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主性既是新课程素质教育培养的目标,又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做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更新观念,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二、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三、倡导新型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主体 尊重 平等 合作交流 探索学习 教学相长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一致和统一。现代教学理论早已阐明,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改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自主性既是新课程素质教育培养的目标,又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灵魂。而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做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非易事。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观念,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l、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国家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说,如何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素质教育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作用,作为教学指导者的教师应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首先,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更要在思想上,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在行动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之所在。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进步,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其次,要明确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多数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角色——居高临下,唯我独尊,一言堂现象屡见不鲜。然而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作为引导者和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学生要更新观念。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课堂上,不敢读书,不敢发问,什么都听老师的,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根本做不到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也就无法实现学习的主人地位。这就要求学生要更新传统的学习观念,充分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来学习。师生之间是双向互动,相互学习的。正如韩愈所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首先,学生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在学习中树立主体意识,积极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把握学习自主权。其次,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自主学习。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索求知识和探究知识,不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如能自己去阅读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读,能自己解决的问题一定自己解决,能自己说的一定想法自己说,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再次,教师应积极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勇于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大胆的追求真理和增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
二、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教材体现了教育的中心是素质教育的思想,强化“以人为本,启发为主和倡导师生平等对话”的教育理念,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高到了前所为有的高度。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因此教师应设法建立一种互相尊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首先,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走下讲台,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营造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在课堂上创造一种平等的民主气氛,对身处其中的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教室环境和教学氛围的改善,使学生逐渐消除了对课堂教学的紧张感,能自然而然地参与教学,改变过去被动听课的状态,在平等的课堂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另外,教师要充分信任自己的学生,大胆地放手,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大家都成为教学的有效参与者。正是在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使学生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其次,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把目光停留在好學生身上,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学校实行分层教学很有效。在实践过程中可以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如果答对了,就立即加以表扬,然后再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有了好教师,才有好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任重道远。
三、倡导新型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里所谓的新的学习方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品质,并更多地关注和满足学生的探究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和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自主学习——培养主体独立的愿望。
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报告中有这么一句话:“知识大厦中最基础的东西就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自主学习,就是学生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自由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学习伙伴,学习问题,主动去学习。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独立能力的愿望,也都有相当强的独立能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让学生在“我能学”的基础上产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学生既可以充分享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又可以在独立选择教材的过程中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法指导,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重点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2、合作交流——品尝主体发展的愉悦。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一致和统一,既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更有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并改变了学生由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能在小组中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对别人的意见作出评价,并且能通过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观点。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参与机会,并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使他们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发展,从而真正使每个学生参与学习交流,人人得到锻炼发展的机会。
3、探究发现——闪耀主体创新的火花。
探索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极好措施。所谓探究学习即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创设一种研究性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为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新教材中设计的探究练习,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后,自己提问,自己去探究文章的内涵。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拓宽了思维,激发了思维的火花,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所学语言知识的消化吸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张扬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使他们成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刻地感受到,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需要教师付出不懈的努力。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为教学主体服务,教师必须不断地改进教法,以自己的善教为学生善学树立榜样。教师只有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相长,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面对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授人之渔”已成为师者的最高教育境界。
关键词:主体 尊重 平等 合作交流 探索学习 教学相长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一致和统一。现代教学理论早已阐明,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改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自主性既是新课程素质教育培养的目标,又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灵魂。而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做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非易事。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观念,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l、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国家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说,如何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素质教育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作用,作为教学指导者的教师应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首先,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更要在思想上,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在行动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之所在。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进步,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其次,要明确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多数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角色——居高临下,唯我独尊,一言堂现象屡见不鲜。然而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作为引导者和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学生要更新观念。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课堂上,不敢读书,不敢发问,什么都听老师的,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根本做不到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也就无法实现学习的主人地位。这就要求学生要更新传统的学习观念,充分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来学习。师生之间是双向互动,相互学习的。正如韩愈所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首先,学生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在学习中树立主体意识,积极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把握学习自主权。其次,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自主学习。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索求知识和探究知识,不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如能自己去阅读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读,能自己解决的问题一定自己解决,能自己说的一定想法自己说,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再次,教师应积极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勇于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大胆的追求真理和增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
二、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教材体现了教育的中心是素质教育的思想,强化“以人为本,启发为主和倡导师生平等对话”的教育理念,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高到了前所为有的高度。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因此教师应设法建立一种互相尊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首先,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走下讲台,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营造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在课堂上创造一种平等的民主气氛,对身处其中的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教室环境和教学氛围的改善,使学生逐渐消除了对课堂教学的紧张感,能自然而然地参与教学,改变过去被动听课的状态,在平等的课堂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另外,教师要充分信任自己的学生,大胆地放手,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大家都成为教学的有效参与者。正是在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使学生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其次,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把目光停留在好學生身上,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学校实行分层教学很有效。在实践过程中可以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如果答对了,就立即加以表扬,然后再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有了好教师,才有好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任重道远。
三、倡导新型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里所谓的新的学习方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品质,并更多地关注和满足学生的探究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和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自主学习——培养主体独立的愿望。
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报告中有这么一句话:“知识大厦中最基础的东西就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自主学习,就是学生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自由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学习伙伴,学习问题,主动去学习。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独立能力的愿望,也都有相当强的独立能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让学生在“我能学”的基础上产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学生既可以充分享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又可以在独立选择教材的过程中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法指导,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重点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2、合作交流——品尝主体发展的愉悦。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一致和统一,既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更有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并改变了学生由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能在小组中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对别人的意见作出评价,并且能通过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观点。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参与机会,并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使他们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发展,从而真正使每个学生参与学习交流,人人得到锻炼发展的机会。
3、探究发现——闪耀主体创新的火花。
探索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极好措施。所谓探究学习即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创设一种研究性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为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新教材中设计的探究练习,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后,自己提问,自己去探究文章的内涵。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拓宽了思维,激发了思维的火花,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所学语言知识的消化吸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张扬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使他们成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刻地感受到,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需要教师付出不懈的努力。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为教学主体服务,教师必须不断地改进教法,以自己的善教为学生善学树立榜样。教师只有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相长,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面对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授人之渔”已成为师者的最高教育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