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点:北京
时间:2007年8月2日
主持人:薛跃进
嘉宾:
励京娜 《证券市场周刊》市场总监
刘 征 “智联招聘”市场部
马仲韫 北京邮电大学教师
艾 玛 某杂志社编辑,2005届毕业生
李 颖 个体经营者
李楷平 2007年应届毕业生
王 思 湖南大学2005级在校大学生
薛跃进:从国家对大学生不包分配开始,毕业与就业的问题就是大家常关注的话题,高校还在不断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但就业的机会并没增加多少,大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而同时,许多用人单位又说人才难求。把大家请来就是聊聊这个话题。
刘征:这两天我们正在替一个大客户招客户经理、品牌经理等中层管理人员。每天能收到很多简历,其中有一半是应届毕业生的,他们不具备与这个岗位相匹配的能力和工作经验。很让我们的工作人员头疼,投简历很盲目,不去想这个职位是否与自己的能力匹配。
李颖:这些孩子常觉得什么工作都不难作,真是无知者无畏,你让他造原子弹,他都敢答应。
艾玛:我倒很理解他们。他们首先需要的是一份工作,其次才是实现理想和抱负,但社会没有给他们那么多的机会,企业更不愿意花钱去培养他们。
李颖:学点皮毛都会跑呢,应该他们给企业培训费才对。
王思:这是典型的老板思维吧?
薛跃进:过去的大学生分配到单位后,有一个师傅带徒弟的过程,比如到报社,单位会让他们从拆信封做起,或者做通联,慢慢历练。那时候单位必须这么做,老同志也必须这么带。现在的用人单位,尤其是私企,认为没有替国家培训人才的义务。另外, 现在的大学生跟过去也不一样了,他们认为自己就是人才,会夹着尾巴跟老师学吗?
李颖:现在规定企业在用人制度上要给员工保障,要给最低薪资、上各种保险。那员工给企业什么保障呢?他可以说走就走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才是弱者。现在有一句话挺流行的,“老板是什么,就是給员工打工的”。
励京娜: 小李, 你是应届毕业生,想找个什么样的工作?
李楷平:我是学计算机专业的,但我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泛,不想把自己限制在一个方面。
励京娜: 假如现在有两份工作让你选择,一个是你感兴趣的,但底薪比你预期的低很多;另外一个薪酬高,但不是你的兴趣所在。你会怎么选择?
李楷平:我会选择我的兴趣爱好。励京娜: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找过工作, 也不知道该怎么找工作,并不掂量自己值多少钱,而会认为应该值多少钱。我就常碰见这样的应届毕业生,问他期望的最低工资是多少,他说二三千就可以。我说你期望的够多了。
马仲韫:我做MBA项目时,认识一个山东的高中语文老师,教了两年半的书,不满意现状。我问他想要的状态是什么,他说考MBA,考上后年薪就能到10万。但是我跟他聊过后,发现他并不适合学这个。MB A培养两种人,一种是职业经理人,一种是专业人才。他即没有欲望当职业经理人,在财会、金融、市场营销上也没有一个方向,只是把学MBA当成一个赚钱的出路,他的这个情况在现在的大学生身上很普遍,好多人毕业的时候是一张白纸,工作几年后,仍然面临求职的困惑,就是因为一直没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应该要什么,所以就是毕业等于失业。
薛跃进:学了一大堆标签而已,很多人以为文凭高了,就业的机率就大了,这是个误区。
马仲韫: 还有个误区, 许多学生认为大学里学的东西没用,干脆不认真去学,等毕业之后面对工作时,发现不行,学历很重要,然后又去考研。考完研后,还面临同样的问题,然后又去考博。
王思:但大多数企业在招人时,还是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的。
励京娜: 有些公司出于各种原因,比如上市呀、融资呀,需要展示企业员工的整体水平,就得提高学历结构,于是他们会突击性地招聘本科以上的大学生。其实,现在的大学生压力很大。以前,单位对你的考核是看学历、资历以及年头等综合指标。而现在,一块来的十几个大学生,一同拼着劲往前冲。很简单,就一个主管的位子在那儿,谁冲在前面就是谁的。企业的考核也很简单,就是你的工作能力,你出一次问题,再出第二次、第三次, 很多东西就没了。
李楷平:大学生之间的差距并没有那么明显,仅仅因为某个证书,或者只因平时成绩高一两分,就能找到好工作。企业这样的评判标准让人觉得不公平。
励京娜:用人单位很少看学生在校成绩的,除非科研部门,需要高精尖人才。一般性的工作,我们觉得专科生和本科生没有本质的区别。深圳的大专生很好找工作,然后才是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失业率最高的是硕士生和博士生,他们学历太高,很多企业根本用不上,并且招这样的人才要付出的成本太大。企业更愿意用专科生,给的工资低。不是说国家培养的本科生没用,而是企业更注重实际工作能力,注重你能给企业带来的实用价值,还有对企业的忠诚度。
李颖:有时候跟一些企业的总经理、管理人员聊天时,大家就感叹,80后的大学生是个很让人痛苦的群体,虽然他们也有优势,比如创造力和联想力非常发达,但是他们不好管理,缺少对事情负责任的态度。开会,可以迟到半个小时,跟你讲是因为睡过了,然后就面不改色地坐那儿了,没法理解。企业最看重什么? 就是责任感。说难听点,我让你倒茶,你能否把茶倒好,这种最基本的事情能否做好。都说北京人才济济,但招人好难。我们经常问,现在的本科毕业生,除了技术类的,能干什么?薛跃进:做文员嘛!
