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建设工程中基坑工程是重要组成部分。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力。它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长久性,因此,在施工中,一定要严格要求施工质量,不断去完善深基坑施工技术,才能更好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应用
1、深基坑支护概述
1.1、深基坑支护的相关概念
基坑是建筑施工的基础。在现代生活中,由于土地资源紧张,或地形等原因影响,在进行建筑地下空间施工时,基坑平面不足以用来进行空间的安全放坡,为保障施工安全,需要设立大范围的开挖围护体系,这就是深基坑支护。要使深基坑支护充分发挥作用,必须保障深基坑支护的设计和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深基坑支护设计要使支护结构在保障房屋建筑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变形性的基础上,给予地面以下设施和周边建筑应用的安全防护。二是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首先要保障安全,其次要保障可靠性,要综合考虑施工现场、地质条件、施工设备、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因素。三是深基坑支护在满足各项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在保障施工安全的前提下要尽可能缩短施工周期。基于各种客观原因,我国房屋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着支护质量。在实际工作中,要针对这些问题着力解决,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
1.2、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技术要求
基于施工条件的复杂困难,深基坑工程要在设计之初就要做好充分准备,详细研究地基防水、加固、降水等施工工艺、注意要点及相关施工设备的选择,认真对比预选方案,从施工质量、速度、建设成本等方面择优选择,实现施工方案的最优化。要根据工程具体施工条件进行设计,充分利用当地建筑材料、施工条件等设计出不同的结构型式。
1.3、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要求
深基坑支护施工条件苛刻,施工工艺复杂,给工程施工带来很高的要求。为保障工程质量,需要严格遵循技术规范,做好施工管理。首先要严格履行技术交底,确保每个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都熟悉掌握工程的每个细节;严格遵循技术规范,任何不经过技术负责人同意的变更都是不允许的;严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保障施工正常有序进行。
2、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2.1、确定深基坑支护结构类型
受基坑周边环境、开挖深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施工作业设备和施工季节等具体因素的影响,深基坑支护结构类型也不是唯一的。选择适当的支护结构对于工程整体的安全性和施工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排桩、地下连续墙、水泥土墙、逆作拱墙、土钉墙、原状土放坡等多种类型,实际工作中也会有上述多种型式的组合的情况出现。地下连续墙优点较多,具有挡土、防水抗渗及承重三种功能,能够适用于多种地质条件下的基坑支护施工,现已广泛应用于地下车库,地下铁道、泵站、电站,以及水坝防渗等地下工程。地下连续墙具有的优点包括:(1)适用范围广,可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2)具有在建筑物密集区域和复杂施工条件下施工的能力,对周边建筑及环境影响微弱。(3)刚度大,侧压力承受力强,耐变形能力强,基坑开挖后引发的地面沉降不明显,对周边建筑物影响很小。(4)施工时产生的噪声较小,对于市中心等噪声要求高的地方具有较强的适用性。(5)防渗性好。采用不同的施工工艺和接头构造,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性能。对于基坑外地下水位没有要求,特殊情况除外。(6)可以使用逆作法施工。
2.2、支护桩施工。支护桩是基坑支护系统中的关键部位,负责承载外力,支撑整个支护结构。要实现支护系统的安全保障功能,必须保证支护桩的施工质量。通常情况下,支护桩分为人工挖孔桩和钢筋混凝土护臂两个部分。在实际工作中要采用吊桶的方法进行灌注桩桩孔挖掘施工,并严格控制钢筋笼安装、混凝土灌注和成孔等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上述环节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支护结构的整体支护能力,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确保滿足各项技术要求。
2.3、土方开挖。土方开挖指的是将建筑的基坑开挖出来,创造地面以下施工空间的过程。在这个工序中,除了开挖土方外,还包含将挖出的土方运离施工产教融合下轨道专业《票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李英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本文就产教融合下轨道专业《票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详细探讨。
【关键词】产教融合;措施;改革
为适应我院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长远发展,在院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轨道教研室各位老师多次研讨,努力探索轨道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方向。经多次讨论,大家一致认同,专业是学校与社会的结合点,专业建设离不开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模式适应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方向,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需要。
一、“产教融合”模式下轨道专业《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必要性研究
(一)“产教融合”模式研究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自成立以来,为提高教学质量,从“产教融合”的角度入手,逐步探索适合该专业发展的产教融合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分析,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产教融合模式:
