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项目教学法在《病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效果显著。项目教学法要求进行学情、项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项目实施主要包括明确任务、资料收集、制订计划、项目实施、项目评价、作业等过程。项目教学法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能够培养符合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病理学基础》课程;应用;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5-0029-03
《病理学基础》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以及疾病时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为认识疾病和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它也是护理教育的主干课程、护士较早接触的医学课程、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新课改背景下,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值得探索的问题。笔者在深刻领悟教改的实质和内涵后,在本课程部分章节中尝试项目教学法,取得了显著教学效果,以下以《病理学基础·肿瘤》为例进行阐述。
一、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为解读肿瘤病理报告,共四课时,授课对象为五年制高职护理二年级(第一学期)学生。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分析确定目标岗位需求为:对肿瘤病人病情了如指掌,能够正确观察病情,做好人文关怀。课程标准要求该课程学习后要能够为后续的临床课程服务,同时为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的观察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础,而对本课学习需求为:掌握肿瘤相关理论知识。该项目按内容分为三个任务:任务一(两课时),认识肿瘤的概念及特性;任务二(一课时),认识良恶性肿瘤区别及早期诊断意义;任务三(一课时),肿瘤病理报告解读汇报展示。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外在动机是该课程为考试科目,考试成绩影响奖学金的评选;内在动机是想获得工作实用知识,渴望成为优秀的护理人员。学生已学习《人体解剖组织学》等相关医学基础知识,对于正常细胞的形态及相关组织的解剖结构已有一定程度的认识。随着肿瘤发病率的提高及肿瘤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学生有认识其特性的学习欲望。另外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对游戏学习和角色扮演兴趣较浓。
三、项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发现,来搜集肿瘤概念、特性等理论要点,并能够正确解读肿瘤病理报告,形成职业归属感和责任感。根据课程标准确定重点:肿瘤概念及特性,良恶性肿瘤区别,早期诊断意义。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难点:能与“病人或病人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四、项目实施过程
(一)明确任务
确定的任务为:解读肿瘤病理报告。随着临床上优质护理的需求,正确的护理评估及人文护理占据重要地位,而作出正确的护理评估及与肿瘤病人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是对病人的病情了如指掌。病理诊断中所显示的肿瘤细胞分级、标本上下切缘有无累及、淋巴结有无转移、脉管有无转移等均与病人的预后息息相关。如果护士有能力解读肿瘤病理报告,将有助于护士全面掌握病人病情,作出正确的护理评估,并进行有效沟通。另外,病理报告解读需要的理论知识在该章节中均已涉及,所以该任务的制订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了给学生一个合适的切入点,笔者同时发放了病理报告解读评分标准,有利于学生在资料收集阶段对照该评分标准,不断地完善和提升自己的各项技能。同时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分组,选出组长。并推荐相关学习网址,以供学习和参考。
(二)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主要包括课堂和课后两部分。首先是课堂收集,任务一:认识肿瘤概念及特性。案例导入并提出问题:病理报告中肿瘤细胞分级、标本上下切缘、淋巴结、脉管等有无转移的意义是什么?对病人的预后有什么影响?接下来带着问题探索新知,该部分内容知识点集中,抽象程度高,所以新知的学习主要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结合头脑风暴、举例、图片及大体标本的展示、视频演示等多种方法,促进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然后小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展示答案,组内成员补充,组间互评,最后教师予以点评。
任务二:认识良恶性肿瘤区别及早期诊断意义。因为该任务的知识点在任务一中已涉及,所以本次课主要在充分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为了进一步巩固内化肿瘤的相关理论,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要求学生手工制作一个正常的组织细胞、一个恶性肿瘤组织细胞、一个良性肿瘤的大体模型和一个恶性肿瘤的大体模型。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当中,不自觉地巩固内化了肿瘤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了重点知识,同时为项目的实施奠定重要基础。肿瘤病人心理特点、相应组织的解剖结构、肿瘤病因等内容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在图书馆或通过网络查询习得,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制订计划
学生在完善各项资料收集后,小组合作制订肿瘤病理报告解读汇报展示计划,教师负责审阅,重点检查内容是否正确,及与“病人或病人家属”的沟通是否合理。
(四)项目实施
小组根据制订的计划有序进行肿瘤病理报告解读汇报展示(任务三)。教师在每组展示完成后,梳理该组的病理报告内容,同时向其他组成员提出问题,检测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五)项目评价
评价反馈主要采取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各组依次说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其他组成员依据该组的各项表现,以反映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的评分表为依据打分。最后,教师给予点评,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按得分高低选出优胜组。该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提升学生自我检测、自我评价的能力。
(六)作业
每组完成一份关于肿瘤防治的健康小报。目的在于巩固知识,拓展能力,促进自主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并利用班级QQ交流平台展示小报,进行开放性评价。 五、教学效果评价