励京娜:出色的文员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好的。
马仲韫: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找工作的人又不知道该干嘛。
李楷平:大学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嚣张,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很平凡了。
艾玛:学校得教学生一些在社会上和工作中实用的东西。
薛跃进:学校教的只是解惑的能力。职业培训只能放在社会和职业院校。职业高中的就业率比较高,上学就是就业,这种方式应该往高层走,这是一个方向的问题。
李颖:学习成绩好的和学习成绩差的在理解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上不一样,这就是优秀和不优秀的差别。但学习阶段你是优秀的,到了企业后,还有另外一套东西,你能否还做到优秀呢?
艾玛:很多学生在学校很优秀,但到工作岗位后,品质以及待人接物的能力很差,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高校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方向有问题,结果是在学校中的优秀生,走上社会后很盲目地自信。
薛跃进:有些学生,他们在学校表现得确实优秀。但是,到社会上以后还能否优秀就是另外一个问题。比如,110米跨栏,他在训练的时候,成绩非常好,但让他参加亚运会,那成绩就不一定什么样了,训练中的优秀 不代表他在比赛中的成绩。
马仲韫:学校培养的就是学生,到企业后,要想成为优秀的员工,还要重新开始,重新学习。
刘征:象惠普、摩托罗拉这样的大公司,他们有自己的大学, 专门为自己企业培养人才。还有一些大企业,舍得花成本去投资在人才储备上面, 每年招管理实习生,不给刚来的员工安排固定的岗位。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考察以后, 看他们适合什么, 然后再定岗。
励京娜:你讲的没有普遍意义。中国现在最活跃、最多的就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不可能让你在各个岗位轮转,他希望一个萝卜填两坑或几个坑呢。广东的一些工厂,有的拉长开始只管他这条线,管的好了,老板会让他管管别的,比如后勤什么的,有的最后能升到副厂长。这样的员工,很适合这个企业, 也是企业最欢迎的,并且他的起点并不高,比老板从外面请“空降兵”花的人力成本低多了。而且这些人,企业重视他,他也会感恩戴德, 会做很久。所以, 现在的情况是, 大学生对企业而言,优势并不是非常突出, 也不能保持长久。
艾玛:我是学中文的,中文专业应该可以说跟媒体行业是对口的吧,但我们在学校,从古代文学学到现当代文学,从古代汉语学到现代汉语,这些知识在我们从事媒体行业的实际运用中,比如在观察社会的方法上,作用并不大,没有三到五年的历练,别想着能写出有深度的文章来。
薛跃进: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包分配,大学生出来后都拿一样的工资,56元。但那个时候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很慢,谁也吃不饱谁也饿不着。现在大的环境改变了,所以大学生们也要变化,而且得加快变化的速度。
励京娜:整个社会的发展速度是靠个体的速度来推动的。日本的经济为什么发展这么快,与日本人的高效是分不开的。现在的大学生代表着一种潮流,尤其做快速消费品行业的时候,感觉他们的优势特别明显,他们没有被制度化,他们的idea非常新,尽管这些idea大多不具可操作性,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提炼精华,进行修饰,让它可操作。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如何去发挥这种优势,如果你十次八次都被否定,你可能就再也提不出来什么了。
