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通过深入分析小学教师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课堂提问途径,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程改革既要改变教师的教,也要改变学生的学,同时也改变了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虽然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新观念、新思路、新手段。但是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以下几点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一、教师的“主导”是实现课堂学习自主的关键
自主学习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它重视学生的学,也重视教师的导,强调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和主导,强调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因此,课堂中必须有教师的导为学生的学服务。那么怎样才能体现课堂中教师的导呢?我认为教师应该在引趣、设问、点拨等环节上做文章。
1、创设情境,使学生愿学。例如“圆的认识”一课,教师首先利用生动的电视画面、轻快的音乐把儿童带进这样的故事场面:唐老鸭要逛公园,先坐正方形轮子的小车,小车动不了;接着改乘椭圆形轮子的小车,车开动了,但唐老鸭忽上忽下,惊魂不定;最后,他登上圆形轮子的小车,小车滚滚向前,唐老鸭舒心惬意。这时,教师用亲切的语言,启发大家:“圆形与过去学过的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圆形轮子的小车开起来为什么平平稳稳?”这样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从而带着良好的状态进入学习。
2、形成问题,培养学生乐学。例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开始,教师首先提出问题:“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在学生出现种种猜测后,借助多媒体电脑动画演示,使学生直观感知,从而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第二个问题提出后,马上放手,引导学生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各种不同的长方形,并把所摆长方形的长、宽、面积记录到表格中,组织讨论。有的学生借助具体数据,很快得出了“长方形面积=长×宽”的结论:有的学生结合自己摆长方形的过程,经过深入思考、慢慢悟,因此,长×宽=长方形的面积。以上教学,教师通过精心设问,逐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开展了积极的智慧活动,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切实的培养。
二、研究过程,学习理论
课题立项后再次进行广泛全面的理论知识学习,确保从根本上认识提问、研究提问。学习途径则是多途径学习,包括网络搜集、书藉整理、专家咨询、集体交流评析等。
1、提问的目的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
2、提问的个人主观性太强,太随意。
3、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
通过学生的调查问卷体现出课堂提问做为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有着不可估量的教学价值。
但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评价分析,研究成果
1、通过研究,我真正认识了课堂提问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证明了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初步找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方法:(1)课堂的提问,不拘泥于统一授课形式;
(2)课堂的提问,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3)课堂的提问,重视教师的引领作用;
(4)巧设问题情境,成就和谐课堂。
3、学生们在老师精心设计的“精问”、“设问”中争当学习小主人,改变了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自然地开始理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思维得到了锻炼。
四、合理统筹提问对象,尽量兼顾所有学生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全面了解各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个别差异,对全班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在此基础上应针对不同问题和每个学生的实际,合理选择答问对象,安排答问顺序.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先提名再提问,或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不要形成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或总叫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也不能总叫“差生”回答,这样会花去很多时间,也会使教学节奏松弛. 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先叫中等成绩的学生回答,并提醒全班学生尤其是“差生”要认真听,等中等生回答得差不多了,可以让好的学生补充回答,也可以试着叫“差生”回答,让他们逐步提高。
五、有效处理问答结果
对于教师的提问,如果学生答不出来,教师不能粗暴地让学生罚站、坐下、换人,而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因为尊重学生的回答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如果学生回答错了,应当善待学生的错误,允许学生尝试错误(可称之为“美丽”的错误),不能误解为对学生学习中出现错误的容忍,而应当对错误的性质和程度进行甄别,引导学生发现错误中的合理成分和发生错误的症结.
总之,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的真实性、实用性、趣味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桂芹《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2]陈丽丽《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三要》
[3]林雪芬《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4]廖优梅《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分析与反思》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程改革既要改变教师的教,也要改变学生的学,同时也改变了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虽然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新观念、新思路、新手段。但是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以下几点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一、教师的“主导”是实现课堂学习自主的关键
自主学习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它重视学生的学,也重视教师的导,强调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和主导,强调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因此,课堂中必须有教师的导为学生的学服务。那么怎样才能体现课堂中教师的导呢?我认为教师应该在引趣、设问、点拨等环节上做文章。
1、创设情境,使学生愿学。例如“圆的认识”一课,教师首先利用生动的电视画面、轻快的音乐把儿童带进这样的故事场面:唐老鸭要逛公园,先坐正方形轮子的小车,小车动不了;接着改乘椭圆形轮子的小车,车开动了,但唐老鸭忽上忽下,惊魂不定;最后,他登上圆形轮子的小车,小车滚滚向前,唐老鸭舒心惬意。这时,教师用亲切的语言,启发大家:“圆形与过去学过的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圆形轮子的小车开起来为什么平平稳稳?”这样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从而带着良好的状态进入学习。
2、形成问题,培养学生乐学。例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开始,教师首先提出问题:“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在学生出现种种猜测后,借助多媒体电脑动画演示,使学生直观感知,从而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第二个问题提出后,马上放手,引导学生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各种不同的长方形,并把所摆长方形的长、宽、面积记录到表格中,组织讨论。有的学生借助具体数据,很快得出了“长方形面积=长×宽”的结论:有的学生结合自己摆长方形的过程,经过深入思考、慢慢悟,因此,长×宽=长方形的面积。以上教学,教师通过精心设问,逐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开展了积极的智慧活动,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切实的培养。
二、研究过程,学习理论
课题立项后再次进行广泛全面的理论知识学习,确保从根本上认识提问、研究提问。学习途径则是多途径学习,包括网络搜集、书藉整理、专家咨询、集体交流评析等。
1、提问的目的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
2、提问的个人主观性太强,太随意。
3、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
通过学生的调查问卷体现出课堂提问做为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有着不可估量的教学价值。
但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评价分析,研究成果
1、通过研究,我真正认识了课堂提问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证明了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初步找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方法:(1)课堂的提问,不拘泥于统一授课形式;
(2)课堂的提问,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3)课堂的提问,重视教师的引领作用;
(4)巧设问题情境,成就和谐课堂。
3、学生们在老师精心设计的“精问”、“设问”中争当学习小主人,改变了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自然地开始理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思维得到了锻炼。
四、合理统筹提问对象,尽量兼顾所有学生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全面了解各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个别差异,对全班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在此基础上应针对不同问题和每个学生的实际,合理选择答问对象,安排答问顺序.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先提名再提问,或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不要形成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或总叫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也不能总叫“差生”回答,这样会花去很多时间,也会使教学节奏松弛. 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先叫中等成绩的学生回答,并提醒全班学生尤其是“差生”要认真听,等中等生回答得差不多了,可以让好的学生补充回答,也可以试着叫“差生”回答,让他们逐步提高。
五、有效处理问答结果
对于教师的提问,如果学生答不出来,教师不能粗暴地让学生罚站、坐下、换人,而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因为尊重学生的回答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如果学生回答错了,应当善待学生的错误,允许学生尝试错误(可称之为“美丽”的错误),不能误解为对学生学习中出现错误的容忍,而应当对错误的性质和程度进行甄别,引导学生发现错误中的合理成分和发生错误的症结.
总之,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的真实性、实用性、趣味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桂芹《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2]陈丽丽《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三要》
[3]林雪芬《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4]廖优梅《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分析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