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迁移在解绝对值不等式中的应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inet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迁移在心理学上也称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不仅存在于某种经验内部,而且也存在于不同的经验之间。比如,数学学习中审题技能的掌握可能会促进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审题技能的应用;语言学习中丰富的词汇知识的掌握将促进阅读技能的提高,而阅读技能的提高又可以促进更多的词汇知识的获得,知识與技能之间相互迁移。当人们遇到一个新问题(靶问题),往往想起一个过去已经解决的相似问题(原问题),并运用源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程序区解决靶问题,这一问题解决策略被称为类比迁移。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和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多,其中类比法在高中数学的许多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人们已经公认,类比是人类获得新知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机制之一。美国数学家波利亚对类比法推崇倍至,他在《怎样解题》的第三部分——探索法小词典里,首先谈到的即是类比。他认为:“在我们的思维、日常谈话、一般结论以及艺术表演方法和最高科学成就中无不充满了类比。类比可在不同的水平使用……”“我们希望能预测结果,或者至少在某种似乎可信的程度上预测结果的某些特征.这种似乎可信的预测通常是以类比为基础的”。根据类比领域专家Genter的观点,类比是知识从一个领域(源领域)向另一个领域(目标领域)的映射,源情景事物之间存在的关系系统也存在于目标情景的事物之间时,类比便有可能发生。因此类比方法也称为类比推理,它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是物体共有关系的迁移,而不迁移其中的物体或物体属性。
  二、类比迁移的关键
  类比迁移即学习的类比迁移,即是一种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信息输入
  将新学习材料输入头脑,对学习内容进行表征,分辨学习对象的表征。
  2.模式匹配


  在长时记忆系统中搜索与当前学习材料相似的相关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当前材料进行匹配。
  3.检验
  按材料的相似性,从概念、特性、方法、关系等方面建立新旧材料之间的映射,判断两者的相似程度,即检验类比的可行性。
  4.修正
  对新旧材料之间不能完全匹配的成分进行修正,在同化、顺应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识。
  这就是类比迁移的心理过程,这里还得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怎样才能更好的类比匹配呢?我们来了解一下类比匹配的机制:为了确定两个对象是否相似,就要将两个对象的各个部分对应起来。但是在类比活动中,并不是所有部分都能完全匹配(否则就用不着类比了)。因此,在类比推理中,匹配应当是灵活的,而不是严格的。
  第二个方面,类比学习和推理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它是不保真的方法。在类比中,经过合理的变换和重构后,可能产生一些无用的甚至是失效的案例。例如
  与 类比,则有 : 与 类比,则有 。因此,类比的修正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三、教学案例(类比迁移的应用)
  在不等式问题中,解含绝对值不等式问题显然是重中之重,相对于简单的不含绝对值的不等式来说要复杂得多,往往与其他知识点如函数、线性规划问题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是高考中令不少考生头痛的问题之一,大多学生通常在解这类问题时花费了太多时间而计算不出准确的答案,这也使得此类问题成为了高中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形如 的不等式,学生很难理解,分类讨论也不容易,那么如何更好地解决好这一类问题呢?下面从教学案例中一环节来解决学生难点:
  教学反思:通过类比迁移的方法讲解,学生更容易掌握,效果较好。本人认为类比迁移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好处。
  1.能巧妙的把部分知识联系起来
  教学中采用类比迁移方法,可以沟通不同数学的结构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善的知识网络,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2.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两个问题可能有相同的解决方法,利用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去解决第二个问题,把旧知识融入到新知识中,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解决第二个问题的方法,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英伯,曹一鸣. 数学教学心理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郑毓信. 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4.徐斌艳等.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5.马忠林等.数学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五十六级是我教学生涯中不平凡的一级,我和我的学生第一次面临走班制,这是我们前所未闻更无从实施过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回首来路,痛并快乐着。  一、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走班制是高中新课改发展的必然趋势  走班制是中国目前许多高中开始推行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为:日常管理仍在一个固定的班级,必修课程在这里学习,称为行政班;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要在别的班级上,称为教学班。不同行政班的学生,根
期刊
在作文教学当中,学生普遍存在怕作文、厌作文的现象。他们写的作文,有的言之无物,有的病句、废话连篇,甚至有的离题千里。怎样解决作文“老大难”问题,人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实践尝试和理论探索,提出了许多新的训练体系,比如“程式体系”“文体体系”“观察体系”等,这些训练体系主要抓住了写作中的非智力因素。对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如何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一、丰富学生课外活动,注意平时积累
期刊
一、我对群文阅读概念的认识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这是一种全新的语文阅读教学形式。通俗地说,群文阅读就是教师以某一个议题或某几个议题作为阅读训练的目的,将符合这些议题的文章事先准备好,并设计好阅读的顺序、阅读的要求、阅读的练习;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会读文章,学会品文章,掌握该类文章的特点和其中的写作技巧,从而构建出学生本人对于
期刊
不知从何时开始,孩子做事磨蹭成为家长和老师最头疼的问题之一。衣服半天穿不完,作业半天写不完,饭半天吃不完……我们的孩子似乎变成了“蜗牛族”。那么我们如何应对这些“蜗牛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蜗牛族”的世界。  一、受年龄特点影响的“蜗牛族”  平平七岁从小做什么事情都慢吞吞的,在班里家里永远一副不着急不着慌的样子。为了他的动作慢,言语慢,老师父母没少为他着急,也没少想办法,可变化始终不大。  
期刊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我在多年的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感受作一浅谈。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  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之关键,因此,导语的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
期刊
现在的小学高年级也出现了早恋现象。  转眼间,我带的这个班已上六年级了,平日里孩子们乖巧可爱,没有特别令人头疼的事情。可是一天,组织委员小于突然给我发来了一条微信,“崔老师,咱们班同学群里有人老说谁谁谁和谁谁谁好了,谁谁和谁谁谈恋爱了,您得管管呀!!!”孩子用了三个惊叹号,可见用意。我看后简单思考了一下,唉,每到高年级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还得教育呀!我回复到,“好的,我知道了。”  是啊!一个健康
期刊
一、故宫  北京故宫,旧称为紫禁城,是明清两朝最高统治的核心代名词,承载了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多方面内容。故宫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永乐四年),1420年(永乐十八年)基本竣工。是明成祖朱棣在大臣丘福等人的建议下,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如何让学生尽情地投入到写作中,感受到表达和被了解的快乐,而不只是完成任务呢?下面是我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得出的一些方法。  一、突破课堂的时间形式,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  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堂习作课。于是小学传统的一篇作文教学往往是分两课时完成,似乎学生习作所需的信息全部贮存于大脑
期刊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这出自著名诗人泰戈尔的美丽诗句,形象地诠释了教育的真谛。“用如水的善念、如水的德行,如水的胸怀,滋润、濡染一棵棵幼苗的茁壮成长,让绿芽绽放,绿苗成长,绿树成荫,绿荫满园。”这就是我作为班主任一路走来内心最质朴的情怀。  镜头回放一:  11:35-12:15午休的时间,我有时静静地坐在班级角落里,有时只是悄悄地在窗户外看看他们,有时装着无意的跟
期刊
一、研究高效课堂与信息化教学的背景  新課改背景下,为积极响应素质教育和倡导高效课堂教学的号召,我校教师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构建的方式方法,力争在4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内帮助学生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受现有教学手段的限制,面对高效课堂构建和素质教育提质的目标,我们显得相当被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课堂自主学习氛围的营造,有利于创建和谐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