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不需要用一個說明書去告訴人們怎麼使用,它必須很直覺的,讓人們自然地去使用。」
——深澤直人
何為設計?我之前有寫過一篇文章提到日本中生代的一位設計大師原研哉先生,他是這樣理解的,「所謂的設計是透過製作或溝通,來將我們所生存的世界做一個真實的詮釋。」那什麼是微設計?在我看來,微設計就是為滿足人的某種需求而在原有設計上所做的細微改變或改善。
設計之於生活。微設計的身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捕捉,大到衣食住行,小到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物件都在不斷地被人們「微設計」。這些微小的改變常常不被人所注意,然而它們卻在變化著。閉上你的眼睛,仔細回憶一下你小時候所用的水杯,然後再看看你現在使用的水杯,你會不會發現它們正在悄無聲息地發生細微的變化?或功能或形式或手感。這種細微的改變就是微設計,它正在不斷地趨於完美與實用。地球上有兩個著名的蘋果,一個「砸」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另一個被史蒂夫·喬布斯「咬」了一口,卻咬出了玩家無數。蘋果手機,我相信大家對它再熟悉不過了,大街小巷的廣告遍地都是,已經占據了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然而,當你仔細回眸它的一系列產品時,是否會發現它們的微妙變化?從最早的蘋果一代到現在的蘋果五代,無論在外形或功能上都有進步,這些微妙的設計讓使用者手感更舒適更便於攜帶與儲存。手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著人的生活乃至整個世界,這就是微設計的力量。
看著不斷改善的手機外形、不斷豐富的功能,推陳出新的家用電器……設計仿佛成了現代與時尚的「代言人」。設計對產品「包裝」所帶來的改變,不可小覷。然而我們所見的,一般都是「大件」的貴重物品,殊不知小小的生活設計,也會像蝴蝶效應一樣,引起一場關於生活品質,生活習慣改變的「風暴」。我之前有看過一篇關於日本醬油瓶的文章。設計師在原有的直筒瓶子上設計了一個突出的小口,體型從原來的直筒型變為上小下大以適合手握及裝乘的大小,一個功能與外形的細微改善,改變了日本醬油瓶的命運:從幕後走到了台前,以「美」與「實用」的身份登堂入室,成為了人們喜愛的生活用品之一。這個看似簡單的小設計,從調研、設計到推廣,實際上花了幾年的時間。如此勞師動眾值得嗎?事實勝於雄辯,40多年過去了,這個產品依然受人喜愛。醬油瓶帶著日本醬油走到了世界各地,為日本醬油走向海外國際餐桌起到了推動作用,同時也成為人們生活品質提高的象徵。在現實生活中,諸如此類的產品非常普遍,一件看似普通的日常用品經過細微的改善,它的命運或許就會有天壤之別,然而在這個設計過程中,需要我們用很長的一段時間去不斷探索和發現人與物之間的關係。
同樣,對於建築這個龐然大物來說,「微設計」同樣存在。接下來的這個案例是台灣某地的高層住宅設計,這次所展現的是建築的細部。從建築的大框架著手到細部的深化,形體與外觀的改變是極其微妙的。有別於以往的設計,這次所選擇的材料是粗礦的石材,通過材質的細微改變使整個建築對比加強,讓整個建築活躍,細節的增加讓整個建築更生動。雨棚的形式從原來的一片變成兩片,頂部的L型回扣住另一片從裏面探出的雨棚,與建築的外形形成一片片格柵狀的網格,往外探出的雨遮像懸浮在這個格柵中,形成一種三維的視覺衝擊,一種全新的感官意識。陽台部分像是被盒子拉開錯面產生的狹小縫隙,通過材料的區別,形成一片片刺進去的平面,將每個樓層切開。鋁板的運用讓建築更有層次,細節處理,將厚實的鋁板變的細長,更像飛刀掃過的痕跡。微妙的變化帶來的卻是不一樣的感受。
設計上的微小改變往往會帶來功能方面的巨大進步,生活是需要設計的,小小的創意一點一滴偷偷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習慣、生活模式。事實上,每個人都渴望這些生活中的小改變,不是嗎?
