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条5.5米宽的梨乡大道,往东北方向延伸至曹家镇现代梨产业园区。
6月下旬,正值六月雪梨的成熟期,50岁的曹家镇水星村村民万花群忙着采摘,一天能摘500斤。“以前在家靠种庄稼过活,4年前来这里打工,一年收入2万多元,比种庄稼好多了。”万花群说。
曹家镇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是有着400年种植历史的百年梨乡。以梨闻名,但曹家镇过去种梨效益却不高,留不住人,村里空心化严重,梨产业也不断弱化。
百年梨乡没有因梨而富,困扰着曹家镇基层干部。为了唤醒沉睡的“土字号”“乡字号”,乡镇干部一步步学会了做农产品推销员、乡村猎头、产业规划师,以企业家思维发展乡村产业,找准产业特色、回引优秀农民工、补齐产业链,让百年梨乡活了起来。
唤醒沉睡的“土字号”
“乡村不缺农产品,缺的是有特色、有卖点的农产品。”时任曹家镇党委书记的黄勇曾经守着满树的梨发愁。
“任何一个产品都需要卖点,曹家梨主要问题出在缺少特色上,很难抓住消费者的需求。”怎么能把镇里的梨推向市场,是黄勇最大的苦恼。
黄勇偶然发现,镇里主要种植的六月雪梨,削皮后放一旁,过了很久都没变色。“削了皮不变色,有什么奥秘?”黄勇请来了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进行检测,发现曹家镇土壤富含稀有的矿物质锗元素,能帮助六月雪梨抗氧化。
找到原因后的黄勇很兴奋:“这就是曹家镇六月雪梨的卖点。”
卖点找准了,怎么打开市场知名度?产销如何对路?这都考验着干部的市场眼光和经济思维。
2017年,曹家镇成立营销党支部,所有基层干部、党员都成了六月雪梨的推销员、代言人、宣传员,黄勇就是其中一员。
对内提振群众信心,每年6月和12月,镇里举办千人群众大会,邀请成都等城市大型超市、商场负责人,向他们推销六月雪梨;对外打开市场销路,黄勇带着种植能手,到成都、眉山等城市的大型商超、景区、农家乐、菜市场推销,一点点擦亮曹家梨品牌。
如今,水星村甩掉了穷帽子,曹家镇现代梨产业园区建了起来。园区有2000亩六月雪梨,柑橘、火龙果等水果近1000亩,滴灌系统、冻库、水库、电商平台等配套齐全。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但并非装进篮子里都是菜,要找到适合乡村的主导产业,挖掘出“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特色品牌,才能唤醒沉睡的“土字号”“乡字号”。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党员干部得跳出原有的行政思维束缚,用市场经济思维谋划乡村經济发展,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黄勇说。
为乡村做猎头
过去因为散户种植,曹家镇梨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梨的品质参差不齐,普通品种的梨价格每斤在0.5元到1元不等,如今,新品种六月雪梨一斤能卖5-6元。
特色产业找到了,市场被逐渐打开,产品价格也在上涨,黄勇又有了新的烦恼。此时,最缺的是人才。看到效益的基层干部开始积极做起了乡村猎头,向“后浪”抛出返乡创业的橄榄枝。
2015年,水星村80后青年陈骁回到老家。陈骁从电子科技大学专科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工作,开过汽车服务连锁店,后来从事工程建设,年收入近百万。这次回乡,陈骁想利用荒山为工程项目种植绿化树。
黄勇第一时间找到陈骁,将这几年的产业发展思路同陈骁“对撞”,从一亩地的产量、每斤价格,到产品特点,再到市场销量,黄勇耐心为陈骁算了一笔账。“这笔账算得很实在,2013年每斤梨虽然只有1元,但农民还在种,说明还是有市场的。”同年陈骁回老家流转300亩土地,从一名房建高级工程师转型成为一名种植业主。
人才引回来了,还得留得住、干得好。乡镇干部就地取“才”,把返乡创业者培养成“土专家”“田秀才”“经理人”,进一步盘活用好本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如何修枝疏果,梨树间隔有多大,怎么保证糖度高,怎么控产控量……每周黄勇都来陈骁的园区,在田间地头讨论种梨的各种问题,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黄勇就找来村里的种植能手。去年10月,村委会邀请四川农科院、县农业局10多位专家,从修剪枝条、施肥、施药、病症预防等方面,为水星村种植户提供专业培训。
如今,陈骁已经成长为“职业经理人”。在他的带动下,有20多位优秀农民工陆续回乡创业,种植六月雪梨、龙眼贡梨600余亩,解决200余人的就业问题,实现了从离乡创业到梨乡创业的转变。
乡村产业链缺哪补哪
产业兴则乡村兴,链条全则产业旺,“土字号”“乡字号”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生产、加工、仓储、销售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水星村过去位置偏僻,村里没有直达的公路,进村得从邻村绕个圈。2014年,全长5.6公里的钟祥镇至曹家镇旅游公路全线竣工通车,进一步缩短县城至曹家镇的距离,区位优势明显好了,村民种梨更有信心了。
回乡流转土地时,陈骁要租六七十户村民的土地,经反复沟通,还是有20多户村民不同意。“年轻人回来是要回报家乡的,你们总信得过我吧。”村党支部书记丁光辉挨家挨户走访,最终帮助陈骁顺利流转300亩土地。如今,这些租户来到陈骁的果园打工,负责施肥、除草、浇水、人工授粉、疏果等工作,每人年收入1万-2万元。
在乡镇干部的帮助下,陈骁的园区陆续建起了水库、冻库、电商平台,园区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今年疫情期间,陈骁的果园通过电商平台卖出200多吨柑橘,收入16万多元。“电商平台是县里几个创业青年合建的,目前正在搭建自己的旗舰店。”陈骁说。
“乡村产业链的搭建就像盖房子,乡镇干部要当一块砖,产业链缺失哪个环节,我们就要及时补上。”黄勇说,当全产业链搭建好了,乡镇干部就从前线退出来,让年轻创业者往前冲,干部在后方做好品控,保障曹家梨的高品质。
2019年,水星村成立千农禾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40余名村民为社员,由陈骁等种植能手传授村民种植技术、管理经验,扩种六月雪梨400余亩。每年按1%-5%的比例分红,2019年带动水星村集体经济增收5.65万元,这些集体收入将拿出一部分帮扶贫困户、五保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