项目实施完成后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是否较好理解肿瘤概念及特性等理论要点,是否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是否能够提高自学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合作能力,是否能够培养爱伤情怀、形成职业归属感和责任感。分别对2010级和2011级授课班级发放问卷调查表324份,现场收回324份,回收率100%,调查结果显示97.53%的学生认为能够较好理解肿瘤概念及特性等理论要点;93.52%的学生认为能够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团结合作能力;95.99%的学生认为能够培养爱伤情怀,能够提高职业归属感和责任感(见表1)。
表1 项目教学法在《病理学基础·肿瘤》
中的应用评价问卷调查表
六、讨论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能力发展为目标,要求教学中遵循“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而学习”的原则,让学生完整地了解实际境遇,完整地体验实际感受,完整地遭遇实际困难,完整地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能够完整地获得新的发现。强调“做”的过程是增长智慧的过程。[2]
该课程内容抽象,理论性强,传统教学主要以学科体系为中心,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使学生的学习停留在机械性记忆层面,一方面导致理论知识游离于临床实践,另一方面也导致该课程不能有效地为后续的临床课程服务。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教学设计中,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岗位要求、学习者特征分析、项目教学理念,以解读肿瘤病理报告为中心任务,并以该任务为导向,在实践中引出理论知识,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有效整合,同时为学生提供模拟工作环境,让学生在相似的工作环境中体验完整的工作感受,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现代职业教育要求强调学习者技术实践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跨职业的能力——“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是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3]学生的自学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具有爱伤情怀及职业责任感等正是护生应该具备的职业发展能力。问卷调查结果说明项目教学法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能够培养符合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同其他所有教学方法一样,项目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不是截然分开的。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线,同时结合其他多种教学方法,如学习肿瘤概念时采用头脑风暴法、学习肿瘤转移机制时采用视频演示法、巩固内化肿瘤的特性时采用游戏法等,促进了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无论何种教学方法都服务于项目实施。在知识爆炸性时代,如何培养符合学生终身发展需求的关键能力,项目教学法无疑是值得推崇和借鉴的。
参考文献:
[1][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马成荣.创业、创新、创优:职业教育的新视界[Z].江苏教育发展报告,2008.
(责任编辑:张志刚)
收稿日期::2013-04-03
作者简介:谢莉莉,南通体臣卫生学校(江苏南通,226007)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张婷,南通体臣卫生学校(江苏南通,226007)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
Evaluation of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n "Basic Pathology": A Case Study
XIE Li-li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病理学基础》课程;应用;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5-0029-03
《病理学基础》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以及疾病时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为认识疾病和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它也是护理教育的主干课程、护士较早接触的医学课程、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新课改背景下,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值得探索的问题。笔者在深刻领悟教改的实质和内涵后,在本课程部分章节中尝试项目教学法,取得了显著教学效果,以下以《病理学基础·肿瘤》为例进行阐述。
一、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为解读肿瘤病理报告,共四课时,授课对象为五年制高职护理二年级(第一学期)学生。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分析确定目标岗位需求为:对肿瘤病人病情了如指掌,能够正确观察病情,做好人文关怀。课程标准要求该课程学习后要能够为后续的临床课程服务,同时为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的观察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础,而对本课学习需求为:掌握肿瘤相关理论知识。该项目按内容分为三个任务:任务一(两课时),认识肿瘤的概念及特性;任务二(一课时),认识良恶性肿瘤区别及早期诊断意义;任务三(一课时),肿瘤病理报告解读汇报展示。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外在动机是该课程为考试科目,考试成绩影响奖学金的评选;内在动机是想获得工作实用知识,渴望成为优秀的护理人员。学生已学习《人体解剖组织学》等相关医学基础知识,对于正常细胞的形态及相关组织的解剖结构已有一定程度的认识。随着肿瘤发病率的提高及肿瘤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学生有认识其特性的学习欲望。另外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对游戏学习和角色扮演兴趣较浓。
三、项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发现,来搜集肿瘤概念、特性等理论要点,并能够正确解读肿瘤病理报告,形成职业归属感和责任感。根据课程标准确定重点:肿瘤概念及特性,良恶性肿瘤区别,早期诊断意义。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难点:能与“病人或病人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四、项目实施过程
(一)明确任务
确定的任务为:解读肿瘤病理报告。随着临床上优质护理的需求,正确的护理评估及人文护理占据重要地位,而作出正确的护理评估及与肿瘤病人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是对病人的病情了如指掌。病理诊断中所显示的肿瘤细胞分级、标本上下切缘有无累及、淋巴结有无转移、脉管有无转移等均与病人的预后息息相关。如果护士有能力解读肿瘤病理报告,将有助于护士全面掌握病人病情,作出正确的护理评估,并进行有效沟通。另外,病理报告解读需要的理论知识在该章节中均已涉及,所以该任务的制订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了给学生一个合适的切入点,笔者同时发放了病理报告解读评分标准,有利于学生在资料收集阶段对照该评分标准,不断地完善和提升自己的各项技能。同时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分组,选出组长。并推荐相关学习网址,以供学习和参考。