王思:我们新闻专业在学校学到的东西也很少。以前特别羡慕理科学生,他们在学校真的能学到东西, 象土木工程专业的。而作为文科类的学生,更多地得靠自学和悟性了。
薛跃进:大学学科的设置应该更细化,应该设置记者系、编辑系等,出来后直接干记者、干编辑,理论性的东西大家都要学。公安大学的专业设置就很好,行政、外事等跟派出所的工作岗位非常对口。
马仲韫:我们学校以前有很系统的毕业实习,学校统一安排全班同学去, 跟企业员工一样工作,只是不拿工资。这个挺好,确实能学到东西。现在没有了,都是自费上学,学校也没有这笔经费,学生得自己去联系实习单位。好多学生在宿舍抽抽烟、玩玩游戏、打打牌就算了,根本没有去系统地实习。适应社会快或慢最关键的是要做个有心人。我在大学学的是邮电会计,如果毕业后去邮电系统当会计的话还瞒对口的,但我毕业去了一家准备上市的公司。我发现在学校学的什么统计、会计都用不上,每次面对的都是新东西,我要重新去学政治经济学,学人员重组等。这个时候锻炼的是思维,如果有能力,你知道怎么去看书,怎么去找一些案例,需要你自己去努力。我工作的第一年比大学四年学的东西还多。小李,像你是学技术的,你可能会去一个做动画的企业,他可能只会用到你学过的理论中很少的一部分,而更需要你去做一个应用性的东西。而你在学校里可能连PHOTOSHOP都只会一般性地使用。这个时候,就必须靠自己钻研了。
励京娜: 现在的大学生存在一个问题,喜欢抱怨。很多学生出来不顺,不从自身找原因,抱怨学校抱怨社会。我觉得主动性差是最主要的原因。现在的高校教育体系是有问题, 教育方向、课程设置和实际应用是有差距的, 但你作为学生, 应该明白这一点, 要清楚自己的路,不能完全靠学校。我们要从个人角度来考核, 我们不是高校的领导,也不是国家教委的领导。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有他自己的步骤, 我们不能指挥。回避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问题, 促进自己的发展, 这是你积极思考问题的方法, 而不是整天抱怨。教育制度再差, 为什么每个学校都有出类拔萃的学生?
艾玛:文科类的学生要给自己一个预期,不能指望学校给你做职业规划。当你确定了一个方向后,要自己研究。如果你想进报社、杂志社,就要看各类期刊、报刊,研究它们,如果我在大一就明白这个道理的话,那就好了。
李楷平:应聘的时候,用人单位只是和你随便聊一下,然后就告诉你不行了。这么短的时间,用人单位就能了解我们吗?
励京娜:你别看时间那么少, 一个电话,用人单位都能把你看透。人事部的人经常笑谈,一个电话里能看见对方的表情。你踏不踏实,用人单位看一眼就知道。所以,最关键的问题是你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工作做好,得到boss对你的认可。
马仲韫:北邮的网站流传着一个励京娜:得分单位。首先你要让他对你留下好印象。虽然他可能会给你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是一般情况下,你会从他的说话中判断出一些原因。我们单位有个小男孩,他在第一批招聘中被刷掉了,没有接到第二次面试的通知。他坐不住了,直接给我们的招聘人员打电话,非常诚恳地询问了面试失败的原因。我们那个人力资源的同事对他有一点印象,也并不讨厌他,就告诉他因为我们这个岗位人员已经满了。这个男孩说我特别想进你们公司,只要能进,任何一个岗位都可以尝试。后来也比较巧合,我们公司公关部的一个同事辞职了,人力资源部的同事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这个男生,这个男生就进了我们的公关部。他现在做的不错,成了我们的区域经理。这是一种概率性的尝试,态度诚恳是最主要的。
薛跃进: 刚才我们批评8 0 后的台湾管理讲师陈安之的讲座视频。他说他跟一个英国客户约好凌晨两点打电话,英国那个时候是上班时间。他把闹铃定在一点半,他准时起来梳洗,穿西装打领带,然后开始给客户打电话。他老婆就特别不理解,说,你也可以歪在床上打这个电话呀,但是陈安之说,“我自己知道,我是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在上班的时候给他打电话的”。
王思:面试的时候,该不该谈到待遇问题呢?
