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以学生问题来引导品读文本,感受金岳霖先生的人格魅力。
2.读懂“闲笔”,以点带面,把握对西南联大精神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咀嚼文本细节描写中所潜藏的内涵。
2.从“先生”到“先生们”的自然过渡和深入领悟。
预习问题
1.“我”读出了这样一位金先生——(请分点回答)
2.“我”有一个问题。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跟着汪曾祺去认识他的老师——金岳霖先生。文章写于金先生去世3年后(1987),汪曾祺当时已是一位67岁的老人。
板书课题,指出“先生”的意味:有学问的,德高望重的知识分子的称呼。
我们不妨调皮地打个招呼,“金先生,您好!”因为金先生本身就是个“有趣”的人。
二、整体研读
我们读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1.“我”读出了这样一位金先生
穿戴:呢帽;一只镜片白,一只镜片黑;常穿夹克。
语言:给新生上课,先说明情况;选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觉得逻辑学好玩。
行为:走路情态;提问方式;捉跳蚤;和斗鸡一桌子吃饭;每天坐三轮车到王府井转一圈。
大家的回答很全面,而且作了恰当概括,从穿戴、语言、行为三个方面证明了金先生的“有趣”。
2.金先生仅仅是“有趣”吗?
预设:
所有穿红衣的女同学就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教学受欢迎;
回答林国达的怪问题——有智慧善应变;
看了很多小说——知识渊博;
“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治学严谨;
林徽因的生日在北京饭店请客——重情;
“我觉得它很好玩”——对逻辑学的痴迷;
“捉出一个跳蚤,捏在手里看看,甚为得意”——有魏晋名士之风;
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小朋友,他再去买。——为人天真,热爱生活。
细读,品味语言。
我们再读文本之后,金先生的形象变得越来越丰满了。那么,汪曾祺是怎么概括金先生的呢?(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是的,金先生痴迷于他的学问,在现实生活中不谙世故,单纯天真,从外表到内心,他都是特立独行的,他不想从众从俗,也正是这种孤独精神,才使他静心做学问,成为一代大师!
三、纵深研读
学生问题归类展示:1.为什么要写王浩?2.为什么要写联大其他的教授?
小组讨论,教师指导,自主发言。
1.齐读第7、8两段有关王浩的段落。
明确:侧面描写,以王浩这位好学生来衬托金先生这位好老师。与金岳霖不甚相关,但又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显示写作的个性,表现了老作家特有的文风。
2.师读第2段中“联大的教授穿衣服是各色各样的……”
明确:写金岳霖先生就是在写西南联大,就是在写西南联大的教授的群体形象,在其中我们发现,作者写朱自清、闻一多等人,貌似闲笔,却透露出了这一类人的特点。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是西南联大的精神,是这些大师的精神。
幻灯:闻一多与华罗庚两家共14口人,在一间阴湿的、只有16平方米的偏厢房里共同生活了一年多。每晚深夜,闻一多蜷缩在床脚下面仅有的那一平方米空间里,点着小油灯,以一个黄木箱当桌子,撰写他的考古学论文。而布帘那边的华罗庚,正不停地演算着他的数学习题。这就是那个时候中国教授真实的生活写照,那些电影、电视剧中常见的西装革履而后在咖啡厅里高谈阔论的形象,不属于1940年的昆明教授!(选自《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有改动。穿插书中联大简介)
再读“联大的教授穿衣服是各色各样的……”这一段,体会在这样的艰难生活中,教授们“刚毅坚卓”(校训)的风范。
在西南联大学习过的杰出人物,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可是这样的大师们相继离我们远去了,这样的一个时代也过去了,回想这段岁月时,我们也能感受到当年67岁的汪曾祺老先生是多么地怀念与悲痛啊。难怪他说:“……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四、作业
阅读《联大教授》等相关书目,阅读写其他教授的文章,写一篇鉴赏文字。
在课前我思考了三个问题:
一是写了什么?对金岳霖先生略加介绍,让学生抓住“有趣”和“样子有点怪”,作些概括要求,让学生从中体会作者笔下金先生思想性格特点,也可以说完成教学任务了,但这样的教学,我似乎觉得过于简单和程式化。因此需进一步追问,有趣之外,还有什么?
二是怎么写的?汪曾祺是当代著名作家,其散文别具一格,经历了一辈子的写作训练,培养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平實而有韵味。本文的语句都很短,但描写性和议论性的语言都很精练,辞达而已,不事夸张,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本来面目,表达了作者的本意。这样的语言粗看不见精彩,须细品才见功力。
屹立在我们面前的金岳霖先生,已不仅仅是一位国学大师,更重要的是一个真诚而有趣,朴实而美好的人!而汪先生正是用他朴实而美好的灵魂,向金先生那颗同样朴实而美好的灵魂,表达着浓重的景仰和怀念。
三是为什么要这样写?为什么在西南联大会出现这样一群人?