1.以校为本,实行专业实体化
这种模式需要学院按照社会和市场要求,把原本只管教学的职能部门加以扩充,建立集教育、教学、科研、服务开发与一体的专业实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科研、生产管理、年度目标责任制及相应的考核办法,把原来的实训室建成具有经济功能的专业实体。这样,学院既可以利用本身具有的校内实训室盈利,又可以变校内实训室实习为专业实体工厂实习。 2.校企合作,优势互补
校企合作方式,是学生到企业生产实习与企业培养用人相结合,学生学习与实习相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这种模式下,校企实训基地、校企师资力量实现共享,真正达到双赢。
城市轨道交通属于公共服务类行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很难在校内成立专业实体工厂。校企合作模式是当前首选。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对票务人员的需求研究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迅猛。急缺大量的城市轨道交通基层岗位运营服务与管理人才,票务员就在其中。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要求票务员要具备的AFC系统设备的熟练操作能力,如购票、充值、检票等。这对轨道专业《票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三)轨道专业《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课程师资力量研究
票务管理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一门专业实务课程,对师资的要求高,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票务工作经验。目前专业教师较少,一个专业教师通常负责多门专业课程,很难做到精湛。
2.课程目前教材研究;
目前学校采用的票务管理教材大部分章节以北京地铁AFC为例进行讲解,,不能体现票务管理的一般情况,不能与杭州地铁的票务管理情况相符合,书中描述的内容与杭州地铁实际使用的票务设备不一致。因此,需要开发符合自己院校城市轨道专业的票务管理的特色教材。
3.课程教学环境研究;
虽然现在票务管理课程一部分内容已经转到杭州地铁一号线各大站点教学,这仅停留在节假日杭州地铁需要实习生的时候。而且不能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对设备进行简单的维护。因此,现有的条件仍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二、“产教融合”模式下轨道专业《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措施研究
(一)成立校企合作生产实训基地
为了充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能力培养的中心地位,轨道专业《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课程特别注重加强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要求,但作为新专业,在教学基本设施和校内实训条件上比较薄弱,很短的时间内建成校内轨道实训室也不太现实。在要真正落实做好实践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把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的方式来解决。
(二)转变教学观念
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大胆创新,應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我们根据《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课程的内容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讲解票务系统AFC的操作时,我们采用生产实习教学法。组织学生到杭州地铁各大站点,按照学校教学要求和企业工作标准在票务岗位上生产和教学。由学生使用AFC设备帮助乘客购票。通过反复练习的方式熟练AFC的操作。讲解退票、充值业务时,采用情景模拟演练的方法,由学生分别扮演乘客和工作人员,模拟不同情景的票务作业。
(三)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建设专兼职教师队伍
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离不开一支较强的师资力量。一方面,不断提高在校教师的教学、科研等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要聘请一些来自地铁企业的有丰富一线经验的专家担任课程的兼职教师。
(四)更新教学内容,开发配套教材
学院的票务课程应符合当前职业教育的特点,适应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在了解浙江省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围绕杭州地铁票务相关岗位的要求,构建出符合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专业学生的票务管理教材。票务管理作为一门专业实务课程,在开发过程中,应该聘请来自企业,尤其是杭州地铁的一些资深的票务方面的专家参与到教材的开发和编制中来,专家组通过市场调研、总结、分析、比对编制出贯穿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校本教材。在实践实习过程中,随着地铁企业票务岗位要求的不断变化,更新完善教材。
三、“产教融合”模式下轨道专业《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证研究
《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课程产教融合模式教学是在杭州地铁车站实施的,因此,教学要在保障教学的正常进行和地铁安全正常运营前提下实施的。一方面保证地铁单位的用人要求,另一方面,满足学生对票务管理课程的学习需求。
(一)教学实施流程研究
教学实施流程:准备阶段→启动阶段→实践阶段→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校内指导教师和杭州地铁充分沟通,根据《票务管理》课程的教学需求,共同设计教学内容,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
启动阶段:校内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动员,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企业派培训师到学校进行培训。
实践阶段:首先,来自地铁单位具有丰富一线经验的专家为学生示范讲解工作要点,学生观摩。接下来,学生操作,由校内指导教师和地铁企业专家对学生的实践表现进行指导,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
