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新课程改革备受关注,为了实现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许多老师那种与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的实际要求,采取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积极地为学生营造自由且宽松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动手能力。对此,本文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依据,对常态化实施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及为实现素质教育的大力重视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有效实施 扎实推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常态化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5-0017-02
一、引言
在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過程之中,我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许多老师开始站在学生的角度,将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融入实践教学环节,明确实践课程开设的实际要求,以实践课程为主体,更好的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综合实践课程常态化实施的基本特征
学术界和理论界在对综合课程常态化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之中还没有提出明确的界定,认为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要以常态实施策略为主题,课程内容主要是必修课程,老师必须要围绕学生的兴趣所在,明确实践课程的具体要求,更好的体现综合实践课程的常态化实践要求。对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说,在实施常态化发展的过程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方案,更好的落实必修课程,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质内容,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构建高效课堂的同时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其次,以研究性学习为主体的教学实践形式能够有效的促进综合实践课程常态化的有效实施,老师需要明确不同实践活动内容的系统构建,关注各类课程的有效管理。
三、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的有效策略
(一)规范管理机制,监督课程常态化的有效开展
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对学生和老师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与其他课程相比,这类课程的实践难度比较高,同时不需要进行后期的考核,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价值,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需要关注对这一课程的落实,站在不同的角度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保障其能够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优势,更好的实现课程的规范化运作。比如在开展《神奇的影子》这一教学活动时,我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先明确了教学实践环节,然后结合已有的工作经验完善现有的管理机制,充分体现监督课程的常态化。
(二)开展师资培训保障,课程常态化的有效落实
尽管我国素质教育明确强调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但是对于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来说,老师的恰当引导必不可少。首先,学校需要关注专职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将有效的管理策略交给老师,让学生进行主动的实践和优化升级,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其次,老师还需要围绕班主任积极的构建兼职教师服务体系,为后期的课程管理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最后,学校需要关注特长教师的培养,积极的将社区人员,学生家长,工作人员融入其中,保障这一部分工作人员能够为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和辅导,充分的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促进各类教学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在开展《我与蔬菜做朋友》教学活动时,首先参观了优质课,学习同行的优秀经验,反思自己教学实践的不足,根据学生兴趣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
(三)完善策略引导和辅助常态化有效实施
策略化指导对保障教学实践工作的正确方向意义重大,在落实综合课程的过程之中,老师必须要注重指导策略的合理选择,其中情感指导尤为关键,为了保证学生意识到自身行为的误区,老师需要以活动小组的形式为切入点,关注对小学生在理论分析上的研究。其次,老师还需要注重个体责任上的指导,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积极的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实质要求,鼓励学生相互联系和互相讨论,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有所区别,老师应该尽量避免简单一刀切的教学策略,而是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对后期的教学内容及环节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之中掌握学习技巧,实现个人自主学习能力和水平的稳定提升。
结语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相对比较复杂,老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采取有效的策略及手段,扎实推进相关的课程实践工作,促进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俊杰.有效实施 扎实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研究[J].教师,2015(18):59-60.
[2]冯超.促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实施的机制与策略分析——以石家庄市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3):55.
【关键词】有效实施 扎实推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常态化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5-0017-02
一、引言
在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過程之中,我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许多老师开始站在学生的角度,将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融入实践教学环节,明确实践课程开设的实际要求,以实践课程为主体,更好的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综合实践课程常态化实施的基本特征
学术界和理论界在对综合课程常态化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之中还没有提出明确的界定,认为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要以常态实施策略为主题,课程内容主要是必修课程,老师必须要围绕学生的兴趣所在,明确实践课程的具体要求,更好的体现综合实践课程的常态化实践要求。对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说,在实施常态化发展的过程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方案,更好的落实必修课程,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质内容,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构建高效课堂的同时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其次,以研究性学习为主体的教学实践形式能够有效的促进综合实践课程常态化的有效实施,老师需要明确不同实践活动内容的系统构建,关注各类课程的有效管理。
三、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的有效策略
(一)规范管理机制,监督课程常态化的有效开展
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对学生和老师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与其他课程相比,这类课程的实践难度比较高,同时不需要进行后期的考核,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价值,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需要关注对这一课程的落实,站在不同的角度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保障其能够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优势,更好的实现课程的规范化运作。比如在开展《神奇的影子》这一教学活动时,我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先明确了教学实践环节,然后结合已有的工作经验完善现有的管理机制,充分体现监督课程的常态化。
(二)开展师资培训保障,课程常态化的有效落实
尽管我国素质教育明确强调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但是对于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来说,老师的恰当引导必不可少。首先,学校需要关注专职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将有效的管理策略交给老师,让学生进行主动的实践和优化升级,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其次,老师还需要围绕班主任积极的构建兼职教师服务体系,为后期的课程管理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最后,学校需要关注特长教师的培养,积极的将社区人员,学生家长,工作人员融入其中,保障这一部分工作人员能够为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和辅导,充分的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促进各类教学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在开展《我与蔬菜做朋友》教学活动时,首先参观了优质课,学习同行的优秀经验,反思自己教学实践的不足,根据学生兴趣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
(三)完善策略引导和辅助常态化有效实施
策略化指导对保障教学实践工作的正确方向意义重大,在落实综合课程的过程之中,老师必须要注重指导策略的合理选择,其中情感指导尤为关键,为了保证学生意识到自身行为的误区,老师需要以活动小组的形式为切入点,关注对小学生在理论分析上的研究。其次,老师还需要注重个体责任上的指导,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积极的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实质要求,鼓励学生相互联系和互相讨论,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有所区别,老师应该尽量避免简单一刀切的教学策略,而是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对后期的教学内容及环节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之中掌握学习技巧,实现个人自主学习能力和水平的稳定提升。
结语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相对比较复杂,老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采取有效的策略及手段,扎实推进相关的课程实践工作,促进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俊杰.有效实施 扎实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研究[J].教师,2015(18):59-60.
[2]冯超.促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实施的机制与策略分析——以石家庄市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