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南浔古镇旅游景观文献翻译中文化缺损的分析,研究了有关翻译不当造成的文化成分的缺失与扭曲,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 南浔古镇 旅游景观文献资料 文化信息缺损 翻译不当
南浔地处浙江省北部平原,太湖之南,东与苏州吴江接壤,历来是江南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由于“镇为泽国,四面皆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特有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南浔特有的个性和气质。南浔如今是湖州接轨上海浦东的东大门,其古镇特有的文化气息吸引着大批的外国旅客。旅游景观文献资料是对外传递该地深厚文化信息的重要途径,恰当的翻译会帮助外国游客认识到南浔古镇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文献的翻译研究凸显出很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翻译不当造成的文化信息缺损和扭曲问题
翻译中由于译者对史料理解不透彻,或疏忽失误,造成了南浔景观资料中存在许多翻译问题,导致不该有的文化信息缺损和扭曲。
1.1翻译不当
在南浔诸多景点中有用词不当、搭配不当、不符实际、指代不明、滥用拼音等翻译不当情况。
例1.在嘉业藏书楼中关于刘氏的介绍中,出现了明显的用词不当问题,说到“鲁迅先生在他的文章和书信中多次提到刘承干先生”,其中“书信”一词译为“mails”欠妥,“mails”是指邮件、信件、邮包的统称,而文中根据年代特征特指通过邮递系统传递的信件,“书信”正确的翻译应为“letters”。
例2.对张石铭故居进行介绍时,提到张“在文化艺术上也颇具造诣”应译为“have accomplishments in...”,而译文却犯了明显的搭配不当问题,搭配不当包括形容词-名词的错误搭配、名词-名词的错误搭配、动词-名词的错误搭配、动词介词的错误搭配、固定搭配错误等,将其译为“...was accomplishments”,混淆了名词和动词的搭配方式。
例3.在对备弄进行介绍时,提到有大事和迎接贵宾时开“大墙门”,译为“big door”,而在《21世纪大英汉词典》“big”的解释为“(体积、面积、宽度、数量、程度、规模等方面)大的,巨大的”,用其形容“大墙门”与实际概念不相符,正确地应根据其实际意义译为“portal”。
例4.在对张静江的简介中,介绍其名“一名增澄,又名人杰,号卧禅”,中文表达甚为具体严谨,而译文直接译为“had some another names such as...”,没有将三个不同意义的名字有效对等,失去了原意的准确性,出现了指代不明问题。
例5.小莲庄一处醒目标识语“禁止吸烟”,与其相对应的英文却是是“JIN ZHI XI YAN”,很明显,这里译者直接纯粹用汉语拼音法表达,不但不符合国际化的潮流,更是一种偷懒、不负责的表现。
1.2翻译错误
翻译错误是南浔古镇译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拼写错误、语义错误、时态错误、词性错误等。
例6.在售票中心上方的一块旅游告示标牌,“中国十大魅力名镇”的英文中把“town”错误拼写为“toen”。
例7.景区内醒目的警言语“保护古藤 人人有责”中出现拼写错误,将“responsible”拼写为“resbonsible”,这样低级的语言错误势必会使外国游客对南浔的第一印象大打折扣。
例8.对尊德堂中的介绍中有“系张静江祖父张竹斋所建”“was built by Zhang Jingjiang’s father Zhang Zhuzhai”,“祖父”却被译为“father”。属于典型的语义错误,造成人物身份不对等,应改为“grandfather”。
例9.懿德堂中“张石铭早年丧父”,译为“During the childhood Zhang Shiming’s father pass away”,有明显时态错误,“pass”作为英语动词,在词句中有严格的时态要求,必须使用过去式“passed”,这正是英汉的不同之处。
例10.“家中事物都由其母操持”,译文是“his mother operated all household affair”,“affair”在英语中是可数名词,必须译成单数“a affair”或复数“affairs”,或者,并特指在其前面加相应的限定词。
例11.描绘雕刻图案“造型优美,栩栩如生”的译文为“The pictures are fine and lifelikeness”,从词性看,“lifelikeness”是名词与另外一个形容词词性不一致,违反了语言表达一致的原则,应将“lifelikeness”改为“lifelike”,与“fine”词性对等,作为对等翻译更符合英文表达。
