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生产力要素之一,也是企业开展业务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经济保障。当前部分企业存在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管理体制不健全、账实不符等问题, 给企业造成管理混乱、资源浪费以及资产损失风险。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可以优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分析了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固定资产前期申购、日常维护、后期处置等环节提出改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维护制度;处置行为
一、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采购程序不严谨
部分企业对固定资产的采购没有制订申购程序或者申购程序不严谨,普遍存在采办人员自主决定采购供应商和型号款式的现象,造成固定资产盲目购置、重复购置,导致成本费用较高。
(二)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职责分工不明确
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过程中,部分企业没有制定完整有效的资产管理规则,固定资产在购入、登记、领用、日常保管维护、转移、报废清理等流程中手续记录缺失,企业 人员对接不清,造成资产变更登记不及时,遇到问题职责不明,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三)固定资产监管制度不健全,日常维护及管理混乱
固定资产因其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的特点,所以大多数资产需要日常维护保养及维修。部分企业不重视对固定资产的日常保养及维修程序的监管,对维修供应商的选择没有制度化,未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维修活动安排不合理,效果得不到有效反馈,费用报销手续不严谨,造成企业长期产生高额成本费用,且易滋生内部腐败行为。
(四)固定资产处置行为不规范,造成企业资源浪费
固定资产的处置包括报废、转让、对外投资等业务。部分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清理处置没有制定具体的流程制度。有些已无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及时处理;部分仍具有使用价值的资产被长期闲置,或提前清理;另外,资产处置流程规定不明,出现由使用人自主报废弃置、低价处置或处置后收益未上缴的问题,资产处置信息没有及时有效地传递,财务数据更新不及时,造成企业的财产损失。
(五)对大额资产的投资、抵押、担保风险把控不严
目前很多企业大额资产的投资、抵押、担保决策方面的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缺乏对风险的事前识别与评估,导致盲目投资,造成资产闲置及资源浪费,此外,其还轻率的对资产进行抵押担保,导致企业运营风险,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有效对策
固定资产的管理涉及采购部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各使用部门等, 必须由企业全员协作配合参与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及监督控制机制。在固定资产的前期采购、使用维护、定期盘查、后期清理等过程中要实现使用责任、管理责任的互相协调统一,全面提升企业资产管理实效。
(一)完善资产采购流程,严控采购成本
1、制定固定资产申购流程。由申请人提交配置申请,如更换设备需附原旧设备的处置申请,在部门领导对其合理性、必要性进行审批同意后报送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根据资产存量做出调剂或添置的意见,确属合理需要添置的,转交采办部门跟进。
2、制定固定资产采购实施细则。采办部门根据购置申请对固定资产的性能、价格、服务进行比较分析,推荐供应商,提出采购申请。如遇大型大额资产采购,需多方询价,着重考虑供应商的资质、能力、信誉及质量保证体系,并根据供应商报价函等资料对价格、品质、交货期、付款条件、售后服务以及历史使用情况等进行评估,推荐最优方案以供管理层参考。
3、严格遵循权限审批制度。总经理或相关高层管理人员应根据审批权限对添置、采购申请进行审批决策,涉及大额资产投资的,需由财务部门或专业公司评估资金周转能力及风险承受能力。
4、做好固定资产验收程序。使用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应共同负责固定资产的验收工作,严格按合同内容、设备技术规定进行验收。
(二)加强资产管理意识,清晰界定资产管理权责
1、采购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及使用部门应联合对添置资产进行验收工作,填制验收单及时交付财务部门及相关部门进行资产制卡及登记手续。应为每项固定资产制定一式多份卡片,由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同时留存。
2、财务部门需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增减变更固定资产时要明确编号、型号、数量、金额等信息,做到账、卡、物相符;要时刻关注会计政策法规的更新,比如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折旧方法、净残值、进项税金、融资租赁等方面的规定,选择准确、优化的会计处理方法。
3、资产管理部门及使用部门应联合做好资产、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每项资产落实到专人负责监管,购入登记、领用、保养维护、转移、报废清理等需每次更新异动情况,记录确认手续,做好全链条留痕,实行全流程动态化管理,使企业能随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动态,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保证固定资产的财产安全。
4、需高度重视與安全生产相关的特殊、特种资产设备,由专人负责其检测、维护、年检等相关手续,并作检修记录台账,保证资产设备的正常、安全、合法使用。
5、建立固定资产清点盘查制度。由财务部门联合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进行清点盘查,可不定期抽查,并需保证全年至少一次全面盘点。检查需覆盖资产实物、标签、卡片、异动记录、台账等情况,如出现盘盈盘亏,需及时追查原因及责任,并做出对应处理。
(三)制定资产维护管理制度,控制维护管理成本
为保证固定资产正常使用,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保证维修支出的经济性,企业需要建立资产维护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由各级主管层层负责。
1、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负责对资产进行日常保养。日常保养责任人对每次保养活动进行登记签名确认。 2、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资产的维修、大修工作。对已到大修期限的资产,需对其实际情况进行鉴定,并进行经济性研究。资产管理部门需根据生产计划情况制定合理的维护和修理计划,科学地选择修理时间,尽可能地防止因资产维修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3、资产管理部门应对维修程序、维修资金进行审核控制,财务部门及管理层根据权限范围对费用支出进行审批,共同防止因资金管理舞弊和不当修理造成的资产损失。
