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联理论看廖美珍译作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gui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在关联理论翻译观的指导下,以廖美珍译作《在亚当之前》为例,探讨译者如何通过一些隐喻汉译的策略,来减轻读者的认知努力,使译文达到最佳关联性。
   一、引言
   隐喻是语言中最生动形象的表现手法之一,是人类重要的认知工具和思维方式。理解隐喻的过程是寻求最大关联的过程,而翻译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因而,翻译过程是译者努力追求译文寓意与原文语义最大关联性的过程。《在亚当之前》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杰克伦敦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中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不乏生动形象的隐喻语言。廖美珍的译本语言自然地道,表达顺畅,在充分传译原文信息的同时,也给中文读者提供了一篇妙趣横生的译文。本文试图在关联理论翻译观的指导下,探讨译者如何通过隐喻的翻译策略来减轻读者的认知努力,使译文达到最佳关联性。
   二、从关联理论看小说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笔者认为在小说《在亚当之前》中隐喻汉译的策略主要有:保留隐喻直译法、转换喻体法、舍弃隐喻意译法三种。
   (一)保留隐喻直译法
   由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相似性,不同语言文化的隐喻很可能具有共性和同质性,因而许多隐喻的表达形式也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对这类隐喻的翻译,译者根据隐喻产生的心理运作机制,采用直译将源语的喻体形象移植过来传递给译文读者,可以实现使译文读者获得和原文读者相同的反应,保持对等的形象与风格,做到“形神兼备”。在小说《在亚当之前》的汉译中可以找到不少成功的例子。比如:
   (1)In my right leg is a burning pain
   我的右脚火烧般地疼痛。
   在原文中的隐喻意象“burning”乃传神之笔,形象地道出了一只猿猴在遭遇箭的射击后火燎般地疼痛。译者采取保留原文隐喻意象的翻译策略,不但没有突兀的感觉,反而很好地达到了传神的效果,让汉语读者分享到了英语文化的生动意象,满足了中国读者在阅读汉译小说时存有的期待。
   (二)转换喻体法
   英汉隐喻对于喻体的选择存有共性,但更多的却是差异。中英文化和语言间差异众多,在涉及到英汉文化喻体差异较大的隐喻翻译时,转换喻体是常用的翻译方法。为了确切地传递原语信息,译者有时需要放弃原语中隐喻意象的表达手段,而换用译入语中能够承载原语隐喻含义的相关意象。译者通过借用喻体,将一种文化中的形象隐喻转换为目标语中相对应的形象隐喻,这个转换过程就如同原作者创造隐喻的过程。《在亚当之前》的译本中就有许多生动的例子。
   (1) But he was a hero
   然而他还算是条汉子。
   句中的隐喻意象“hero”在中英读者群中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英雄一词明显地带有英语国家的文化特色,而在中国,“汉子”是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词,中国读者对“硬汉子”的形象能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在原文语境中,罗圈腿是作为丈夫的角色来保护妻子的,那么这里用“汉子”也更确切,不仅平添不少文采,而且也表达出了作者肯定赞扬的态度。
   (三)舍弃隐喻意译法
   隐喻不仅与一种语言相关,还与这种语言所在的文化息息相关。原语与目的语的文化差异,致使一些隐喻含义在目的语中很难被读者理解。目的语读者即使付出再多努力,也无法获得相同语境效果,无法找到两者之间的最佳关联,这不但会给读者带来理解上的障碍,有时还会产生误解。在这种情况下,译者需完全放弃原作中隐喻的意象,并且不在目的语中寻找可以转换的隐喻意象。《在亚当之前》在这点上也处理得很好,请看以下几例:
   (1)albeit it was largely the courage of the cornered rat.
   尽管这胆量是逼出来的。
   在原文中的隐喻意象“the courage of the cornered rat”,如果译成“被逼在墙角的老鼠的勇气”,汉语读者理解该隐喻就需要做出一定的认知的努力;而译成“这胆量是逼出来的”将英语隐喻中的蕴含义意译出来,使汉语译文的意思更加明朗,又符合汉语读者的语言习惯。
   三、结语
   本文在关联理论翻译观的指导下,以廖美珍教授《在亚当之前》译作中对隐喻的翻译策略为例,探讨了隐喻翻译的三种策略。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三种策略各有所长,因而译者需根据原文语境的变化灵活进行选择。无论译者做出怎样的处理,只要能传达原作的意图,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使读者获得最大语境效果,就是一种可行的译法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廖美珍译.在亚当之前[A].杰克·伦敦文集[M].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3]赵彦春.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J].现代外语,1999(3).
