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素质教育一直是我国国民教育的主要发展目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加深,素质教育要求人的全面发展。体育素质教育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提供了基础保障。人的身体健康作为素质教育发展的前提,促进其他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具有基础性。人作为始终发展的主体,要把现代体育教育看作是人提高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的保障措施,加强体育锻炼,促进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本文从现代人学的视角下分析体育教育的现实问题,探讨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人学体育 素质教育 体育精神 体育素质 身体健康
现代社会的发展,科教技术教育成为主体,体育教育退下了主要的角色,但也是大众强身健体的必要手段。现代学校教育把体育教育作为人的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改革中提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说明体育教育始终与人的生存发展存在必要的关联。
一、人学和学校体育教育
(一)学校体育教育的人学现状
人是一种教育对象,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活动中的人是一种有价值、情趣和尊严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就是人学。人学是一门关于人的问题的哲学,是一种基于人历史性实践,站在现实生活角度审视人的境遇和发展姿态,探讨人的教育与发展的哲学意义,从整体上对人性问题进行分析,解答人的存在、本质、价值等基本问题。学校教育是人的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人是学校体育教育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人的主体精神在接受现代体育教育强化之后,将会深化发展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对促进学生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和人生义务、发展自身人格有重要意义。学校教育的主体是人,但是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却广泛存在着背离这一根本原则的情况,我国的体育教育也存在着对人这一教育基本点的忽视和认知上的偏差。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被视作简单生理练习,甚至被当成身体的改造和规训,人被错误理解为碎片式的工具和工作对象,在人学范畴表现为关怀上的冷漠和放逐。人是教育主体中的人的概念已经被曲解和异化,人被当做了人形机器,或者是附加其他物的动物,又或者是这两种概念的衍生变种,但是其本质都将人当做了物。站在物的角度和思维理解和掌握人的特点与规律,学校教育中的人不再是单纯的人,学校教育的本质更无从谈起。学校体育想要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场所和途径,就需要重视学生人的根本属性,从身体、心理以及社会生命的多个方面,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从人学视域下,对学校体育教育中人的境遇、内核准确把握,确定学校体育教育的独立品格,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体育和人
马克思主义人学观点认为:人的本质和人性并非永恒不变的,而是具体、生成性的,人需要在社会实践和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生成并丰富自身的本质,充实和发展自身人性。自由是人的最高价值与终极目的,是生命的内在本质,生活只有在摆脱欲望与工具束缚的社会实践中,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自由也是人性本质追求的一种体现,体育是以人的身体为内容和中介的一种实践方式。从体育发展的角度分析,体育文化来自人类的劳作劳动、技击搏杀、军事战争等实用技能练习,但是人有着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自觉、自由以及无限的想象力,在来自使用技能练习的体育项目基础上,发展出了更多的非实用意义的技能技巧,从而使体育运动项目逐渐超越了自身的生存目的,逐渐发展为肢体形式、超功利性的精神层次游戏,发展出帮助人们摆脱物质世界的桎梏、追求精神上的自由的更高价值。在追求身体健康、身体美丽,以身体经验为最高认知境界的体育活动中,人才能够摆脱种族主义、不公正、不自由带来的压抑和痛苦,进而追求无限制的自由和人之本性的展示,追求个体心灵的解脱与超越。学校体育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体育学习从各种运动技能开始,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有很大不同,需要借助身体的直观和体验来驾驭身体客体世界,实现心和身之间的统一。身体是一种实践性的真实感受,心则是更深层次的文化要素,将人从身体的运动形式引入感官世界中,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也不只是简单的模仿与掌握,更是對技术背后意义的理解和认知。
二、现代人学视角下学校体育教育问题的探讨
素质体育教育的本质是体能教育与体育精神教育的高度结合。体育教育本来的出发点是为了让人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现代体育教育实际情况却忽略了体育精神对于人的影响,单纯地从体育知识与体能培养抓起,让素质体育教育出现了半能性。体育精神的核心是教育人,塑造人,在本质上注重体育教育带来的促进作用,比如有体育教育获得的内心愉悦感,由体育激发的学习激情。在实际的体育教育发展中,教育教学的行为简单,教育目的浮于浅表,在技术的追求与成绩的追求上越来越重视,而体育精神被捉奸的淡漠。比如,在篮球的教育中,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过度的强调体育历史的重要性,忽略了了解体育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体育精神,而在技能的训练上,教练总会刻意的要求学员的投篮技术、传球动作等,忽略了篮球运动的灵活性与学员的参加体育篮球的兴趣,将学员本该在篮球中获得的乐趣转化为以成绩为目的的疲乏训练。长期以往会让学员的审美能力、意志能力、心理素质与体能素质出现不协调,不利于学员的长期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信息化课堂教学虽然在现阶段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通过提高体育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意识、开展培训活动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信息化课堂教学体系构建等措施的应用。体育信息化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将会被逐一改进,其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显著,信息化课堂教学在初中体育应用的有效性也会因此而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启武,董海文.体育信息化教学对中职学生技能培养的效果探究[J].农家参谋,2018(15):149.