1.3漏译
漏译主要是译者因疏忽或其他原因而漏掉翻译,漏译会造成文献资料内容信息的遗失。
例12.在对芭蕉厅作介绍时,译者未对“天花板棋格”作出相应的翻译,汉语特征介绍是为突出该建筑外形构造中式的特点,而删去有碍原意表达,使其景观的特色未能得到凸显,应增添“the hall ceiling in chessboard structure”。
例13.小莲庄景点中的“青藤植被”阐述特征时,遗漏植被的颜色“青紫色”,应增补颜色词“cyan”。颜色作为植被辨认的显著的外部特点,在翻译中是不可忽略的。
例14.在景区游览门票价格表中,中文须知的第四点中有个括号中补充解释了“外语导服费另计”,对应译文为“the fee of tour guide service in foreign language is differently counted”。而英译相对应的第五点中却没有传达相对的信息,易引发日后的价格纠纷。
2.处理文化信息缺损的策略
旅游景观资料使用双语的目的除对外传递该地深厚的文化,主要是扩大南浔古镇的影响,吸引外国游客促进古镇旅游业的发展。
2.1景点名称音译+意译
一个景点的名称翻译应该有一个统一的、中英专家公认的格式,其指导原则应是始终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取向的(陈刚,2002:8-10)。
景区内的景点如果均采用音译,对外国游客来说,仿佛是毫无意义的符号的堆砌,达不到介绍中国文化,让游客看懂、听懂的目的。此类音译如尊德堂(Zun De Tang)、南浔百船舫(Naxun bai chuan fang),译名没有涉及相应的文化内容,易造成游客理解上的障碍,译为“Zun De Hall”和“Boats Museum”更明了。
完全意译对保留原文形象及文化、历史内涵至关重要,但是完全意译存在源语和目的语完全等同的局限性。例如,张石铭旧宅用于待客的“花厅”,根据源语中的词逐一译成目的语为“Flower Hall”,未考虑文化背景,不利于传递出地名的信息。花厅作为一个古代建筑专有名词,指旧式住宅中大厅以外的客厅,多建在跨院或花园中,为表达其文化意义译为“Parlour”更妥。
在翻译中采用最多的是音译+意译。例如“懿德堂”大厅译为“Yi De Tang Hall”,前半部分是采用拼音音译“Yi De Tang”,而后半部分是采用英语的对等词“hall”。音意双译一般都采用专名音译、通名意译的方法,牵涉到历史上和传说中的人物时使用最多(朱益平,2005:162)。例如:
刘氏梯号——the former residence of Liu Tiqing
张石铭旧宅——the former residence of Zhang Shiming
嘉业藏书楼——Jiaye library
2.2删减和增补
在旅游资料的翻译中,删减有时是十分必要的。
例15.对刘墉书法真迹描述中“此件系他的好友同朝翰林院待诏徐山民珍藏而至今,艺林珍品,一睹为幸”译为“The work was collected by his friend Xu Shanming”,译文省略了原文中复杂的官名和华丽的四字词组,用浅显易懂的一句话简单地传递了文献信息。
增添是指加入理解原文内容所必须的背景知识,对字、词、句的字面意思予以解释,加入特有历史人物事件背景的介绍,更有利于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例16.张石铭故居的简介中提到“八仙”,只根据字面译为“eight fairy men”,外国游客肯定一头雾水。“八仙”是指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铁拐李、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何晓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应依据文化背景加以一定的解释“eight fairy men(Widespread civil eight immortals of Taoism)”。
例17.介绍“张静江旧居源起”中说“1862年又专营盐务,遂成巨富,为南浔富豪‘四象之一’”。而译文直接翻译为“...dealt with salt specialty in 1862,so he became rich and powerful.People called him‘one of the Four Elephants’in Nanxun”。而此“象”非英语“elephant”的蕴意的完全对等,西方对“elephant”的理解不甚相同,它在该语言环境下喻指拥有财产百万两以上的豪富,应通过增添为“one of the Four Elephants(Elephant denotes the rich and power)”帮助外国游客区分并理解其隐含义。“紫藤”的介绍中提到“刘锦藻在《小莲庄略》中记述……”,译为“in the Records of Lotus Garden Liu Jinzao(the second son of the owner) says...”,添加了对人物的介绍,使外国游客对其有更深的印象。
