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模式应用的探索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BMWi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流通”服务模式因其明显的优势目前在高校图书馆已普遍运用,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本文通过对大流通的内涵、特点、作用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大流通”服务模式在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模式
  “以人为本, 读者至上” 是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围绕这一理念,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经历了闭架——半开架——全开架的过程。 当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现代设备、 信息技术、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面对高校图书馆一方面出现资源浪费, 另一方面读者需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的现状, 改革现有的服务模式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方法。 于是, 大流通的服务理念应运而生。
  所谓图书馆“大流通”管理模式是指:充分体现 “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在实现馆藏文献完全开架的前提下,实现各种载体资源和服务区域的合并,借阅合一、进出统一、管理人性、服务高效的一种图书馆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以其先进的服务理念、高效的资源利用、多元的信息服务和科学的资源整合等特点而成为当代图书馆管理模式的主流。[1]
  一、 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服务模式的特点及作用
  (一)“大流通”服务模式的特点
  具体说来,“大流通”应该符合以下特点:(1)所有流通中的馆藏文献(包括期刊)均安装了复合性可充消复合磁条;(2)整座图书馆建筑只在总出入口设一套防盗检测系统;(3)读者可以带自己的图书和已经办理过借阅手续的馆藏图书自由进出图书馆各地;(4)取消各阅览室的条块分割,代之以全馆为单位实行大开间、大开架对书刊统一进行布局。
  (二)“大流通”服务模式的作用
  1.方便读者的学习研究,体现“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由于以往图书馆布局的缺陷,图书馆设备以及服务方式的不完善,使读者在利用图书馆时受到很大限制,如对读者带书带包入馆的限制、图书使用空间的限制等等,使读者不能自由利用文献和设备资源。图书馆实行“大流通”后,取消了分室管理,读者可以把书带到图书馆内任何一个地方进行阅览;读者对图书馆的使用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并拥有更充分的个性服务空间。这种服务方式省去了部分手续,节省了读者的时间,给读者提供了选择的便利。[2]实行“大流通”的服务模式,简化了读者借阅手续,保护了读者隐私,增加了开放时间,为读者提供了宽松舒适的阅读环境,更加方便了读者的學习和研究,这都体现了图书馆“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
  2.促进文献的开发利用, 提高馆舍设备的利用效率。
  实行“大流通”服务模式后,读者可以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自由、自主地选用各类文献,提高了读者到图书馆学习的兴趣,因此馆藏文献资源会得到更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大流通”模式下,读者可以带自己的书到图书馆自习或与图书馆的藏书对照学习,而且在图书馆开放期间随时都可以自助借还和自助复印;在阅览室的选择上,读者有了最充分的自由, 可以带该室图书到其它阅览室学习,这样就使馆舍、文献、设备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提高了其利用价值和效率。
  3.减轻馆员的劳动强度, 提升管理服务的工作效能。
  实行“大流通”服务模式,读者办理借还书手续时完全自助,不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来操作, 这样就减少了因人员重复设置而带来的人力资源浪费,工作人员可以专门从事图书整架、巡视及参考咨询服务,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能和技术含量。同时,实行“大流通”服务,可以在不增加工作人员额外负担的前提下延长读者借阅时间;读者也可以实时监控自己的借阅信息,减少不必要的由于借阅信息不准确而与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的纷争。[3]“大流通”服务模式既方便了读者,又使文献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提升了图书馆管理服务的工作效能,促进了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了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服务模式的必备条件
  高校图书馆顺利实现 “大流通” 的服务模式,必须有一系列的前提条件作保障。
  (一)建筑结构设计合理
  建筑设计的合理性是“大流通”实现的硬件条件。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尽量使用大格局、大开间,并且只设一个进出口。这对拟建新馆的高校图书馆比较容易实现, 但是对大多数高校来说,图书馆的建筑结构是固定的,多数是针对单个阅览室独立借阅而设计的小开间,甚至有的图书馆新馆、老馆连接后同时使用,进出口不止一个。在这些馆舍条件下,采用新的服务模式,其开放程度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 科学技术与设备介入
  大流通是建立在图书馆安全系统、读者自助系统和数字识别系统等一系列产品基础上的图书馆借阅管理模式。在大流通服务模式下,读者可以不用存包在馆内带书自由走动,因此需要一定的技术及设备投入,一方面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服务,另一方面对馆内设备、设施及文献资源的安全提供保障。
  (三)健全的规章制度
  采取统一规范的管理对减少与读者之间的矛盾、在读者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大流通”服务模式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这种模式在我国图书馆界的探索是近几年才开始研究的,付之实践运行这一新型模式的图书馆在全国也为数不多,而且也都是边运行边探索,因此目前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方式可供借鉴。统一规范的管理是衡量图书馆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为使“大流通”服务质量更有保障,应根据实践制订出具体的、人性化的工作细则和服务准则,使其统一化、规范化,比如对读者持“一卡通”校园卡进出图书馆的规定、对读者蓄意破坏、损毁、盗窃图书的规定,对保安、物业人员和监控系统的管理制度,在“大流通”环境下图书馆员的工作流程制度等。通过健全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加强宣传引导,规范读者行为,深化读者服务,使读者和馆员都可以“有法可依”,保证“大流通”服务模式的顺畅运转。   三、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 加大了书库管理工作的强度
  大流通后,无序的读者群加大了流通部门对工作控制的难度。读者入馆后频繁地、随意地抽取翻阅图书,阅读后不归架,乱拿乱放等,增加了工作量,也妨碍了其他读者正常查找文献资料,对于一个有责任心的流通馆员来说,其工作几乎是无休无止的。不停地排架、上书、整架、巡视,繁琐重复着以上的工作,给工作人员无论是体力还是心理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二)图书破损率增加
  图书馆实现大流通前读者是把图书借到馆外去阅读,之后再还回,工作人员方便检查读者还回的图书,能使读者有意识地爱护图书。而在“大流通”服务模式下,学生无须再把图书带到馆外阅览,可以随意在图书馆的任何一个阅览室内看书学习,这就会有部分读者在看书时习惯性地在书或刊上画些字迹等,而阅读完后又不必经过工作人员便可自行将书上架,这样图书的整洁度会受到一定的破坏。