[2]蔡晓菲,谢永力.“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改革[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8(3):119-121.
[3]廖家坚.初中体育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困境与突破[J].当代体育科技,2018,8(6):83-84。
关键词:人学体育 素质教育 体育精神 体育素质 身体健康
现代社会的发展,科教技术教育成为主体,体育教育退下了主要的角色,但也是大众强身健体的必要手段。现代学校教育把体育教育作为人的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改革中提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说明体育教育始终与人的生存发展存在必要的关联。
一、人学和学校体育教育
(一)学校体育教育的人学现状
人是一种教育对象,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活动中的人是一种有价值、情趣和尊严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就是人学。人学是一门关于人的问题的哲学,是一种基于人历史性实践,站在现实生活角度审视人的境遇和发展姿态,探讨人的教育与发展的哲学意义,从整体上对人性问题进行分析,解答人的存在、本质、价值等基本问题。学校教育是人的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人是学校体育教育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人的主体精神在接受现代体育教育强化之后,将会深化发展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对促进学生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和人生义务、发展自身人格有重要意义。学校教育的主体是人,但是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却广泛存在着背离这一根本原则的情况,我国的体育教育也存在着对人这一教育基本点的忽视和认知上的偏差。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被视作简单生理练习,甚至被当成身体的改造和规训,人被错误理解为碎片式的工具和工作对象,在人学范畴表现为关怀上的冷漠和放逐。人是教育主体中的人的概念已经被曲解和异化,人被当做了人形机器,或者是附加其他物的动物,又或者是这两种概念的衍生变种,但是其本质都将人当做了物。站在物的角度和思维理解和掌握人的特点与规律,学校教育中的人不再是单纯的人,学校教育的本质更无从谈起。学校体育想要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场所和途径,就需要重视学生人的根本属性,从身体、心理以及社会生命的多个方面,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从人学视域下,对学校体育教育中人的境遇、内核准确把握,确定学校体育教育的独立品格,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体育和人
马克思主义人学观点认为:人的本质和人性并非永恒不变的,而是具体、生成性的,人需要在社会实践和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生成并丰富自身的本质,充实和发展自身人性。自由是人的最高价值与终极目的,是生命的内在本质,生活只有在摆脱欲望与工具束缚的社会实践中,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自由也是人性本质追求的一种体现,体育是以人的身体为内容和中介的一种实践方式。从体育发展的角度分析,体育文化来自人类的劳作劳动、技击搏杀、军事战争等实用技能练习,但是人有着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自觉、自由以及无限的想象力,在来自使用技能练习的体育项目基础上,发展出了更多的非实用意义的技能技巧,从而使体育运动项目逐渐超越了自身的生存目的,逐渐发展为肢体形式、超功利性的精神层次游戏,发展出帮助人们摆脱物质世界的桎梏、追求精神上的自由的更高价值。在追求身体健康、身体美丽,以身体经验为最高认知境界的体育活动中,人才能够摆脱种族主义、不公正、不自由带来的压抑和痛苦,进而追求无限制的自由和人之本性的展示,追求个体心灵的解脱与超越。学校体育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体育学习从各种运动技能开始,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有很大不同,需要借助身体的直观和体验来驾驭身体客体世界,实现心和身之间的统一。身体是一种实践性的真实感受,心则是更深层次的文化要素,将人从身体的运动形式引入感官世界中,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也不只是简单的模仿与掌握,更是對技术背后意义的理解和认知。
二、现代人学视角下学校体育教育问题的探讨
素质体育教育的本质是体能教育与体育精神教育的高度结合。体育教育本来的出发点是为了让人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现代体育教育实际情况却忽略了体育精神对于人的影响,单纯地从体育知识与体能培养抓起,让素质体育教育出现了半能性。体育精神的核心是教育人,塑造人,在本质上注重体育教育带来的促进作用,比如有体育教育获得的内心愉悦感,由体育激发的学习激情。在实际的体育教育发展中,教育教学的行为简单,教育目的浮于浅表,在技术的追求与成绩的追求上越来越重视,而体育精神被捉奸的淡漠。比如,在篮球的教育中,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过度的强调体育历史的重要性,忽略了了解体育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体育精神,而在技能的训练上,教练总会刻意的要求学员的投篮技术、传球动作等,忽略了篮球运动的灵活性与学员的参加体育篮球的兴趣,将学员本该在篮球中获得的乐趣转化为以成绩为目的的疲乏训练。长期以往会让学员的审美能力、意志能力、心理素质与体能素质出现不协调,不利于学员的长期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信息化课堂教学虽然在现阶段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通过提高体育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意识、开展培训活动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信息化课堂教学体系构建等措施的应用。体育信息化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将会被逐一改进,其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显著,信息化课堂教学在初中体育应用的有效性也会因此而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启武,董海文.体育信息化教学对中职学生技能培养的效果探究[J].农家参谋,2018(15):149.
[2]蔡晓菲,谢永力.“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改革[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8(3):119-121.
[3]廖家坚.初中体育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困境与突破[J].当代体育科技,2018,8(6):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