3.结语
以上探讨了南浔古镇旅游文献资料翻译不当、错译和漏译、物质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词汇空缺与词汇冲突等问题,留给我们的启示是:翻译不当,不仅达不到传递文化信息的目的,而且由于文化成分的遗失或扭曲还会导致文化差异障碍。相关文化信息的增译能使外国游客在南浔享受更好的旅游服务,而且更有利于将江南水乡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底蕴传播给世界。
参考文献:
[1]姚宝荣,韩琪.旅游资料英译浅谈.1998.
[2]王治奎.大学汉英翻译教程[M].山东大学出版社.
[3]王青.论旅游宣传资料中文化因素的英译[D].上海海事大学,2006.
[4]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5]吴昊.张家界旅游景点介绍的英文翻译问题.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02).
[6]杨绪娟.旅游景区汉英公示语的翻译[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7]赵小沛.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5).
[8]王宁.旅游翻译质量与旅游地形象——旅游翻译中的问题评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吉文凯.从跨文化交际角度谈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英译的可接受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
[10]陈刚,跨文化意识——导游词译者之必备[J].中国翻译,2002,(2).
[11]朱益平.论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H].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本研究属湖州师范学院第6届科研课题,感谢外国语学院王建平教授的指导。
关键词: 南浔古镇 旅游景观文献资料 文化信息缺损 翻译不当
南浔地处浙江省北部平原,太湖之南,东与苏州吴江接壤,历来是江南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由于“镇为泽国,四面皆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特有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南浔特有的个性和气质。南浔如今是湖州接轨上海浦东的东大门,其古镇特有的文化气息吸引着大批的外国旅客。旅游景观文献资料是对外传递该地深厚文化信息的重要途径,恰当的翻译会帮助外国游客认识到南浔古镇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文献的翻译研究凸显出很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翻译不当造成的文化信息缺损和扭曲问题
翻译中由于译者对史料理解不透彻,或疏忽失误,造成了南浔景观资料中存在许多翻译问题,导致不该有的文化信息缺损和扭曲。
1.1翻译不当
在南浔诸多景点中有用词不当、搭配不当、不符实际、指代不明、滥用拼音等翻译不当情况。
例1.在嘉业藏书楼中关于刘氏的介绍中,出现了明显的用词不当问题,说到“鲁迅先生在他的文章和书信中多次提到刘承干先生”,其中“书信”一词译为“mails”欠妥,“mails”是指邮件、信件、邮包的统称,而文中根据年代特征特指通过邮递系统传递的信件,“书信”正确的翻译应为“letters”。
例2.对张石铭故居进行介绍时,提到张“在文化艺术上也颇具造诣”应译为“have accomplishments in...”,而译文却犯了明显的搭配不当问题,搭配不当包括形容词-名词的错误搭配、名词-名词的错误搭配、动词-名词的错误搭配、动词介词的错误搭配、固定搭配错误等,将其译为“...was accomplishments”,混淆了名词和动词的搭配方式。
例3.在对备弄进行介绍时,提到有大事和迎接贵宾时开“大墙门”,译为“big door”,而在《21世纪大英汉词典》“big”的解释为“(体积、面积、宽度、数量、程度、规模等方面)大的,巨大的”,用其形容“大墙门”与实际概念不相符,正确地应根据其实际意义译为“portal”。
