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好意思,事后诸葛亮又来了。
9月24日,黑莓公司终于找到了买家,那是一家名为Fairfax的金融控股公司,双方已经签署了意向书。此前黑莓曾预计2013年第二财季将出现接近10亿美元的亏损,同时还将启动涉及总计4500名员工的裁员计划。
历史悠久的摩托罗拉和诺基亚,都可以算是那种行动迟缓的老人,它们的衰落现在显得有迹可循。但这件事对于黑莓来说就太快、太残酷了,这家公司从快速崛起到面临今天这种局面,只隔了12年时间。
有关黑莓陷入困境的原因一点都不复杂,这段时间它们已经被总结了无数次,比如漠视技术和产品的变革趋势、没有相应消费市场的需求等等。但如果以“缺乏创新精神”来评价黑莓的创始人、前联合CEO之一迈克·拉扎里迪斯(Mike Lazaridis)的话,是不公平的。
还在位于加拿大境内、被誉为“北方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滑铁卢大学就读的时候,拉扎里迪斯就从他的大学实验室老师那里得到了一句忠告:不要只注意计算机技术而偏废了其它,未来电子器件、计算机、无线技术将完整统一,而这才是未来的大事件。要知道那是1980年代,以个人计算机为代表的计算机应用的平民化运动还方兴未艾。
加拿大传记作者阿拉斯泰尔·斯维尼在他的《黑莓帝国》一书里记载了这个故事。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了一个白胡子预言家的形象。从现在的情况看,这种说法简直太英明了。
这位实验室老师大概对很多学生都说过这样的话,但拉扎里迪斯却是领悟得最深入的那一位,至少我们看到的公开情况就是如此。在后来创办黑莓并使之成为一家广受关注的公司的过程中,拉扎里迪斯很好地实践了这句话。比如第一个将电子邮件“推送”到手机上的平台,以及第一台可以独立联网的PDA—当时就连英特尔联合创始人之一的安迪·格鲁夫都认为,让PDA联网很难实现。最能代表黑莓精神的当然是它们的手机,它让邮件和信息随时在线的特征,甚至催生了“黑莓成瘾症”这一社会话题。
其实关于创新,拉扎里迪斯还有一句听起来很有哲学范儿的话:让愚蠢的市场需求来压制创新,这是一个“死亡之吻”。
如果这话让亨利·福特来说,就是“在看到一辆汽车之前,顾客会认为他们需要一匹更快的马”;如果让乔布斯来说,就是“苹果从来不做市场调研”。所以你看,一颗聪明的脑袋再加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拉扎里迪斯使黑莓陷入困境的先兆可一点都不明显。
可他的问题大概就在这里:无视那些愚蠢的“市场需求”、相信自己的创新直觉,并将它坚持贯彻到产品之上,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但在市场需求和创新直觉之间,仍然存在一个企业领导者需要把握的神秘地带,它可以让公司走得更远。
拉扎里迪斯这位技术天才,一直固执地相信一些他工科脑袋里的真理,比如电量一定是最重要的事情,因此屏幕不可能做得太大;他对苹果手机的触摸屏其实相当赞赏,但却始终认为“人们在交流的时候一定更喜欢键盘”……在他的脑子里,世界就是这样构成的。
在创新直觉和市场需求的中间地带,拉扎里迪斯迷失了。
这很容易让人又想起苹果公司的例子。当乔布斯作为外界与苹果公司设计主管乔纳森·伊夫之间的连接中枢的时候,苹果可以拿出令人驚叹、有些超前但又不会远隔万里的产品。因此尽管乔布斯宣称不做市场调研,但你可以认为乔布斯本身就是市场需求,因为他有这样的直觉。而现在的苹果在这方面的情况,则没有过去那么令人乐观。
很遗憾,拉扎里迪斯没有那样的伙伴。尽管黑莓的另一位前联合CEO吉姆·巴尔斯利(Jim Balsillie)对于黑莓而言同样也曾不可或缺,是黑莓开拓市场的功臣,但在“神秘地带”这件事情上,他也帮不上什么忙。
现在传出了最新消息,已经离开公司的拉扎里迪斯同样也可能重回黑莓公司。如果他真的能重塑自己的工科脑袋的话,黑莓或许还可以迎来转机。