总结阶段:校内指导教师和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从学生出勤、工作表现、对技能的运用和掌握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定。
(二)教学考核体系研究
在产教融合模式下轨道专业《票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同时担任着学生和企业工作人员的双重角色。因此,既要接受校内课程教师的考核,同时又有企业管理人员的考核评定。
考核是为了检验教学效果。考核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直接决定了是否能够评价学生达到培养目标。考核形式以生产过程考核为主。校内外考核内容都十分注重学生对票务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综合以上,从三方面进行考核。第一,学生在实践中对票务知识的运用情况和票务管理技能,占50%。由企业兼职教师和校内课程教师共同考核。第二,实践报告完成情况,占20%。由校内课程教师考核。第三,学生平时表现、考勤等综合素质方面,占30%。由企业兼职教师和校内课程教师共同考核。 四、“产教融合”模式下轨道专业《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初步成效与不足
(一)初步成效
产教融合模式下的《票务管理》课程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工作积极性。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较好的運用已经学习的票务相关理论知识到工作中,而且还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新的票务管理知识技能,总结票务管理经验。除此之外,养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锻炼了学生与人沟通、热情服务乘客等综合素质。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用人要求,这种教学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真正的实现了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二)不足与改进建议
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作为新成立不久的专业,轨道专业《票务管理》课程产教融合模式教学实施时间较短,正处在摸索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与产教融合相配套的教材缺乏。目前的教材尚不能满足产教融合教学的需要。
在目前教材基础上,我们将紧紧围绕地铁企业对票务人员的要求,更新教学内容。一方面,校内专业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都地铁企业挂职锻炼,学习和搜集最新的专业资料,整理并补充到讲义或教材中。另一方面,邀请企业人员一起,听取他们对票务岗位的分析和要求,进行教材的补充和完善。还可以到宁波等周边城市的地铁进行调研,了解当前的票务工作情况。总之,通过多渠道完善教材,编写适合我们学生的专业特色教材。现场及清理施工现场于运输路线散落土方的内容,是建筑施工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挖掘过程中,要防止挖掘对地下设施的损伤,如有挖到异物或地下管线等情况发生,要立即中止挖掘工作,由专业单位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才能继续挖掘。
2.4、排桩加环撑。排桩是以某种桩型按队列式布置组成的基坑支护结构。在具体施工中,排桩要与支护配合使用,从而实现房屋建筑深基坑的支护功能。施工时,先按照一定规则排布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和挖孔桩以及工字钢桩或 H 型钢桩,形成工程基础,然后再进行地下层级的施工,最终形成的支护结构为圆形结构,可以有效保障整个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2.5、基坑支护监测。安全性是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要素。在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要切实做好安全监测工作。通过建立全面的监测体系,施工队伍能够充分掌握支护施工全过程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施工步骤。结构的完整性、强度、变形及位移情况等是监测工作的重点,通常情况下,从基坑开发之日起,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监测,监测周期一般为 2 至 3 天。如果发现问题,要立即予以解决,同时提高监测频率,需要的情况下要监测频率调整为每天一次,以保证基坑施工始终处于控制之中。
2.6、环撑的拆除及换撑。环撑的施工要紧跟地下墙体施工进行,即先进行墙体施工,再进行上一层的环撑拆除施工。环撑拆除前要完成换撑工程。要严格遵循环撑施工工艺,换撑强度合格后方能进行环撑的拆除工作。在环撑拆除的过程及换撑的施工过程中,要做好监测工作,排除环撑拆除和换撑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不利因素。
2.7、当支护载荷较大时,可以使用地下连续墙代替桩基础、沉井或沉箱基础。
3、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3.1、建筑深基坑施工的技术控制
深基坑施工在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标准很高,从而给施工细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对施工细节予以严格管控,每一道工序完成后都要由专人检查,未能达到技术要求的一律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单位要成立项目管理机构,统一协调管理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各项事宜,保障工程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保证施工进度符合工期。
3.2、深基坑周围的防水与止水处理
由于深基坑深入地面以下,其施工过程和工程质量受地下水影响很大。一般情况下深基坑施工要选择在当地旱季进行,以防治降水对工程施工的影响。此外,在地下水量丰富的地区,要做好施工防水、排水措施,根据施工前期的调研资料制定符合施工实际条件、切实可行的防水、排水方案。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增加。为妥善解决土地紧张问题,城市建设越来越向着高层建筑发展,高楼大厦在城市建筑中的比例逐年增加。高层建筑施工离不开深基坑施工,由于现代城市建筑更加密集,为尽可能减少深基坑施工和周围建筑间的互相影响,保障施工安全和周边建筑安全,必须做好深基坑支护工程并保证支护质量。
参考文献:
[1]郝艳领,王刚,王庆辉.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门窗,2014,01:89+92.