例4.在对张静江的简介中,介绍其名“一名增澄,又名人杰,号卧禅”,中文表达甚为具体严谨,而译文直接译为“had some another names such as...”,没有将三个不同意义的名字有效对等,失去了原意的准确性,出现了指代不明问题。
例5.小莲庄一处醒目标识语“禁止吸烟”,与其相对应的英文却是是“JIN ZHI XI YAN”,很明显,这里译者直接纯粹用汉语拼音法表达,不但不符合国际化的潮流,更是一种偷懒、不负责的表现。
1.2翻译错误
翻译错误是南浔古镇译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拼写错误、语义错误、时态错误、词性错误等。
例6.在售票中心上方的一块旅游告示标牌,“中国十大魅力名镇”的英文中把“town”错误拼写为“toen”。
例7.景区内醒目的警言语“保护古藤 人人有责”中出现拼写错误,将“responsible”拼写为“resbonsible”,这样低级的语言错误势必会使外国游客对南浔的第一印象大打折扣。
例8.对尊德堂中的介绍中有“系张静江祖父张竹斋所建”“was built by Zhang Jingjiang’s father Zhang Zhuzhai”,“祖父”却被译为“father”。属于典型的语义错误,造成人物身份不对等,应改为“grandfather”。
例9.懿德堂中“张石铭早年丧父”,译为“During the childhood Zhang Shiming’s father pass away”,有明显时态错误,“pass”作为英语动词,在词句中有严格的时态要求,必须使用过去式“passed”,这正是英汉的不同之处。
例10.“家中事物都由其母操持”,译文是“his mother operated all household affair”,“affair”在英语中是可数名词,必须译成单数“a affair”或复数“affairs”,或者,并特指在其前面加相应的限定词。
例11.描绘雕刻图案“造型优美,栩栩如生”的译文为“The pictures are fine and lifelikeness”,从词性看,“lifelikeness”是名词与另外一个形容词词性不一致,违反了语言表达一致的原则,应将“lifelikeness”改为“lifelike”,与“fine”词性对等,作为对等翻译更符合英文表达。
1.3漏译
漏译主要是译者因疏忽或其他原因而漏掉翻译,漏译会造成文献资料内容信息的遗失。
例12.在对芭蕉厅作介绍时,译者未对“天花板棋格”作出相应的翻译,汉语特征介绍是为突出该建筑外形构造中式的特点,而删去有碍原意表达,使其景观的特色未能得到凸显,应增添“the hall ceiling in chessboard structure”。
例13.小莲庄景点中的“青藤植被”阐述特征时,遗漏植被的颜色“青紫色”,应增补颜色词“cyan”。颜色作为植被辨认的显著的外部特点,在翻译中是不可忽略的。
例14.在景区游览门票价格表中,中文须知的第四点中有个括号中补充解释了“外语导服费另计”,对应译文为“the fee of tour guide service in foreign language is differently counted”。而英译相对应的第五点中却没有传达相对的信息,易引发日后的价格纠纷。
2.处理文化信息缺损的策略
旅游景观资料使用双语的目的除对外传递该地深厚的文化,主要是扩大南浔古镇的影响,吸引外国游客促进古镇旅游业的发展。
2.1景点名称音译+意译
一个景点的名称翻译应该有一个统一的、中英专家公认的格式,其指导原则应是始终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取向的(陈刚,2002:8-10)。
景区内的景点如果均采用音译,对外国游客来说,仿佛是毫无意义的符号的堆砌,达不到介绍中国文化,让游客看懂、听懂的目的。此类音译如尊德堂(Zun De Tang)、南浔百船舫(Naxun bai chuan fang),译名没有涉及相应的文化内容,易造成游客理解上的障碍,译为“Zun De Hall”和“Boats Museum”更明了。
完全意译对保留原文形象及文化、历史内涵至关重要,但是完全意译存在源语和目的语完全等同的局限性。例如,张石铭旧宅用于待客的“花厅”,根据源语中的词逐一译成目的语为“Flower Hall”,未考虑文化背景,不利于传递出地名的信息。花厅作为一个古代建筑专有名词,指旧式住宅中大厅以外的客厅,多建在跨院或花园中,为表达其文化意义译为“Parlour”更妥。
在翻译中采用最多的是音译+意译。例如“懿德堂”大厅译为“Yi De Tang Hall”,前半部分是采用拼音音译“Yi De Tang”,而后半部分是采用英语的对等词“hall”。音意双译一般都采用专名音译、通名意译的方法,牵涉到历史上和传说中的人物时使用最多(朱益平,2005:162)。例如:
刘氏梯号——the former residence of Liu Tiqing