4、资产使用部门及技术人员应对资产维修后的使用效果进行检测反馈,确保维修活动的有效性。
(四)严格规范固定资产的处置流程,避免资源浪费
为规范企业固定资产的报废、回收、清理程序,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避免财产损失,企业必须完善固定资产处置流程。
1、明确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标准
(1)属于正常损耗,使用年限过长,功能丧失无使用价值,且无修复价值的,按报废清理流程处理;
(2)因故严重损坏,无修复价值或修理费超过市场价值的,使用部门提交损坏情况报告,由资产管理部门及相关管理层确认后按报废清理流程处理;
(3)因设备技术落后、效益低下、或产品技术指标已达不到要求的,可按需申请升级部件或更换新型设备;
(4)主体尚可使用,部分重要附件损坏无法修复需更换的,按实际情况作部分报废清理处理。
2、制定科学的固定资产清理程序
(1)固定资产处置需按照审批手续,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申请,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及相关管理部门共同审核;
(2)资产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应关注处置环节中的关联交易及处置定价,防范控制程序出現风险漏洞;
(3)需及时做好处置后的财务处理工作。处置结果应合理地公开化,并由财务工作人员及时准确地进行账务处理,以实现企业对处置结果的监管,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五)科学决策大额固定资产的投资、抵押、担保项目,降低资产损失风险
企业需谨慎科学地决策固定资产的投资、抵押、担保等项目,对项目实施进行全过程管控,有效规避或降低项目投资风险,最大程度的实现项目收益目标。
(1)企业需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对项目方案进行有效的科学论证;
(2)必须制定项目方案决策程序,保证方案实施经过授权审批;
(3)需加强固定资产项目的过程管控,针对项目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监控措施,确保项目进程顺利落实。
(六)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考核指标,确保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企业应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实现绩效沟通,对固定资产的投入成本、使用产出效益、费用控制、维护效果、清理情况等指标进行考核,以有效提高相关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得到有效的实施落实。
三、结束语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其折旧和维修费用在企业的成本组成中比例不断上升,因此,规范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对整合企业财产资源、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有着深远的影响。企业应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断深化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使固定资产可以在企业的发展中创造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柏慧彬.浅谈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8(33):50-51.
[2]杨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探究[J].中国商论,2018(30):70-71.
[3]李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商论,2015(33):15-18.
[4]刘杰.对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改进对策的思考[J].经济师,2014(03):272-273.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维护制度;处置行为
一、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采购程序不严谨
部分企业对固定资产的采购没有制订申购程序或者申购程序不严谨,普遍存在采办人员自主决定采购供应商和型号款式的现象,造成固定资产盲目购置、重复购置,导致成本费用较高。
(二)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职责分工不明确
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过程中,部分企业没有制定完整有效的资产管理规则,固定资产在购入、登记、领用、日常保管维护、转移、报废清理等流程中手续记录缺失,企业 人员对接不清,造成资产变更登记不及时,遇到问题职责不明,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三)固定资产监管制度不健全,日常维护及管理混乱
固定资产因其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的特点,所以大多数资产需要日常维护保养及维修。部分企业不重视对固定资产的日常保养及维修程序的监管,对维修供应商的选择没有制度化,未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维修活动安排不合理,效果得不到有效反馈,费用报销手续不严谨,造成企业长期产生高额成本费用,且易滋生内部腐败行为。
(四)固定资产处置行为不规范,造成企业资源浪费
固定资产的处置包括报废、转让、对外投资等业务。部分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清理处置没有制定具体的流程制度。有些已无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及时处理;部分仍具有使用价值的资产被长期闲置,或提前清理;另外,资产处置流程规定不明,出现由使用人自主报废弃置、低价处置或处置后收益未上缴的问题,资产处置信息没有及时有效地传递,财务数据更新不及时,造成企业的财产损失。
(五)对大额资产的投资、抵押、担保风险把控不严
目前很多企业大额资产的投资、抵押、担保决策方面的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缺乏对风险的事前识别与评估,导致盲目投资,造成资产闲置及资源浪费,此外,其还轻率的对资产进行抵押担保,导致企业运营风险,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有效对策
固定资产的管理涉及采购部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各使用部门等, 必须由企业全员协作配合参与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及监督控制机制。在固定资产的前期采购、使用维护、定期盘查、后期清理等过程中要实现使用责任、管理责任的互相协调统一,全面提升企业资产管理实效。
(一)完善资产采购流程,严控采购成本
1、制定固定资产申购流程。由申请人提交配置申请,如更换设备需附原旧设备的处置申请,在部门领导对其合理性、必要性进行审批同意后报送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根据资产存量做出调剂或添置的意见,确属合理需要添置的,转交采办部门跟进。
2、制定固定资产采购实施细则。采办部门根据购置申请对固定资产的性能、价格、服务进行比较分析,推荐供应商,提出采购申请。如遇大型大额资产采购,需多方询价,着重考虑供应商的资质、能力、信誉及质量保证体系,并根据供应商报价函等资料对价格、品质、交货期、付款条件、售后服务以及历史使用情况等进行评估,推荐最优方案以供管理层参考。