——深澤直人
何為設計?我之前有寫過一篇文章提到日本中生代的一位設計大師原研哉先生,他是這樣理解的,「所謂的設計是透過製作或溝通,來將我們所生存的世界做一個真實的詮釋。」那什麼是微設計?在我看來,微設計就是為滿足人的某種需求而在原有設計上所做的細微改變或改善。
設計之於生活。微設計的身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捕捉,大到衣食住行,小到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物件都在不斷地被人們「微設計」。這些微小的改變常常不被人所注意,然而它們卻在變化著。閉上你的眼睛,仔細回憶一下你小時候所用的水杯,然後再看看你現在使用的水杯,你會不會發現它們正在悄無聲息地發生細微的變化?或功能或形式或手感。這種細微的改變就是微設計,它正在不斷地趨於完美與實用。地球上有兩個著名的蘋果,一個「砸」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另一個被史蒂夫·喬布斯「咬」了一口,卻咬出了玩家無數。蘋果手機,我相信大家對它再熟悉不過了,大街小巷的廣告遍地都是,已經占據了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然而,當你仔細回眸它的一系列產品時,是否會發現它們的微妙變化?從最早的蘋果一代到現在的蘋果五代,無論在外形或功能上都有進步,這些微妙的設計讓使用者手感更舒適更便於攜帶與儲存。手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著人的生活乃至整個世界,這就是微設計的力量。
看著不斷改善的手機外形、不斷豐富的功能,推陳出新的家用電器……設計仿佛成了現代與時尚的「代言人」。設計對產品「包裝」所帶來的改變,不可小覷。然而我們所見的,一般都是「大件」的貴重物品,殊不知小小的生活設計,也會像蝴蝶效應一樣,引起一場關於生活品質,生活習慣改變的「風暴」。我之前有看過一篇關於日本醬油瓶的文章。設計師在原有的直筒瓶子上設計了一個突出的小口,體型從原來的直筒型變為上小下大以適合手握及裝乘的大小,一個功能與外形的細微改善,改變了日本醬油瓶的命運:從幕後走到了台前,以「美」與「實用」的身份登堂入室,成為了人們喜愛的生活用品之一。這個看似簡單的小設計,從調研、設計到推廣,實際上花了幾年的時間。如此勞師動眾值得嗎?事實勝於雄辯,40多年過去了,這個產品依然受人喜愛。醬油瓶帶著日本醬油走到了世界各地,為日本醬油走向海外國際餐桌起到了推動作用,同時也成為人們生活品質提高的象徵。在現實生活中,諸如此類的產品非常普遍,一件看似普通的日常用品經過細微的改善,它的命運或許就會有天壤之別,然而在這個設計過程中,需要我們用很長的一段時間去不斷探索和發現人與物之間的關係。
同樣,對於建築這個龐然大物來說,「微設計」同樣存在。接下來的這個案例是台灣某地的高層住宅設計,這次所展現的是建築的細部。從建築的大框架著手到細部的深化,形體與外觀的改變是極其微妙的。有別於以往的設計,這次所選擇的材料是粗礦的石材,通過材質的細微改變使整個建築對比加強,讓整個建築活躍,細節的增加讓整個建築更生動。雨棚的形式從原來的一片變成兩片,頂部的L型回扣住另一片從裏面探出的雨棚,與建築的外形形成一片片格柵狀的網格,往外探出的雨遮像懸浮在這個格柵中,形成一種三維的視覺衝擊,一種全新的感官意識。陽台部分像是被盒子拉開錯面產生的狹小縫隙,通過材料的區別,形成一片片刺進去的平面,將每個樓層切開。鋁板的運用讓建築更有層次,細節處理,將厚實的鋁板變的細長,更像飛刀掃過的痕跡。微妙的變化帶來的卻是不一樣的感受。
設計上的微小改變往往會帶來功能方面的巨大進步,生活是需要設計的,小小的創意一點一滴偷偷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習慣、生活模式。事實上,每個人都渴望這些生活中的小改變,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