张石铭旧宅——the former residence of Zhang Shiming
嘉业藏书楼——Jiaye library
2.2删减和增补
在旅游资料的翻译中,删减有时是十分必要的。
例15.对刘墉书法真迹描述中“此件系他的好友同朝翰林院待诏徐山民珍藏而至今,艺林珍品,一睹为幸”译为“The work was collected by his friend Xu Shanming”,译文省略了原文中复杂的官名和华丽的四字词组,用浅显易懂的一句话简单地传递了文献信息。
增添是指加入理解原文内容所必须的背景知识,对字、词、句的字面意思予以解释,加入特有历史人物事件背景的介绍,更有利于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例16.张石铭故居的简介中提到“八仙”,只根据字面译为“eight fairy men”,外国游客肯定一头雾水。“八仙”是指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铁拐李、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何晓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应依据文化背景加以一定的解释“eight fairy men(Widespread civil eight immortals of Taoism)”。
例17.介绍“张静江旧居源起”中说“1862年又专营盐务,遂成巨富,为南浔富豪‘四象之一’”。而译文直接翻译为“...dealt with salt specialty in 1862,so he became rich and powerful.People called him‘one of the Four Elephants’in Nanxun”。而此“象”非英语“elephant”的蕴意的完全对等,西方对“elephant”的理解不甚相同,它在该语言环境下喻指拥有财产百万两以上的豪富,应通过增添为“one of the Four Elephants(Elephant denotes the rich and power)”帮助外国游客区分并理解其隐含义。“紫藤”的介绍中提到“刘锦藻在《小莲庄略》中记述……”,译为“in the Records of Lotus Garden Liu Jinzao(the second son of the owner) says...”,添加了对人物的介绍,使外国游客对其有更深的印象。
3.结语
以上探讨了南浔古镇旅游文献资料翻译不当、错译和漏译、物质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词汇空缺与词汇冲突等问题,留给我们的启示是:翻译不当,不仅达不到传递文化信息的目的,而且由于文化成分的遗失或扭曲还会导致文化差异障碍。相关文化信息的增译能使外国游客在南浔享受更好的旅游服务,而且更有利于将江南水乡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底蕴传播给世界。
参考文献:
[1]姚宝荣,韩琪.旅游资料英译浅谈.1998.
[2]王治奎.大学汉英翻译教程[M].山东大学出版社.
[3]王青.论旅游宣传资料中文化因素的英译[D].上海海事大学,2006.
[4]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5]吴昊.张家界旅游景点介绍的英文翻译问题.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02).
[6]杨绪娟.旅游景区汉英公示语的翻译[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7]赵小沛.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5).
[8]王宁.旅游翻译质量与旅游地形象——旅游翻译中的问题评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吉文凯.从跨文化交际角度谈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英译的可接受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
[10]陈刚,跨文化意识——导游词译者之必备[J].中国翻译,2002,(2).
[11]朱益平.论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H].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本研究属湖州师范学院第6届科研课题,感谢外国语学院王建平教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