励京娜:大学刚毕业,谈基本待遇的时候主要是考核单位薪资的上升空间。实习期的三个月内很少有调工资的。因为一个岗位都有预设的标准,上下浮动在二三百块钱。想在实习的时候拿高工资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进来的大学生,你不会比别人高很多, 顶多会认为你经验比别人多点,懂的比他们多点,觉得你效率高,会给你多点,一般情况是不会。所以,我觉得试用期的时候没必要谈待遇,面试的时候就更别谈。没多大意义,无从谈起,没这资格。
刘征:这方面是无法做到平等的,你要学会放弃,放弃暂时的待遇换取以后的发展。
艾玛:你可以说,这方面公司肯定有政策,大家怎么样我就怎么样,我不需要特殊待遇。这是个技巧。
薛跃进:现在很多大学生的想法是,既想要计划经济的稳定,又想得到市场经济的待遇,我觉得大学就业指导要把这个讲清楚,那个时代已经不复返了。
王思:怎么从面试官口中了解面试失败的真正原因,以及以后该怎么改正?
人,公平地说,他们也为这个社会承担了很多东西。每一代人都为社会承担了很多东西。20年代、30年代、40年代出生的人为社会付出了生命。50年代的人,也为社会承担了很多:生来挨饿,上学停课,毕业没工作(插队),现在还面临下岗。80年代后,计划生育政策,经济体制转变等必然在这一代人身上体现出来。过去两个孩子承担的东西由一个人来承担,就业压力很大,产生抱怨也正常。我们今天说来说去,是想说清楚用人单位要怎么理解他们,同时他们应该怎样适应这种就业形势,适应社会。大学生要把预期目标往前提一点,甚至从报考专业开始,知道以后做什么。学校和社会在這方面的就业指导确实是欠缺的。现在大家讲的都是成功的例子,但成功和失败都是特例,带有很多演绎成分。比如冯小刚,他可能不需要太高深的电影理论,出来就拍片子,做得挺好,但这是特例。大多数人是处在中间层的。现在的就业指导应该用大多数人的案例来讲解。
感谢大家的参与!今天就谈到这儿吧。
时间:2007年8月2日
主持人:薛跃进
嘉宾:
励京娜 《证券市场周刊》市场总监
刘 征 “智联招聘”市场部
马仲韫 北京邮电大学教师
艾 玛 某杂志社编辑,2005届毕业生
李 颖 个体经营者
李楷平 2007年应届毕业生
王 思 湖南大学2005级在校大学生
薛跃进:从国家对大学生不包分配开始,毕业与就业的问题就是大家常关注的话题,高校还在不断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但就业的机会并没增加多少,大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而同时,许多用人单位又说人才难求。把大家请来就是聊聊这个话题。
刘征:这两天我们正在替一个大客户招客户经理、品牌经理等中层管理人员。每天能收到很多简历,其中有一半是应届毕业生的,他们不具备与这个岗位相匹配的能力和工作经验。很让我们的工作人员头疼,投简历很盲目,不去想这个职位是否与自己的能力匹配。
李颖:这些孩子常觉得什么工作都不难作,真是无知者无畏,你让他造原子弹,他都敢答应。
艾玛:我倒很理解他们。他们首先需要的是一份工作,其次才是实现理想和抱负,但社会没有给他们那么多的机会,企业更不愿意花钱去培养他们。
李颖:学点皮毛都会跑呢,应该他们给企业培训费才对。
王思:这是典型的老板思维吧?
薛跃进:过去的大学生分配到单位后,有一个师傅带徒弟的过程,比如到报社,单位会让他们从拆信封做起,或者做通联,慢慢历练。那时候单位必须这么做,老同志也必须这么带。现在的用人单位,尤其是私企,认为没有替国家培训人才的义务。另外, 现在的大学生跟过去也不一样了,他们认为自己就是人才,会夹着尾巴跟老师学吗?
李颖:现在规定企业在用人制度上要给员工保障,要给最低薪资、上各种保险。那员工给企业什么保障呢?他可以说走就走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才是弱者。现在有一句话挺流行的,“老板是什么,就是給员工打工的”。
励京娜: 小李, 你是应届毕业生,想找个什么样的工作?