[2]任军民.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4,10:125+169.
[3]陆佰鑫.浅析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11,15:72.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应用
1、深基坑支护概述
1.1、深基坑支护的相关概念
基坑是建筑施工的基础。在现代生活中,由于土地资源紧张,或地形等原因影响,在进行建筑地下空间施工时,基坑平面不足以用来进行空间的安全放坡,为保障施工安全,需要设立大范围的开挖围护体系,这就是深基坑支护。要使深基坑支护充分发挥作用,必须保障深基坑支护的设计和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深基坑支护设计要使支护结构在保障房屋建筑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变形性的基础上,给予地面以下设施和周边建筑应用的安全防护。二是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首先要保障安全,其次要保障可靠性,要综合考虑施工现场、地质条件、施工设备、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因素。三是深基坑支护在满足各项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在保障施工安全的前提下要尽可能缩短施工周期。基于各种客观原因,我国房屋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着支护质量。在实际工作中,要针对这些问题着力解决,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
1.2、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技术要求
基于施工条件的复杂困难,深基坑工程要在设计之初就要做好充分准备,详细研究地基防水、加固、降水等施工工艺、注意要点及相关施工设备的选择,认真对比预选方案,从施工质量、速度、建设成本等方面择优选择,实现施工方案的最优化。要根据工程具体施工条件进行设计,充分利用当地建筑材料、施工条件等设计出不同的结构型式。
1.3、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要求
深基坑支护施工条件苛刻,施工工艺复杂,给工程施工带来很高的要求。为保障工程质量,需要严格遵循技术规范,做好施工管理。首先要严格履行技术交底,确保每个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都熟悉掌握工程的每个细节;严格遵循技术规范,任何不经过技术负责人同意的变更都是不允许的;严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保障施工正常有序进行。
2、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2.1、确定深基坑支护结构类型
受基坑周边环境、开挖深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施工作业设备和施工季节等具体因素的影响,深基坑支护结构类型也不是唯一的。选择适当的支护结构对于工程整体的安全性和施工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排桩、地下连续墙、水泥土墙、逆作拱墙、土钉墙、原状土放坡等多种类型,实际工作中也会有上述多种型式的组合的情况出现。地下连续墙优点较多,具有挡土、防水抗渗及承重三种功能,能够适用于多种地质条件下的基坑支护施工,现已广泛应用于地下车库,地下铁道、泵站、电站,以及水坝防渗等地下工程。地下连续墙具有的优点包括:(1)适用范围广,可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2)具有在建筑物密集区域和复杂施工条件下施工的能力,对周边建筑及环境影响微弱。(3)刚度大,侧压力承受力强,耐变形能力强,基坑开挖后引发的地面沉降不明显,对周边建筑物影响很小。(4)施工时产生的噪声较小,对于市中心等噪声要求高的地方具有较强的适用性。(5)防渗性好。采用不同的施工工艺和接头构造,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性能。对于基坑外地下水位没有要求,特殊情况除外。(6)可以使用逆作法施工。
2.2、支护桩施工。支护桩是基坑支护系统中的关键部位,负责承载外力,支撑整个支护结构。要实现支护系统的安全保障功能,必须保证支护桩的施工质量。通常情况下,支护桩分为人工挖孔桩和钢筋混凝土护臂两个部分。在实际工作中要采用吊桶的方法进行灌注桩桩孔挖掘施工,并严格控制钢筋笼安装、混凝土灌注和成孔等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上述环节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支护结构的整体支护能力,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确保滿足各项技术要求。
2.3、土方开挖。土方开挖指的是将建筑的基坑开挖出来,创造地面以下施工空间的过程。在这个工序中,除了开挖土方外,还包含将挖出的土方运离施工产教融合下轨道专业《票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李英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本文就产教融合下轨道专业《票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详细探讨。
【关键词】产教融合;措施;改革
为适应我院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长远发展,在院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轨道教研室各位老师多次研讨,努力探索轨道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方向。经多次讨论,大家一致认同,专业是学校与社会的结合点,专业建设离不开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模式适应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方向,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需要。
一、“产教融合”模式下轨道专业《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必要性研究
(一)“产教融合”模式研究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自成立以来,为提高教学质量,从“产教融合”的角度入手,逐步探索适合该专业发展的产教融合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分析,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产教融合模式:
1.以校为本,实行专业实体化
