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师范教学肩负着培养新世纪教师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责无旁贷。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实行创新教育呢?
一、解决措施
1.把握学情,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其目的性、计划性主要反映在教学目标上。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准绳,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帮助教师胸中有竹,饱含热情地组织教学。但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如一味求全求多,脱离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学生的求学兴趣便会受到打击,试问:一个连“袁世凯”都不知道的学生,又怎能让他直接评价其人其事。而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死搬硬套,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客观及时地了解学生实际,精心钻研教材体系,明确大纲要求,制订能“跳出围城”的教学目标,是鼓励学生走向成功的关键措施。从整体设计来看,鉴于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头绪细多、时空交错的特点,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对现有知识时间概念模糊不清,不可片面追求速度,宁愿先慢后快,形慢实快,循序渐进。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教师授课有章可循,重点难点突出,学生学有所得,也更乐学、愿学。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光立足于“教”,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要引导学生“会学”,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驱动力,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根据新大纲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辩论,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编演历史剧等。
3.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当今的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在课堂教学中假设活动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也是我们目前使用过的两种较好的方法。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集图像和声音于一体,模拟展示当时的历史情景。这样,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有感而发,熟悉历史、感受历史和分析历史,从而记住历史。②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活动情境。常用的课堂活动形式,如分组讨论、分组辩论、小组搜集资料竞赛、课堂表演及其他课堂活动形式。有时还可以把几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使用,那样效果更佳。
二、发散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发散教学法,指的是从某一基本史实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论证,以打破思维定势,突破各种思想束缚,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求异、扩散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讲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原因时,教师可以引出两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欧风美雨”的结果;也有人认为“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的结果,在中国也必然会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了能论证自己的观点,他们收集了大量的史实证据,获得了大量新知识,并在教师指导下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观点,实现创新。
三、营造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课堂应是师生互动的场所,学生是思维活动的主体,而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是影响思维创造性发挥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水平,用理解的方式去对待他们,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氛围。对于学生在探究时那种“违反常识”的提问,比如,争辩中一些与众不同的见解和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以及一些别出心裁的想法,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进一步引导,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学生的探索精神往往是出自于敢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寻找突破口,探索的过程也往往是思维创新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轻松的课堂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分析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后果时,有的学生提出“落后挨打”是“一种先进的工业文明对落后文明的撞击”,因而中国落后挨打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理所当然的。此时如果我们教师说:“你这个学生简直就是胡说”,那学生的自尊心将受到很大的打击。我们应尊重学生的意见,不能简单粗暴地加以抑制或否定,而应该引导学生对于历史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有效地剔除一些模糊认识,从而认清殖民主义的侵略本性。
以上是我自己平时教学中经常用到的创新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利用这些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湄潭中学 564100)
一、解决措施
1.把握学情,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其目的性、计划性主要反映在教学目标上。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准绳,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帮助教师胸中有竹,饱含热情地组织教学。但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如一味求全求多,脱离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学生的求学兴趣便会受到打击,试问:一个连“袁世凯”都不知道的学生,又怎能让他直接评价其人其事。而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死搬硬套,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客观及时地了解学生实际,精心钻研教材体系,明确大纲要求,制订能“跳出围城”的教学目标,是鼓励学生走向成功的关键措施。从整体设计来看,鉴于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头绪细多、时空交错的特点,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对现有知识时间概念模糊不清,不可片面追求速度,宁愿先慢后快,形慢实快,循序渐进。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教师授课有章可循,重点难点突出,学生学有所得,也更乐学、愿学。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光立足于“教”,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要引导学生“会学”,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驱动力,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根据新大纲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辩论,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编演历史剧等。
3.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当今的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在课堂教学中假设活动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也是我们目前使用过的两种较好的方法。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集图像和声音于一体,模拟展示当时的历史情景。这样,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有感而发,熟悉历史、感受历史和分析历史,从而记住历史。②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活动情境。常用的课堂活动形式,如分组讨论、分组辩论、小组搜集资料竞赛、课堂表演及其他课堂活动形式。有时还可以把几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使用,那样效果更佳。
二、发散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发散教学法,指的是从某一基本史实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论证,以打破思维定势,突破各种思想束缚,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求异、扩散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讲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原因时,教师可以引出两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欧风美雨”的结果;也有人认为“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的结果,在中国也必然会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了能论证自己的观点,他们收集了大量的史实证据,获得了大量新知识,并在教师指导下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观点,实现创新。
三、营造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课堂应是师生互动的场所,学生是思维活动的主体,而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是影响思维创造性发挥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水平,用理解的方式去对待他们,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氛围。对于学生在探究时那种“违反常识”的提问,比如,争辩中一些与众不同的见解和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以及一些别出心裁的想法,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进一步引导,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学生的探索精神往往是出自于敢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寻找突破口,探索的过程也往往是思维创新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轻松的课堂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分析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后果时,有的学生提出“落后挨打”是“一种先进的工业文明对落后文明的撞击”,因而中国落后挨打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理所当然的。此时如果我们教师说:“你这个学生简直就是胡说”,那学生的自尊心将受到很大的打击。我们应尊重学生的意见,不能简单粗暴地加以抑制或否定,而应该引导学生对于历史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有效地剔除一些模糊认识,从而认清殖民主义的侵略本性。
以上是我自己平时教学中经常用到的创新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利用这些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湄潭中学 56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