李楷平:我是学计算机专业的,但我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泛,不想把自己限制在一个方面。
励京娜: 假如现在有两份工作让你选择,一个是你感兴趣的,但底薪比你预期的低很多;另外一个薪酬高,但不是你的兴趣所在。你会怎么选择?
李楷平:我会选择我的兴趣爱好。励京娜: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找过工作, 也不知道该怎么找工作,并不掂量自己值多少钱,而会认为应该值多少钱。我就常碰见这样的应届毕业生,问他期望的最低工资是多少,他说二三千就可以。我说你期望的够多了。
马仲韫:我做MBA项目时,认识一个山东的高中语文老师,教了两年半的书,不满意现状。我问他想要的状态是什么,他说考MBA,考上后年薪就能到10万。但是我跟他聊过后,发现他并不适合学这个。MB A培养两种人,一种是职业经理人,一种是专业人才。他即没有欲望当职业经理人,在财会、金融、市场营销上也没有一个方向,只是把学MBA当成一个赚钱的出路,他的这个情况在现在的大学生身上很普遍,好多人毕业的时候是一张白纸,工作几年后,仍然面临求职的困惑,就是因为一直没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应该要什么,所以就是毕业等于失业。
薛跃进:学了一大堆标签而已,很多人以为文凭高了,就业的机率就大了,这是个误区。
马仲韫: 还有个误区, 许多学生认为大学里学的东西没用,干脆不认真去学,等毕业之后面对工作时,发现不行,学历很重要,然后又去考研。考完研后,还面临同样的问题,然后又去考博。
王思:但大多数企业在招人时,还是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的。
励京娜: 有些公司出于各种原因,比如上市呀、融资呀,需要展示企业员工的整体水平,就得提高学历结构,于是他们会突击性地招聘本科以上的大学生。其实,现在的大学生压力很大。以前,单位对你的考核是看学历、资历以及年头等综合指标。而现在,一块来的十几个大学生,一同拼着劲往前冲。很简单,就一个主管的位子在那儿,谁冲在前面就是谁的。企业的考核也很简单,就是你的工作能力,你出一次问题,再出第二次、第三次, 很多东西就没了。
李楷平:大学生之间的差距并没有那么明显,仅仅因为某个证书,或者只因平时成绩高一两分,就能找到好工作。企业这样的评判标准让人觉得不公平。
励京娜:用人单位很少看学生在校成绩的,除非科研部门,需要高精尖人才。一般性的工作,我们觉得专科生和本科生没有本质的区别。深圳的大专生很好找工作,然后才是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失业率最高的是硕士生和博士生,他们学历太高,很多企业根本用不上,并且招这样的人才要付出的成本太大。企业更愿意用专科生,给的工资低。不是说国家培养的本科生没用,而是企业更注重实际工作能力,注重你能给企业带来的实用价值,还有对企业的忠诚度。
李颖:有时候跟一些企业的总经理、管理人员聊天时,大家就感叹,80后的大学生是个很让人痛苦的群体,虽然他们也有优势,比如创造力和联想力非常发达,但是他们不好管理,缺少对事情负责任的态度。开会,可以迟到半个小时,跟你讲是因为睡过了,然后就面不改色地坐那儿了,没法理解。企业最看重什么? 就是责任感。说难听点,我让你倒茶,你能否把茶倒好,这种最基本的事情能否做好。都说北京人才济济,但招人好难。我们经常问,现在的本科毕业生,除了技术类的,能干什么?薛跃进:做文员嘛!
励京娜:出色的文员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好的。
马仲韫: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找工作的人又不知道该干嘛。
李楷平:大学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嚣张,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很平凡了。
艾玛:学校得教学生一些在社会上和工作中实用的东西。
薛跃进:学校教的只是解惑的能力。职业培训只能放在社会和职业院校。职业高中的就业率比较高,上学就是就业,这种方式应该往高层走,这是一个方向的问题。
李颖:学习成绩好的和学习成绩差的在理解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上不一样,这就是优秀和不优秀的差别。但学习阶段你是优秀的,到了企业后,还有另外一套东西,你能否还做到优秀呢?
