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脏外科直视手术后患者,因各种原因发生严重呼吸道并发症且无法脱离呼吸机辅助通气时应给予气管切开处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方式供氧。气管切开术是危重症患者常施行的手术,为减少心脏直视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在加强心脏术后常规护理的同时做好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十分重要,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我院共收治心脏手术后而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例32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14岁。治愈31例,死亡1例。
2.常规护理要求
2.1 保护性隔离,加强消毒隔离:患者应置于空气流通的病房并每日2次、每次1h空气消毒,限制人员随意进出,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室温应在22—24℃,相对湿度为60%-70%。
2.2 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均应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早期患者循环不稳定时应特别警惕,尽量集中护理操作,减少分散操作引起的刺激。
2.3 密切观察神志变化:特别是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的患者,应每h记录意识、瞳孔、对光反射、生命体征、肢体活动等情况,有异常及时上报医生。
2.4 采用正确的卧位,避免气管壁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根据病情的需要应取平卧或抬高床头30°—45°的气垫床上、并去枕或低枕以保持气道的平直。
2.5 饮食护理:如病情允许,应尽早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进食呛咳或昏迷患者应予以留置胃管鼻饲,判断留置胃管位置后给予鼻饲,患者进食或鼻饲时,应取坐位或抬高床头60°,防止因食物逆流而引起吸入性肺炎。
2.6加强基础护理并做好口腔、皮肤、泌尿系统等护理
3.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3.1 有效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首要措施。吸痰操作中应密切观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每2小时吸痰一次或有痰随时吸。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前,先用生理盐水试吸,中斷负压自气管切开处的内套中插入,通畅插入10-12cm后,边吸边旋转退出。吸痰时动作应轻柔,切不可反复上下提插,上呼吸道痰多时,可经口、鼻腔吸痰,注意每次吸痰管停留时间不超过15S,以免损伤气管壁黏膜。吸净气道内分泌物后,应吸净气囊上方分泌物。每次吸痰前给患者加大氧流量3min,对于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可使用100%氧气3min后进行,避免因吸痰时间过长影响通气功能,造成缺氧诱发低氧血症。观察痰液的颜色、量、气味、粘稠度,并记录。本组1例患者吸痰时出现室早,立即停止操作,上报医生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泵入后室早消失。
3.2 加强肺部体疗。一般1—2h翻身叩背一次,使细小气管的分泌物松动流入大气道而排除。注意在给患者翻身前应吸净口腔和咽喉部分泌物,以免体位变动痰液流动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翻身时应使头颈与上身保持在同一直线,同时转动,避免引起套管刺激或套管脱出。
3.3 气道湿化。气管内套管可能被痰痂、血痂或其他异物阻塞,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加800ml/d,因此,做好气道湿化有利于呼吸道纤毛的活动,稀释痰液及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我科于2013年对气管切开并脱离辅助通气的患者,仍使用加温罐,温湿化给氧,并将湿化水温度调节39-40°之间,患者气道痰液明显稀释易咳出,每天Q4h使用糜蛋白酶或5%碳酸氢钠雾化吸入,吸痰时,痰液明显松动易吸,未发生因吸痰而诱发的低氧血症。
4.伤口的护理:更换气切处周围敷料1次/每班,如有污染随时更换,以保持切口周围干燥无污染,减少感染的机会。每次更换敷料时应注意切口的有否分泌物,是否有红肿等情况。本组患者未发生切口感染均愈合良好。
5.气管套管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每7d更换一次,更换前做好紧急气管插管的准备。用物准备包括:呼吸皮曩、加压面罩、紧急气管插管箱、气切套管、无菌换药包、无菌手套等。更换前5min给100%氧气吸入,充分吸净气道内及气囊上方分泌物,患者呼吸平稳,SPO298%以上方可进行操作。第一次更换套管应大于5d,因警惕气切口处瘘道未形成,造成置管困难。本组患者未发生因更换导管而发生窒息。更换导管后,应系紧寸带并妥善固定导管,松紧以松1指为宜。非高年资护士操作,不允许随意松开寸带,防止导管脱出。
6.拔管的护理:患者肺部感染得以控制,并能自行有效咳嗽排痰,可试行堵管、完全堵管24-48小时后,生命体征、动脉血气、SPO2均无异常,无呼吸困难、痰易咳出时,即可拔管。拔管时,应准备好气切包、负压吸引等抢救设施做好紧急插管的准备。本组患者成功拔管。
参考文献:
[1]徐宏耀 吴信,心脏外科监护。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21.