  
   (作者简介:郑 佳(1985.7-),女,河南安阳人,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美文学;王改津(1986.7-),女,河南洛阳人,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翻译学;张 玉(1986.8-),女,天津市人,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其他文献
罗伟章的教育小说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其揭露的教育问题引人深思。文章主要从小说情节、人物刻画和艺术特色三个方面解读其短篇小说《奸细》。  曾是一名中学教师的罗伟章,在创作中亦时刻关注着教育问题。《我们的成长》、《我们能够拯救谁》、《最后一课》、《奸细》、以及长篇小说《磨尖掐尖》等,都是这一题材的作品。这些小说体现了他对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理性批判的态度,同时罗伟章对笔下人物精神世界的细微展现又使作品具
期刊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在数字化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对获取信息的速度和便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这样的形势,进行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实现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是传统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图书馆数字化步伐加快,纸质文献的电子资源共存,自建数字库凸显科学特色,读者借阅信息完全数字化,图书采访、编目近乎无纸化……在文献
期刊
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治安形势严峻的新时期,面对罪犯思想日趋活跃、犯罪方式更趋多样化的现实,监狱干警的“本领恐慌”问题日益凸显,提高监狱干警综合素质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充分调查研究新时期的监狱干警的“本领恐慌”问题,有利于抓住症结、对症下药。另外,制定切实有效的相应措施来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的“本领”能够有效地进行罪犯改造、提高罪犯改造成功率,降低罪犯的再犯罪率,在当前有着深远意义。  毛泽东早
期刊
无论是田间地头喜爱“花儿”的男男女女,还是常在“花儿”会上一展歌喉的“花儿”把式,在专门研究“花儿”艺术的学术理论界,只要提到“花儿”,人们就会想到冶进元。作为一名活跃在民间的“花儿”词作家,他编写创作的许多“花儿”唱词已经广为传唱,成为青海“花儿”中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幼时的冶进元,母亲早逝,父亲以卖粽子为生,贫穷的家境使冶进元过早地品尝了生活的艰辛。有一次外出的冶进元跟随一帮卖煤渣的车户,
期刊
岭南,有一种树     岭南,有一种树,一年四季只长叶子不开花。我不知道这种树的名称。  这里的夏天是漫长的,从四五月份开始,天气就一天热似一天,一直热到十月、十一月份。尤其是七、八、九几个月,在北纬20度回归线内热高压的炙烤和蒸腾下,热浪一浪高过一浪,加之空气中湿度大,从早到晚,那种燠热真让人逃也逃不脱,躲也躲不开。在这个季节,别说人受不了,花儿也蔫了,鸟儿也藏了,就连蝉声都暗哑了。这种天气,
期刊
郑墩镇位于福建省松溪县西南方,地处闽江支流松溪下游的丘陵盆地,毗邻政和、建阳境域。总面积176.47平方公里;总人口2.06万,15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96个村民小组。这里常年活跃着一支农民剧团。   一、郑墩戏曲文化概貌   郑墩镇民间群众文化活动历来以传统戏曲为主,传统“戏俗”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沿袭至今,渊源久远,底蕴深厚;从赣剧(江西路)戏班到越剧农民剧团,群众对
期刊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物雕塑,具有明显的程式化造型。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同古代埃及艺术家遵循正面率的原则来表现作品的造型特点具有相同之处。当时人们所要表现的不是人们所见的世界而是人们所了解的世界,所以绘画雕塑中追求的不是真实再现而是正确(全面)表现人物特征,通过信仰神力而达到美,把对自然的感受通过宗教的观念转化为形象。  三星堆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
期刊
本文以坐具这一设计的永恒主题为线索,以文化视角深入分析并得出中西方坐具设计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思考了全球化背景下当代坐具设计的相关问题。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似乎是这样的情景:   “父亲坐在书房里靠窗的那堂软垫沙发上,双手捧着一盏新沏的铁观音,白烟袅袅……沙发的蓝绒底子洒满翠绿竹叶,衬着窗外一丝幽篁。” ——董桥《这一代的事》   “堂”字在中国语境之中,是道德的方正、谨敬、自重。因
期刊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经过对相关的资料的研究分析得出:在太极拳练习和名族音乐的结合可以使练习者在技术的掌握、呼吸的调整、节奏的把握上面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太极拳的练习质量。同时民族音乐的融入丰富了太极拳运动,有助于太极拳的进一步推广。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一直深受中老年人的喜欢。但是练习的群体比较有限,需要进一步的推广。同时太极有自己内在的节奏,是一种很优美的运动,与音
期刊
保加利亚作家鲍·拉伊诺夫的名篇《黑天鹅》,通过意象、心理描写、大量对话等突出手法等多角度结合使用,深入剖析女芭蕾舞演员对艺术创造的向往与艰难探寻以及对自我人生价值思考历程,深刻地表现了现代人精神与生活世界失衡的状态。   2010年,当代著名保加利亚作家鲍·拉伊诺夫的名篇《黑天鹅》被改编成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式旋律的天籁电影经典:典雅气质的独立,崩溃节奏以及亦步亦趋的跟拍式摄影在传达舞蹈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