3、严格遵循权限审批制度。总经理或相关高层管理人员应根据审批权限对添置、采购申请进行审批决策,涉及大额资产投资的,需由财务部门或专业公司评估资金周转能力及风险承受能力。
4、做好固定资产验收程序。使用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应共同负责固定资产的验收工作,严格按合同内容、设备技术规定进行验收。
(二)加强资产管理意识,清晰界定资产管理权责
1、采购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及使用部门应联合对添置资产进行验收工作,填制验收单及时交付财务部门及相关部门进行资产制卡及登记手续。应为每项固定资产制定一式多份卡片,由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同时留存。
2、财务部门需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增减变更固定资产时要明确编号、型号、数量、金额等信息,做到账、卡、物相符;要时刻关注会计政策法规的更新,比如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折旧方法、净残值、进项税金、融资租赁等方面的规定,选择准确、优化的会计处理方法。
3、资产管理部门及使用部门应联合做好资产、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每项资产落实到专人负责监管,购入登记、领用、保养维护、转移、报废清理等需每次更新异动情况,记录确认手续,做好全链条留痕,实行全流程动态化管理,使企业能随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动态,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保证固定资产的财产安全。
4、需高度重视與安全生产相关的特殊、特种资产设备,由专人负责其检测、维护、年检等相关手续,并作检修记录台账,保证资产设备的正常、安全、合法使用。
5、建立固定资产清点盘查制度。由财务部门联合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进行清点盘查,可不定期抽查,并需保证全年至少一次全面盘点。检查需覆盖资产实物、标签、卡片、异动记录、台账等情况,如出现盘盈盘亏,需及时追查原因及责任,并做出对应处理。
(三)制定资产维护管理制度,控制维护管理成本
为保证固定资产正常使用,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保证维修支出的经济性,企业需要建立资产维护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由各级主管层层负责。
1、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负责对资产进行日常保养。日常保养责任人对每次保养活动进行登记签名确认。 2、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资产的维修、大修工作。对已到大修期限的资产,需对其实际情况进行鉴定,并进行经济性研究。资产管理部门需根据生产计划情况制定合理的维护和修理计划,科学地选择修理时间,尽可能地防止因资产维修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3、资产管理部门应对维修程序、维修资金进行审核控制,财务部门及管理层根据权限范围对费用支出进行审批,共同防止因资金管理舞弊和不当修理造成的资产损失。
4、资产使用部门及技术人员应对资产维修后的使用效果进行检测反馈,确保维修活动的有效性。
(四)严格规范固定资产的处置流程,避免资源浪费
为规范企业固定资产的报废、回收、清理程序,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避免财产损失,企业必须完善固定资产处置流程。
1、明确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标准
(1)属于正常损耗,使用年限过长,功能丧失无使用价值,且无修复价值的,按报废清理流程处理;
(2)因故严重损坏,无修复价值或修理费超过市场价值的,使用部门提交损坏情况报告,由资产管理部门及相关管理层确认后按报废清理流程处理;
(3)因设备技术落后、效益低下、或产品技术指标已达不到要求的,可按需申请升级部件或更换新型设备;
(4)主体尚可使用,部分重要附件损坏无法修复需更换的,按实际情况作部分报废清理处理。
2、制定科学的固定资产清理程序
(1)固定资产处置需按照审批手续,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申请,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及相关管理部门共同审核;
(2)资产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应关注处置环节中的关联交易及处置定价,防范控制程序出現风险漏洞;
(3)需及时做好处置后的财务处理工作。处置结果应合理地公开化,并由财务工作人员及时准确地进行账务处理,以实现企业对处置结果的监管,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五)科学决策大额固定资产的投资、抵押、担保项目,降低资产损失风险
企业需谨慎科学地决策固定资产的投资、抵押、担保等项目,对项目实施进行全过程管控,有效规避或降低项目投资风险,最大程度的实现项目收益目标。
(1)企业需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对项目方案进行有效的科学论证;
(2)必须制定项目方案决策程序,保证方案实施经过授权审批;
(3)需加强固定资产项目的过程管控,针对项目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监控措施,确保项目进程顺利落实。
(六)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考核指标,确保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企业应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实现绩效沟通,对固定资产的投入成本、使用产出效益、费用控制、维护效果、清理情况等指标进行考核,以有效提高相关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得到有效的实施落实。
三、结束语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其折旧和维修费用在企业的成本组成中比例不断上升,因此,规范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对整合企业财产资源、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有着深远的影响。企业应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断深化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使固定资产可以在企业的发展中创造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柏慧彬.浅谈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8(33):50-51.
[2]杨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探究[J].中国商论,2018(30):70-71.
[3]李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商论,2015(33):15-18.
[4]刘杰.对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改进对策的思考[J].经济师,2014(03):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