艾玛:很多学生在学校很优秀,但到工作岗位后,品质以及待人接物的能力很差,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高校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方向有问题,结果是在学校中的优秀生,走上社会后很盲目地自信。
薛跃进:有些学生,他们在学校表现得确实优秀。但是,到社会上以后还能否优秀就是另外一个问题。比如,110米跨栏,他在训练的时候,成绩非常好,但让他参加亚运会,那成绩就不一定什么样了,训练中的优秀 不代表他在比赛中的成绩。
马仲韫:学校培养的就是学生,到企业后,要想成为优秀的员工,还要重新开始,重新学习。
刘征:象惠普、摩托罗拉这样的大公司,他们有自己的大学, 专门为自己企业培养人才。还有一些大企业,舍得花成本去投资在人才储备上面, 每年招管理实习生,不给刚来的员工安排固定的岗位。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考察以后, 看他们适合什么, 然后再定岗。
励京娜:你讲的没有普遍意义。中国现在最活跃、最多的就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不可能让你在各个岗位轮转,他希望一个萝卜填两坑或几个坑呢。广东的一些工厂,有的拉长开始只管他这条线,管的好了,老板会让他管管别的,比如后勤什么的,有的最后能升到副厂长。这样的员工,很适合这个企业, 也是企业最欢迎的,并且他的起点并不高,比老板从外面请“空降兵”花的人力成本低多了。而且这些人,企业重视他,他也会感恩戴德, 会做很久。所以, 现在的情况是, 大学生对企业而言,优势并不是非常突出, 也不能保持长久。
艾玛:我是学中文的,中文专业应该可以说跟媒体行业是对口的吧,但我们在学校,从古代文学学到现当代文学,从古代汉语学到现代汉语,这些知识在我们从事媒体行业的实际运用中,比如在观察社会的方法上,作用并不大,没有三到五年的历练,别想着能写出有深度的文章来。
薛跃进: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包分配,大学生出来后都拿一样的工资,56元。但那个时候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很慢,谁也吃不饱谁也饿不着。现在大的环境改变了,所以大学生们也要变化,而且得加快变化的速度。
励京娜:整个社会的发展速度是靠个体的速度来推动的。日本的经济为什么发展这么快,与日本人的高效是分不开的。现在的大学生代表着一种潮流,尤其做快速消费品行业的时候,感觉他们的优势特别明显,他们没有被制度化,他们的idea非常新,尽管这些idea大多不具可操作性,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提炼精华,进行修饰,让它可操作。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如何去发挥这种优势,如果你十次八次都被否定,你可能就再也提不出来什么了。
王思:我们新闻专业在学校学到的东西也很少。以前特别羡慕理科学生,他们在学校真的能学到东西, 象土木工程专业的。而作为文科类的学生,更多地得靠自学和悟性了。
薛跃进:大学学科的设置应该更细化,应该设置记者系、编辑系等,出来后直接干记者、干编辑,理论性的东西大家都要学。公安大学的专业设置就很好,行政、外事等跟派出所的工作岗位非常对口。
马仲韫:我们学校以前有很系统的毕业实习,学校统一安排全班同学去, 跟企业员工一样工作,只是不拿工资。这个挺好,确实能学到东西。现在没有了,都是自费上学,学校也没有这笔经费,学生得自己去联系实习单位。好多学生在宿舍抽抽烟、玩玩游戏、打打牌就算了,根本没有去系统地实习。适应社会快或慢最关键的是要做个有心人。我在大学学的是邮电会计,如果毕业后去邮电系统当会计的话还瞒对口的,但我毕业去了一家准备上市的公司。我发现在学校学的什么统计、会计都用不上,每次面对的都是新东西,我要重新去学政治经济学,学人员重组等。这个时候锻炼的是思维,如果有能力,你知道怎么去看书,怎么去找一些案例,需要你自己去努力。我工作的第一年比大学四年学的东西还多。小李,像你是学技术的,你可能会去一个做动画的企业,他可能只会用到你学过的理论中很少的一部分,而更需要你去做一个应用性的东西。而你在学校里可能连PHOTOSHOP都只会一般性地使用。这个时候,就必须靠自己钻研了。
励京娜: 现在的大学生存在一个问题,喜欢抱怨。很多学生出来不顺,不从自身找原因,抱怨学校抱怨社会。我觉得主动性差是最主要的原因。现在的高校教育体系是有问题, 教育方向、课程设置和实际应用是有差距的, 但你作为学生, 应该明白这一点, 要清楚自己的路,不能完全靠学校。我们要从个人角度来考核, 我们不是高校的领导,也不是国家教委的领导。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有他自己的步骤, 我们不能指挥。回避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问题, 促进自己的发展, 这是你积极思考问题的方法, 而不是整天抱怨。教育制度再差, 为什么每个学校都有出类拔萃的学生?