这种模式需要学院按照社会和市场要求,把原本只管教学的职能部门加以扩充,建立集教育、教学、科研、服务开发与一体的专业实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科研、生产管理、年度目标责任制及相应的考核办法,把原来的实训室建成具有经济功能的专业实体。这样,学院既可以利用本身具有的校内实训室盈利,又可以变校内实训室实习为专业实体工厂实习。 2.校企合作,优势互补
校企合作方式,是学生到企业生产实习与企业培养用人相结合,学生学习与实习相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这种模式下,校企实训基地、校企师资力量实现共享,真正达到双赢。
城市轨道交通属于公共服务类行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很难在校内成立专业实体工厂。校企合作模式是当前首选。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对票务人员的需求研究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迅猛。急缺大量的城市轨道交通基层岗位运营服务与管理人才,票务员就在其中。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要求票务员要具备的AFC系统设备的熟练操作能力,如购票、充值、检票等。这对轨道专业《票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三)轨道专业《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课程师资力量研究
票务管理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一门专业实务课程,对师资的要求高,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票务工作经验。目前专业教师较少,一个专业教师通常负责多门专业课程,很难做到精湛。
2.课程目前教材研究;
目前学校采用的票务管理教材大部分章节以北京地铁AFC为例进行讲解,,不能体现票务管理的一般情况,不能与杭州地铁的票务管理情况相符合,书中描述的内容与杭州地铁实际使用的票务设备不一致。因此,需要开发符合自己院校城市轨道专业的票务管理的特色教材。
3.课程教学环境研究;
虽然现在票务管理课程一部分内容已经转到杭州地铁一号线各大站点教学,这仅停留在节假日杭州地铁需要实习生的时候。而且不能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对设备进行简单的维护。因此,现有的条件仍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二、“产教融合”模式下轨道专业《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措施研究
(一)成立校企合作生产实训基地
为了充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能力培养的中心地位,轨道专业《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课程特别注重加强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要求,但作为新专业,在教学基本设施和校内实训条件上比较薄弱,很短的时间内建成校内轨道实训室也不太现实。在要真正落实做好实践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把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的方式来解决。
(二)转变教学观念
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大胆创新,應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我们根据《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课程的内容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讲解票务系统AFC的操作时,我们采用生产实习教学法。组织学生到杭州地铁各大站点,按照学校教学要求和企业工作标准在票务岗位上生产和教学。由学生使用AFC设备帮助乘客购票。通过反复练习的方式熟练AFC的操作。讲解退票、充值业务时,采用情景模拟演练的方法,由学生分别扮演乘客和工作人员,模拟不同情景的票务作业。
(三)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建设专兼职教师队伍
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离不开一支较强的师资力量。一方面,不断提高在校教师的教学、科研等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要聘请一些来自地铁企业的有丰富一线经验的专家担任课程的兼职教师。
(四)更新教学内容,开发配套教材
学院的票务课程应符合当前职业教育的特点,适应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在了解浙江省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围绕杭州地铁票务相关岗位的要求,构建出符合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专业学生的票务管理教材。票务管理作为一门专业实务课程,在开发过程中,应该聘请来自企业,尤其是杭州地铁的一些资深的票务方面的专家参与到教材的开发和编制中来,专家组通过市场调研、总结、分析、比对编制出贯穿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校本教材。在实践实习过程中,随着地铁企业票务岗位要求的不断变化,更新完善教材。
三、“产教融合”模式下轨道专业《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证研究
《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课程产教融合模式教学是在杭州地铁车站实施的,因此,教学要在保障教学的正常进行和地铁安全正常运营前提下实施的。一方面保证地铁单位的用人要求,另一方面,满足学生对票务管理课程的学习需求。
(一)教学实施流程研究
教学实施流程:准备阶段→启动阶段→实践阶段→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校内指导教师和杭州地铁充分沟通,根据《票务管理》课程的教学需求,共同设计教学内容,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
启动阶段:校内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动员,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企业派培训师到学校进行培训。
实践阶段:首先,来自地铁单位具有丰富一线经验的专家为学生示范讲解工作要点,学生观摩。接下来,学生操作,由校内指导教师和地铁企业专家对学生的实践表现进行指导,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
总结阶段:校内指导教师和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从学生出勤、工作表现、对技能的运用和掌握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定。
(二)教学考核体系研究
