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漫话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yo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今年高考作文题: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它自己的样子。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个作文题既像命题作文,又像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学生一般不会离题,不会无话可说,无论议论、叙事、抒情,都能找到一些支撑性的材料,围绕“智慧”来构思文章。但在考场紧张的氛围里,考生可能一时理不出头绪,无从下笔,或心慌慌、意茫茫,勉强成文,却杂乱无章。
  作文的第一要务是审题立意,这个道理似乎谁都懂,但理论见诸实践却不容易,在具体的作文或作文指导中,即使所谓专家也常常审题不严,泛泛而谈,词不达意。今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既给定了主题,提供了材料,同时也意味着作出了限制。审题好像没有困难,扣住“智慧”写就是。但什么是“智慧”呢?见诸报端的专家大多含含糊糊。至于“经验”“能力”“境界”分别是什么意思,它们跟“智慧”是什么关系?没有专家作出诠释,似乎给出的材料属多余,写“智慧”不必联系“经验”“能力”与“境界”。当然,写作文不是编词典,不必费心于词语解释,但循名责实方能准确地表情达意,概念清晰、逻辑严密是写作的基本要求,
  “智慧”指一种哲理,是关于宇宙人生根本原理即“道”的认识与把握。知识与智慧都以理论思维的方式把握世界,但知识是零碎的,智慧是整体的。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知识,以“究天人之际”,便是从知识走向智慧。智慧的基础是知识,知识的内涵是经验,经验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的经验,一种是间接的经验,它们在生活中经过反思,融合为个体化的实践经验。实践经验是主观与客观、意识与存在之间的桥梁,是人类全部认识活动的基础。知识经验的升华是科学,科学知识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就是真理,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由知识经验到智慧是一个飞跃。
  智慧外在地表现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能力。人受制于现实的必然,又不断走向理想中的自由,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马克思说:“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西方的智慧重在形而上的“知道”,中国的智慧重在知行合一的“践行”,它表现为使人在生活中获得幸福和成功的能力。这种智慧和能力,在老子或孔子的政治哲学和生活哲学中,在兵法、中医、围棋等等中,有淋漓尽致的表现。诸葛亮是国人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赞誉诸葛亮顺天应人、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非凡智慧。
  智慧是关于“道”的真理性认识和人的自由发展的内在联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便是一种境界。境界是一种精神状态及对人生意义的觉解,它包括一个人的心胸、气度及外在的言行举止。冯友兰先生将境界由低到高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自然境界之人没有觉解,功利境界之人孜孜于名利,道德境界有公而忘私的高尚与高雅,天地境界则是人的智慧的最高境界。儒家之“圣人”,释家之“成佛”,道家之“神仙”,“佛”和“神仙”都是一种智慧的境界,并非世俗所谓之“长生不老”。
  智慧并非知识的简单累积,也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应用能力的提升。禅宗六祖慧能,据传不识字,但他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达到了人生彻悟的最高境界,《坛经》则体现了佛教禅宗最深邃的智慧。智慧使人获得自由,它体现在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包含着一种理性的直觉。从这个意义上说,智慧是最接近自然的,所谓“道法自然”。大德高僧茗山法师说:“最好文章是恰当,最高人品是自然。”
其他文献
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德育的任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必要的。如何认识和贯彻落实数学课中的德育渗透呢?本文就此浅谈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之后,“互联网+”一词开始变得异常火爆。毫无意外,“互联网+汽车”也成了汽车圈里最热闹的话题之一。  当前一个最流行的观点是,在大数据的指引与冲击之下,汽车行业的现有格局将被打破,汽车产业链和生态圈必将被洗牌重构。更高效、更个性化的设计与制造,高度智能化的操作系统,实时交互的车联网生态,将在未来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新常态。  以前,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一