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即:根据教材指导学生提出一个又一个的探究性问题,然后通过查阅资料,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中自主解决。这种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开展有效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索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了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那么,在探究式阅读中,如何扮演好这一角色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自己去探究:
一、创设情景去探究
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景,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很重要,因为探究性学习重在提高学生对书本所反映的生活或现实生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现并确定具有探究价值的东西,当然,有些探究的问题可以学生自己提出,但是教师在探究学习中创设情景的导向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老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还要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来设计课堂教学。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学”。许多研究表明:问题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原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好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去探索。例如教《白蝴蝶之恋》一文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当作者手捧受伤的白蝴蝶时,他会对这只小生灵说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说?如果你是白蝴蝶,你又会对作者说些什么?为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浮想联翩,思绪万千,许多闪耀个性的回答,显示了他们对人生、自然、社会的独特思考。
二、教师提出质疑去探究
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给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师要充分备课,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生的心理素质及思维方式,根据教学目标,使目标问题化,为学生开展探究性阅读指明方向和提供有关的辅助材料。如教《夏天也是好天气》一课时,教学目标是:①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描写。②感悟作者对夏天的感受。问题化后的目标是:①文章是怎样描写黄梅季节的天气?又是怎样描写夏天的闷热?②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扣住题目写夏天的“好”?③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提供阅读材料;选择几篇描写夏天的文章、有关修辞手法的例句及其作用。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明确目标,让学生围绕问题开始阅读文章,采用默读,速读、跳读、朗读等来感受语言,增强语感,在有感情地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互相讨论,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的诱导和不断鼓励学生,从而解决问题。
这种探究式阅读与一般启发式、讨论式有所不同,它注重教师的诱导和学生的互相讨论,强调学生的共同参与和主体性以及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去探究,探究出的结果不象启发式或讨论式那样统一,而是丰富多采,答案闪耀着学生的个性。在整个探究性过程中,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让新旧知识重组,达到由语言文字到思想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三、学生提出质疑去探究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懂得质疑就懂得学习”。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将课文中的难点或疑点提出来,学生在初读、精读、研读课文的过程中,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对问题进行筛选、归纳、整合,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去探究,教师要适时引导、点拨,如教朱自清的《背影》,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根据教学目标可筛选出这样一些问题:①写父亲可写之处很多,文章为什么要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来命题组织材料?背影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②文章写父亲的背影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在文中起什么作用?③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中哪些词句最富于表现力?为什么?
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不同于一般师生问答的启发式教学,而是教师从众多问题中归纳整合出来的对文章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再反馈给学生,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去探究。在这一探究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讨论为交流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主体(学生)和学习客体(教材)互动的局面,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这种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它减少了教师多余的讲授,保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重在让学生主动探究、发明和体验,学会对信念的分析和判断的学习方式,是在自主教育中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探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要善于质疑,大胆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而教师要热情鼓励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341400江西省南康市第五中学〕
一、创设情景去探究
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景,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很重要,因为探究性学习重在提高学生对书本所反映的生活或现实生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现并确定具有探究价值的东西,当然,有些探究的问题可以学生自己提出,但是教师在探究学习中创设情景的导向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老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还要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来设计课堂教学。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学”。许多研究表明:问题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原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好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去探索。例如教《白蝴蝶之恋》一文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当作者手捧受伤的白蝴蝶时,他会对这只小生灵说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说?如果你是白蝴蝶,你又会对作者说些什么?为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浮想联翩,思绪万千,许多闪耀个性的回答,显示了他们对人生、自然、社会的独特思考。
二、教师提出质疑去探究
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给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师要充分备课,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生的心理素质及思维方式,根据教学目标,使目标问题化,为学生开展探究性阅读指明方向和提供有关的辅助材料。如教《夏天也是好天气》一课时,教学目标是:①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描写。②感悟作者对夏天的感受。问题化后的目标是:①文章是怎样描写黄梅季节的天气?又是怎样描写夏天的闷热?②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扣住题目写夏天的“好”?③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提供阅读材料;选择几篇描写夏天的文章、有关修辞手法的例句及其作用。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明确目标,让学生围绕问题开始阅读文章,采用默读,速读、跳读、朗读等来感受语言,增强语感,在有感情地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互相讨论,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的诱导和不断鼓励学生,从而解决问题。
这种探究式阅读与一般启发式、讨论式有所不同,它注重教师的诱导和学生的互相讨论,强调学生的共同参与和主体性以及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去探究,探究出的结果不象启发式或讨论式那样统一,而是丰富多采,答案闪耀着学生的个性。在整个探究性过程中,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让新旧知识重组,达到由语言文字到思想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三、学生提出质疑去探究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懂得质疑就懂得学习”。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将课文中的难点或疑点提出来,学生在初读、精读、研读课文的过程中,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对问题进行筛选、归纳、整合,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去探究,教师要适时引导、点拨,如教朱自清的《背影》,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根据教学目标可筛选出这样一些问题:①写父亲可写之处很多,文章为什么要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来命题组织材料?背影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②文章写父亲的背影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在文中起什么作用?③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中哪些词句最富于表现力?为什么?
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不同于一般师生问答的启发式教学,而是教师从众多问题中归纳整合出来的对文章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再反馈给学生,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去探究。在这一探究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讨论为交流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主体(学生)和学习客体(教材)互动的局面,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这种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它减少了教师多余的讲授,保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重在让学生主动探究、发明和体验,学会对信念的分析和判断的学习方式,是在自主教育中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探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要善于质疑,大胆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而教师要热情鼓励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341400江西省南康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