9月24日,黑莓公司终于找到了买家,那是一家名为Fairfax的金融控股公司,双方已经签署了意向书。此前黑莓曾预计2013年第二财季将出现接近10亿美元的亏损,同时还将启动涉及总计4500名员工的裁员计划。
历史悠久的摩托罗拉和诺基亚,都可以算是那种行动迟缓的老人,它们的衰落现在显得有迹可循。但这件事对于黑莓来说就太快、太残酷了,这家公司从快速崛起到面临今天这种局面,只隔了12年时间。
有关黑莓陷入困境的原因一点都不复杂,这段时间它们已经被总结了无数次,比如漠视技术和产品的变革趋势、没有相应消费市场的需求等等。但如果以“缺乏创新精神”来评价黑莓的创始人、前联合CEO之一迈克·拉扎里迪斯(Mike Lazaridis)的话,是不公平的。
还在位于加拿大境内、被誉为“北方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滑铁卢大学就读的时候,拉扎里迪斯就从他的大学实验室老师那里得到了一句忠告:不要只注意计算机技术而偏废了其它,未来电子器件、计算机、无线技术将完整统一,而这才是未来的大事件。要知道那是1980年代,以个人计算机为代表的计算机应用的平民化运动还方兴未艾。
加拿大传记作者阿拉斯泰尔·斯维尼在他的《黑莓帝国》一书里记载了这个故事。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了一个白胡子预言家的形象。从现在的情况看,这种说法简直太英明了。
这位实验室老师大概对很多学生都说过这样的话,但拉扎里迪斯却是领悟得最深入的那一位,至少我们看到的公开情况就是如此。在后来创办黑莓并使之成为一家广受关注的公司的过程中,拉扎里迪斯很好地实践了这句话。比如第一个将电子邮件“推送”到手机上的平台,以及第一台可以独立联网的PDA—当时就连英特尔联合创始人之一的安迪·格鲁夫都认为,让PDA联网很难实现。最能代表黑莓精神的当然是它们的手机,它让邮件和信息随时在线的特征,甚至催生了“黑莓成瘾症”这一社会话题。
其实关于创新,拉扎里迪斯还有一句听起来很有哲学范儿的话:让愚蠢的市场需求来压制创新,这是一个“死亡之吻”。
如果这话让亨利·福特来说,就是“在看到一辆汽车之前,顾客会认为他们需要一匹更快的马”;如果让乔布斯来说,就是“苹果从来不做市场调研”。所以你看,一颗聪明的脑袋再加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拉扎里迪斯使黑莓陷入困境的先兆可一点都不明显。
可他的问题大概就在这里:无视那些愚蠢的“市场需求”、相信自己的创新直觉,并将它坚持贯彻到产品之上,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但在市场需求和创新直觉之间,仍然存在一个企业领导者需要把握的神秘地带,它可以让公司走得更远。
拉扎里迪斯这位技术天才,一直固执地相信一些他工科脑袋里的真理,比如电量一定是最重要的事情,因此屏幕不可能做得太大;他对苹果手机的触摸屏其实相当赞赏,但却始终认为“人们在交流的时候一定更喜欢键盘”……在他的脑子里,世界就是这样构成的。
在创新直觉和市场需求的中间地带,拉扎里迪斯迷失了。
这很容易让人又想起苹果公司的例子。当乔布斯作为外界与苹果公司设计主管乔纳森·伊夫之间的连接中枢的时候,苹果可以拿出令人驚叹、有些超前但又不会远隔万里的产品。因此尽管乔布斯宣称不做市场调研,但你可以认为乔布斯本身就是市场需求,因为他有这样的直觉。而现在的苹果在这方面的情况,则没有过去那么令人乐观。
很遗憾,拉扎里迪斯没有那样的伙伴。尽管黑莓的另一位前联合CEO吉姆·巴尔斯利(Jim Balsillie)对于黑莓而言同样也曾不可或缺,是黑莓开拓市场的功臣,但在“神秘地带”这件事情上,他也帮不上什么忙。
现在传出了最新消息,已经离开公司的拉扎里迪斯同样也可能重回黑莓公司。如果他真的能重塑自己的工科脑袋的话,黑莓或许还可以迎来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