  (三)图书丢失率会增大
  实现“大流通”,读者没有必要把自己的书包放入存包柜
  中或许某些读者会在工作人员不防备的情况下把图书中的磁条取出把图书放入自己的包中,造成图书失窃;还有的读者趁工
  作人员不注意时将自己需要的书从窗口扔出,以上种种都会给图书馆带来一定的损失。
  四、对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服务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馆员素质, 加强服务意识
  图书馆采用“大流通”服务模式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是工作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尊重读者、文明、热情、主动地为读者服务。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馆员的角色由“守摊式”的管理者变成主动服务者,努力做到为读者提供使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指导,“书有其人,人有其书,为人找书,为书找人”,只有这样的服务才能使读者对图书馆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是工作人员要加强书库巡视,勤整理书架,保持架位整齐有序。三是加强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在馆内构建学习与创新的环境,通过送馆员出去进修和利用图书馆的业务学习不断对馆员实施教育,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二)管理统一化、规范化
  流通服务大厅,期刊阅览室,各楼层的开架书库,自习区的管理應一致,要制定具体的工作细则和服务准则,使其统一化、规范化,并确保实施。统一规范的管理是衡量图书馆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采取统一规范的管理可减少馆员与读者之间的矛盾,在读者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三)对读者爱书、爱馆思想的教育
  图书馆是所有读者学习的家园,要正确引导读者爱馆爱书,让他知道大家共同爱护图书馆的环境,爱护图书馆的图书,图书馆才能真正为其所用,否则在如此开放的环境下,读者不懂得爱护,图书馆的环境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参考文献:
  [1] 庞红兰.“大流通”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以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08).
  [2] 朱晓宁.对我馆开放式“大流通”服务模式的思考[J].情报探索, 2008(3) .
  [3] 王唯玮.采用并轨方式实现图书馆“大流通”管理的设想[J].图书馆学刊, 2005(6) .
  [4] 曹桂芳.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服务模式初探[J].图书馆学刊,2011,(1).
  [5] 崔惠敏.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模式实证分析[J].图书馆论坛, 2010,(4).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和发展水平,将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资源。我园是一所农村中心幼儿园,根据周边环境,发挥农村地域优势,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是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推进农村幼教课程改革、优化幼教质量、提高农村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因此我们根据区域活动的新理念、结合本园的环境,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乡土资源,
摘要:园艺专业课做为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的骨干专业课,要适应社会需求,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送教下乡,服务“三农”。本文以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例,从利用资源和技术优势为当地特色农业服务,把最新的技术传授给学生和农民,指导学员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和学校要成为科研和生产实践之间沟通的桥梁等方面论述了职业教育如何与当地“三农”嫁接服务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服务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培养得以提高,教师应当在幼儿自身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环境的影响,着力培养和加强幼儿的创造力思维。而展开丰富多彩的区域创设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可见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区域活动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丰富的活动材料是保证幼儿区域活动顺利开展的物质保证。我园地处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何充分
本实验拟研究PTEN蛋白在胆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与另外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P53表达的相关性;构建并鉴定能够稳定表达外源抑癌基因PTEN的胆管癌细胞系;在此基础上,观
本文以长沙市两个大的透析中心1998年1月-2004年8月期间所有首次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住院病人共5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MDRD预测公式计算每个患者GFR值。按不同条件(如
  本研究在行中等腹部手术的成人与小儿术后短期输注LCT进行静脉营养,以观察LCT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人行中等腹部手术后短期输注LCT对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
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传播媒体,越来越成为现代人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一、网络改变了中学生的感知世界的方式方法  在网络的世界里,中学生在社会化的成长过程中,与上一代的中学生相比有了很大的差别,首先体现在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当代中学生在社会化的成长过程中,对客观感知最多的是来自网络虚拟世界,大量的信息源自于网络系统,在网络世界里学到了许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特点以期指导临床用药,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对大肠埃希
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通过交往,人们能够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对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  一、积极提供交往的机会,创设合作的情境,促进合作意识的形成  交往是一种社会机制,是人际关系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全面评估出院后3-24个月居家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的人口学状况、神经功能状况、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况、社会支持状况和社会参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