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cm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课堂必须是用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小的精力、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即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为此必须抓好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因素:教师和学生
  一、教师方面
  1.课前精心准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要构建高效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分钟的每一秒,精心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备课的阶段教师就必须多下功夫,熟练把握教情和学情,注意教学中的取舍,努力减少无效劳动。做到“四个到位”:精心备课到位、准确讲解到位、能力训练到位、学法指导到位,才能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特别是将备课这一日常教学工作通过准备、实践、再加上反思解决就上升到了教学研究的高度,很自然的也就实现了教研与备课、上课的有效统一。
  2.启发激趣让课堂生动活泼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让学生想学、会学、学会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要使学生的思维总处与活跃的状态,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课堂调空,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领学生的思维处与活跃状态。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3.重视学法指导,实现教学方式、方法的根本转变。不同的教师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一节课,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教学方式、方法不同,教学效果也不一样。至于采用何种方法最适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上课时不断探索。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达到高效。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教师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重要的保障。为了教会学生会学,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4.实行分层教学,激励学生乐观自信。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彻底抛弃一切,实行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起点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提高。因此培优补差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对每位学生有普遍的关注,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教师的关注。要把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保护起来,以达到师生间眼神和语言交流要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经意的允许能满足学生的被认可感,满足学生被承认的需要,使学生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乐观自信。
  5.优化课堂结构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要构建高效的课堂,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这也是新课标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抓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应该适时引领、点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是老师教了什么,关键是学生掌握了什么。因此,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我们不能不讲,也不能一讲到底。应该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知识结构,编写各具特色的导学案。如:讲授新课,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规范、注重技能;复习课,必须注重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及能力训练,体现知识脉络,体现规律方法,体现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方面
  1.培养课前预习习惯。无论哪一门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有先认真预习的习惯。碰到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圈点勾画,抓住重点和疑难之处。学生课前预习好了,听课才能有的放矢,会抓住重点、难点。预习不只是看书本,更重要的是思考问题,查找资料,想想为什么?等问题。学生预习到位了,课堂效果自然就好了。
  2.养成课堂认真听讲习惯。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上课习惯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要特别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进取、善于动脑动手动口的良好习惯,课堂上要紧跟教师思路,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课堂要求学生作到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质疑,重点的内容要勾画。同时还要做好课堂笔记,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3.重视课后复习巩固习惯。如果说平时所学的知识是一粒一粒的珍珠,复习就是一条线,把所学的知识串起来。复习时一定要有侧重点,重点复习自己知识上的弱点和缺陷,以及课程本身的重点和难点。首先要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白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在那里。复习是一次在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进行一次加工的过程。复习时要思考知识掌握的程度,要做到透明理解、熟练应用。
其他文献
近日,我亲眼目睹了这样一件触目惊心的事:刚上自习课,一位妇女气冲冲地撞开教室门,大声呵斥自己的孩子说:“今天我当着你老师和同学的面,说说你昨天干的‘好事’,你不但经常偷家里的钱,你还把家里的东西偷出去卖钱花。”接着当众给了孩子几个耳光,还口口声声说这是为孩子好。后来经老师的再三劝说,那位妇女拎着孩子回家了。这个孩子能承受自己母亲的羞辱吗?这个孩子明天能来上学吗?这个孩子再能面对他的老师和同学们吗…
期刊
有调查表明,大约有32%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这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肃的问题,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已是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据笔者研究,当前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为:  1、有轻微心理失调。如果有的学生时而热情豪放,时而郁郁寡欢;有的学生脾气暴躁;有的学生孤独寂寞;有的学生依赖从众;有的学生自卑烦恼;有的学生嫉贤妒
期刊
物理教学中有很,能灵活多变的方法,对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起到很大的作用。可有些知识性和科学性较强的知识点和规律、定理等,用常规的识记方法达不到更好的效果,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尝试用一种编“顺口溜”的方法让学生学习这些知识和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乐学的境界。现举例如下:  1.在初中物理中有关《密度》一章里对质量的称量上,用到了天平的使用。许多同学因为对天平的使用较少,也不熟
期刊
初中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英语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写”既是英语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又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写”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而英语教学的“写”主要落实在作业上。作业布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教师新课程理念的能否落实。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有随意、重复、枯燥等现象,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随着学科难
期刊
人教版高一物理心教材必修(2)第七章第六节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介绍了两种实验案例。参考案例一的一起装置复杂,平衡摩擦力困难且存在系统误差:参考案例二中,小车被橡皮筋弹出时的瞬时速度很难确定,加之摩擦力对小车的影响,误差较大。在该试验中,如何使功和对应的瞬时速度的测量得到简化?下面介绍几种实验案例,供同行参考。  案例一:利用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装置  (也就是必修(1)中测量自山落体加速
期刊
“个性”是一个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出现率最高的名词,最初来源于拉丁语“pers。na”,泛指剧中演员所佩带的假面具,而在体育教育中个性是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总和,培养学生个性是学校体育的教学任务之一,如何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是重中之重。  一、注重个性特征,激发运动机能  个性具有整体性、独特性、多面性、动力性等特征。其包含了人的‘气质、性格、
期刊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如果离开阅读谈写作或离开写作谈阅读都不会收到好的效果,于是我尝试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训练,结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下就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  一、阅读中积累  写作是一种释放,是自己的思想、情感、智慧的输出,它的前提是吸收和积累,没有不断地吸收和充足的积累,就不可能写出感人至深、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
期刊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对学生来说,兴趣是推动他们积极上进的内动力,学生一旦对某——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那么,在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怎样;扩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一、兴趣,课内激活  (一)课前小活动——造境学生一开始上课,思维还没有转换过来,注意力不集中。因此,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上课前两三
期刊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意识到运用情感教学来改进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日益重要起来。笔者不揣浅陋,就思晶课中情感教学的认识及实施作一粗浅的表述。  一、以理激情。道德情感是以道德认识为基础的,随着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也由形象性向理论性发展。因此,培养道德情感可从基础理论开始,并引导他们不断深化。比如要求学生“爱校”,我在每届新生入校时都要给他们读讲《中学生
期刊
学习应从小抓起,童年的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然而现代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是限制了他们的热情;严厉的教育方式、繁重的作业让他们落荒而逃;厌学、怕学现象比较严重,怎样在教学中掌握主动,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应该从孩子们本身学习的培育、课堂教学过程、课后生活体验三方面做起。因此,谈谈个人在教学中总结的一点经验。  一、培养兴趣,主动学习,享受学习  兴趣是推动学习求知的强大内在动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