1.临床资料
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我院共收治心脏手术后而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例32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14岁。治愈31例,死亡1例。
2.常规护理要求
2.1 保护性隔离,加强消毒隔离:患者应置于空气流通的病房并每日2次、每次1h空气消毒,限制人员随意进出,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室温应在22—24℃,相对湿度为60%-70%。
2.2 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均应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早期患者循环不稳定时应特别警惕,尽量集中护理操作,减少分散操作引起的刺激。
2.3 密切观察神志变化:特别是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的患者,应每h记录意识、瞳孔、对光反射、生命体征、肢体活动等情况,有异常及时上报医生。
2.4 采用正确的卧位,避免气管壁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根据病情的需要应取平卧或抬高床头30°—45°的气垫床上、并去枕或低枕以保持气道的平直。
2.5 饮食护理:如病情允许,应尽早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进食呛咳或昏迷患者应予以留置胃管鼻饲,判断留置胃管位置后给予鼻饲,患者进食或鼻饲时,应取坐位或抬高床头60°,防止因食物逆流而引起吸入性肺炎。
2.6加强基础护理并做好口腔、皮肤、泌尿系统等护理
3.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3.1 有效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首要措施。吸痰操作中应密切观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每2小时吸痰一次或有痰随时吸。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前,先用生理盐水试吸,中斷负压自气管切开处的内套中插入,通畅插入10-12cm后,边吸边旋转退出。吸痰时动作应轻柔,切不可反复上下提插,上呼吸道痰多时,可经口、鼻腔吸痰,注意每次吸痰管停留时间不超过15S,以免损伤气管壁黏膜。吸净气道内分泌物后,应吸净气囊上方分泌物。每次吸痰前给患者加大氧流量3min,对于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可使用100%氧气3min后进行,避免因吸痰时间过长影响通气功能,造成缺氧诱发低氧血症。观察痰液的颜色、量、气味、粘稠度,并记录。本组1例患者吸痰时出现室早,立即停止操作,上报医生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泵入后室早消失。
3.2 加强肺部体疗。一般1—2h翻身叩背一次,使细小气管的分泌物松动流入大气道而排除。注意在给患者翻身前应吸净口腔和咽喉部分泌物,以免体位变动痰液流动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翻身时应使头颈与上身保持在同一直线,同时转动,避免引起套管刺激或套管脱出。
3.3 气道湿化。气管内套管可能被痰痂、血痂或其他异物阻塞,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加800ml/d,因此,做好气道湿化有利于呼吸道纤毛的活动,稀释痰液及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我科于2013年对气管切开并脱离辅助通气的患者,仍使用加温罐,温湿化给氧,并将湿化水温度调节39-40°之间,患者气道痰液明显稀释易咳出,每天Q4h使用糜蛋白酶或5%碳酸氢钠雾化吸入,吸痰时,痰液明显松动易吸,未发生因吸痰而诱发的低氧血症。
4.伤口的护理:更换气切处周围敷料1次/每班,如有污染随时更换,以保持切口周围干燥无污染,减少感染的机会。每次更换敷料时应注意切口的有否分泌物,是否有红肿等情况。本组患者未发生切口感染均愈合良好。
5.气管套管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每7d更换一次,更换前做好紧急气管插管的准备。用物准备包括:呼吸皮曩、加压面罩、紧急气管插管箱、气切套管、无菌换药包、无菌手套等。更换前5min给100%氧气吸入,充分吸净气道内及气囊上方分泌物,患者呼吸平稳,SPO298%以上方可进行操作。第一次更换套管应大于5d,因警惕气切口处瘘道未形成,造成置管困难。本组患者未发生因更换导管而发生窒息。更换导管后,应系紧寸带并妥善固定导管,松紧以松1指为宜。非高年资护士操作,不允许随意松开寸带,防止导管脱出。
6.拔管的护理:患者肺部感染得以控制,并能自行有效咳嗽排痰,可试行堵管、完全堵管24-48小时后,生命体征、动脉血气、SPO2均无异常,无呼吸困难、痰易咳出时,即可拔管。拔管时,应准备好气切包、负压吸引等抢救设施做好紧急插管的准备。本组患者成功拔管。
参考文献:
[1]徐宏耀 吴信,心脏外科监护。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