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办学特色不断增强、办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内涵发展时期,依托技能竞赛与教育信息化载体,建设一支适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数量充足、梯队合理、层次较高、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技能教学团队,既必要也有效。
关键词:成长;技能竞赛与教育信息化;助力教学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7-0021-03
一、实施背景
专业技能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培养高质素高技能型人才,提高专业技能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刻不容缓的使命。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办学特色不断加强、办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内涵发展时期,如何建设一支适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数量充足、梯队合理、层次较高、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技能教学团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是国家示范中职校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职业学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数量和质量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从企业引进的教师教学水平不高,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来的教师技能水平不强,本土教师专业技能成长成效不明显、专业结构不合理,教师的实践能力与技能教学水平有待整体提高。这一切已成为当前制约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笔者所在学校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技能竞赛 教育信息化”的专业技能教学团队建设与培养模式,为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探索出一条新路。
二、目标定位
完善专业技能教学团队机制建设,以技能竞赛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引领,打造一支适应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结构合理、业务精干、素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双师型”专业技能教学团队。
三、主要措施
(一)建立人才竞争与激励机制,优化教学团队梯队建设
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是专业技能教学团队建设与成长的根本,通过一系列的奖励措施,建立起学校内部的竞争和激励机制,提高专业教师不断提升自我层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定期开展技能业务评比、竞赛,对竞赛、科研成绩显著者予以重奖。加强校内本土教师与企业引进教师在教学与技能两方面的比拼、竞争、借鉴与学习,分享技能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心得,弥补相互间的不足,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发挥团队的力量和专业带头人的辐射作用,优化教学团队梯队建设,以团队力量促个人发展,形成从“普通教师→‘双师’素质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名师”的教师培养体系,逐步建立起一支名师影响力大、专业带头人业务水平高、骨干教师业务熟练、普通教师具备“双师”能力的专业技能教学团队,促进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以技能竞赛为引领,深化教师专业技能培养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当前全国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果展示、职业教育教学效果检验的平台。职业学校应以技能大赛为契机,积极探索专业教学的新模式,深化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促进专业技能团队的建设与成长。
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引领和推动下,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普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逐步形成了“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1]的新局面。笔者所在学校自2011年起,每年定期举办全校性的“技能节”活动,为期一个月,技能竞赛项目涵盖5大专业类别、28个竞赛项目,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同台竞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的理念,实施专业教学质量与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工程,从组织机构、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积极营造“学技术、练技能、比本领”的浓厚氛围,不断提升师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一系列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为参赛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切磋技艺的机会,拓宽了专业教师技能成长的通道,为学校深化专业技能教师团队建设夯实了基础。技能竞赛活动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专业技能型骨干教师。截至2013年底,学校共有6名教师获省级以上金牌教练称号,7名教师获得省级技能大赛金牌。
(三)以教育信息化为导向,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2],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师生观甚至专业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且也为今日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3]
2012年笔者所在学校参与了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牵头的“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作为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组长单位,共建共享计划构建了数字资源管理平台,课题资源以网络课程与积件两种形式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使用。与此同时,学校采用基于Moodle平台的应用资源进行试点教学,Moodle平台为部分专业教师和学生开设了账户,专业技能教学团队中的教师应用课题资源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013年,学校全面推广网络学习空间,“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机制与应用模式探索”被教育部列为首批信息化试点学校建设项目。该项目以教师实名注册个人教学空间、学生实名注册个人学习空间、督教督学实名注册个人空间为基础,采取“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分批建设”的步骤进行,逐步实现全校师生人人有空间、人人用空间的新局面。学校大力推进数字化教学与学习,充分运用信息化资源和环境,形成了集备课、教学、答疑、自主学习、提交作业、考核考试与学分认定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网络教学模式。[4]该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自主学习的特点,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主要任务是利用信息化资源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带领学生共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Moodle平台、网络学习空间的推广与应用,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推进了学校课程资源的信息化与数字化进程,实现了课程资源网络共享,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成长;技能竞赛与教育信息化;助力教学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7-0021-03
一、实施背景
专业技能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培养高质素高技能型人才,提高专业技能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刻不容缓的使命。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办学特色不断加强、办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内涵发展时期,如何建设一支适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数量充足、梯队合理、层次较高、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技能教学团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是国家示范中职校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职业学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数量和质量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从企业引进的教师教学水平不高,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来的教师技能水平不强,本土教师专业技能成长成效不明显、专业结构不合理,教师的实践能力与技能教学水平有待整体提高。这一切已成为当前制约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笔者所在学校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技能竞赛 教育信息化”的专业技能教学团队建设与培养模式,为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探索出一条新路。
二、目标定位
完善专业技能教学团队机制建设,以技能竞赛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引领,打造一支适应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结构合理、业务精干、素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双师型”专业技能教学团队。
三、主要措施
(一)建立人才竞争与激励机制,优化教学团队梯队建设
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是专业技能教学团队建设与成长的根本,通过一系列的奖励措施,建立起学校内部的竞争和激励机制,提高专业教师不断提升自我层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定期开展技能业务评比、竞赛,对竞赛、科研成绩显著者予以重奖。加强校内本土教师与企业引进教师在教学与技能两方面的比拼、竞争、借鉴与学习,分享技能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心得,弥补相互间的不足,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发挥团队的力量和专业带头人的辐射作用,优化教学团队梯队建设,以团队力量促个人发展,形成从“普通教师→‘双师’素质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名师”的教师培养体系,逐步建立起一支名师影响力大、专业带头人业务水平高、骨干教师业务熟练、普通教师具备“双师”能力的专业技能教学团队,促进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以技能竞赛为引领,深化教师专业技能培养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当前全国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果展示、职业教育教学效果检验的平台。职业学校应以技能大赛为契机,积极探索专业教学的新模式,深化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促进专业技能团队的建设与成长。
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引领和推动下,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普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逐步形成了“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1]的新局面。笔者所在学校自2011年起,每年定期举办全校性的“技能节”活动,为期一个月,技能竞赛项目涵盖5大专业类别、28个竞赛项目,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同台竞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的理念,实施专业教学质量与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工程,从组织机构、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积极营造“学技术、练技能、比本领”的浓厚氛围,不断提升师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一系列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为参赛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切磋技艺的机会,拓宽了专业教师技能成长的通道,为学校深化专业技能教师团队建设夯实了基础。技能竞赛活动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专业技能型骨干教师。截至2013年底,学校共有6名教师获省级以上金牌教练称号,7名教师获得省级技能大赛金牌。
(三)以教育信息化为导向,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2],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师生观甚至专业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且也为今日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3]
2012年笔者所在学校参与了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牵头的“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作为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组长单位,共建共享计划构建了数字资源管理平台,课题资源以网络课程与积件两种形式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使用。与此同时,学校采用基于Moodle平台的应用资源进行试点教学,Moodle平台为部分专业教师和学生开设了账户,专业技能教学团队中的教师应用课题资源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013年,学校全面推广网络学习空间,“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机制与应用模式探索”被教育部列为首批信息化试点学校建设项目。该项目以教师实名注册个人教学空间、学生实名注册个人学习空间、督教督学实名注册个人空间为基础,采取“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分批建设”的步骤进行,逐步实现全校师生人人有空间、人人用空间的新局面。学校大力推进数字化教学与学习,充分运用信息化资源和环境,形成了集备课、教学、答疑、自主学习、提交作业、考核考试与学分认定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网络教学模式。[4]该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自主学习的特点,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主要任务是利用信息化资源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带领学生共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Moodle平台、网络学习空间的推广与应用,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推进了学校课程资源的信息化与数字化进程,实现了课程资源网络共享,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