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教学情境;创设;故事情境;生
活情境;竞赛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3—0074—01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便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教学需要,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利用《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编出了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并在课件中以Flash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唐僧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经过一片西瓜地。这时正值四人口渴之际,于是八戒摘了一个大西瓜,打算师徒四人分着吃。八戒分得西瓜的四分之一,孙悟空分得西瓜的八分之二……八戒一听立刻嚷嚷起来:“不公平,不公平,猴哥分得多,师傅偏心。”是不是不公平呢?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参与探索的过程也尤为认真,课堂教学的效果不言而喻。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巧妙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到数学研究的对象上来。这样教学,有助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首先出示某超市的购物情境,得出一组商品的价格,分别是:125.50元、4.95元、208.00元、7.08元……然后提出两个思考题:1.商品的标价为什么都是两位小数?2.像125.50元、208.00元、7.08元等标价,如果把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有没有发生变化?学生经过讨论,很快能回答第一题。回答第二题则引起了争论,有的学生说,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没有发生变化,如208.00元就是208元。也有的学生说,小数部分中间的“0”去掉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了,如7.08元表示7元零8分,而去掉小数部分的“0”,就变成7元8角了。这时,教师没有及时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告诉他们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大家就知道准确的答案了。这样,在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引发学生质疑和思考,为后面知识的学习进行了铺垫,学生必定会仔细听讲,努力解决问题,教学效率就会大幅度提高。
三、创设竞赛情境,增强学生的自信
小学生的好胜心强,有竞争意识,上进心足。因此,教学时教师可精心创设竞争情境。比如,让学生比一比谁得到的结论多,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等等。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学生或小组当众表扬,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和满足,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学“千克的认识”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进行一个小竞赛。两位学生比赛跑步,其中一人提一袋2千克的洗衣粉,而另一位则提一袋10千克的大米。我一声令下,两位学生迅速投入了比赛,比赛结果不言而喻。输了的学生立刻不服气地举起了小手:“老师,不公平。”为什么呢?……在学生的积极争论中创设了教学情境,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到物体的轻重是有区别的,“千克的认识”的教学水到渠成。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内驱力,使他们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另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思路,使其掌握解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数学课堂以问题为中心,揭示矛盾,引导学生走出“欲达彼岸”的心理困境,就能使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编辑:谢颖丽
活情境;竞赛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3—0074—01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便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教学需要,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利用《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编出了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并在课件中以Flash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唐僧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经过一片西瓜地。这时正值四人口渴之际,于是八戒摘了一个大西瓜,打算师徒四人分着吃。八戒分得西瓜的四分之一,孙悟空分得西瓜的八分之二……八戒一听立刻嚷嚷起来:“不公平,不公平,猴哥分得多,师傅偏心。”是不是不公平呢?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参与探索的过程也尤为认真,课堂教学的效果不言而喻。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巧妙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到数学研究的对象上来。这样教学,有助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首先出示某超市的购物情境,得出一组商品的价格,分别是:125.50元、4.95元、208.00元、7.08元……然后提出两个思考题:1.商品的标价为什么都是两位小数?2.像125.50元、208.00元、7.08元等标价,如果把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有没有发生变化?学生经过讨论,很快能回答第一题。回答第二题则引起了争论,有的学生说,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没有发生变化,如208.00元就是208元。也有的学生说,小数部分中间的“0”去掉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了,如7.08元表示7元零8分,而去掉小数部分的“0”,就变成7元8角了。这时,教师没有及时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告诉他们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大家就知道准确的答案了。这样,在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引发学生质疑和思考,为后面知识的学习进行了铺垫,学生必定会仔细听讲,努力解决问题,教学效率就会大幅度提高。
三、创设竞赛情境,增强学生的自信
小学生的好胜心强,有竞争意识,上进心足。因此,教学时教师可精心创设竞争情境。比如,让学生比一比谁得到的结论多,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等等。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学生或小组当众表扬,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和满足,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学“千克的认识”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进行一个小竞赛。两位学生比赛跑步,其中一人提一袋2千克的洗衣粉,而另一位则提一袋10千克的大米。我一声令下,两位学生迅速投入了比赛,比赛结果不言而喻。输了的学生立刻不服气地举起了小手:“老师,不公平。”为什么呢?……在学生的积极争论中创设了教学情境,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到物体的轻重是有区别的,“千克的认识”的教学水到渠成。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内驱力,使他们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另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思路,使其掌握解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数学课堂以问题为中心,揭示矛盾,引导学生走出“欲达彼岸”的心理困境,就能使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