艾玛:文科类的学生要给自己一个预期,不能指望学校给你做职业规划。当你确定了一个方向后,要自己研究。如果你想进报社、杂志社,就要看各类期刊、报刊,研究它们,如果我在大一就明白这个道理的话,那就好了。
李楷平:应聘的时候,用人单位只是和你随便聊一下,然后就告诉你不行了。这么短的时间,用人单位就能了解我们吗?
励京娜:你别看时间那么少, 一个电话,用人单位都能把你看透。人事部的人经常笑谈,一个电话里能看见对方的表情。你踏不踏实,用人单位看一眼就知道。所以,最关键的问题是你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工作做好,得到boss对你的认可。
马仲韫:北邮的网站流传着一个励京娜:得分单位。首先你要让他对你留下好印象。虽然他可能会给你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是一般情况下,你会从他的说话中判断出一些原因。我们单位有个小男孩,他在第一批招聘中被刷掉了,没有接到第二次面试的通知。他坐不住了,直接给我们的招聘人员打电话,非常诚恳地询问了面试失败的原因。我们那个人力资源的同事对他有一点印象,也并不讨厌他,就告诉他因为我们这个岗位人员已经满了。这个男孩说我特别想进你们公司,只要能进,任何一个岗位都可以尝试。后来也比较巧合,我们公司公关部的一个同事辞职了,人力资源部的同事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这个男生,这个男生就进了我们的公关部。他现在做的不错,成了我们的区域经理。这是一种概率性的尝试,态度诚恳是最主要的。
薛跃进: 刚才我们批评8 0 后的台湾管理讲师陈安之的讲座视频。他说他跟一个英国客户约好凌晨两点打电话,英国那个时候是上班时间。他把闹铃定在一点半,他准时起来梳洗,穿西装打领带,然后开始给客户打电话。他老婆就特别不理解,说,你也可以歪在床上打这个电话呀,但是陈安之说,“我自己知道,我是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在上班的时候给他打电话的”。
王思:面试的时候,该不该谈到待遇问题呢?
励京娜:大学刚毕业,谈基本待遇的时候主要是考核单位薪资的上升空间。实习期的三个月内很少有调工资的。因为一个岗位都有预设的标准,上下浮动在二三百块钱。想在实习的时候拿高工资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进来的大学生,你不会比别人高很多, 顶多会认为你经验比别人多点,懂的比他们多点,觉得你效率高,会给你多点,一般情况是不会。所以,我觉得试用期的时候没必要谈待遇,面试的时候就更别谈。没多大意义,无从谈起,没这资格。
刘征:这方面是无法做到平等的,你要学会放弃,放弃暂时的待遇换取以后的发展。
艾玛:你可以说,这方面公司肯定有政策,大家怎么样我就怎么样,我不需要特殊待遇。这是个技巧。
薛跃进:现在很多大学生的想法是,既想要计划经济的稳定,又想得到市场经济的待遇,我觉得大学就业指导要把这个讲清楚,那个时代已经不复返了。
王思:怎么从面试官口中了解面试失败的真正原因,以及以后该怎么改正?
人,公平地说,他们也为这个社会承担了很多东西。每一代人都为社会承担了很多东西。20年代、30年代、40年代出生的人为社会付出了生命。50年代的人,也为社会承担了很多:生来挨饿,上学停课,毕业没工作(插队),现在还面临下岗。80年代后,计划生育政策,经济体制转变等必然在这一代人身上体现出来。过去两个孩子承担的东西由一个人来承担,就业压力很大,产生抱怨也正常。我们今天说来说去,是想说清楚用人单位要怎么理解他们,同时他们应该怎样适应这种就业形势,适应社会。大学生要把预期目标往前提一点,甚至从报考专业开始,知道以后做什么。学校和社会在這方面的就业指导确实是欠缺的。现在大家讲的都是成功的例子,但成功和失败都是特例,带有很多演绎成分。比如冯小刚,他可能不需要太高深的电影理论,出来就拍片子,做得挺好,但这是特例。大多数人是处在中间层的。现在的就业指导应该用大多数人的案例来讲解。
感谢大家的参与!今天就谈到这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