中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关系。新教材和老教材相比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深度不如老教材而广度大大超过;二是难点相对分散而知识点相对集中;三是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四是教育方法的改进(探究性教学的开展)。如果我们还是一味按照老教材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讲解的话,会发现仅化学必修一就涵盖了老教材化学第一册的大部分内容和化学第二册的一部分内容。这些内容按老教材要求要一学年才学完的,也就是要120学时左右,而现在则要安排在36学时学完,时间上是无论如何不够的,所以我们不能以老教材的考试大纲进行教学,而应根据新课改的学习目标进行定位,适当地降低学习要求。对于新教材的难点相对分散固然好,但知识点相对集中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麻烦。比如化学必修一从专题2到专题4都是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内容,学习时间短,容量大,特别是化学方程式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在教学时特别需要注意方法,如教法学法的改进,一些规则的介绍,记忆方法的介绍都是很重要的。这时教师要特别注重课本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以及课堂的生动,防止学生被单调枯燥的化学方程式夺走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上,新教材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很多知识比老教材更新更具体,这就要求教育者自身对这些知识要有一些更深更细的认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更注重自身素质和知识的提高。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上,新教材更注重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如何开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探究,还是一味只是学生的探究,还是教师在学生面前探究,都要视具体的情形和教学内容而定。如一节内容比较新要求比较高的的知识,采用学生探究就不太适合,毕竟他们还缺少必要的知识准备,而相应简单一些的知识则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在探究时不要太过注重表现的形式,而更应注重的是效果;应注重适当的探究,而不必为探究而探究;不必从始至终的探究,毕竟时间和教学条件不一定都允许。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注重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第二、处理好新教材和新课改理念的关系。一本教材不论其新旧,必定有它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只看到优点而看不到缺点,同样也不能只看到缺点而看不到优点。我们不能局限于一套新教材,而应将众多的新教材加以比较甄别,从中吸收提取更贴近于新课改理念的知识和讲授方法,要从新教材着手但不能为其束缚,因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思想不是靠一两本教材就能完全体现的,最关键的还在于施教者本身的素质。新课改之所以新,不在它使用的新教材,而在于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的体现,只有弄清楚这层关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才不会感到处处束手束脚,担心少讲了学生就不会,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自身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关注教材和学生的需要。教材的新和教育观念的新未必就全部是好,还要看它是否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有些知识或学习方法未必符合新教材新课改的思想,但它可能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对学生的发展更有益,这时我们不必因为它不符合新课改的精神而毫不犹豫地加以抛弃,完全可以继续介绍给学生,不必注重形式的新而放弃了表面的旧,从而导致舍本逐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善于使用,为更多的学生的更全面的发展而尽量地发挥教育的智慧和艺术。学生在听到一种安全不同的做法时,他的智力是在接受挑战的,他的思维是在接受碰撞的。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开阔视野。并引发创新的欲望。很显然,观察学生的思维方法、学习过程、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就成为教师在新课堂上必备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什么都在学生之上,什么都懂的传统教师形象。新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都将教师从传统角色中解脱出来。这些方式也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的无形资源。
新课改的思想是中國教育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甚至对学校和家长,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不要因为刚开始时遇到了一些困难就产生退缩思想和畏难情绪,毕竟,任何新生事物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实现自我完善和人为完善。当前,新课改已进入了全面推行阶段,这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同时又为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应不断反思总结,以适应新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