在浅易处如何见深刻?平淡中潜藏的奇崛,要从细节描写揣摩,通过朗读来品味。西南联大对教师的仪表要求其实是很宽松的,当时正是国难时期,物质条件相对困难;更主要的是西南联大的宽松氛围不只体现在衣着仪表上,学术研究与争鸣是很正常的事,对教师的个性也相当包容。
在具体引导品读上,我让学生从文本中品味,该细读的细读,以学生问题串联,以稍高于学生理解力的问题切入。另外,有意识地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充分地感悟、表达。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一中)
1.以学生问题来引导品读文本,感受金岳霖先生的人格魅力。
2.读懂“闲笔”,以点带面,把握对西南联大精神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咀嚼文本细节描写中所潜藏的内涵。
2.从“先生”到“先生们”的自然过渡和深入领悟。
预习问题
1.“我”读出了这样一位金先生——(请分点回答)
2.“我”有一个问题。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跟着汪曾祺去认识他的老师——金岳霖先生。文章写于金先生去世3年后(1987),汪曾祺当时已是一位67岁的老人。
板书课题,指出“先生”的意味:有学问的,德高望重的知识分子的称呼。
我们不妨调皮地打个招呼,“金先生,您好!”因为金先生本身就是个“有趣”的人。
二、整体研读
我们读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1.“我”读出了这样一位金先生
穿戴:呢帽;一只镜片白,一只镜片黑;常穿夹克。
语言:给新生上课,先说明情况;选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觉得逻辑学好玩。
行为:走路情态;提问方式;捉跳蚤;和斗鸡一桌子吃饭;每天坐三轮车到王府井转一圈。
大家的回答很全面,而且作了恰当概括,从穿戴、语言、行为三个方面证明了金先生的“有趣”。
2.金先生仅仅是“有趣”吗?
预设:
所有穿红衣的女同学就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教学受欢迎;
回答林国达的怪问题——有智慧善应变;
看了很多小说——知识渊博;
“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治学严谨;
林徽因的生日在北京饭店请客——重情;
“我觉得它很好玩”——对逻辑学的痴迷;
“捉出一个跳蚤,捏在手里看看,甚为得意”——有魏晋名士之风;
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小朋友,他再去买。——为人天真,热爱生活。
细读,品味语言。
我们再读文本之后,金先生的形象变得越来越丰满了。那么,汪曾祺是怎么概括金先生的呢?(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是的,金先生痴迷于他的学问,在现实生活中不谙世故,单纯天真,从外表到内心,他都是特立独行的,他不想从众从俗,也正是这种孤独精神,才使他静心做学问,成为一代大师!
三、纵深研读
学生问题归类展示:1.为什么要写王浩?2.为什么要写联大其他的教授?
小组讨论,教师指导,自主发言。
1.齐读第7、8两段有关王浩的段落。
明确:侧面描写,以王浩这位好学生来衬托金先生这位好老师。与金岳霖不甚相关,但又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显示写作的个性,表现了老作家特有的文风。
2.师读第2段中“联大的教授穿衣服是各色各样的……”
明确:写金岳霖先生就是在写西南联大,就是在写西南联大的教授的群体形象,在其中我们发现,作者写朱自清、闻一多等人,貌似闲笔,却透露出了这一类人的特点。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是西南联大的精神,是这些大师的精神。
幻灯:闻一多与华罗庚两家共14口人,在一间阴湿的、只有16平方米的偏厢房里共同生活了一年多。每晚深夜,闻一多蜷缩在床脚下面仅有的那一平方米空间里,点着小油灯,以一个黄木箱当桌子,撰写他的考古学论文。而布帘那边的华罗庚,正不停地演算着他的数学习题。这就是那个时候中国教授真实的生活写照,那些电影、电视剧中常见的西装革履而后在咖啡厅里高谈阔论的形象,不属于1940年的昆明教授!(选自《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有改动。穿插书中联大简介)
再读“联大的教授穿衣服是各色各样的……”这一段,体会在这样的艰难生活中,教授们“刚毅坚卓”(校训)的风范。
在西南联大学习过的杰出人物,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可是这样的大师们相继离我们远去了,这样的一个时代也过去了,回想这段岁月时,我们也能感受到当年67岁的汪曾祺老先生是多么地怀念与悲痛啊。难怪他说:“……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四、作业
阅读《联大教授》等相关书目,阅读写其他教授的文章,写一篇鉴赏文字。
在课前我思考了三个问题:
一是写了什么?对金岳霖先生略加介绍,让学生抓住“有趣”和“样子有点怪”,作些概括要求,让学生从中体会作者笔下金先生思想性格特点,也可以说完成教学任务了,但这样的教学,我似乎觉得过于简单和程式化。因此需进一步追问,有趣之外,还有什么?
二是怎么写的?汪曾祺是当代著名作家,其散文别具一格,经历了一辈子的写作训练,培养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平實而有韵味。本文的语句都很短,但描写性和议论性的语言都很精练,辞达而已,不事夸张,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本来面目,表达了作者的本意。这样的语言粗看不见精彩,须细品才见功力。
屹立在我们面前的金岳霖先生,已不仅仅是一位国学大师,更重要的是一个真诚而有趣,朴实而美好的人!而汪先生正是用他朴实而美好的灵魂,向金先生那颗同样朴实而美好的灵魂,表达着浓重的景仰和怀念。
三是为什么要这样写?为什么在西南联大会出现这样一群人?
在浅易处如何见深刻?平淡中潜藏的奇崛,要从细节描写揣摩,通过朗读来品味。西南联大对教师的仪表要求其实是很宽松的,当时正是国难时期,物质条件相对困难;更主要的是西南联大的宽松氛围不只体现在衣着仪表上,学术研究与争鸣是很正常的事,对教师的个性也相当包容。
在具体引导品读上,我让学生从文本中品味,该细读的细读,以学生问题串联,以稍高于学生理解力的问题切入。另外,有意识地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充分地感悟、表达。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