(二)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主要包括课堂和课后两部分。首先是课堂收集,任务一:认识肿瘤概念及特性。案例导入并提出问题:病理报告中肿瘤细胞分级、标本上下切缘、淋巴结、脉管等有无转移的意义是什么?对病人的预后有什么影响?接下来带着问题探索新知,该部分内容知识点集中,抽象程度高,所以新知的学习主要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结合头脑风暴、举例、图片及大体标本的展示、视频演示等多种方法,促进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然后小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展示答案,组内成员补充,组间互评,最后教师予以点评。
任务二:认识良恶性肿瘤区别及早期诊断意义。因为该任务的知识点在任务一中已涉及,所以本次课主要在充分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为了进一步巩固内化肿瘤的相关理论,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要求学生手工制作一个正常的组织细胞、一个恶性肿瘤组织细胞、一个良性肿瘤的大体模型和一个恶性肿瘤的大体模型。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当中,不自觉地巩固内化了肿瘤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了重点知识,同时为项目的实施奠定重要基础。肿瘤病人心理特点、相应组织的解剖结构、肿瘤病因等内容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在图书馆或通过网络查询习得,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制订计划
学生在完善各项资料收集后,小组合作制订肿瘤病理报告解读汇报展示计划,教师负责审阅,重点检查内容是否正确,及与“病人或病人家属”的沟通是否合理。
(四)项目实施
小组根据制订的计划有序进行肿瘤病理报告解读汇报展示(任务三)。教师在每组展示完成后,梳理该组的病理报告内容,同时向其他组成员提出问题,检测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五)项目评价
评价反馈主要采取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各组依次说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其他组成员依据该组的各项表现,以反映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的评分表为依据打分。最后,教师给予点评,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按得分高低选出优胜组。该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提升学生自我检测、自我评价的能力。
(六)作业
每组完成一份关于肿瘤防治的健康小报。目的在于巩固知识,拓展能力,促进自主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并利用班级QQ交流平台展示小报,进行开放性评价。 五、教学效果评价
项目实施完成后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是否较好理解肿瘤概念及特性等理论要点,是否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是否能够提高自学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合作能力,是否能够培养爱伤情怀、形成职业归属感和责任感。分别对2010级和2011级授课班级发放问卷调查表324份,现场收回324份,回收率100%,调查结果显示97.53%的学生认为能够较好理解肿瘤概念及特性等理论要点;93.52%的学生认为能够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团结合作能力;95.99%的学生认为能够培养爱伤情怀,能够提高职业归属感和责任感(见表1)。
表1 项目教学法在《病理学基础·肿瘤》
中的应用评价问卷调查表
六、讨论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能力发展为目标,要求教学中遵循“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而学习”的原则,让学生完整地了解实际境遇,完整地体验实际感受,完整地遭遇实际困难,完整地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能够完整地获得新的发现。强调“做”的过程是增长智慧的过程。[2]
该课程内容抽象,理论性强,传统教学主要以学科体系为中心,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使学生的学习停留在机械性记忆层面,一方面导致理论知识游离于临床实践,另一方面也导致该课程不能有效地为后续的临床课程服务。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教学设计中,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岗位要求、学习者特征分析、项目教学理念,以解读肿瘤病理报告为中心任务,并以该任务为导向,在实践中引出理论知识,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有效整合,同时为学生提供模拟工作环境,让学生在相似的工作环境中体验完整的工作感受,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现代职业教育要求强调学习者技术实践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跨职业的能力——“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是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3]学生的自学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具有爱伤情怀及职业责任感等正是护生应该具备的职业发展能力。问卷调查结果说明项目教学法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能够培养符合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同其他所有教学方法一样,项目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不是截然分开的。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线,同时结合其他多种教学方法,如学习肿瘤概念时采用头脑风暴法、学习肿瘤转移机制时采用视频演示法、巩固内化肿瘤的特性时采用游戏法等,促进了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无论何种教学方法都服务于项目实施。在知识爆炸性时代,如何培养符合学生终身发展需求的关键能力,项目教学法无疑是值得推崇和借鉴的。
参考文献:
[1][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马成荣.创业、创新、创优:职业教育的新视界[Z].江苏教育发展报告,2008.
(责任编辑:张志刚)
收稿日期::2013-04-03
作者简介:谢莉莉,南通体臣卫生学校(江苏南通,226007)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张婷,南通体臣卫生学校(江苏南通,226007)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
Evaluation of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n "Basic Pathology": A Case Study
XIE L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