在产教融合模式下轨道专业《票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同时担任着学生和企业工作人员的双重角色。因此,既要接受校内课程教师的考核,同时又有企业管理人员的考核评定。
考核是为了检验教学效果。考核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直接决定了是否能够评价学生达到培养目标。考核形式以生产过程考核为主。校内外考核内容都十分注重学生对票务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综合以上,从三方面进行考核。第一,学生在实践中对票务知识的运用情况和票务管理技能,占50%。由企业兼职教师和校内课程教师共同考核。第二,实践报告完成情况,占20%。由校内课程教师考核。第三,学生平时表现、考勤等综合素质方面,占30%。由企业兼职教师和校内课程教师共同考核。 四、“产教融合”模式下轨道专业《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初步成效与不足
(一)初步成效
产教融合模式下的《票务管理》课程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工作积极性。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较好的運用已经学习的票务相关理论知识到工作中,而且还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新的票务管理知识技能,总结票务管理经验。除此之外,养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锻炼了学生与人沟通、热情服务乘客等综合素质。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用人要求,这种教学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真正的实现了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二)不足与改进建议
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作为新成立不久的专业,轨道专业《票务管理》课程产教融合模式教学实施时间较短,正处在摸索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与产教融合相配套的教材缺乏。目前的教材尚不能满足产教融合教学的需要。
在目前教材基础上,我们将紧紧围绕地铁企业对票务人员的要求,更新教学内容。一方面,校内专业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都地铁企业挂职锻炼,学习和搜集最新的专业资料,整理并补充到讲义或教材中。另一方面,邀请企业人员一起,听取他们对票务岗位的分析和要求,进行教材的补充和完善。还可以到宁波等周边城市的地铁进行调研,了解当前的票务工作情况。总之,通过多渠道完善教材,编写适合我们学生的专业特色教材。现场及清理施工现场于运输路线散落土方的内容,是建筑施工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挖掘过程中,要防止挖掘对地下设施的损伤,如有挖到异物或地下管线等情况发生,要立即中止挖掘工作,由专业单位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才能继续挖掘。
2.4、排桩加环撑。排桩是以某种桩型按队列式布置组成的基坑支护结构。在具体施工中,排桩要与支护配合使用,从而实现房屋建筑深基坑的支护功能。施工时,先按照一定规则排布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和挖孔桩以及工字钢桩或 H 型钢桩,形成工程基础,然后再进行地下层级的施工,最终形成的支护结构为圆形结构,可以有效保障整个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2.5、基坑支护监测。安全性是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要素。在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要切实做好安全监测工作。通过建立全面的监测体系,施工队伍能够充分掌握支护施工全过程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施工步骤。结构的完整性、强度、变形及位移情况等是监测工作的重点,通常情况下,从基坑开发之日起,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监测,监测周期一般为 2 至 3 天。如果发现问题,要立即予以解决,同时提高监测频率,需要的情况下要监测频率调整为每天一次,以保证基坑施工始终处于控制之中。
2.6、环撑的拆除及换撑。环撑的施工要紧跟地下墙体施工进行,即先进行墙体施工,再进行上一层的环撑拆除施工。环撑拆除前要完成换撑工程。要严格遵循环撑施工工艺,换撑强度合格后方能进行环撑的拆除工作。在环撑拆除的过程及换撑的施工过程中,要做好监测工作,排除环撑拆除和换撑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不利因素。
2.7、当支护载荷较大时,可以使用地下连续墙代替桩基础、沉井或沉箱基础。
3、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3.1、建筑深基坑施工的技术控制
深基坑施工在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标准很高,从而给施工细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对施工细节予以严格管控,每一道工序完成后都要由专人检查,未能达到技术要求的一律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单位要成立项目管理机构,统一协调管理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各项事宜,保障工程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保证施工进度符合工期。
3.2、深基坑周围的防水与止水处理
由于深基坑深入地面以下,其施工过程和工程质量受地下水影响很大。一般情况下深基坑施工要选择在当地旱季进行,以防治降水对工程施工的影响。此外,在地下水量丰富的地区,要做好施工防水、排水措施,根据施工前期的调研资料制定符合施工实际条件、切实可行的防水、排水方案。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增加。为妥善解决土地紧张问题,城市建设越来越向着高层建筑发展,高楼大厦在城市建筑中的比例逐年增加。高层建筑施工离不开深基坑施工,由于现代城市建筑更加密集,为尽可能减少深基坑施工和周围建筑间的互相影响,保障施工安全和周边建筑安全,必须做好深基坑支护工程并保证支护质量。
参考文献:
[1]郝艳领,王刚,王庆辉.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门窗,2014,01:89+92.
[2]任军民.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4,10:125+169.
[3]陆佰鑫.浅析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11,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